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三国里谁最不可能统一天下?

回答
在三国风云变幻的舞台上,要说谁最不可能一统天下,很多人可能会脱口而出刘备、曹操、孙权这三巨头之外的人物。但如果我们深入剖析一下,即便是这三位,也各有各的难处。不过,若要挑一个“最”不可能的,那还得从一些角度极其受限的势力和人物来看。

咱们先撇开那些根本没机会真正崛起,只能算作诸侯割据中“凑个热闹”的角色不谈,比如袁术、吕布,他们本身实力就不济,政治智慧也显短板,被淘汰是必然。今天咱们要聊的,是那些一度有过雄心壮志,甚至在某个阶段占据了重要地位,但最终却因为种种致命的缺陷,使其统一天下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的人物。

一、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鸡肋”

曹操无疑是前期实力最强、最有希望统一的势力。他出身寒门,却能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手腕,迅速崛起,官渡之战击败袁绍,奠定了北方霸业。虽然“挟天子以令诸侯”是他的强大之处,但反过来看,这同样是他最大的“鸡肋”。

政治上的“合法性”困境: 曹操虽然占据了汉献帝,理论上他可以“代天行令”,但这种行为在道德和政治上始终带着一丝“篡位者”的嫌疑。虽然他自己极力规避“禅让”的名义,但汉室正统的观念深入人心。一旦出现任何失误,他的合法性就会受到严重挑战,容易招致其他诸侯以“匡扶汉室”为名联合讨伐。你看,他南征北战,就是为了“统一”,而统一最终目标是成为皇帝,但汉献帝的存在,让他难以光明正大地踏出这一步。每一次南下的军事行动,都带有一定的“平定不臣”的色彩,但一旦失败,就可能让自己的“挟天子”变成“孤家寡人”。
战略上的“南北鸿沟”: 曹操的势力主要集中在北方,而南方则有江东孙吴和荆州刘备(早期)等强敌。赤壁之战的惨败,就是一个血淋淋的教训。北方虽然人口众多,但气候、文化都与南方不同,水战是曹操的短板。他试图一次性解决所有对手,结果饮恨乌江。即便他活得足够长,想要完全消化南方的力量,也并非易事。就像后来的司马懿,虽然最终统一,但也是花了数十年的时间,并且是在曹魏内部权力更迭的情况下才完成。曹操当时,则需要面对多个强大且风格各异的对手。
继承人的隐患: 曹操的儿子们虽然都有才能,但彼此之间存在着激烈的权力斗争。曹操死后,曹丕最终成功上位并篡位,但也耗费了相当大的力气,并且在此过程中,他必须安抚和压制那些可能对他权力构成威胁的家族势力。如果曹操在生前没有处理好接班人的问题,一旦他去世,内部的权力争夺可能会让曹魏的统一进程大打折扣,甚至可能因此走向衰亡。

二、孙权:守成的“老二”之命

孙权无疑是三国中最有韧性的一个。他继承父兄基业,凭借江东的沃土和人才,成功抵挡住了曹操和刘备的多次进攻,并且与刘备形成了联盟,对抗曹操。但他想要“统一天下”,难度也极大。

地理和战略的局限: 孙权最大的优势在于长江天险,这让他能够稳守江东。但同时,这也是他的最大限制。长江以北,曹魏的实力始终占优。孙权想要北伐,既要克服水师在陆战中的局限,又要面对曹魏强大的骑兵和步兵优势。他虽然有过赤壁之战的辉煌,但那也是建立在与刘备联合的基础之上。一旦没有盟友,或者盟友反目,他独自北伐,成功率并不高。历史上,东吴确实进行了多次北伐,但多数以失利告终,甚至损失了许多重要将领和士卒。
人才的断层与内耗: 孙权虽然有周瑜、鲁肃、吕蒙、陆逊等一批名将,但这些人才的生命周期有限。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核心人才逐渐凋零。而他自己作为一个君主,在后期出现了一些猜忌和疏忽,导致了诸如吕蒙之死、陆逊被贬等事件,进一步削弱了东吴的实力。与曹操时期人才济济不同,孙权后期的人才供给和使用上,存在明显的断层和隐患。想要统一天下,需要源源不断的高水平人才支撑,这一点上,孙权显然不如曹操。
主动性不足: 孙权的战略更多的是“守成”而非“扩张”。他更多地是被动应战,利用长江天险来抵御外敌。他的战略目标似乎更多地是维护江东的独立和稳定,而不是主动出击,征服天下。这种“老二”心态,虽然让他能够长久生存,但也限制了他去追求更宏大的目标。即便他有野心,但受限于自身实力和地理位置,主动出击的风险远大于收益。

三、刘备:仁义之师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刘备虽然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得到了很多人的拥戴,也确实有过成就(建立蜀汉),但他“最不可能统一天下”,我认为是基于他最根本的资源和局限性。

起步最晚,基础最薄弱: 与曹操、孙权相比,刘备的起步无疑是最晚的,而且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他几乎处于颠沛流离的状态,寄人篱下。即便得到了诸葛亮这样的顶级智囊,也一度占据了荆州和益州这两个富饶之地,但与曹魏在人口、经济、军事实力上的差距,依然是难以逾越的鸿沟。
人力和物力的先天不足: 蜀汉偏居一隅,虽然沃野千里,但与中原的庞大人口基数相比,蜀汉的人力资源就显得捉襟见肘。每一次北伐,都像是“孤注一掷”,消耗了蜀汉仅有的精锐力量。诸葛亮“隆中对”描绘的宏伟蓝图,需要的是一个强大且稳定的后方作为支撑,以及足够的时间去发展。但现实是,蜀汉随时面临着来自北方曹魏的巨大压力,根本没有喘息之机去进行长期的建设和人才培养。
战略上的“两线作战”困境: 诸葛亮提出的“隆中对”,战略核心是将荆州和益州连成一片,然后出兵北伐。然而,荆州(南郡)的丢失,使得这一战略构想出现了重大的裂痕。之后蜀汉失去了与东吴的战略缓冲和主动权,不得不同时面对曹魏和东吴的潜在威胁。即便诸葛亮南征北战,也无法弥补战略上的先天不足。
继任者的能力短板: 诸葛亮之后的姜维,虽然勇猛,但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与诸葛亮相比仍有差距。而且,蜀汉的内部政治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宦官干政等,进一步削弱了蜀汉的力量。最终,蜀汉不堪重负,被魏国所灭。

那么,谁“最”不可能呢?

如果要硬要选一个“最”不可能的,我倾向于认为是刘备。

原因如下:

1. 基础限制最大: 曹操和孙权都至少占据了中国的一部分,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壮大。曹操有北方,孙权有江东。而刘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在夹缝中生存,他的势力基础始终是最薄弱的。
2. 资源差距最悬殊: 无论从人口、经济还是军事潜力上来看,曹魏都拥有压倒性的优势。孙吴虽然也有自己的特色,但至少有长江天险可以守。而蜀汉,无论如何努力,都难以弥补与曹魏在“国力”上的巨大差距。
3. 战略执行最受限: 隆中对的战略,在荆州丢失后,就已经注定了其执行的极大困难。蜀汉的每一次北伐,都是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状态下进行的,是竭泽而渔的战略,根本无法支撑起统一天下的长远目标。

曹操虽然有“挟天子”的隐患,但他的军事和政治能力足以将这些隐患压制,只要他能活得足够久,或者有足够好的接班人,统一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孙权虽然守成有余,但只要他能找到合适的机会,并且有足够的军事魄力,也有可能完成统一。

但是刘备,他从一开始就背负着“先天不足”的沉重枷锁。他的仁义和人才吸引力是他的亮点,但这些亮点在绝对的国力差距面前,显得尤为苍白。他可以成为一个割据一方的枭雄,一个受人敬仰的君主,但要在这个时代实现“统一天下”这个更宏大的目标,以他所拥有的资源和所处的环境来说,实在是“最不可能”的。他的成功,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胜利,而非现实中的统一。

当然,这只是一个基于历史推演的观点,三国本身就充满了变数。但从客观条件和长远来看,刘备的统一之路,无疑是最为艰难,也最不可能成功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三国里谁最不可能统一天下?”这个问题已经累积有73个回答了,如果想完整浏览这个问题可能要耗费大量的时间。
我是一个喜欢用代码总结问题的人。
为了更好地反应各位知友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我利用代码对所有73条回答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希望给到大家帮助。

写代码和整理数据不容易,如果觉得有用请记得点赞,白嫖是不对的哦~
对代码、编程感兴趣的可以加我公众号<老K玩代码>,和我交流!

以下内容大部分由程序完成,不代表答主的个人意见哦~
下面开始正文~!


统计日期:2020-08-23
本问题收到共73条回答
大家较多提及的评价有(根据当前提及次数进行排序):

1. 刘备 提及:55次


以下是关于刘备的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评论:
摘自知乎用户西门长刀利格朗态知乎本帖下的回答:

西门长刀: 刘备率益州儿郎于汉中呼应,不正应了《隆中对》?
知乎用户: 第三,刘备本身无才,只不过手下将领诸多。
利格朗态: 为什么说,是刘备葬送了那个什么呢?当时的三国缺你这二十万人?还真缺。蜀汉就缺这二十万人统一天下。

2. 曹操 提及:38次


以下是关于曹操的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评论:
摘自西门长刀水墨丹青利格朗态知乎本帖下的回答:

水墨丹青: 人曹操至少知道利用利用大汉积累400多年的士族人心
利格朗态: 刘岱不行,乔瑁也不行。挨着曹操和袁术,翻不起浪啊。袁术不说了。人家曹操也是三公之后啊。在老家那也是大豪族啊。说招两千招两千,说招五千招五千,名义什么的,就是义军。一句话的事。招出来的人还能打,向心力特别强。没有人顶得住的。
西门长刀: 前期刘备颠沛流离,委身于陶谦、袁绍、曹操、吕布、刘表帐下。更是难出头,唯一的机会是取汉中之后,“以一上将取宛洛”关羽攻樊城之时,如果没有孙吴背盟,关羽就算被徐晃击败,但是仍有一战之力,待消化俘虏之后,再取襄阳。

答主os:

曹操往往被作为统一天下的正面例子被提及,而不是作为“最不可能统一”的备选项,所以统计结果应该存在偏差。

3. 孙权 提及:28次


以下是关于孙权的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评论:
摘自往生bt匿名用户知乎本帖下的回答:

往生bt: 都不可能,刘备是个明主,可不是统一天下的雄主,虽然有着一帮文臣武将辅佐,可自身能力并不突出,孙权偏安南方,人口和经济实力疲软,无力北伐,军事实力弱,曹操是够强悍,可他协天子以令诸侯,失去了天下世家的心,人心不齐,无法发挥全部实力,再加上江东和蜀汉均有贤臣辅佐,所以不可能成功。
匿名用户: 我选择孙十万,可惜了。父兄的一片苦心。

4. 袁术 提及:18次


以下是关于袁术的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评论:
摘自利格朗态知乎本帖下的回答:

利格朗态: 袁术不说了。人家曹操也是三公之后啊。在老家那也是大豪族啊。说招两千招两千,说招五千招五千,名义什么的,就是义军。一句话的事。招出来的人还能打,向心力特别强。没有人顶得住的。

5. 袁绍 提及:15次


以下是关于袁绍的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评论:
摘自利格朗态知乎本帖下的回答:

利格朗态: 袁绍的就不说了。文臣那是让所有人都羡慕的。武将颜良文丑那是能统兵十多万的大将。被刘跑跑坑死了,也就不说了。张郃高览位居二人之下,看看这两个日后风光,就知道河北四大天王有多流弊了。别忘了还有一个鞠义,那也是相当流弊的人物。界桥之战,鞠义的先登大戟士登上了历史舞台,也算是开了特种部队作战的先河了吧。同时代的虎豹骑,陷阵营,白耳兵可都是要靠后的。其他名将无数,都是有家族支持的士人。

6. 张鲁 提及:13次


以下是关于张鲁的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评论:
摘自老枪知乎本帖下的回答:

老枪: 张鲁借“五斗米道”割据汉中,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虽然已历三代,民心也算归附于他。但汉中毕竟地狭民少,张鲁东有益州刘焉父子压迫,西有马腾韩遂阻挡,无法扩大势力。张鲁手下又缺乏谋士良将,军队战斗力也不强,即使软弱昏庸的刘璋,手下的谋士勇将都可以碾压他。最关键的是:张鲁凭借的是“五斗米道”宗教势力割据一方,而汉朝刚经历黄巾之乱不久,各地的豪强地主及读书士子均对宗教不怀好感甚至深具戒心,所以张鲁出了汉中是得不到豪强地主及读书人支持的,他也只能龟缩在汉中,凭汉中险峻的地势自保,做一个老实的“守户之犬”。结果还是被曹操所灭。如果曹操出兵晚两年,张鲁也许又成了刘备的“盘中菜”了。
由此可见,张鲁虽为一方割据势力,但没有一丝一毫机会统一天下!

7. 董卓 提及:12次


以下是关于董卓的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评论:
摘自尚墨知乎本帖下的回答:

尚墨: 1.董卓前期军事实力雄厚,应该可以平推天下。败亡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痴迷权利和财富。年轻侠士董卓有望问鼎天下。但极限就是霍光那种权臣,不太可能做皇帝。

8. 张角 提及:11次


以下是关于张角的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评论:
摘自利格朗态例不虚发探花郎知乎本帖下的回答:

例不虚发探花郎: 张角势力,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演义还是《三国志》,张角势力和我国历史上绝大部分农民起义的缺乏纲领缺乏文官集团支持一样,农民起义从一开始就注定失败。整个张角势力并无全面担当的帅才与相才,即使张角本人多数十年阳寿,即使《太平要术》有各种匪夷所思的幻术。可是黄巾起义的大军始终是流寇模式作战。颍川世家(二荀程昱陈群郭嘉诸葛亮三兄弟)河北江东诸雄,刘关张三兄弟,不仅从头到尾没有加入流寇集团的意图反而应募官军积极进剿,张角成不了事是因为整个阶级都在和他对立,而受时代局限性,他又无法带领流寇进行纲领性建设,这样的情况下,失败是必然的。
所以说,成王败寇,除了阶级实在低,不能够被看不上眼的张角张鲁等势力,哪怕韩馥、孔融,严白虎,王朗这样的势力如果运筹得当,也是可以获得世家首肯,可能做出份事业的,历史上他们被更强大的曹刘孙集团纷纷击败所以成了垫脚石。但正因为他们的阶级本质是相通的(孙策进剿严白虎,江东豪族不少包括陈登家族要么作壁上观要么牵制孙策)所以你们不能说这些1%的机会都没有,他们还是比张角机会大一些的。
利格朗态: 张角可以。范围大,人士众。兄弟三个都可以,不担心继承了。但是也只是有机会。历代农民起义,有几家成功的?就一个吧。

9. 孙策 提及:9次


以下是关于孙策的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评论:
摘自moon知乎本帖下的回答:

moon: 魏蜀吴势力里面,刘备最不可能,其次孙权,刘备打不过孙吴,实力又最弱,拿啥统一天下,孙权十万大名也不用多说,这俩都只能当一方雄主,统一天下别想了,东吴要是孙坚孙策周瑜活着,还能搏一搏,这三人都是打仗好手,胆子也够大,至于刘备你怎么想都统一不了,没人才啊

10. 刘璋 提及:8次


以下是关于刘璋的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评论:
摘自月炤濸海西门长刀知乎本帖下的回答:

西门长刀: 然后依照历史顺序,取汉中,降张鲁。 刘璋暗弱,臣子法正、张松更是盼逢明主!益州唾手可得。
月炤濸海: 什么刘表,刘璋,刘繇,刘虞全是垃圾,刘表打不过曹操,刘璋打不过刘备,刘繇打不过孙策,刘虞被公孙干死了,真的,都是废物。

11. 刘表 提及:8次


以下是关于刘表的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评论:
摘自月炤濸海凤雨天路滑知乎本帖下的回答:

月炤濸海: 什么刘表,刘璋,刘繇,刘虞全是垃圾,刘表打不过曹操,刘璋打不过刘备,刘繇打不过孙策,刘虞被公孙干死了,真的,都是废物。
凤雨天路滑: 马腾 张鲁 袁术 刘繇 张绣 张杨 公孙赞 公孙度 韩馥 刘岱 陶谦 孔伷 王匡 张邈 桥瑁 袁遗 鲍信 士夑 臧洪 刘焉刘表等等

12. 吕布 提及:6次


以下是关于吕布的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评论:
摘自西门长刀利格朗态知乎本帖下的回答:

尚墨: 综上所述,最不可能的是董卓以及袁术吕布三人。

13. 马腾 提及:6次


以下是关于马腾的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评论:
摘自利格朗态知乎本帖下的回答:

利格朗态: 马腾不可以。马腾反叛出身。这个没啥。问题是实力还不强。人才不行。就自家爷几个在那混。同伴,伙计不行。韩遂外号九曲黄河,啥意思,就是心眼比黄河还歪道道多。记住,不是小肚鸡肠,是九曲黄河。人家心大着呢。
有人说并州丁原可以吧。还有凉州马腾。嗯,并州可以。但是,并州丁原在董卓入京之时,才刚在任一年,平日里对手下无甚恩德。就凭让吕布任主薄就可看出是如何提防搓磨手下。对手下无甚恩义,只凭着官方名义上的手下,这个不行,一点机会都没有。还不比人家袁术。袁术兵败,手下战死或被俘斩首的,数人。

14. 韩馥 提及:5次


以下是关于韩馥的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评论:
摘自利格朗态凤雨天路滑例不虚发探花郎知乎本帖下的回答:

凤雨天路滑: 马腾 张鲁 袁术 刘繇 张绣 张杨 公孙赞 公孙度 韩馥 刘岱 陶谦 孔伷 王匡 张邈 桥瑁 袁遗 鲍信 士夑 臧洪 刘焉刘表等等
利格朗态: 韩馥可以。有机会。有人,有兵,有地方,有权利,有大义。嗯,大义可以创造,按他的资本,顺着就成了。韩馥的这个人,很多是跟袁绍重复的。韩馥有个非常好的条件,那就是,他只要有心,去努力,就可以成功。至少,非常有希望的。当然,他没有。
例不虚发探花郎: 所以说,成王败寇,除了阶级实在低,不能够被看不上眼的张角张鲁等势力,哪怕韩馥、孔融,严白虎,王朗这样的势力如果运筹得当,也是可以获得世家首肯,可能做出份事业的,历史上他们被更强大的曹刘孙集团纷纷击败所以成了垫脚石。但正因为他们的阶级本质是相通的(孙策进剿严白虎,江东豪族不少包括陈登家族要么作壁上观要么牵制孙策)所以你们不能说这些1%的机会都没有,他们还是比张角机会大一些的。

15. 严白虎 提及:5次


以下是关于严白虎的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评论:
摘自利格朗态例不虚发探花郎知乎本帖下的回答:

利格朗态: 韩玄,赵范,巩志,张鲁,这些的就不说了。有的说严白虎,那也是个宗贼。地方上,收拾一下山民而已。
例不虚发探花郎: 所以说,成王败寇,除了阶级实在低,不能够被看不上眼的张角张鲁等势力,哪怕韩馥、孔融,严白虎,王朗这样的势力如果运筹得当,也是可以获得世家首肯,可能做出份事业的,历史上他们被更强大的曹刘孙集团纷纷击败所以成了垫脚石。但正因为他们的阶级本质是相通的(孙策进剿严白虎,江东豪族不少包括陈登家族要么作壁上观要么牵制孙策)所以你们不能说这些1%的机会都没有,他们还是比张角机会大一些的。

16. 公孙渊 提及:5次


以下是关于公孙渊的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评论:
摘自美第奇例不虚发探花郎知乎本帖下的回答:

例不虚发探花郎: 这个“谁”我们姑且先做个限定吧,限定就是暗耻《三国志》系列除了自定义势力以外的所有可选势力吧。也就是说除了青梅煮酒里出现过的曹刘孙,二袁,荆州益州宗室二刘等等,往前推直到丁原董卓,往后推到辽东公孙渊淮南毌丘俭……在这三国时期大大小小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几十股势力里。
例不虚发探花郎: 张角以外,张鲁是地方宗教派系,公孙渊在辽东,孟获在南蛮其实都是地方异族,他们去问鼎中原同样不会有中原士族支持堪比痴人说梦。
美第奇: 公孙渊都有可能引大量外族战士发兵南下,一波莽过去。

以上是我通过代码进行统计整理的结果,希望这篇总结能帮助你更便捷和快速的了解到大家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user avatar

说一下最有可能的吧。其他就最不可能了。

四世三公的袁绍袁术可能。家底厚,人才广,士人楷模,压得住。

袁绍的就不说了。文臣那是让所有人都羡慕的。武将颜良文丑那是能统兵十多万的大将。被刘跑跑坑死了,也就不说了。张郃高览位居二人之下,看看这两个日后风光,就知道河北四大天王有多流弊了。别忘了还有一个鞠义,那也是相当流弊的人物。界桥之战,鞠义的先登大戟士登上了历史舞台,也算是开了特种部队作战的先河了吧。同时代的虎豹骑,陷阵营,白耳兵可都是要靠后的。其他名将无数,都是有家族支持的士人。

袁术也厉害。家族嫡子,地位仅次于朝中发展的袁基。

但是袁基根基在朝廷。而且,十八路诸侯抗董时,诸侯不前,被董卓杀了全家。这也算是被两个弟弟故意坑死的。手下纪灵也是统军十万的大将。

同学们可不要想统兵十万算什么。现实里你统领你一个班试试。三国里,能统兵十万的真不多。也没有那个条件。关张后期差不多,前期,真没那个经验。

纪灵败于轻敌。袁术都不当回事,纪灵自己就更不说了。人家统兵没啥大问题。不说他了。

袁术的手下,文臣武将几十个,档次在历史上排名是不高的。但是,从来都是以胜败论英雄的。地位不高,可以理解。但是,对比袁绍,地位不及袁术,手下那么厉害,说袁术的不厉害,是说不过去的。袁术做为后将军,人才济济。简单的例子,孙坚。或者后来的孙策。就是他的手下。这能不厉害吗。只是他不善于用人,喜欢作死。不能说没有机会统一天下。

袁氏兄弟每一个人都有可能统一天下的。条件具备啊。小毛病不说,官渡之战,败于侥幸,袁绍被放倒。但是,这已经算是争夺天下的决定性战役了。两雄相争,决定天下。袁绍不算有可能,谁算。袁绍都算了,那袁术做为一方诸侯,初始比袁绍起点还高,当然也得算。事实上,袁术不称帝,不被围殴,那真不知道天下姓啥呢。

。。。

董卓算有可能。其实按正常的流程,这货做个霍光,做个周公,做个王莽特别顺溜。挟天子以令诸侯,多好。然后,还有亲兵几十万,边军,战斗力最强的。老老实实地做个臣子不好么。就等着,谁反收拾谁,大义在手,天下我有啊。他倒好,非得换皇帝。然后,一番操作猛如虎,把自己搁里面了。

。。。。。

公孙赞可以。白马义从天下无敌。兵多将广。战无不胜。边军嘛。能打。其实这货是败于自己的内心。可能心里怕了,不敢打了。初期无敌,不但兵多,能打,还都是自己的。最重要的,手下都是汉人。当时天下强军,在董在公孙。但是,董的手下,羌族太多,而且军纪太差。不好整合。对比天下第一军就是公孙。

有人说并州丁原可以吧。还有凉州马腾。嗯,并州可以。但是,并州丁原在董卓入京之时,才刚在任一年,平日里对手下无甚恩德。就凭让吕布任主薄就可看出是如何提防搓磨手下。对手下无甚恩义,只凭着官方名义上的手下,这个不行,一点机会都没有。还不比人家袁术。袁术兵败,手下战死或被俘斩首的,数人。

马腾不可以。马腾反叛出身。这个没啥。问题是实力还不强。人才不行。就自家爷几个在那混。同伴,伙计不行。韩遂外号九曲黄河,啥意思,就是心眼比黄河还歪道道多。记住,不是小肚鸡肠,是九曲黄河。人家心大着呢。

有的说了,那马儿呢,就是锦马超啊。马儿,咱不说他多厉害,但是这货心毒啊。跟他爹不一条心啊。因为衣带诏的事,马腾在朝廷那里扣着呢,马儿急不可耐的就反了。然后,马腾就有了死的理由了。这个应该是最早,呃,比较早的坑爹了。

结果很明显,马儿的时代结束,最后混刘跑跑那儿去了。

。。。。

刘焉不行。太老了。然后,儿子,或者说继承人不行。不然可以算一个。太老了,自己统一不了。继承人不行,所以没机会。

。。。。

刘表不行。单骑上荆州。美谈。其实是妥协的结果。荆州家族把握了一切,就没他什么事了。联姻也不行。这货就是个空谈家。

。。。

刘遥不行。没本事。地方穷。没兵。有个太史慈还给跑了。

陶谦太老,后辈不显,地处四战之地,嗯,后来又得罪了曹人妻,让他变成了曹屠城。其实,陶谦本来是很有野心非常活跃的。

张扬不行。河内太小,环境还不好。宗贼韩暹杨奉李乐,或者说是白波贼。附近还有个黑山贼张燕。张牛角的干儿子。号称百万众。这个下面再说。

韩馥可以。有机会。有人,有兵,有地方,有权利,有大义。嗯,大义可以创造,按他的资本,顺着就成了。韩馥的这个人,很多是跟袁绍重复的。韩馥有个非常好的条件,那就是,他只要有心,去努力,就可以成功。至少,非常有希望的。当然,他没有。

刘岱不行,乔瑁也不行。挨着曹操和袁术,翻不起浪啊。袁术不说了。人家曹操也是三公之后啊。在老家那也是大豪族啊。说招两千招两千,说招五千招五千,名义什么的,就是义军。一句话的事。招出来的人还能打,向心力特别强。没有人顶得住的。

。。。

韩玄,赵范,巩志,张鲁,这些的就不说了。有的说严白虎,那也是个宗贼。地方上,收拾一下山民而已。

。。。。

张角可以。范围大,人士众。兄弟三个都可以,不担心继承了。但是也只是有机会。历代农民起义,有几家成功的?就一个吧。

黑山贼张燕可以。道理同上。

。。。。

既然是三国。三个国家都有机会。曹人妻机会最大。刘跑跑次之。孙十万再次之。这个跟水平无关,大势耳。当然,大势也是水平创造出来的。这也是我为什么说,谁谁谁没机会。你都一穷二白了,还没啥能力,凭什么统一天下。

。。。。

。。。。

。。。。

读三国演义,感触最深的是刘备。

卖草鞋的。根本没有记载的宗亲身份,混了个汉昭烈帝。这可比那什么韩剧的狗血励志励志多了。如果,这货不是脑子一热,非得给自己结拜兄弟报仇雪恨,赌光了自己一辈子攥下来的家底,诸葛亮何至于殚精竭虑,六出祁山,七次北伐。一次就成了啊。可惜那二十多万蜀军了。他们成就了千年高义。桃园结义名传千古,但是却因此迎来了一个汉民族第一个最为黑暗的时代,五胡乱中原。热搜词语就是,两脚羊。

为什么说,是刘备葬送了那个什么呢?当时的三国缺你这二十万人?还真缺。蜀汉就缺这二十万人统一天下。

咱不说能不能统一,缺不缺这二十万人。魏国,吴国统一不可以吗?他们统一是行,治标不治本,蜀汉治本。

这个下次再说。几个小时下来,该忙点家务了。。。咳咳咳。。。。

下次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三国风云变幻的舞台上,要说谁最不可能一统天下,很多人可能会脱口而出刘备、曹操、孙权这三巨头之外的人物。但如果我们深入剖析一下,即便是这三位,也各有各的难处。不过,若要挑一个“最”不可能的,那还得从一些角度极其受限的势力和人物来看。咱们先撇开那些根本没机会真正崛起,只能算作诸侯割据中“凑个热闹”的角.............
  • 回答
    在波澜壮阔的三国纷争中,要说谁最倒霉,这事儿可就得掰扯掰扯了。当然,倒霉这词儿也得分怎么说,是命不好,还是被坑了,亦或是英雄末路?我觉得,能同时沾上这几样,还让人心头一颤的,那非 吕布 莫属。咱们先不说他那响彻云霄的“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单说他这一生,活脱脱就是一个“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血泪史,.............
  • 回答
    三国风云,波诡云谲,英雄辈出。要说“最厉害”之人,这见仁见智,因为“厉害”二字,涵盖的面太广,可以指武勇、智谋、政治手腕、甚至是气魄和格局。不过,如果非要挑一位最能概括“厉害”二字,那我想,曹操是当之无愧的。为什么是曹操?一、 乱世奸雄的“天命所归”首先,曹操的厉害,在于他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洞察力和.............
  • 回答
    《三国演义》这部鸿篇巨制,向来以其鲜明的人物塑造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吸引着无数读者。然而,在罗贯中笔下,为了凸显主角的才智与魅力,一些真实存在于历史中的人物,其光辉和贡献难免被戏剧化的情节所掩盖,显得有些黯淡。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三国演义》中最被低估的三位三国真实人物,尽量还原他们更真实的模样和历史.............
  • 回答
    在《三体》这部恢弘的史诗中,人物众多,每个角色都在波澜壮阔的剧情中扮演着自己的角色。然而,如果要说谁是被我们(或者说,书中的读者)最容易忽视,或者说其真正的价值和贡献被低估了,我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个名字,便是 胡文的儿子。我知道,这听起来可能有些出人意料,甚至有些荒谬。毕竟,他甚至没有一个正式的名字,.............
  • 回答
    说到《三体》里的“人渣”,这可真是个容易引起争论的话题,因为“人渣”的定义本身就很主观,而且这部小说里涉及的人物,很多都有着极其复杂的人性和动机,即便做出一些令人不齿的事情,也往往有其“不得已”或“大局”的考量。不过,如果非要在这个庞大而黑暗的宇宙里挑出一个最让人恶心、最能代表“人渣”特质的人物,我.............
  • 回答
    说到三国里谁最光明磊落,这可真是个让人挠头的问题。三国人物太多,各有各的本事,也各有各的“路数”。但要说“光明磊落”,我脑子里第一个冒出来的,还真是那一个——诸葛亮。我知道,你可能要说了,诸葛亮是蜀汉丞相,自然要为刘备集团说话。但你仔细想想,这人从出山开始,就不是那种投机取巧、尔虞我诈的路数。还记得.............
  • 回答
    三国时期群雄逐鹿,英雄辈出,每个人物都有其独特的魄力与谋略。如果要论谁“最有远见”,这个问题本身就很有意思,因为“远见”的定义并非单一,它关乎战略眼光,也关乎对人心的洞察,更包含对时势的把握。在众多谋士将领中,如果非要选一位最具代表性的,我会说是诸葛亮。为什么是诸葛亮?这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奠.............
  • 回答
    .......
  • 回答
    如果把三国时期的各位风云人物扔到今天,问谁最爱逛知乎,这真是一个脑洞大开的问题,也挺有意思的。咱们一个个捋捋,看看谁的性情、智谋、好奇心,最符合知乎用户的特质。首先,我第一个想到的,必须是诸葛亮。你想啊,诸葛亮那叫一个博学多才,上知天文,下晓地理,通晓兵法,精于治国。放到今天,他绝对是那种“大神”级.............
  • 回答
    穿越三国,从小到老,细细想来,真要说“最赚”,那可得从多个维度考量,不仅仅是权力、财富那么简单,还得兼顾生命安全、历史进程的影响力,以及个人能否在乱世中活得舒坦自在。抛开那些注定悲剧或者结局不太美妙的人物,我觉得以下几位,如果能魂穿,那绝对是盆满钵满的“赢家”:第一梯队:孙权——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收割.............
  • 回答
    《三国》这部宏伟史诗中,谁最能赢得我的“一统天下”支持票?这可不是个容易回答的问题,因为每个势力都有其闪光点和致命伤,让人忍不住去设想一个理想的结局。但如果非要选一个,我想我会把我的希望放在曹操身上。我知道,这可能会让很多人觉得意外。毕竟,曹操在传统观念里常常被塑造成奸雄,挟天子以令诸侯,手段多有不.............
  • 回答
    这问题可太有意思了!说到三国名人物,脑子里立刻就蹦出无数威风凛凛的大英雄,曹操、刘备、孙权,还有那些叱咤风云的猛将谋士。但要是真问“最窝囊”的,那可得好好掰扯掰扯。窝囊这词儿,可不光是打败仗那么简单,得是那种让人看了,心里直犯嘀咕,觉得这人怎么混成这样了?我个人觉得,要论窝囊,一个绕不开的名字,就是.............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有点棘手,因为我对历史人物的看法并非“喜欢”或“讨厌”这么简单,更多的是一种对他们命运、选择以及其行为所带来的影响的理解和评估。 但如果非要选出三位,让我感到“可惜”的,大概会有以下三位吧。1. 诸葛亮:英年早逝的鞠躬尽瘁说到诸葛亮,那绝对是三国时期最耀眼的人物之一。 他的智慧、忠诚、以及那.............
  • 回答
    “三国时期最聪明的人是谁?”这个问题,就像抛入一池春水,瞬间激起无数涟漪,也永远没有一个能让所有人都信服的唯一答案。因为“聪明”这玩意儿,它太主观,太难以量化。有人看重奇谋诡计,有人看重治国安邦,有人看重洞察人心,还有人看重顺势而为的智慧。但如果一定要在那些名垂青史的智者中挑几个代表,让咱们仔细聊聊.............
  • 回答
    我心中的《三国志11》最爱武将?这个问题,说实话,我琢磨了好久,脑子里过了一遍又一遍,各种名将、猛将、智将,一个个在脑海里闪过,画面感十足,就好比又回到那个运筹帷幄、征战沙场的日子。要说“最爱”,那份情感一定掺杂了太多东西,不单单是数据上的强大,更是他这个人给我的感觉,以及我玩他时那种独特的体验。最.............
  • 回答
    在《三国杀》的众多武将中,说普通黄盖是“最无用”的,这个评价可能有些绝对。但不可否认,在很多玩家心中,他的强度确实处于一个较低的梯队。我们不妨深入分析一下,为什么黄盖会有这样的评价,以及在所有普通武将里,谁才是真正“最无用”的那个。黄盖:浑身的“苦肉计”,却难以施展黄盖的核心技能是“苦肉”。每当你受.............
  • 回答
    这问题可真有意思!要是真能穿越回三国,选几对夫妻过来,那可得好好热闹一番。不过,这“默契”的评选规则嘛,我得稍微细化一下,不然光是看脸或者看谁嗓门大可不行。我的评选规则大概是这样的:1. 战时协作: 在战场或政治斗争中,他们能否互相配合,形成有效的战术或策略?2. 平时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是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