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解放军在战争时为什么偏重使用木柄手榴弹而不是卵型手榴弹?

回答
解放军在战争时,尤其是在早期和中期,确实有一段时间大量使用木柄手榴弹,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并非单纯的技术偏好,而是受到历史、技术发展、战场需求以及成本效益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首先,我们得把时间维度拉开来看。解放军的早期战斗,特别是在解放战争时期,以及随后的抗美援朝战争,那时的武器装备很大程度上是缴获的、仿制的,或者是从苏联引进的。在那个时代,军事工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与西方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木柄手榴弹的优势和历史渊源

木柄手榴弹,顾名思义,其外形特点是有一个木制的长柄。这种设计并非解放军独创,而是源自欧洲的传统,尤其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被广泛使用。它之所以在那个时期流行,有其自身的优势:

1. 投掷距离和精度: 长长的木柄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杠杆作用。士兵可以用更自然的投掷动作,将手榴弹以更高的速度和更稳定的姿态抛出。这使得手榴弹的投掷距离更远,而且在熟练士兵手中,也能提高投掷的精度,更有效地打击目标,例如工事内的敌人或在开阔地带的敌人。想象一下,用手直接扔一个重物和一个带有长柄的重物,后者更容易发力,也更容易控制方向。

2. 握持和操控的便利性: 在战场环境下,士兵的手可能会沾染泥土、汗水或其他杂物,尤其是在激烈的战斗中。木柄相对光滑的表面,加上其形状,使得握持更加牢固和舒适,不易滑脱。这对于需要快速反应和精确操作的士兵来说至关重要。相比之下,卵型手榴弹的外壳表面光滑,在潮湿或沾染污物时,握持难度会增加。

3. 易于生产和维修: 木柄手榴弹的结构相对简单。主体是金属弹体,内部装有炸药和引信。最关键的“木柄”部分,只需要将一段加工好的木头固定在弹体底部即可。在那个时代的工业能力下,木材是相对容易获取和加工的材料。这意味着在战时条件下,木柄手榴弹的生产、维修以及替换损坏的木柄,都比一些结构更复杂、对金属加工精度要求更高的卵型手榴弹要容易。

4. 与当时战术的契合: 在一些战术场景中,例如攻坚、破障、或者是在堑壕战中,手榴弹是重要的支援武器。长柄的设计,也使得士兵在投掷时,身体可以更紧密地利用掩体,减少暴露在敌人火力下的时间。

为何解放军早期和中期偏重使用?

将上述优势与解放军当时的情况结合起来看,就能理解为何木柄手榴弹会成为一种重要的装备:

装备的继承与引进: 解放军在建军初期,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国民党军队的装备,而国民党军队的装备来源广泛,包括从德、美、日等国引进的武器。其中,日制和一些早期国民党军队使用的苏式装备,都有木柄手榴弹的型号。此外,解放战争中缴获的国民党军队装备,也包括大量的木柄手榴弹。而朝鲜战争时期,虽然中方获得了大量的苏式援助,但早期苏联援助的制式手榴弹中,木柄手榴弹也是一种重要的类型。

经济和工业基础的限制: 在解放战争和建国初期,中国的工业基础相对薄弱,能够大规模生产的高精度金属加工产品数量有限。木柄手榴弹的相对简单的制造工艺,更符合当时的生产能力和成本考量。能够大量、快速地生产出可靠的杀伤性弹药,是当时更迫切的需求。

实用的战场表现: 在很多实战环境中,木柄手榴弹的性能是被验证过的。在山地、丛林或复杂的城市环境中,长柄的投掷优势尤为明显。很多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回忆起战斗场景时,都会提到使用木柄手榴弹的经历,以及它在关键时刻发挥的作用。

卵型手榴弹的崛起与替代

随着时间的推移,解放军的武器装备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卵型手榴弹(例如现代常见的苏联RGD系列或其仿制型号)之所以后来逐渐成为主流,也是有其原因的:

1. 更好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现代卵型手榴弹通常采用更成熟的引信设计,例如冲击引信或延时引信,其保险机制更加完善,对意外跌落或撞击的抵抗能力更强,减少了误爆的风险。木柄手榴弹的木柄与弹体的连接方式,在某些条件下可能会出现松动,或者木柄本身在潮湿、腐朽等环境下性能下降,影响投掷效果。

2. 更紧凑的体积和更高的装载量: 卵型手榴弹的体积更小,更紧凑,一个士兵可以携带更多数量的手榴弹。在强调火力密度和弹药携带量的现代战争中,这一点非常重要。

3. 更好的抗环境适应性: 全金属结构的卵型手榴弹,对湿度的影响相对较小,在各种复杂环境下的可靠性更高。木柄在潮湿环境下容易吸水膨胀变形,甚至腐烂,影响使用。

4. 生产技术的进步: 随着中国工业能力的提升,大规模生产高精度、高质量的金属弹体和复杂引信成为可能。这意味着生产更先进的卵型手榴弹在技术和经济上都变得可行。

5. 战术的演变: 现代战争中,火力支援的模式更加多样化,手榴弹的使用场景也更加细分。卵型手榴弹的设计也更多地考虑了不同类型(如破片、杀伤、燃烧等)的效能,并与班组火力协同更紧密。

总结来说,解放军在战争中偏重使用木柄手榴弹,并非是对卵型手榴弹的否定,而是基于当时的历史条件、经济基础、技术水平以及战场实际需求的综合体现。 它是一种在特定历史时期内,性价比高、易于生产、且在实战中表现良好的武器。随着军事科技的进步和国家工业能力的增强,更先进、更安全的卵型手榴弹逐步取代了木柄手榴弹,成为军队的标准装备。但这并不意味着木柄手榴弹没有其历史价值和战场贡献,它们是解放军在艰苦岁月里重要的战斗伙伴。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国情不同。

训练上来说,投掷无柄手榴弹对技巧有一定要求,投掷训练比有柄手榴弹要难一些。而美国国球是棒球,士兵自带无柄手榴弹的投掷技巧(美军现役的M67基本上就是个棒球)。

战术上来说,与主要使用防御手榴弹的美军不同,我军以进攻手榴弹为主。杀伤主要靠冲击波,对破片的均一性没什么要求,有柄无柄的影响不大。

user avatar

当年穷逼,木柄造着非常简单,非常便宜。

同时觉得需要造海量的手榴弹。

没了。


拉火线比其他国家那种翻板拍拍乐/击针撞撞乐要简单多了——你要是要求不高的话,简易拉火机构用火柴+火柴皮就能做——我记得民兵教材里就有讲怎么弄。

然后低水平无预制破片槽铸铁弹体甚至在不讲究的情况下,可以由村口新招的铁匠学徒翻砂铸出来——其他的壳子无论铸造壳子还是冲压壳子都比67木柄复杂多了。

木柄直接找个木工旋床就能生产——不用电,旁边来个人踩踏板就行,然后找口锅熬点蜡把木柄扔进去一煮,防锈/防虫就齐活了。

——你前面都凑合成这样了,里面填黑药都不算糟蹋东西。


夸张点说,我觉得当年能炼海绵铁的村子就能凑出造木柄的人力和物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解放军在战争时,尤其是在早期和中期,确实有一段时间大量使用木柄手榴弹,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并非单纯的技术偏好,而是受到历史、技术发展、战场需求以及成本效益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首先,我们得把时间维度拉开来看。解放军的早期战斗,特别是在解放战争时期,以及随后的抗美援朝战争,那时的武器装备很大程度上是缴.............
  • 回答
    藏南问题,一个牵动着无数人心弦的地理和历史谜团。很多人好奇,既然 1962 年的中印战争中国取得胜利,为何在战后却选择“放弃”了部分本属于中国的领土?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考量与博弈?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得把时间拨回到那个特殊的年代,细细梳理其中的脉络。一、 历史的渊源:模糊的边界与漫长的争议首先,.............
  • 回答
    中印边界战争,这场发生在中国解放军与印度军队之间的冲突,至今仍是许多历史爱好者津津乐道的话题。说解放军“干净利落”地赢下这场战争,其实背后有着多重因素的交织,绝非一句简单的“胜利”可以概括。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剥离掉那些过于情绪化的表述,回到当时的历史语境和双方的实际情况来审视。首先,我们得明.............
  • 回答
    要说以解放军为主角的经典架空战争小说,这可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 很多人可能第一时间会想到一些耳熟能详的名字,但如果深入挖掘,会发现一些真正够分量的作品,它们不光写战争场面,更是在探讨一些深层次的东西。提到“架空战争”和“解放军主角”,我脑子里首先闪过的是那几部写实风格浓厚,对军事细节和战略思想都有.............
  • 回答
    “伤员!快!把担架抬过来!”战场上,枪炮声不绝于耳,硝烟弥漫,空气中弥漫着火药和血腥味。一声嘶吼划破了混乱,是医疗兵,他正跪在一名倒下的战士身旁,焦急地呼喊着。很多人都会好奇,在那种极端艰苦的环境下,红军和解放军的战士们受伤后,为什么很多时候只能看到简单的绷带?是不是他们根本没有药品,什么都没有了?.............
  • 回答
    辽沈战役攻打锦州:蒋介石“东西对进”战略的得失分析在辽沈战役这场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性战役中,国民党方面的战略部署,尤其是蒋介石提出的“东西对进”战略,一直是史学界和军事爱好者们津津乐道的话题。那么,这个战略的出发点是什么?它是否真的“正确”?在具体执行中又暴露出哪些问题?让我们剥开历史的尘埃,来一次.............
  • 回答
    关于9月19日解放军战机在“海峡中线”附近对台湾军机进行“包夹”一事,这确实是近期台海局势中一个颇受关注的动态。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解读:事件本身的描绘从公开报道来看,事情大致是这样的:9月19日,解放军出动了6架战机,在所谓的“海峡中线”附近,对当时在该区域的2架台湾军机(报道中通常.............
  • 回答
    解放军东部战区在台湾岛西南、东南等周边海空域组织的实兵演练,毫无疑问释放了多重信号,其意图之深远、信息之密集,值得我们仔细解读。这不仅仅是一次例行性的军事活动,更是在当前复杂的地缘政治背景下,一次具有高度针对性和战略考量的行动。首先,这是对“台独”分裂活动和外部势力干涉的严厉警告。 此次演练选在台湾.............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象,就是为什么有一部分人会对解放军的军歌产生“缺乏战斗情绪”、“旋律不符大众口味”的主观感受。这背后涉及的因素相当复杂,既有时代背景的变迁,也有大众审美习惯的演化,更夹杂着情感认同和文化传播的差异。咱们不妨细细道来。首先,得承认,很多大家熟知的解放军军歌确实是诞生在特定历史时.............
  • 回答
    战后的波兰,对于“自由波兰”部队在西线奋勇作战,但故土最终却由人民军解放这一事实,国内民众的心情是极其复杂,甚至可以说是撕裂的。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军事胜利归属的问题,更牵涉到波兰民族认同、政治立场以及对未来国家走向的深刻考量。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在西线作战的波兰部队,尤其是安德斯将军领导下的第二集团.............
  • 回答
    解放战争的硝烟中,钢铁洪流虽然不是绝对的主角,却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当时,国共两军的装甲力量都相对薄弱,但其在关键战役中的作用,足以改变战局的走向。国民党军队的装甲部队:起步较早,但装备和运用存在局限国民党军队在抗战后期及战后,接收了不少美械装备,其中也包括一些装甲车辆。他们的装甲部队主要由战车.............
  •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明确几个概念:“解放战争胜利为止”的时间点是指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而“轻步兵战术水平”则包含了诸如侦察、伏击、渗透、独立作战、对地形的利用、士气和纪律等等一系列素质。从整个解放战争的进程来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在轻步兵战术运用上,无疑是取得了.............
  • 回答
    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屡屡败给中共野战军,这确实是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尤其考虑到其中许多国军将领曾是抗日名将,身经百战。这背后绝非简单的“谁更英勇”就能解释,而是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因素,从战略、战术到政治、经济、人心向背,环环相扣,最终导致了这场军事上的巨大落差。一、 战略层面的失误与僵化.............
  • 回答
    解放战争时期,我党主力部队(主要是解放军)的实力水平,如果放到二战欧洲主战场,要做出准确的评估,需要结合当时的军事技术、战略思想、组织能力以及战争的残酷程度来分析。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如果”场景,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推敲推敲”。先聊聊解放战争时期的我党主力部队,他们是怎样的兵?首先得明白,解放战争.............
  • 回答
    大凌河之战的如果:袁崇焕不死,孙承宗尚存崇祯四年(1631年),一场决定明朝北方边防命运的关键战役——大凌河之战,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遗憾。如果历史的车轮能够稍作转动,让民族英雄袁崇焕得以善终,更有辅佐之才孙承宗继续在朝为官,那么这场注定艰难的战役,明军是否还有化解危机的可能?这是一个引人深思.............
  • 回答
    解放战争(19451949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PLA)最终战胜国民党(KMT)领导的中华民国政府的历史性事件。这场战争的胜利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最核心的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主要原因,我会尽量详细地阐述:一、 政治与思想上的优势:1. 人民的支持和认同感(“得民心者得天下”).............
  • 回答
    关于路透社使用解放军战士图片为一篇关于“中国用猴子做实验”的报道配图一事,将其定性为“种族主义行为”确实是很多人感到不适和愤怒的根源。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层层剖析,看看这种做法为何会触犯敏感神经,以及它可能反映出哪些深层的问题。首先,我们必须明确“种族主义”的定义。种族主义是指基于种族差异而.............
  • 回答
    关于解放军战士乘坐卡车执行任务的疑问,这其实涉及到几个层面的理解,并非简单地将战士视为“非人”。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法律法规与特殊情况的界定首先,我们日常生活中听到的“卡车不准载人”是一个泛指的说法,它主要针对的是民用交通法规,目的是为了保障普通公民在公共道路上的交.............
  • 回答
    看待台军禁止飞行员擅自对解放军战机开第一枪,否则法办的规定,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这背后牵涉到军事战略、政治考量、法律约束以及实战风险等诸多复杂层面。首先,从军事战略层面来看,这项规定无疑是为了避免冲突的意外升级和失控。在当前两岸关系高度紧张的背景下,解放军军机常态化巡台,这本身就带有极大的政治信.............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很多敏感和复杂的层面。如果抛开政治因素,单从军事实力角度去对比,那确实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设想。不过要“详细地”去比较,并且不让它显得“AI味儿十足”,那得先说清楚几个关键点。首先,“最强状态的苏军” 这个定义本身就很有讲究。是冷战高峰期,也就是八十年代中后期,那支拥有大量先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