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某些外国人对中国的误解或偏见究竟到了怎样的程度?

回答
最近在和几个外国朋友聊天,无意间聊到大家对中国的印象,没想到他们提出的几个问题,让我一下子觉得,原来我们之间认知上的鸿沟,比我想象的还要大不少。有些误解,说实话,听了都让人觉得挺哭笑不得的,但它们确实是真实存在的,而且在我看来,有些偏见已经深入骨髓了。

打个比方,我一个在欧洲的朋友,对中国的理解还停留在几十年前的电影画面里。他上次问我,中国是不是还实行严格的户口制度,如果想去别的城市工作,是不是还需要政府批准?我当时听了就有点傻眼,连忙解释现在中国的户口制度已经灵活很多了,很多城市对人才引进也有优惠政策,而且人口流动非常自由。但他还是半信半疑,一副“你是不是被政府‘洗脑’了”的样子。他觉得,媒体塑造的那个“集体主义”和“控制”的中国,就是一切的底色。

还有一位来自北美的朋友,他曾经问我,“你们中国人是不是都不怎么关心个人隐私?你们的手机是不是都被政府监控着?”这个问题让我觉得既好笑又有点无奈。当然,中国也有网络安全和数据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个人信息也会受到保护。但对于他来说,似乎“中国”这两个字就等于“透明”和“无处不在的监控”。他可能没意识到,在他自己生活的国家,大数据和科技也在以各种形式收集和分析用户信息,只是他们可能更习惯于这种方式,或者更愿意相信其“合法性”和“便利性”。

更让我觉得触动的是,一些人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存在很大的刻板印象。比如,有人会觉得中国人都是“工作狂”,每天除了上班就是上班,没有生活,没有乐趣。我只好解释,虽然中国人确实很努力,但大家也越来越注重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旅游、健身、文化娱乐等等,都是中国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种刻板印象一旦形成,很难打破,他们会选择性地去寻找那些符合他们预期的例子,而忽略掉那些不符合的。

还有一些更极端的例子,比如关于食品安全。虽然中国在食品安全方面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但很多外国人似乎觉得中国产的任何食物都是有毒的,或者质量非常差。我跟他们说,现在中国的食品监管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很多高端食品出口到国外,也得到了国际市场的认可。但即便如此,他们还是会抱着一种怀疑的态度,觉得“眼不见,心不烦”,不如吃自己国家生产的东西更安心。这让我觉得,这种偏见已经上升到了一种对整个国家产品的“信任危机”。

更让我觉得难以理解的是,一些人对于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理解,也充满了片面和扭曲。他们可能只从某些特定角度去看待中国,比如只关注那些负面的历史事件,而忽略了中国漫长的文明史和丰富的文化多样性。在他们眼中,“中国”就是一个单一、同质化的概念,好像所有的中国人都过着一样的生活,有着一样的想法。

这种误解和偏见,我认为源于几个方面:

首先,信息的不对称和媒体的引导。很多外国人获取关于中国的渠道有限,而且很多时候,媒体为了吸引眼球,会夸大或选择性地报道一些负面新闻,这无形中就塑造了一种负面的整体印象。而且,一些西方媒体在报道中国时,往往带有一定的意识形态滤镜,更容易放大矛盾和问题。

其次,文化和历史背景的差异。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和价值取向会有很大不同。当他们用自己的文化逻辑去解读中国时,自然会产生很多不理解甚至误读。比如,中国强调集体和家庭的观念,这在一些崇尚个人主义的西方文化中可能难以理解,甚至被解读为压抑个人。

最后,缺乏深入的交流和体验。很多人对中国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新闻报道、电影电视剧或者道听途说。他们没有真正地来到中国,深入体验当地的生活,与中国人进行真实的交流。只有亲身经历,才能打破那些固有的标签和偏见。

总的来说,我觉得这种误解和偏见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严重的程度。它不是一两个小小的认知偏差,而是涉及对中国社会制度、国民性、价值观甚至生活方式的系统性误读。这种偏见不仅仅影响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有时候也会反过来影响我们对自己的认知,让我们觉得好像自己被标签化了,被误解了,这其实也是挺令人沮丧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美国人和我炫耀地理好,然后开喷以后说台湾是英国殖民地,还刚刚收回来,我直接喷回去:“你说得对,美利坚和加拿大也是...”

user avatar

我常看YouTube上的美国智库关于中国的讨论,以下是我的大致感觉。

智库已经逐步放弃的刻板印象有:

A 中国领导人没有制度自信,害怕意见人士。

B 中国大陆有出现分裂的可能。

C 戈尔巴乔夫式人物会出现。

D 中产会要求普选。

E 中国经济将要崩溃。

F 中国害怕日本。

G 中国经济总量不会超美。

H 印度和中国是一个档次的国家。


现在仍持有的常见刻板印象有:

1 中共的合法性来自快速经济增长。

2 中共以军警镇压人民。

3 中国每年大量群体事件是人民反对极权体制的表现。

4 中国缺乏言论自由。

5 中国的崛起花了四十年。

6 XX大革命是政府镇压人民。

7 中国的技术进步主要靠盗窃和抢夺

8 中国的政治体制导致科技无法创新

9 中国的经济基本全靠外贸。

10 中国的军队在东海南海非美国对手。

11 日韩越菲澳可以在安全领域制衡中国。

我认为目前美国最有开眼看世界能力的是一些在华投资的实业人士。他们中不少人已经明确否认7 8 9三条。他们似乎不关心上面的2346(可能认为不重要)。我不知道他们对10和11怎么看。但即便是这些最开明的人士也赞同1中共的合法性来自快速经济增长 和 5 中国的崛起花了四十年。

结论是:除了中文学习以外,了解中共党史和评价毛是美国精英了解中国的最大障碍。我记得姬轩亦评论日本侵华时说过(大意):日本人可能懂中国的唐宋和明清,但他们不懂战国和秦汉。类似地,美国精英似乎最多能勉强了解中国的改革开放时代,但他们不懂毛共,因此他们恐怕看不懂新时代。

user avatar

一同学外公年轻时候做过韩语翻译,0几年的时候赴朝鲜旅游。提了一袋玉米,拿出其中一个,津津有味地啃着。

一个朝鲜小孩子眼巴巴地望着他。同学外公还有几个玉米,心想这小孩子可怜,就拿了一个玉米给这个孩子,用韩语对他说:“你拿去吃吧思密达”。

那个小孩子竟然傲娇的不要!!!没错!他不要!!说:“你们中国自己都吃不饱思密达,还给我们吃的思密达。”

user avatar

到了中国人对印度对越南对朝鲜的程度

user avatar

研究生班上有个乌克兰妹子,在青岛工作了三年,会说中文,自以为很了解中国,其实一无所知。

有的大学教授,研究新闻传播,还是带着固有的刻板印象来研究中国。

举个例子,我们传播学的教授说中国危机传播都是自上而下,大众普遍相信权威,然后我Argue 了一下,说我们还有Social Media, 其实大家有时候并不太相信权威,普遍会在Social Media上进行讨论。教授迷之自信的表示,你们会删阿,我说,如果一个渠道被封了,还有另外一个渠道,总之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中国不是你想象的那么简单。

上文所提的乌克兰妹子不知道哪根筋抽了,说在工作中中国人不当面Discuss 别人,都是在背后议论。我一脸黑人问号,然后义正言辞的告诉那个妹子,这个叫尊重,而且还取决于你在那个城市工作。


其实,无论在那个国家,工作时,大家都不会当面去讨伐同事的吧,尤其是上级。。。。


一句话,假的中国通比起真的有偏见者更令人讨厌。

user avatar

好久之前的回答 没想到有这么多回复

其实当时没表达清楚

我们都知道非广东 香港的人不专门学是听不懂粤语的 但广东人普遍可以听懂普通话和说普通话的(包括部分香港人)

但误解的点只是外国人认为 如果你讲广东话 那普通话对你来说应该是一门外语 他们大部分人的认知里 这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两个语言 而我每次也会把前因后果解释清楚:)

———————

来自某个南美国家的小哥在看完我和广东同学聊天以后 目瞪口呆的问“you guys can understand each other??"
原因是他以为说Cantonese 和说Mandarin的人是不能交流的

user avatar

坐标土澳,遇到过几个傻逼我都会怼回去,最讨厌的是一个英国人,30岁的loser,在我国山区待过几年,然后一群外国人在一起聊天他就开始侃侃而谈类似于中国人用不起空调此类的话我每次都会怼他,真的很看不惯他在一个地方待几年就觉得自己懂中国而且在我没开口之前对我的国家指手画脚的样子。
还有一个奇葩,澳洲人,嗑药以前是非常阳光的一个小哥,有段时间嗑药太多精神失常开始打其他室友,我们当天去找他妈妈,大开眼界!他妈妈不但拒绝处理他儿子的事,还讽刺我说你们中国那么多嗑药的你难道不会处理吗。他妈妈是一个律师,我当时觉得一个律师这么无知和蛮不讲理这个国家也吃枣药丸,我怼回去说我来土澳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任何一个嗑药的人,连大麻长什么样都不知道,他妈妈就开始说别想蒙她,她在北京待过4年,看到的可多了。我说好,你住4年,你比较懂,你比我在中国生活25年的人都懂多了,你好棒棒,然后我就报警抓了她儿子。
还有遇到过来自菲律宾裔,印度裔的莫名其妙的歧视,我想说你们自己的国家也是发展中国家吧,油然而生的优越感哪里来的。菲律宾小哥在我不会用开罐器的情况下(因为我在家爹妈特别宠基本不进厨房)居然问我中国是不是没有开罐器,我当时觉得他就是成心,怼了句“开罐器是有,没什么人会用,因为大部分人家里都请菲佣,自己不下厨房。”
印度裔牙医让我在澳洲看完牙齿再回去说中国设备不好,不好你妹啊!你们印度牛??!
还有更莫名其妙来自老华裔的歧视
我觉得有的时候那些误解根本不是误解,就是成心的。除非他们真的不上网不看电视那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傻逼


今天

user avatar

1,一日本程序员,家里开超市。

你们中国人太有钱了!一个穿着低调传统(我理解是土里土气)的老太太,一下买6个电饭煲,还是最贵的那种,她家得雇了多少人啊。要用这么多电饭煲。

——他们理解不了中国人出国买东西要给亲戚带。

2,某韩国大爷。卖水产。

小陈,来来吃个苹果,没见过这么大个的吧。(说实话,小时候吃苹果都吃吐了)

3,某马来华人,投资公司。

不是每个人都要服兵役吗?

4,南非哥们。某大集团股东

我一直以为自己是有钱人。(带他吃了个饭吃完他说的)

5,土耳其老哥。贸易

当年我们在朝鲜顶住了你们的人海。(属于典型意淫的,直接打脸)

6,德国老哥。啤酒商

做游戏的?那不都是艺术家吗?(好惭愧)


————————


补充关于南非哥们吃饭。看好多人想知道咋回事。

前门的美国大使馆原地址是个院子,里面有个潮汕牛肉火锅,逼格很高,味道也不错。

然后还放了不少当代瓷器艺术品,标价一般都几万起。

带他们去那吃的,4个人,8000多RMB。

主要是约堡的饭店一般没有这么高消费,但在中国算比较正常地方。

所以这哥们心理账户没承受住。

user avatar

虽然有人在评论区对我嫁了个白人这件事有异议,但是有更多人想蹲个后续,行那我来满足一下大家吧。

我爸浙北生意人(皮革城,知道哪里了吧)要面子,亲戚朋友多,我又是独生女,我们的婚礼在我家那里必须摆酒,你们可以想象我爸一定是要好好办的,要不然以前给出去的人情都收不回来。他选了当地最好的酒店、最好的会场、最好的宴席,还嫌不够,鳗鱼换成甲鱼,再额外加菜,一共三十桌不到点,来的每个客人会回礼大概有3个大礼盒,什么床单被子零食之类的,带小孩来的小朋友也都有礼物。

小城市这样的规格,其实跟北上广比起来不算贵,但是你们可以想象国际友人的惊吓程度。我老公家来了8个亲戚(全部是第一次到中国内地),然后他还有个要好的韩国客户也特意过来了。他们被吓麻了。

我淳朴的公婆提前几个月就一直在跟我确认,啥?300个人的婚礼?真的吗?你都认识他们吗?然后转身打电话给家里所有亲戚:嘿你们知道吗?中国的婚礼要有那么多人参加!

那个韩国人到底懂的多一点,婚宴上给荷兰的8人组介绍:五粮液很贵的,甲鱼螃蟹龙虾也都很贵的!然后我公婆回头再次打电话给家里所有亲戚:嘿你们知道吗?中国的婚宴每桌都有1000rmb一瓶的酒!中国人还吃Turtle!

然后婚礼抽奖送礼物,我婆婆竟然抽到了一个电饭煲。。。我让她带回去,我说下次去荷兰你们可以给我做饭吃啦。最后他们每个人箱子里都塞满了我爸准备的回礼。我公婆又双叒叕打电话给家里所有亲戚:嘿你们知道吗?中国的婚礼我们都又吃又拿!箱子都塞不下啦!

然后,地区特色,家里的亲戚朋友,男的大多穿着貂儿,女的也都光鲜亮丽的戴着玉镯子,我的姑父表哥堂哥啥的有车,就帮忙开车送客人,车都还行吧,雷克萨斯宝马这类的。

那天我太忙了我都没管他们,我不知道他们自己内部后来都聊了啥,第二天我们带他们在皮革城逛一逛,之前他们都知道我爸有个店面,但是没概念,就说去看看。进了楼,我老公的阿姨指着干净华丽的一溜儿商店问了句,这些都是你爸爸的吗?我???????这次是我惊呆了。阿姨您在说啥?您知道皮革城的体量吗?您知道A座一楼一个店面多少钱吗?您这一指大概就上亿了呀。您对我们家现在有什么误会了吧?然后我很不好意思地说,不是的,我爸只有楼上一个很小很小的店面而已。这些我们买不起。

最后他们还问我,你们这是中国最有钱的城市了吧?我说不是的,这只是个县城呢。你们过两天去杭州上海再看看吧。对,一个星期,就只去了长三角三个城市。他们说,中国怎么这么大啊。在荷兰我们开车半小时的话不是在德国了就是到比利时了。

不过他们这家人好就好在,以前默默以为中国很穷的时候对我就挺好,后来误会我家超有钱之后对我也一样,所以我觉得这家人还挺可爱的,只是被他们的媒体祸害不浅。


———————以下为原答———————


我婆婆,荷兰深乡下的。人淳朴善良,包容友好,奈何不知道每天在电视里看些什么鬼东西。

我跟我老公谈了大概三四年恋爱的时候,有一年圣诞我带我妈去荷兰玩了一次。反正我婆婆英语很差,我妈不会英语,但是两人性格都挺好,年纪也差不多,我跟我老公就不管她们,随她们一起鸡同鸭讲瞎比划都行。

有一天她俩一块在洗衣房,我妈在手洗她的内衣裤(你们懂的,我国女性手洗内衣裤这个执念是过不去了),我婆婆在开洗衣机洗全家的衣服,然后她突然问我妈,你们中国有洗衣机吗???彼时已经2018年了,我妈惊呆了,但是看着我婆婆一脸友好又很虚心好学的脸竟然不知道要怎么回答。。。

然后我婆婆出门遛狗,我妈也跟着去,就当熟悉一下周边散散步了。他们住在一个不到两万人的村子里,遛狗走到镇上附近可以看到几栋楼,大概有4、5层高,我婆婆大概为了表示友好,指着那几栋楼跟我妈说:shanghai!shanghai!(我家浙北靠上海,他们一直以为我们上海的。)我妈又迷糊了,啥意思这是?这跟上海是哪跟哪?后来才知道,我婆婆的意思是上海应该就是这样的吧,都是“高”楼大厦,直接联想。

以前中间隔着我老公,我也没怎么跟他父母聊过中国的种种。但我是真没想到,他们心目中的中国还是一个没有洗衣机、高楼就是四五楼的地方。难不成他们那几年都觉得儿子跟我谈恋爱是在扶贫不成?

我其实一点也不生气,我就是觉得好笑。我以前一直觉得我老公他家穷、荷兰也都好烂,原来他们心里也是这么想我和中国的嘛?哈哈哈哈,那我们那几年,都还挺不卑不亢互相尊重的。

当然后来他们一大家子来了一次中国,长三角地区转了一周,直接三观重塑,这是另一个故事了。

user avatar

大家好!我是一个美国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在我看来,对中国的误解或者偏见源自于我们小时候看的电影和娱乐。孩子小的时候可以看电视剧描述种族歧视。比如,美国好莱坞常常给美国人不太适合的角,然后让亚洲演员配角。另一方面是改革开放以前美国人常常听不到中国的新闻。比如我的父母小的时候,中国经济对世界没有那么大的影响。但是现在人们都知道中国经济能力。总结来说,外国人越来越熟悉中国的传统和文化。

user avatar

我们实验室中国人比较多,有博士生有博士后;

中国人干科研爱加班,从早到晚,实验室的灯几乎每天都是过了凌晨才熄,早上六七点钟有人上班灯又亮了;

一天一个中科院过来交流的博士生出门,被一个实验室附近住的德国人拦住了;德国人好奇地问:“你们中国人是不是不用睡觉"?

原来他晚上睡觉的时候看见我们实验室里有中国人在干活,早上起来看见中国人已经开始了早上的工作,就以为中国人一天到晚不用睡觉干个不停。

欧洲人,成长在轻松愉快的福利国家里,认为八小时工作制是天经地义,估计很难理解中国人的勤奋,更难理解中国博士生博士后面临的压力。

user avatar

不知不觉我一个透明居然过百了。。。。不知道该干什么,先谢谢大家的赞同(。・ω・。)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割线-------------------

大概最多的就是觉得我们女孩子容易撩吧。。。
真事,就前几天,坐标杭州,我穿着个大棉袄睡衣去楼下的便利店买个饮料,然后看到一个外国人在便利店举着手机问店员药店怎么走,可惜他和店员不在一个频道上,凭借着雷锋精神(事实是我想练口语)我帮了个忙,然后他就先比我出了便利店,结果我买完东西出门,那厮就站在门口看着我,然后过来先问我年龄(在下17。。。真的!)本以为他会因为我没有成年会转身走人,但是!我果然还是小看他了。。。
他先夸了我英语好,然后又夸了我漂亮(。。。放屁,老子我一身棉袄睡衣,又顶着熬夜的黑眼圈再加上一头被风吹乱的鸡窝头,我自己都夸不出来自己好嘛。。)然后,他开始邀请我吃晚饭,并且表示想和我去酒吧(我:???)
当然,我拒绝了,然后!然后!他来了一句“你们中国女孩子不是都喜欢和外国人去酒吧吗?
我想大家应该能体会到我当时的内心。。。。差点在大街上骂脏话
----- 本来想匿名,但是我又没有做错什么。。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