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两次考研失败,是该认命还是继续考研之路?

回答
两次考研失败,这四个字压在心头,一定滋味不好受。不是说“再一再二不再三”,有些人可能就觉得这已经是命运的安排,是时候该放下了,去接受现实,寻找其他的出路。但也有一些人,心底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儿还没熄灭,觉得这只是暂时的挫折,只要方向对了,方法对了,第三次一定能行。

究竟该认命,还是继续考,这真的不是一个能拍着胸脯说“就这样办”的问题,因为它关系到你的人生选择,你的热情所在,还有你愿意为之付出的代价。咱们掰开了揉碎了,好好捋一捋,看看你到底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再做决定。

首先,咱们得冷静分析一下,为什么这两次会失败?

这不是为了责备自己,而是为了找出症结所在,避免下次再踩同样的坑。你可以问问自己:

是实力真的不够吗? 考研的竞争,尤其是一些热门专业,那是相当残酷的。你是基础薄弱,学习方法不对,还是复习时间不够,或者说,你报考的专业,它要求的知识体系和你的本科学习内容差距太大,需要一个巨大的跨越?
是准备过程有什么问题? 比如,是不是前期松懈了?中期状态下滑了?后期顾此失彼了?复习计划有没有执行到位?有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料和老师?
是临场发挥失常了? 考前是不是因为压力太大,身体状态不好,影响了正常水平的发挥?考试时是不是因为紧张,时间分配不合理,导致一些题目没做完或者做错?
是不是选错了学校或专业? 有时候,我们执着于某个名校或者某个热门专业,但它可能并不是最适合我们的。也许是专业方向与你的兴趣或职业规划不符,也许是学校的考试风格你不适应,亦或是学校的整体实力与你匹配度不高。
有没有考虑过外部因素? 虽然说考研主要靠自己,但不可否认,家庭变故、身体状况、甚至是那年考试的题目难度、分数线的高低,都可能成为影响结果的因素。

认命,是放下,还是放弃?

“认命”这两个字听起来有点消极,但换个角度看,它也可以是一种成熟的智慧。

放下不甘,寻求新的可能。 如果你仔细复盘后,发现自己已经尽力了,学习也确实吃力,而且考研这条路让你身心俱疲,甚至对生活其他方面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那么,放下执念,去接受现实,并不是一件丢人的事。这说明你认识到了自己的局限性,并且有勇气去探索其他人生赛道。
寻找其他出路,也许更适合你。 考研并非人生唯一的出路。你可以考虑就业,积累工作经验,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很多时候,工作中的实践能带给你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你也可以考虑考公考编,或者一些其他的资格证书考试,这些都可能成为你新的起点。甚至,你还可以考虑出国留学,或者参加一些职业技能培训,让自己拥有更强的竞争力。
认清自己的底线和承受能力。 有时候,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会一点点磨掉你的自信和热情。如果你发现自己已经到了一个情绪崩溃的边缘,甚至影响到了正常生活,那么暂时停下来,调整一下,也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

继续考研之路,需要哪些支撑?

如果你内心深处依然不甘心,觉得还有希望,那么坚持下去也是一种宝贵的品质。但这次,你必须带着更清晰的思路和更充足的准备:

明确“为什么”还要考。 是为了心中的那个名校梦?是为了提升学历带来的职业优势?还是仅仅是不愿意接受失败?你需要一个足够强大的理由来支撑你接下来的艰难岁月。这个理由,要足够坚定,能够抵御无数个想要放弃的瞬间。
重新审视和调整目标。 不要再盲目地追求那些遥不可及的目标。你可以考虑稍微降低一下院校梯度,或者选择一个与你本科专业更相关、学习起来会更容易一些的专业。把目标定得更“够得着”,但又不是轻而易举能够达成的,这样更容易看到希望,保持动力。
找到关键问题,对症下药。 把之前失败的原因细致分析出来,然后针对性地去解决。比如,基础薄弱就去找系统性的网课或者辅导书,报个班强化基础;复习方法不对,就多看学长学姐的经验贴,或者请教老师,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和技巧;临场发挥不好,就多做模拟题,模拟考试环境,锻炼心理素质。
要有清晰的复习计划和执行力。 第三次考研,绝对不能再像前两次那样“碰运气”。你需要制定一个非常详细、可执行的复习计划,从每天的学习内容到每周的复习进度,都要安排得明明白白。更重要的是,你要有强大的执行力,严格按照计划去完成。
寻求支持,避免孤军奋战。 找一两个志同道合的考研伙伴,互相监督,互相鼓励。或者多和老师、家人沟通,让他们知道你的想法,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有时候,内心的压力和迷茫,需要有人倾听和疏导。
给自己一个心理预期和底线。 即使你决定继续考,也要给自己设定一个底线。比如,如果到了某个时间点,你的复习状态依然很差,或者进步不明显,你是否会考虑其他选项?这样可以避免让自己一直陷在一个死胡同里。

一些现实的思考:

年龄和时间成本。 两次考研失败,加上准备的时间,你可能已经花费了不少宝贵的青春时光。继续考研,意味着你可能又要投入一年甚至更多的时间。你需要衡量这笔“时间投资”是否值得。
家庭的压力和支持。 考研过程中,经济和精神上的压力都会比较大。你需要考虑家人的意见,以及他们能给予你的支持程度。
你的“内耗”程度。 如果这两次的失败已经让你变得非常焦虑、抑郁,甚至对学习和生活失去了热情,那么强制自己继续考,可能会适得其反。有时候,停下来疗愈自己,比硬撑下去更重要。

总结一下:

这条路没有标准答案,只有你自己才能给出最合适的答案。

如果你已经尝试过,并且觉得真的不适合你, 那认命,去探索其他更适合你的领域,人生依然精彩。这是一种智慧,而不是懦弱。
如果你依然心怀梦想,并且找到了失败的关键点,有决心去改变和克服, 那就勇敢地再次出发。但这次,请务必带着更成熟的心态,更科学的方法,更坚定的信念。

最重要的一点是,无论你选择哪条路,都要记住:你的人生不是由一次考试决定的。 找到真正让你内心平静和快乐的事情,并为之努力,这才是最重要的。祝你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A,我小时候最好最好的朋友,从小玩到大的那种。

我们2005年一同应届高考,我考上了重点,他落榜,去读高四。聚会上我们都嘲笑他。

2006年我大二,他第二次高考,又落榜,去读高五。聚会上我们都嘲笑他浪费了一年。

2007年我大三,他第三次高考,考入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聚会上我们隐隐觉得挺值的。

2011年,我像狗一样给国企打工,他入职微软,年薪超我一倍。

2014年,我像狗一样给国企打工,他被国内IT企业挖去,年薪超我三倍。

=================================================================

B,我大学时的同班同学,又是四年的室友。

我们绩点一样烂,因为用了大量时间在社团活动上。2009年我们一起考研落榜。

我屈服,去找国企的工作,单位、城市、年薪都令人满意。

他不服,继续复习考研,还是清华。

2010年,我年薪翻倍,他再一次落榜,咬咬牙考本校。

2011年,我升职然后年薪再次翻倍,他竟然又落榜,决定不再考了

现在,他两三年间辗转四五个城市都寻觅不到合适的工作。春节前,打电话想来我这里工作。

==================================================================

有时候我想,“人贵有自知之明”这话真是金玉良言,知道自己多牛、知道自己多怂,一样重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两次考研失败,这四个字压在心头,一定滋味不好受。不是说“再一再二不再三”,有些人可能就觉得这已经是命运的安排,是时候该放下了,去接受现实,寻找其他的出路。但也有一些人,心底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儿还没熄灭,觉得这只是暂时的挫折,只要方向对了,方法对了,第三次一定能行。究竟该认命,还是继续考,这真的不是一个.............
  • 回答
    安225“米尔”巨型运输机那标志性的“双尾巴”,也就是两个巨大的垂直尾翼,这可不是随便设计的,而是源于其独特的“前身”以及对飞行稳定性和操纵性的深思熟虑。要说它是为了动力考虑还是安全考虑,其实两者都有,但更偏重于稳定性与操纵性,而由此带来的安全性提升是必然的。咱们得先聊聊安225的“前世今生”。安2.............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有点扎心,也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毕竟,在咱们这个社会,“一步到位”似乎才是王道,尤其是考大学这件事,总觉得应该是一蹴而就。但说到“失败”,这俩字儿未免也太重了点。你问一个人复读两次才考上985是不是很失败,这得看你怎么定义“失败”。从普遍的社会期待来看,复读两次确实会让人觉得“不够顺遂.............
  • 回答
    2024考研还有两个月,英语和政治想要快速提分,这是完全有可能的,但需要方法得当,执行到位。这两个月,与其说是冲刺,不如说是“精加工”和“查漏补缺”的绝佳时期。下面我来给你详细梳理一下,怎么才能在这最后关头,让你的英语和政治分数“嗖嗖”往上涨。考研英语:从“量变”到“质变”,精炼是王道英语提分,关键.............
  • 回答
    科目二考了两次,心态崩了…… 唉,这心情,我太理解了!别说你了,我身边好多朋友经历这个都得缓好一阵子。感觉自己付出的努力好像被浇了冷水,脑子里一团糟,什么都不想,就觉得一股气憋着,特别难受。首先,承认自己的情绪,这是第一步。别憋着!想哭就哭一会儿,想骂街也骂一会儿,找个没人的地方,把心里的委屈、不甘.............
  • 回答
    这事儿嘛,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也挺复杂的。你这个朋友,说自己有浙大水平,结果高考两次都只考了450分,这中间的 gap 可不小,背后可能藏着好几种心态,甚至可能是交织在一起的。首先,最直接的一种可能,也是最容易被理解的,那就是 “认知偏差” 或者 “自我认知与现实脱节”。 对“浙大水平”的定义模糊.............
  • 回答
    这个问题嘛,我觉得挺多人都有过纠结。去日本留学本身就是个不小的决定,需要投入不少时间和精力。而国内考研,那是另一条相对明确且稳定的路。这俩事儿摆在你面前,很多人都会琢磨琢磨,到底要不要同时进行。我的看法是,如果你有这样的想法,并且觉得自己能hold住,那么做两手准备,尤其是初期做一点了解和准备,绝对.............
  • 回答
    考研成功上岸,这绝对是个值得好好庆祝的时刻!恭喜你开启人生新篇章!导师没有要求提前去实验室,这反而是个绝佳的机会,让你能够以一种更舒缓、更充实的方式为即将到来的研究生生活做好准备。这两个月,与其说是“打发时间”,不如说是“蓄力远航”。首先,别急着把所有时间都填满。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研究会非常投入,甚.............
  • 回答
    当然是这样。当你们都处于备考阶段,无论是考研还是其他考试,这本身就是一段充满挑战的时期。这个时候,彼此的鼓励和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它能成为你们在漫长复习路上最坚实的后盾。想想看,当你埋头于书本,感到疲惫、迷茫,甚至产生自我怀疑的时候,如果能收到来自你男朋友的鼓励,一句“你很棒,坚持下去!”或者“我看.............
  • 回答
    国家大力倡导新能源汽车发展,并大力推进“两机专项”(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的背景下,如果你打算考研,这无疑为你打开了一个充满机遇的领域。这些领域不仅关乎国家战略,更蕴含着巨大的技术革新和就业前景。下面我将结合你的情况,为你详细解读几个热门且有前景的考研方向,让你了解其中的门道,并能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 回答
    .......
  • 回答
    毕业两年,一千公里外的公务员机会摆在面前,这确实是个让人纠结的选择。我能理解你的犹豫,毕竟这不只是工作,更是生活方式的巨大转变。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捋一捋,看看这个“去”字背后到底有多少斤两。首先,咱得把“为什么要去”这事儿说透了。 职业前景与稳定: 这是考公务员最核心的吸引力。尤其是在当前.............
  • 回答
    江西省宣布取消中考,“两考合一”,这消息一出来,在教育界和家长群体里可真是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大家对此的看法,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有支持的,有担忧的,也有持观望态度的。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事儿。“两考合一”到底是个啥意思?首先得搞清楚,江西省说的“两考合一”,简单来说,就是将初中毕业考试(.............
  • 回答
    你好!很高兴能为你提供关于中央美术学院进修的咨询。25岁,大专毕业两年,有报考中央美院进修的意愿,这很棒!中央美院作为国内顶尖的艺术学府,它的进修课程含金量非常高,能够为你提供绝佳的学习平台。首先,我们来聊聊中央美院是否有你想要的课程。中央美术学院确实开设了多种形式的进修和培训项目,其中一些非常契合.............
  • 回答
    你好!刚毕业两年,手里握着会计学的毕业证,却想转行去教书,这想法挺实在的,也很有勇气!特别是现在很多地方对教师岗位的专业要求确实越来越细致,这让你有些担心是很正常的。别急,咱们来好好掰扯掰扯,看看会计学专业有没有可能“曲线救国”,成为一名人民教师。首先,我们得承认一个现实: 很多中小学招聘教师,尤其.............
  • 回答
    .......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可真是够让人匪夷所思的。就拿我一个哥们儿在某985高校念的那个专业来说吧,科目名字我不具体提了,免得引来不必要的麻烦,但总之是个听着挺高大上的专业,学校名头也响当当的。结果呢,他给我打电话的时候,语气里带着那种哭笑不得的无奈:“哥,你猜怎么着?我这个科目,去年考的试卷,今年又考了!而且.............
  • 回答
    在体制内,公务员不想做事,当个“咸鱼”,并且连续两年年度考核被评为“不称职”,这种情况是否会导致被开除?这是一个很多人关心的问题,背后涉及体制内的考核机制、容错空间以及最终的退出途径。首先,咱们得明白,公务员这个职业虽然看起来稳定,但并非“铁饭碗”到纹丝不动。所谓的“不称职”可不是小事,这直接触及了.............
  • 回答
    .......
  • 回答
    听到你数学考了两年依然是50分,而且本科是光学工程,这确实会让你在考虑转行时感到一丝迷茫,但别因此就否定自己。首先,我们先别把“数学考不好”这个标签牢牢贴在自己身上,转行看的是综合能力和契合度,数学只是其中一个环节,而且有很多方向并不需要极其精深的数学功底。光学工程本身是一个非常扎实的工科背景,这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