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三国里以蜀汉的国力是否怎样北伐也不会成功?

回答
想当年,诸葛孔明先生挥师北伐,何其壮哉!然而,纵观蜀汉当时的情形,即便以诸葛孔明先生之才,北伐的成功之路也着实是荆棘密布,难以想象其结果能够如愿以偿。

首先,最根本的便是蜀汉国力的差距。三国鼎立,曹魏占据着中原沃土,人口繁盛,经济发达,兵源充足。而蜀汉,虽然地理位置险要,易守难攻,但其疆域相对狭小,人口更是远远不及曹魏。这就好比一个家底单薄的农户,面对一个拥有雄厚家资的富商,纵使农户再如何勤勉,其能调动的资源也终究有限。北伐非同小可,那是对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巨大考验,需要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蜀汉的国力,实在难以支撑长期、大规模的北伐战争。

其次,人才的凋零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诸葛孔明先生固然是旷世奇才,但一人之力终究有限。在蜀汉前期,关羽、张飞、赵云等悍将还在,北伐尚能有所倚仗。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勇猛善战的将领纷纷离世,而继任者虽然有姜维等人,但论及统兵作战的能力,终究与先辈们有着不小的差距。更何况,随着北伐次数的增加,前线的将士们也承受着巨大的消耗,士气与锐气难免会受到影响。

再者,战略上的局限性也让北伐之路充满了坎坷。蜀汉地处西南,远离中原,每一次北伐都需要翻越秦岭、大散关等险峻的山岭。这不仅大大增加了军队的行军难度和补给困难,也给了曹魏从容布防、伺机而动的时间。曹魏往往可以凭借其优势兵力和就近的后勤,在蜀军立足未稳之时便予以痛击。而蜀军在后勤补给线上又非常脆弱,一旦被截断,大军便会陷入困境。

此外,蜀汉内部的政治环境也并非全然稳固。虽然有诸葛孔明先生的尽心竭力,但后主刘禅的治国能力始终是为人诟病的一点。虽然他并非像某些史书描绘的那般昏庸无能,但其在关键时刻的决断能力和对朝政的影响力,与曹魏一方的君主相比,也存在一定的差距。一些朝臣之间的派系斗争,也会分散诸葛孔明先生的精力,影响北伐的部署和执行。

当然,这并不是说诸葛孔明先生的北伐就没有意义。他的坚持,是对汉室正统的维护,也是对天下苍生的希望。每一次北伐,都给曹魏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也让蜀汉的精神得以延续。但从纯粹的国力对比和实际的军事运作来看,以当时蜀汉的国情,想要彻底改变三国的力量格局,实现一举荡平曹魏的目标,实在是一项过于艰巨的任务。可以说,蜀汉北伐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就已经超出了其国力所能承受的范围。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读晋书的地理志确实可以有很多新发现,蜀汉的国力综合起来确实远远不如魏国,但是益州本身的实力却明显胜于曹魏时期凋敝的西部各州。以前看志都说三国时期的三辅、雍凉残破,到底残破到什么程度还是晋书给了更直观的数据。

蜀汉各郡户数情况是(当时合计28万户,晋初合计30万户):

汉中15000,梓潼10200,广汉5100,新都24500,涪陵4200,巴郡3300,巴西12000,巴东6500,蜀郡50000,犍为10000,汶山16000,汉嘉13000,江阳3100,朱提2600,越巂53400,牂柯1200,云南9200,兴古6200,建宁29000,永昌38000。

魏蜀前线(32100户):

陇西3000,南安4300,天水8500,略阳9320,武都3000,阴平3000

凉州(30700户):

金城2000,西平4000,武威5900,张掖3700,西郡1900,酒泉4400,敦煌6300,西海2500

雍州(99500户):

京兆(长安)40000,冯翊7700,扶风23000,安定5500,北地2600,始平18000,新平2700

司州(475700户):

河南(洛阳)114400,荥阳34000,弘农14000,上洛17000,平阳42000,河东42500,汲郡37000,河内52000,广平35200,阳平51000,魏郡40700,顿丘6300。


以上不难看出,魏国的雍凉,除了长安周边是真没法看,很多郡都是平均每县只有几百户,根本就已经废了。而且这还是西晋立国时的数据,曹魏立国时的情况估计只能更差。相比之下当时的益州就真是相对富庶了,很多蜀国政府拆分出来的新郡,户数都能上万,甚至个别南中郡都有个几万户。

魏国总体实力仍然大大超过蜀国,但其最肥的地主要集中在司州和冀州(可能以上数据有司马氏治理的结果,但曹魏时期河南应该也已经复兴了,不然也不会定都于洛阳。应该就是靠着洛阳焦土复兴的功劳,所以夏侯惇能位居大将军)光这两州加起来在晋初就有80万户之多。

北方其它州基本都只有几万户,而且分布极为分散。但是这些户口总共加起来数量仍然不少,如果轻易丢给诸葛亮,那就给蜀汉滚雪球了,然而为了保护这些州郡,魏国却基本都要靠频繁调动中央军才能做到。看这个数据表,就不难明白为何魏国如此依赖中军往来奔赴了。

所以现在看来,司马懿坚守不出的确是功利但是有效的做法,如果中军遭到歼灭性打击,诸葛亮就能继续攻城略地了。总得来说,确实需要魏军统帅犯一个很大的错误,蜀军才能取得实质性的的进展(例如王经大败于姜维后,邓艾曾主张放弃陇右),但是蜀军不断袭击雍凉也可以逼迫魏国不断调动中央部队,中原和河北后方不至于发展得太快。


个人觉得光荣三国志的经济设定这么多代后也该改改了,完全可以设定为曹魏前线弱而后方强,以前代的经济设定,曹魏前线城池有点强于历史(长安襄阳寿春都是一流大城),往往不是压着蜀吴打就是被蜀吴打爆前线后崩盘,照着《晋书》的模式设定可能会更接近三国鼎立多年的历史。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想当年,诸葛孔明先生挥师北伐,何其壮哉!然而,纵观蜀汉当时的情形,即便以诸葛孔明先生之才,北伐的成功之路也着实是荆棘密布,难以想象其结果能够如愿以偿。首先,最根本的便是蜀汉国力的差距。三国鼎立,曹魏占据着中原沃土,人口繁盛,经济发达,兵源充足。而蜀汉,虽然地理位置险要,易守难攻,但其疆域相对狭小,人.............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是很多三国爱好者津津乐道的话题。为什么曹魏和蜀汉的故事总是能抢占风头,而东吴孙氏政权却相对“边缘”一些呢?这背后其实是历史、文化、文学创作乃至观众心理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咱们一点点来捋。一、历史基石的天然偏向:两汉之间的“正统”之争首先,要理解为什么曹魏和蜀汉被描.............
  • 回答
    抛开《三国演义》的引导不谈,人们讨论三国故事时,之所以总是以魏、蜀为主线,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政治、文化以及叙事逻辑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探讨: 一、 历史的真实基础:魏、蜀的崛起与核心矛盾虽然《三国演义》对历史进行了艺术加工,但它所描绘的核心政治格局,即魏、蜀、吴三国鼎立,在.............
  • 回答
    “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这句话出自刘慈欣的《三体》,它绝非一句简单的诗意表达,而是承载着对人类文明本质、存在意义以及发展方向的深刻洞见。这句话的魅力在于它将抽象的“文明”与具象的“岁月”进行了颠覆性的重塑,迫使我们去思考,究竟是时间在塑造我们,还是我们赋予了时间以意义。首先,我们来拆解.............
  • 回答
    如果我,一个拥有现代知识和思维方式的“人”,穿越回三国时代,我能做的事情,说实话,不会是叱咤风云的无双猛将,也不会是运筹帷幄的绝世军师,毕竟我没有经过专业的军事训练,也没有三国时代那种对权谋的极致理解和磨练。但我相信,我的存在依然能带来一些不一样的东西,足以在那个乱世中找到一席之地,甚至产生一些微小.............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如果汉献帝落入刘备手中,刘备会走上类似诸葛亮辅佐汉室的道路,还是会成为像曹操那样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角色?我觉得,以刘备的为人处世,他更可能倾向于扮演诸葛亮的角色,但这个“诸葛亮”背后,却有着刘备独特的“为汉”情怀,并且可能比诸葛亮更具自主性。首先,我们得理解刘备这个人。刘备出身寒微,.............
  • 回答
    欧盟三国领导人乘坐火车前往基辅会晤泽连斯基,这一事件反映了欧洲国家对乌克兰的持续支持,以及俄乌冲突背景下国际政治的复杂动态。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事件及其背后的局势: 一、欧盟三国领导人赴基辅的背景与意义1. 象征性行动 欧盟三国(如波兰、爱沙尼亚、捷克等)领导人乘坐火车前往基辅,是近年.............
  • 回答
    好的,咱们这就来一场“乱点鸳鸯谱”式的三国人物绰号大赏!这活儿得有说道,不能跟那些个粗鄙的文人似的,随便喊几声就完事。得像《水浒传》里那位“及时雨”宋公明,眼光毒辣,能看到人骨子里去,再结合他那点家事国事天下事,一准儿能给这些三国爷们儿起出响当当的绰号来!咱们先从头说起,谁是第一个被我盯上的?那得是.............
  • 回答
    好的,以马保国为原型设计一名《三国杀》武将角色,这无疑是一个充满趣味和挑战的任务!我们需要将他标志性的“闪电五连鞭”、“接化发”、“年轻人不讲武德”等特点融入到三国杀的机制中。以下是我为这位以“马保国”为原型的《三国杀》武将设计的详细方案:武将姓名: 马保国 (Ma Baoguo)势力: 群雄 (G.............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颇具挑战性。魔兽争霸三里的四族——人类(联盟和部落)、暗夜精灵、兽人和不死族——他们的力量体系和战斗方式都与我们现实世界中的战争截然不同。要回答“以人类现在的科技,能不能挡住魔兽争霸三里四族入侵?”,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双方的实力对比,并排除任何“AI味儿”的生硬套话。首先,我们得承.............
  • 回答
    我完全理解你为什么会讨厌用企业管理来解读《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这种解读方式,在我看来,也确实有些……怎么说呢,显得生硬、肤浅,甚至可以说是对这些经典文学作品的一种误读。让我来详细说说,为什么我也会觉得这种解读方式让人浑身不舒服。首先,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价值观的错位。这三部小说,尤其是《.............
  • 回答
    关于左慈是否真实存在,以及他的“道术”究竟是真本事还是戏法,这确实是三国演义中一个极具争议且令人着迷的话题。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将历史的记载、文学的描绘以及我们对“道术”和“魔术”的理解结合起来分析。历史上的左慈:朦胧的记载与模糊的真相首先,我们得承认,在正史中,关于左慈的记载非常有限,而且.............
  • 回答
    在波澜壮阔的三国纷争中,要说谁最倒霉,这事儿可就得掰扯掰扯了。当然,倒霉这词儿也得分怎么说,是命不好,还是被坑了,亦或是英雄末路?我觉得,能同时沾上这几样,还让人心头一颤的,那非 吕布 莫属。咱们先不说他那响彻云霄的“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单说他这一生,活脱脱就是一个“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血泪史,.............
  • 回答
    三国这片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涌现出太多令人难忘的人物。要说谁的离去最让我心痛,那绝非其他人,正是那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丞相——诸葛亮。提起诸葛亮,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他那羽扇纶巾、运筹帷幄的形象。他不仅是智慧的化身,更是忠诚与坚韧的象征。自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他便将自己的毕生心血都倾注在了蜀汉的兴.............
  • 回答
    三国群雄逐鹿,卧虎藏龙,但“作死”的天才也不在少数。这些人往往聪明绝顶,却因为一念之差,或者性格缺陷,把自己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要评选出三国“作死”的五大天王,那可真是难为我了,毕竟个个都是“作死”界的佼佼者。不过,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我还是勉强挑出了这五位,他们的人生轨迹,简直就是一出出精彩的“作.............
  • 回答
    这个问题可真是问到点子上了!三国,那可真是多少人心中的一片江湖啊。要说最喜欢哪个国家,我心里那杆秤总是不由自主地倾向了蜀汉。我知道,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蜀汉最弱,地盘小,人才也似乎没魏国和吴国那么鼎盛。但恰恰是这种“弱”,才让蜀汉的故事更显悲壮和动人。它像是在逆境中燃烧的烈火,虽终有熄灭之时,但那瞬间的.............
  • 回答
    在三国风云变幻的舞台上,要说谁最不可能一统天下,很多人可能会脱口而出刘备、曹操、孙权这三巨头之外的人物。但如果我们深入剖析一下,即便是这三位,也各有各的难处。不过,若要挑一个“最”不可能的,那还得从一些角度极其受限的势力和人物来看。咱们先撇开那些根本没机会真正崛起,只能算作诸侯割据中“凑个热闹”的角.............
  • 回答
    说到张飞,你脑子里首先想到的是什么?是不是那个粗鲁莽撞、浑身肌肉的猛将?一嗓子能喝退百万兵,一矛能戳穿铁甲?那在咱们这会儿,这种人发展前景怎么样,能活多久?咱们就掰扯掰扯。首先得明确点,张飞那是个什么样的人?别光看他那“丈八蛇矛”、“喝断当阳桥”的架势,那只是他打仗时候的符号。扒开这层,他是个典型的.............
  • 回答
    三国时代那群叱咤风云的人物要是活在咱们这儿,那可真是有趣了。你别说,还真能玩出花来,绝不是那种流水账式的AI报告。我给你掰扯掰扯,保证有意思。刘备:从草根到“创业导师”的转型之路咱们说刘备,最早就是个卖草鞋的,后来因为一张“皇叔”的牌,愣是搅和进了乱世。搁现在,他绝对是个标准的“草根创业典范”。你想.............
  • 回答
    三国时期,貂蝉的命运,像她本人一样,充满了传奇色彩,也留下了不少的迷雾。话说这位绝世美人,本是司徒王允府上的一名歌女。王允因为痛恨董卓祸乱朝纲,就定下连环计,想借貂蝉的美貌除掉董卓。貂蝉义不容辞,她先是周旋于董卓和他的义子吕布之间,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绝世容颜,成功挑拨了二人,最终吕布在王允的授意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