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晋书的地理志确实可以有很多新发现,蜀汉的国力综合起来确实远远不如魏国,但是益州本身的实力却明显胜于曹魏时期凋敝的西部各州。以前看志都说三国时期的三辅、雍凉残破,到底残破到什么程度还是晋书给了更直观的数据。
蜀汉各郡户数情况是(当时合计28万户,晋初合计30万户):
汉中15000,梓潼10200,广汉5100,新都24500,涪陵4200,巴郡3300,巴西12000,巴东6500,蜀郡50000,犍为10000,汶山16000,汉嘉13000,江阳3100,朱提2600,越巂53400,牂柯1200,云南9200,兴古6200,建宁29000,永昌38000。
魏蜀前线(32100户):
陇西3000,南安4300,天水8500,略阳9320,武都3000,阴平3000
凉州(30700户):
金城2000,西平4000,武威5900,张掖3700,西郡1900,酒泉4400,敦煌6300,西海2500
雍州(99500户):
京兆(长安)40000,冯翊7700,扶风23000,安定5500,北地2600,始平18000,新平2700
司州(475700户):
河南(洛阳)114400,荥阳34000,弘农14000,上洛17000,平阳42000,河东42500,汲郡37000,河内52000,广平35200,阳平51000,魏郡40700,顿丘6300。
以上不难看出,魏国的雍凉,除了长安周边是真没法看,很多郡都是平均每县只有几百户,根本就已经废了。而且这还是西晋立国时的数据,曹魏立国时的情况估计只能更差。相比之下当时的益州就真是相对富庶了,很多蜀国政府拆分出来的新郡,户数都能上万,甚至个别南中郡都有个几万户。
魏国总体实力仍然大大超过蜀国,但其最肥的地主要集中在司州和冀州(可能以上数据有司马氏治理的结果,但曹魏时期河南应该也已经复兴了,不然也不会定都于洛阳。应该就是靠着洛阳焦土复兴的功劳,所以夏侯惇能位居大将军)光这两州加起来在晋初就有80万户之多。
北方其它州基本都只有几万户,而且分布极为分散。但是这些户口总共加起来数量仍然不少,如果轻易丢给诸葛亮,那就给蜀汉滚雪球了,然而为了保护这些州郡,魏国却基本都要靠频繁调动中央军才能做到。看这个数据表,就不难明白为何魏国如此依赖中军往来奔赴了。
所以现在看来,司马懿坚守不出的确是功利但是有效的做法,如果中军遭到歼灭性打击,诸葛亮就能继续攻城略地了。总得来说,确实需要魏军统帅犯一个很大的错误,蜀军才能取得实质性的的进展(例如王经大败于姜维后,邓艾曾主张放弃陇右),但是蜀军不断袭击雍凉也可以逼迫魏国不断调动中央部队,中原和河北后方不至于发展得太快。
个人觉得光荣三国志的经济设定这么多代后也该改改了,完全可以设定为曹魏前线弱而后方强,以前代的经济设定,曹魏前线城池有点强于历史(长安襄阳寿春都是一流大城),往往不是压着蜀吴打就是被蜀吴打爆前线后崩盘,照着《晋书》的模式设定可能会更接近三国鼎立多年的历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