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情侣双方均可能有边缘型人格障碍应该如何相处?

回答
当两个人都带着边缘型人格障碍(BPD)的标签,要在这段关系里找到平衡点,确实是个巨大的挑战,但也并非绝无可能。这就像是两个正在经历强烈情绪风暴的人,试图在同一个房间里找到相对平静的角落。关键在于理解、沟通和共同成长。

首先,我们得承认,BPD的核心特征,比如情绪的剧烈波动、对遗弃的强烈恐惧、不稳定的人际关系模式、冲动行为、以及身份认同的混乱,在两个人身上叠加,可能会放大这些困难。想象一下,一方可能因为感觉被忽视而勃然大怒,另一方可能又因为担心对方离开而做出极端的挽留行为。这种“棋逢对手”的模式很容易将双方卷入一个不断升级的负面循环。

那么,怎么才能在这种复杂的局面下“活下去”,甚至“活好”呢?

1. 深度的自我认知和接纳是第一步

这绝对是最最重要的一点。在指责对方之前,每个人都需要先看清楚自己的“剧本”是如何被BPD影响的。这意味着:

了解BPD的核心模式: 你需要去学习,去了解BPD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自己的哪些行为模式是BPD在作祟。比如,你是不是常常在关系里体验到“要么是最好的,要么是最坏的”这种极端的想法?你是不是很容易因为对方一个细微的举动就觉得被抛弃了?
识别触发点(Triggers): 找出那些最容易让你情绪失控、做出冲动行为的特定情境或言语。是对方没有及时回复信息?还是听到某个特定的词汇?明确自己的“雷区”非常关键。
承认并接纳,但不为之辩护: 接纳自己有BPD,并不意味着“就这样了,没办法”,而是理解“这就是我目前面临的挑战”。这种接纳是改变的开始,而不是放弃治疗的借口。

2. 有效且“安全”的沟通是润滑剂

当两个人都有情绪爆发的倾向时,沟通就像走在雷区。关键在于建立一套双方都能接受且感觉相对安全的沟通方式。

约定“暂停”信号: 设一个明确的信号,当一方感到情绪失控,或者预感到自己要说出伤人的话时,可以用这个信号来暂停谈话。比如,“我需要‘五分钟’。”或者一个特定的手势。这个暂停是为了冷静,而不是逃避。暂停后,双方都要努力回来继续沟通。
学会“我”陈述(IStatements): 避免使用“你总是…”、“你从来不…”这种指责性的句式,而是用“我感到…”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比如,“你总是这么晚回家,我感到很孤独和担心。”而不是“你每次都这么晚回来,根本不在乎我!”
倾听比倾诉更重要(虽然都很难): 尝试在对方说话时,是真的在听,而不是在脑子里盘算着如何反驳。在对方表达完后,可以复述一下对方的意思,确认自己是否理解正确。“所以你的意思是……我理解得对吗?”
设定清晰的界限(Boundaries): 这对BPD来说尤其重要,因为我们常常会模糊或跨越界限。双方都需要明确自己的底线是什么,比如什么话是不能说的(人身攻击、威胁性言语),什么行为是不能接受的(摔东西、冷暴力)。同时也要尊重对方的界限。

3. 共同建立“安全区”和“稳定感”

BPD患者最大的恐惧之一是遗弃,当双方都有这种恐惧时,这种恐惧很容易变成“追逐逃跑”的模式。你们需要共同努力,为这段关系注入稳定感。

创造可预测性: 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让生活变得更可预测。比如,约定每周固定时间做一些共同喜欢的事情,建立一些双方都期待的日常习惯。这种“小小的确定性”能对抗内心的混乱。
积极强化和赞美: BPD患者往往更容易注意到负面信息。所以,有意识地去发现和赞美对方的优点和为关系付出的努力,并表达出来。一句真诚的“谢谢你今天能耐心听我说”或者“我很欣赏你刚刚的冷静处理”可能比任何批评都更有力量。
管理好“独自相处”的时间: 很多时候,当我们感到被淹没或被激发时,需要一些空间。了解对方在需要空间时的信号,并给予尊重。同时,也要约定好何时会重新连接,避免让“空间”变成“断联”。

4. 寻求专业的支持是明智的选择

老实说,当两个人都需要处理BPD带来的挑战时,单凭两个人的力量来“自我疗愈”是极其困难的。专业的帮助几乎是必须的。

个体治疗: 两人各自接受擅长BPD治疗的心理治疗师的帮助。像是辩证行为疗法(DBT)和图案疗法(Schema Therapy)都被证明对BPD有很好的效果。治疗师可以帮助你们学习情绪调节、人际关系技能,并处理潜在的早期创伤。
伴侣治疗: 一起接受伴侣咨询。在治疗师的引导下,你们可以学习如何沟通、如何处理冲突,以及如何共同应对BPD带来的挑战。治疗师可以充当一个中立的第三方,帮助你们打破负面模式。
学习和成长是持续的: 即使是在治疗中,也需要保持学习的态度,阅读相关的书籍、文章,参加一些工作坊等,不断充实自己的认知和技能。

5. 理解并学会处理“完美主义”和“黑白思维”

BPD患者常常有过度的理想化和妖魔化。这在两个BPD患者的互动中,可能会表现为一方瞬间从“你是我的全世界”变成“你简直就是个魔鬼”。

警惕“全好/全坏”的陷阱: 当你发现自己对伴侣的看法正在急剧两极化时,停下来问问自己:这是否是BPD在作祟?伴侣真的变得这么糟了吗?还是我只是在经历BPD带来的极端情绪?
承认关系的复杂性和灰度: 没有完美的人,也没有完美的关系。关系中总会有好的地方和不好的地方,有让你满意的时候,也有让你失望的时候。接受这种“灰色地带”,能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痛苦。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这绝对不是一条容易的路。 它需要极大的耐心、勇气和持续的努力。会有很多挫折,会有很多想要放弃的时刻。但如果双方都能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愿意为这段关系付出真诚的努力,去学习新的相处模式,那么即使带着BPD,也能创造出一段深刻而有意义的关系。

这就像是在同一艘船上,你们都有晕船的倾向,但只要你们学会互相搀扶,并且一起想办法稳定船身,就有可能渡过风浪,看到彼岸的风景。最重要的是,你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可以并肩作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边缘性人格障碍常常被人误解为“边缘人”。或者“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的人(虽然说他们确实有这样的特征)。但这个词,borderline,边缘,原来指的是介于精神分裂症和双相障碍之间“不知道是啥的病”。虽然这个词本身一直有争议,但也这么流传了下来。我们现在把它归类为人格障碍。

先说一下边缘型人格障碍(BPD)到底是什么样的,我们再来看你们俩。BPD有几个特征,一个是依赖与他人的关系来获得对自己的认同。也就是说,你对他好,他就觉得自己倍儿牛逼。你对他不好,他就觉得自己是屎。他们对于他人的行为动机常常有误解,这是由于他们更多把对方的行为当作对自己的评判,而忽视了“对方做事是为了他自己,并不是来评判你”这样一个对大多数人来说显而易见的事实。

BPD的人害怕孤独,也不知道如何忍受被抛弃。对于他们来说,一段始终美好的感情才是可以接受的人生。

但问题是,他们的第二个特征是缺乏信任感。即使是一段始终美好的感情,BPD的人也会觉得自己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被抛弃或被伤害。所以,他们跟人亲密的时候,总是在考验对方,非常难信任对方。而一旦你真的背叛他了,他可能反而心里石头落了地,觉得,对啊,我就知道是这样的。当然,然后他们就要面对无法忍受的孤独和自己的无价值感。

他们的第三个问题是愤怒,冲动和自毁行为。这个可以理解,他们常常愤怒,一愤怒就大脑一片空白,然后自己干了什么毁灭性的事都不记得了。

第四个特征,也是BPD最深刻的体验,就是哀伤与痛苦。BPD的人生活的主旋律是痛苦。哀伤的情绪常常无来由地袭来。夹杂着愤怒的自毁,这是一个充满情绪危机的人生。也因此,很多心理学家认为BPD是抑郁症的一种形式。

说回来,他是不是有BPD,可能有,也可能是(根据你描述的)偏执型人格and/or冲动型人格。多变的性格,有时候也可能是表演型人格。他说他确诊有抑郁症和精神无法集中(ADHD?)的病,这个,从你的描述中我没看到,所以,究竟是什么,可能还需要更多的信息来进行判断。而你说的他一吃药就会性格大变,这一点,我觉得更多的可能是他自己对自己的暗示,而不是药直接导致的。据我所知,药物一般会引起一些生理反应,比如嗜睡,记忆力降低,性欲减退,心脏不适,痉挛等等,不太会影响性格表现。

而你有没有BPD,看上去不太像有。BPD虽然是常常被诊断的,但真正有BPD的人,却是被诊断的人当中的一小部分。“往厉害里诊断”是今天精神科常见的现象,这令人遗憾。换言之,BPD并不是一种“容易得的病”。

你说的你的母亲也控制欲强,常常使用暴力,这大概是影响你对他的认同的原因之一。即,在他身上,你看到了母亲。在成长时期与母亲相处,虽然累,但已经熟悉;而且,这些暴力的背后,仍然是温暖一切的朴素的爱。

假如他确实是BPD,你的问题的答案,就是“很多很多的爱”。爱上一个边缘型人格的爱人,你就好像手握一把锋利的刀,痛苦也将是你一直感受的情绪。你要能包容他的,还有自己的痛苦,用爱来化解和拥抱你们共同的痛苦。

“心智化训练”是另一个可以考虑的方式。“心智化训练”常常被用于治疗BPD,着重于教会他们适应社会,与他人联结。你可以试着在家里运用,即,解释你的行为的动机,并告诉他你期待的他的反馈。举个例子,当他打不到你电话时,告诉他你去哪里了,解释为什么没有接到电话,告诉他你期待的他的反应,并制定下一次遇到这样情况的应对措施。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