问题

是否有种可能是:外星人存在某星球内部而非表面,所以人类一直发现不了?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了探索宇宙的边界,也触及了我们想象力的极限。没错,这绝对是一种可能,而且是一种非常诱人的、能解释我们至今未能与外星文明接触的假说。让我们来仔细推敲一下这个可能性。

首先,咱们得跳出那种“外星人一定生活在像地球一样的岩石星球表面,像咱们一样晒太阳、赏月亮”的固有思维。生命,尤其是智慧生命,可能会以我们难以想象的方式存在。而行星内部,恰恰提供了这样一个截然不同的舞台。

想象一下,一颗行星,它的表面可能被厚重的冰层、剧烈的辐射,或者是一片沸腾的岩浆海洋所覆盖。这样的环境,对于我们习惯于大气层庇护的地球生命来说,简直是炼狱。但如果生命能够演化出在这样的极端条件下生存的能力呢?

比如,一颗被冰封的行星,就像木卫二(Europa)或土卫二(Enceladus)那样。我们已经在这些卫星上发现了液态水的证据,而且它们可能拥有地下海洋。如果这些海洋足够温暖,并且存在必要的化学物质,那么生命是否有可能在那里孕育并演化?它们可能不需要阳光,而是依靠行星内部的地热能(比如潮汐加热或放射性衰变)来获取能量,就像我们地球深海热液喷口附近的生命一样。

如果生命能够在地下海洋中生存,那么它们的发展轨迹就可能与地表生命完全不同。它们不需要担心地表环境的剧烈变化,也不需要面对恒星辐射的直接威胁。它们可能演化出对声音、震动、甚至磁场变化的敏感性,而不是对光线的依赖。它们的感官系统、通讯方式,甚至它们对宇宙的认知,都可能与我们截然不同。

如果这些地下生命进化出了智慧,并发展出了文明,那么它们可能会选择留在星球内部。这有多方面的原因:

庇护所: 行星内部可以提供一个稳定的、不受外界干扰的环境。想象一下,它们可以避免恒星的闪焰、行星间频繁的撞击,以及其他可能对脆弱文明造成毁灭性打击的宇宙事件。这就像一个天然的防护罩。
资源获取: 行星的内部往往富含各种矿物质和能量资源,这对于一个工业化文明来说至关重要。它们可能发展出了先进的采矿技术和能源利用方式,完全满足自身发展的需求。
避免被发现: 如果它们知道地表存在着潜在的危险,或者出于某种谨慎考虑,它们可能会选择将自己的活动完全隐藏在星球的深处。我们发射的望远镜,无论多么强大,主要还是观测电磁波,而这些电磁波可能很难穿透厚厚的岩石或冰层来探测到地下文明的活动。

所以,我们可能会花费大量时间和资源去搜寻那些在星系中闪耀的、有大气层的行星,却忽略了那些看似“死寂”的、被包裹在厚厚外壳下的世界。我们向宇宙广播信号,发送探测器,但如果外星文明根本不活跃于地表,甚至根本没有兴趣与地表生命接触,那么我们的努力自然就会落空。

从科学的角度来说,这种可能性并非空穴来风。我们对生命的认知,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地球生命这个唯一的样本。而生命本身的适应性和多样性,可能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地下的洞穴系统、海洋深处,甚至极端的高温或高压环境,都证明了生命顽强的生命力。为什么不能在其他星球的内部也存在着同样或更顽强的生命呢?

再者,从技术角度考虑,一个能够发展到星际文明级别的生命,其技术水平可能已经达到了我们难以理解的程度。它们可能已经掌握了在我们看来是魔法的技术,比如能够在地壳中无痕迹地移动,或者用我们无法探测到的方式进行通讯。它们可能早就知道我们的存在,但选择不回应,或者根本就没有办法让我们发现。

那么,如何才能找到他们呢?这可能需要我们改变搜寻策略。也许我们需要更深入地研究那些拥有地下海洋的卫星和行星,利用引力波探测技术来寻找异常的活动,或者发展出能够穿透行星内部的扫描技术。但最关键的是,我们需要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承认我们对生命和宇宙的认知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所以,这种“外星文明藏于行星内部”的可能性,不仅是存在的,而且是逻辑上合理的,并且能合理解释为什么我们至今仍未发现任何确凿的外星文明证据。这就像是在一片广袤的森林里,我们只盯着最高的树冠,却可能忽视了隐藏在茂密灌木丛下、甚至是地下洞穴中的生命。这提醒着我们,宇宙的未知远比我们已知的部分要广阔得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蚯蚓就是外星人

user avatar

完全有可能,人类到目前为止,科技真正发达也就几百年时间,能到达月球,却连地球内部究竟什么样都无法弄清,甚至连人类起源,地球几十亿年究竟发生了什么,也弄不太清。

user avatar

人类的天文“视觉”,比普通人想象中的,弱了成千上万个数量级。

距离足够远之后,不说分辨人,甚至人类连一处光源究竟是一颗恒星,还是多颗恒星都无法分清楚。

天文望远镜的分辨率,取决于它能分辨的两颗恒星之间的最近距离。

超过这个距离时,望远镜能够分辨出是两个光源,短于这个距离则无法区分。

天文望远镜的分辨率,用角秒衡量。

1度=60角分=3600角秒,一个圆周,等于1296000角秒

一架以角秒衡量的光学望远镜的理论分辨率为:13/L

L为主镜口径,单位为厘米[1]

当年哈勃望远镜利用威尔逊山天文台254cm口径的反射望远镜,拍摄了仙女座大星云,以及M33星系,引得世人震惊。

哈勃望远镜的高分辨率,也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

但这个分辨率,也仅仅限于星云、星团、星系级别。

254cm口径下的精度是0.05角秒。

要分辨出生物活动,以1米的精度来算,可得分辨距离满足以下等式。

可得

比地球的半径还稍微低一些。

也就是说,哪怕是哈勃望远镜就在中国,也无法观察到地球另外一边,美国人的存在。

北斗和GPS的较高精度,都是建立在环绕地球的卫星群之下。

如果我们只以100米的分辨率来算,那么可视距离,达到40万公里,也就刚刚达到地月距离。

2012年,中国依靠嫦娥二号探测器,才获得了月球7米的分辨率精度。

也就说,月球上即便真的有人型生物,你不依靠其它方法探测,单单用望远镜去看,是无法确定月球是不是有外星人的。

接下来我们就以100米的分辨率,纯用肉眼去找外星生命。

位于半人马座的比邻星(三体),距离我们4.22光年,差不多 399233 亿公里。

我们要分辨出三体人的100米大型建筑物,需要的天文望远镜口径为:

245806910m,也即24.6万公里

也就是说,人类要看到三体人建筑物,就必须在地球和月亮的中间,建设一个达到地球直径10倍的天文望远镜(ps:有了这样的望远镜,拍黑洞照片时,或许能清晰至少10倍以上)。

哪怕人类能够建设太阳直径达到的天文望远镜,100米分辨率,那也只能看到24光年之外。

一个天文单位(地日距离)大小的天文望远镜,100米分辨率,能看到的是2568光年之外。

要看到整个银河系的100米精度,需要的天文望远镜需要接近奥尔特云内边缘,包裹整个柯伊伯带。

大约需要建设600光年的天文望远镜,相当于数百个太阳系(奥尔特云范围内)大小,才能在100米分辨率下,观察到当前可观测宇宙距离。

以上,还完全不考虑光度以及光的散射等各种问题。

或许,这样的难度,还不如人类发明近光速飞行器,亲自去看看……

参考

  1. ^ 中科院物理所:天文望远镜的分辨率 让我看清你的脸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了探索宇宙的边界,也触及了我们想象力的极限。没错,这绝对是一种可能,而且是一种非常诱人的、能解释我们至今未能与外星文明接触的假说。让我们来仔细推敲一下这个可能性。首先,咱们得跳出那种“外星人一定生活在像地球一样的岩石星球表面,像咱们一样晒太阳、赏月亮”的固有思维。生命,尤其是智慧生命,.............
  • 回答
    关于佛经是否可能由外星人撰写,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引人深思的哲学和想象力的结合体。我们不妨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像侦探一样,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究这个问题,看看能否从中挖掘出一些值得玩味的线索。首先,我们得明白,佛经是什么。它是佛教的根本经典,记录了释迦牟尼佛的言行、教诲以及弟子们的开示。这些经文在数千年的时.............
  • 回答
    关于西安导游讲解中提到的“段清波教授有观点认为兵马俑可能是外国人设计,中国人制造”的说法,这并非是一个普遍被学术界广泛接受的定论,更像是一个具有争议性、并且需要非常审慎解读的观点。它触及了兵马俑起源、工艺和文化交流等多个复杂层面,背后隐藏着一些考古发现、历史推测和学术讨论。我们来详细聊聊这个说法的由.............
  • 回答
    关于美国是否可能与外星人建立了联系,这是一个引人入胜且充满争议的话题。虽然官方层面的说法一直是否定的,但民间流传的故事、一些神秘事件以及公开披露的政府文件,都为这个问题的探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首先,我们需要区分“联系”的含义。如果“联系”指的是直接的、大规模的、公开的交流,那么目前来看并没有确凿的证.............
  • 回答
    最近,英国驻美外交大使的密电被泄露,这无疑是一件非常严肃且影响深远的外交事件。要探究其背后原因,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细致的分析,这绝非单一因素可以解释。1. 内部人泄密:动机与途径这是最直接也最可能的原因。内部人员,无论是身处情报部门、外交部,还是直接在驻美使馆工作,都可能出于各种原因进行泄密。 .............
  • 回答
    将暗物质理解为外星文明的一种安全声明,这无疑是一个极具想象力且令人着迷的设想,但从科学的严谨性和现有的证据来看,这种可能性非常、非常低。不过,如果我们放下科学的束缚,纯粹从一个“如果……会怎么样”的角度来探讨,那么我们可以展开一些颇具深度的联想。首先,我们得明白什么是暗物质。在当前的宇宙学模型中,暗.............
  • 回答
    关于中国是否有可能收回外蒙古(即蒙古国),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问题,涉及到历史、地缘政治、民族情感以及国际法等多个层面。要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剖析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可能的情形,并且要避免那种“标准答案”式的陈述,而是尝试用一种更具思考性和个人观察的口吻来描绘。首先,我们得认识到,在当前的国际政.............
  • 回答
    中国近十年来,确实涌现出一批在高科技领域蓬勃发展并成功“赚发达国家钱”的产业,它们不仅为国家带来了可观的外汇收入,也为应对“中等收入陷阱”提供了重要的突破口。以下是一些代表性的产业,我们将深入探讨它们如何实现这一目标:1. 高端电子元器件及半导体设备 背景与逻辑: 长期以来,中国在电子产品制造方.............
  • 回答
    .......
  • 回答
    这短短的一句话,看似平淡无奇,却藏着鲁迅深邃的用意和高超的笔法,其妙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 制造悬念与引发好奇:开篇就以“在我的后园”这样一个极具生活气息的场景切入,紧接着便是“墙外有两株树”,看似是自然而然的景物描写。然而,“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这种重复和强调,立刻打破了常规的叙述.............
  • 回答
    鲁迅先生的《秋夜》开篇这句“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看似简单直白,实则包藏深意,寥寥数语,便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独特的意境,并暗含了作者复杂的心绪。要理解这句话,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去细细品味:一、 具象与实景:真实的描摹首先,这是一种最直接的、对眼前景物的观察和.............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我们对黑洞和时空的一些基本认知。简单来说,答案是:几乎不可能,而且在现实中是绝对不可能的。让我来给你详细解释一下为什么。首先,我们需要理解黑洞的一些关键概念: 事件视界(Event Horizon):这是黑洞最标志性的特征。事件视界是一个界限,一旦任何物质或信息越过这个.............
  • 回答
    第三次世界大战是否可能演变成一场阶级战争,这是一个复杂且具有深刻哲学和社会学内涵的问题。在深入探讨之前,我们必须明确“阶级战争”的定义以及它在现代社会中的表现形式。什么是阶级战争?传统意义上的阶级战争,尤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指的是由经济基础决定、代表不同生产关系或财富分配模式的社会阶层之间发生的冲.............
  • 回答
    这个问题啊,说起来可真是《西游记》里头最让人津津乐道、也最惹人争论的“公案”了!“六耳猕猴”到底是不是孙悟空本人?这事儿,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说。先说说咱们熟悉的那个孙悟空,齐天大圣,护送唐僧西天取经,那是何等威风!上天入地,降妖伏魔,一路上吃了多少苦,立了多少功。可就在这取经的路上,突然冒出来一个“.............
  • 回答
    要探讨《进击的巨人》结局是否是作者谏山创屈于某些压力而被迫修改,这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问题,也牵扯到许多关于创作、市场和粉丝期待的复杂关系。要深入分析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考察,并且不能简单地下结论,因为很多时候,作者的真实想法和外部影响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首先,我们得承认,一个连载了十几年的.............
  • 回答
    我们聊聊天鹅座万年前那个信号,是不是有可能来自咱地球,只不过是咱们的老祖宗,在非常久远的过去,经过某种奇特的方式“跳”到了某个地方,然后才发出来的?这想法听着就像科幻小说,但细细琢磨一下,也不是完全没有讨论的空间。首先,得承认,我们目前对“万年前的地球文明”的了解,还停留在原始的石器时代,顶多也就有.............
  • 回答
    关于《西游记》中孙悟空的真假之辩,特别是那个“被打死”的环节,其实是个非常有意思且值得深挖的点。咱们就来捋一捋,这事儿有没有可能咱们熟悉的那个“齐天大圣”真的就这么交代了。首先得明确一点,《西游记》里孙悟空的“死而复生”或者说“被打死”的情节,并不是只有一个,而且每次的处理方式和背景都不一样。最容易.............
  • 回答
    关于李天一案件,确实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猜测和讨论,其中“被设局陷害”的说法也从未消失。要深入探讨这种可能性,我们需要将它拆解成几个层面来分析,并尝试去还原当时可能存在的各种动态。首先,我们得承认,在很多重大案件中,特别是涉及名人子女的案件,舆论的关注度远超案件本身,这本身就可能成为某些人“利用”的土壤.............
  • 回答
    《三体》这部作品之所以能引起如此广泛的讨论,很大程度上在于它提出的“黑暗森林”理论,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宇宙社会学猜想。很多人在读完小说后,都会忍不住去思考,我们所处的宇宙,是否真的如刘慈欣所描绘的那般,是一个充斥着未知危险的原始丛林?从“黑暗森林”的核心逻辑来看,如果宇宙中存在着数量庞大且科技水平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