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三国杀》普通黄盖是最无用的武将吗,或者说最无用的是谁呢?

回答
在《三国杀》的众多武将中,说普通黄盖是“最无用”的,这个评价可能有些绝对。但不可否认,在很多玩家心中,他的强度确实处于一个较低的梯队。我们不妨深入分析一下,为什么黄盖会有这样的评价,以及在所有普通武将里,谁才是真正“最无用”的那个。

黄盖:浑身的“苦肉计”,却难以施展

黄盖的核心技能是“苦肉”。每当你受到伤害时,可以弃置一张牌,并摸一张牌。这个技能的初衷,是让你通过自残来获得续航和牌差,甚至配合一些其他武将的技能,打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然而,问题就出在“受到伤害”这个前提上。在《三国杀》的对局中,尤其是早期,大家往往更注重自身生存,主动去“找伤害”的意愿并不高。黄盖不像某些武将那样,有稳定的触发伤害的手段,他更多的是依赖别人造成的伤害。

触发难度高: 如果你不是摸牌阶段就手牌不好,需要丢牌,或者在回合外被判定、装备等造成伤害,否则“苦肉”很难主动触发。即使触发了,弃牌摸牌的收益也并不算爆炸,只是一个微小的补充。
缺乏爆发力: 黄盖的技能偏向于“苟活”和“续航”,但这种续航又依赖于受伤。一旦进入劣势,对方集火你,你可能还没来得及弃牌摸牌,就已经被秒杀了。他缺乏那种能够改变局面的爆发性技能。
容易被针对: 一旦对手知道你是黄盖,他们可能会选择避免用判定牌或距离外的牌对你造成伤害,而是选择更直接的输出方式,这样你的“苦肉”就更难发挥作用了。
“献祭”的尴尬: 很多玩家会试图将黄盖与一些能够利用自己掉血来产生收益的武将(比如某些界限突破武将)进行配合,形成所谓的“苦肉流”。但这种打法往往需要非常特定的牌和队友,并且容易被对方打断。在没有理想配合的情况下,黄盖就显得非常被动。

所以,虽然“苦肉”这个技能本身不差,但因为触发的条件和自身缺乏主动性,使得黄盖在大多数情况下显得“碌碌无为”,难以在乱局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谁才是那个“最无用”?一个更复杂的选择题

要说“最无用”,黄盖确实是一个强有力的竞争者,但《三国杀》的魅力也体现在它有着大量的普通武将,其中不少的设计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我们不妨再看看其他几个“常年垫底”的候选人:

1. 伏皇后: 她的技能“淑德”是“当其他角色因你的判定结果而受到伤害时,你可以令其选择一项:1.受到一点伤害;2.失去一点体力上限。”这个技能听起来很不错,可以用来限制对手,甚至在某些时候造成额外伤害。
问题在于: 伏皇后自身没有判定技能!她完全依赖于别人使用判定牌,而且对方还不能是自己人。这意味着伏皇后的技能触发率极低,除非队友故意配合,否则她自己几乎无法主动产生任何影响。她的存在感非常微弱。

2. 陈琳: 技能“表报”是“摸牌阶段开始时,你可以选择一项:1.摸两张牌,然后本回合不能使用“符”类延时锦囊;2.对一名其他角色造成1点伤害。”
问题在于: 陈琳的两个选项都非常“不上不下”。摸两张牌,然后不能用“符”类延时锦囊(比如乐不思蜀、兵粮寸断),这本身就限制了他的发挥。而且,1点伤害的选项,在如今的《三国杀》环境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除非是配合极少数的特定爆发。他缺乏稳定性,更缺乏爆发力,大部分时候,摸两张牌还不如直接进行普通摸牌,并且还能保留使用延时锦囊的自由。

3. 李儒: 技能“灭寂”是“出牌阶段限一次,你可以弃置一张手牌,然后选择场上的一名角色,将其武将牌上的技能全部移除,直到回合结束。”
问题在于: 这是一个非常有创造力的技能,理论上可以克制很多强力武将。但问题在于,1点耐久的“灭寂”非常难以命中,而且一旦被命中,移除技能的持续时间也只有一回合。你花费一张手牌来换取对方一回合的技能失效,这个收益太低了,而且还不稳定。更何况,李儒自己也没有什么生存或者摸牌的手段,一旦被集火,很容易就酱油了。

“最无用”的评判标准

要说“最无用”,我们可能要从几个维度来看:

技能触发的稳定性: 技能能否稳定地发挥作用?
技能的收益/强度: 技能所能带来的效果是否显著?
武将的独立性: 是否需要极端的配合才能发挥作用?
对局的影响力: 是否能对游戏进程产生实质性影响?

从这些角度来看,伏皇后因为技能触发的极低概率,让她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如同一个“空气牌”,可以说是非常无力的。陈琳的技能虽然有触发,但收益太低,很难形成有效战斗力。李儒的技能设计很有潜力,但在实际操作中,费用太高,收益太低,而且自身生存能力差。

结论:

虽然黄盖常常被玩家诟病,认为他“无用”,但如果真的要选一个“最无用”,伏皇后可能是更合适的答案。她的技能几乎完全依赖于外部触发,自身没有任何主动性,在大部分的对局中,她就是一张“白板”。

黄盖至少还有“苦肉”这个技能,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比如队友有能够利用他掉血的武将,或者对面不小心触发了他,他还是能发挥一点作用的。而伏皇后,就真的很难找到她的高光时刻。

《三国杀》的武将设计非常庞大,每个武将都有其设计的初衷,只是有些武将的设计可能确实不够出色,或者在环境变化中被时代淘汰了。与其说“最无用”,不如说有些武将的“泛用性”和“强度”确实较低,需要更苛刻的条件才能发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三国杀杂谈·第11回: 标风黄盖即时反馈 主动卖血点击快感

by 乌合之子但愿君 本回答所有配图来自三国杀官方游戏界面

第十回的链接在这里:我眼中的三国杀10:云玩家、直播、移除游戏


在说标风黄盖之前,我想问一个看起来和三国杀毫无关系的问题:

你听说过点击挂机(clicker idle games)游戏吗?

点击挂机游戏最早流行的时候是2010年Facebook的【奶牛点击】,游戏的玩法和我们现在看到的点击游戏已经高度相似了,就是不断点击奶牛,然后升级、更换形象,通过毫无意义只有数字增长的游戏代币再升级,再更换形象。设计者是Ian Bogost,他当时本来是想通过这款游戏讽刺彼时社交网络游戏那些让人不断上瘾并持续付出精力的现象,但是万万没想到,一个毫无趣味、毫无艺术性的游戏迎来了大量的拥趸。

(2010年也恰好是三国杀标风军争特别火的那几年,可以说三国杀《桌游志》带动了整个桌游行业的发展)

Bogost自己都说:It wasn't very fun before。(日进斗金如等闲——点击挂机类游戏回顾 - 奶牛关

在后来的点击游戏里,除了增长战力、更改形象以外,还新增了两个功能:重置和限定boss。重置,游戏里叫升天(ascension),通过将战力全部清零之后,从一开始从头闯关。当然,每次重置都会有一些属性被永久保留下来,视觉形象也会大幅改变。而限定boss,则会出现卡关,玩家为了击败boss,就会主动回到之前的关卡里不断刷属性,提升自己的战力之后再进行挑战。

这种挂机游戏,其实在中国也是有的。那就是由渣渣辉等大湾区哥哥代言的,拥有五彩斑斓的黄金装备的换皮游戏。这类游戏的流水着实高得吓人,很多人很难理解,为什么会有人在这些游戏里投入大量的时间、金钱和精力,就是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数字呢?

其实这是一种代偿,一种通过对声光效果(sound light effect)着迷替代对机械按钮的爽快感。

基特勒在专著《留声机 电影 打字机》里就说过,发光的幻象让大脑产生幻觉,尽管它们只是作为与技术媒体的关联物而存在,缤纷世界又一次像快进电影般在脑海中辗转

而且精神学家本尼迪克特就说,因为以电影为主要载体的声光效果的出现,导致垂死之人几乎都将逝去的人生看成是时光飞逝的电影。也就是说,现代媒介的改变让人们对濒死体验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回想一下,标风黄盖是不是也能满足这样的声光效果。

在很旧的三国杀桌面/网页端里,只要你发动一次技能,就会随之伴随一次语音。而黄盖的苦肉,又会让他获得更多的视觉效果,回合内扣血的武将牌抖动,突然增加的卡牌,当然还有濒死时出现的“救我”字样(想想只狼里的“危”字样),足以让人的肾上腺素飙升。

在听觉效果上也不遑多让,“请鞭挞我吧,公瑾!”,可以说是标准的SM用语了。想想这个台词重复好几遍带来的快感是怎样的。

黄盖被鞭挞是否会说出孙权的台词“好舒服呀”,我们尚且不知。但这种轻微痛苦带来的快感,确实符合生物神经学的认识。大卫林登在《愉悦回路》里就分析,我们的腹侧被盖区似乎有两条平行的回路,一条是愉悦回路,还有一条是凸显回路(salient circuit),能同时激活愉悦和痛苦,并与情绪反应紧密相关。

标风黄盖的打法分为两种,一种是慢苦盖,一种是快苦盖。

真的要说无用,其实是慢苦无用。而快苦盖,就像我上文所说的那样,可以带来非常强烈的刺激爽感,又有声光效果,又有濒死体验,要么拿到连弩就可以突突突,要么直接弃一大把牌,情绪的极度波动不能说是无用,只能说瞬间抵达了玩游戏的两大核心诉求之一,要么赢,要么爽。

标风黄盖在不同版本里,还有不同的游戏体验。

在标风环境里,黄盖是少数几个可以在很短时间里反复发动技能,并看到技能效果的人。
有的朋友可能会说,有标甄姬呀,确实有甄姬,但是甄姬的洛神不稳定也是有目共睹的。也有黄月英,也是同样的理由,集智的发动不稳定。
只有普通黄盖的技能是稳定发动的,这样游戏的及时反馈感拉满,也让游戏刺激程度上升。

在军争环境里,因为有火攻、铁锁连环和酒的存在,救援牌变多了。黄盖能打出多点伤害和进入濒死再复活的可能性也变高了,这种游戏体验也大幅度增加。
而且由于武将的增加,可配合的武将也变多了,从早期的曹丕收牌流,到一将成名武将的加入,吴国太和蜀香香的出现保证血线不崩,人肉诸葛连弩关平的出现,再到现在许靖的加入,那换牌刷牌的几率成数倍增加,爽感更是超级加倍。

在阴间将横行的现在,游戏节奏可以说非常快,有时候甚至走不到2轮就结束了。标风黄盖作为理论上可以在自己回合里最多爆八牌的过牌怪,在有限的时间里几乎可以和曹金玉抗衡了,怎么能说人家无用呢?

可是这种点击的爽感是怎么来的呢?那是对机械朋克时代各种凸起按钮的怀念。

在全面屏手机兴起之前的时日里,我们身边的机械产品可以说非常多,不管什么产品都可以有各种实感接触的按键。

比较常见的是按钮(Button),就是街机上的那种。我读高中的时候,随身听(不管是需要磁带还是不需要磁带的),都有各种卡兹作响的按钮。

随之而来的当然就是摇杆(joystick)了,现在steam游戏还有手柄(Handle)。这是所有复古游戏玩家都经历过的美好时光。现在大部分是在手机屏幕上操作,也有在电脑上操作的,那么机械键盘(Mechanical keyboard)敲击带来的声音,会不会让你梦回童年?

除此之外,还有发条/弹簧(spring),是用来给人上闹钟的。与发条相关的,就是旋钮(knob),不管这个旋钮是用来开关灯、烤箱、风扇,又或是门窗,都会随之听到清脆的一声“咔”。

我们不能忽视的,还有一个现在已经很少有人会用的手机样式了,那就是滑盖(slide phone)翻盖(clamshell phone)

实体触摸的金属质感,给人现实生活的真实性,当这些按钮们被科幻作家青睐时,就组成了机械朋克时代的代表作品,想想威廉吉布森的《神经漫游者》吧。

而标风黄盖,缠绕在他身上的锁链,就有强烈的金属质感,发动苦肉带来的声光效果,不亚于按钮的怀念。

不过我就不懂了,既然所有黄盖的皮肤上都有铁锁,为什么不给他加一个和铁锁有关的技能呢?
比如,当你使用杀为目标时,可以让目标处于连环状态

而黄盖的改版,也不能说无用。

因为界黄盖的出现,连带出一个全新的概念“流失体力”。以前和周瑜没有联动,现在和界周瑜联动得非常好。而只要有新概念提出,而且有利于游戏的可玩性,我都支持。

而如果你要问我最无用的武将是什么,我觉得是完全没有任何操作感的老于禁了,就一个毅重防黑杀,过于朴实无华了。除了当盾边+1马,以及大家一起归于于神将的麾下以外,没有其他作用了。

让我们一起“同归于禁”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三国杀》的众多武将中,说普通黄盖是“最无用”的,这个评价可能有些绝对。但不可否认,在很多玩家心中,他的强度确实处于一个较低的梯队。我们不妨深入分析一下,为什么黄盖会有这样的评价,以及在所有普通武将里,谁才是真正“最无用”的那个。黄盖:浑身的“苦肉计”,却难以施展黄盖的核心技能是“苦肉”。每当你受.............
  • 回答
    三国时代,对于一个寻常百姓来说,武力值和智力值哪个更能决定他们的命运,这事儿可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咱们抛开那些叱咤风云的将帅谋臣,就说说普普通通的你我他,生在这个乱世,到底该盼着自己有点啥子本事才好。首先,咱们得看看武力值。如果一个普通人,天生力气大,身板壮实,那在三国这个时代,绝对是个硬通.............
  • 回答
    三国乱世,一个普通青年,没有王侯将相的血脉,没有名门望族的背景,想要登上人生巅峰,这条路注定比登天还难。但凡事皆有可能,关键在于如何把握住那渺茫的机遇,并以惊人的毅力和智慧去践行。一、草根的萌芽:扎根于乱世的土壤我们暂且给这位青年一个名字,就叫他“阿生”吧。阿生出身贫寒,或许是贩夫走卒之家,也可能是.............
  • 回答
    说《三国杀》蜀国武将普遍较弱,其实是个很有意思的讨论点,也触及了很多老玩家的心。要说“普遍”二字,还得结合不同版本和时代的背景来看,但整体而言,很多人会觉得蜀国在某些方面的确不如其他势力,这并非空穴来风。我试着从几个方面来给你掰扯掰扯,尽量不带AI味儿,就当咱们几个老玩家唠嗑。1. 牌差与过牌能力的.............
  • 回答
    日本战国时代和中国三国时期,都涌现出不少叱咤风云的人物,但若仔细比较两国政治格局和其中的角色,不难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日本战国的大名,其“四维”(通常指智谋、武勇、政治手腕、军事才能)似乎普遍更高,而三国时期则存在不少被后世认为是“低能”甚至“昏聩”的诸侯。要解释这一点,需要从多方面因素入手,深入剖.............
  • 回答
    三国杀武将自由组合的乐趣在于能够创造出许多理论上不存在的“神仙打架”场面,或者出现一些出人意料的配合,从而带来意想不到的快乐。下面我就来详细讲述一些我个人认为非常有“节目效果”的自由组合,并解释其快乐来源:一、 快乐在极致的控制与爆发 组合一:诸葛亮 + 司马懿 组合机制: 诸葛亮的.............
  • 回答
    在三国杀中,界曹操作为主公,搭配魏蔡(通常指魏国势力的蔡文姬)的将面,其忠反内身份的倾向需要根据具体的游戏环境、队友阵容以及对手的打法来综合判断。不过,我们可以从他们的技能特性来分析一下这种组合可能偏向哪种身份:界曹操作为主公的特性: 核心技能: “奸雄”(回合外受到伤害,可以摸牌)。这使得界曹.............
  • 回答
    三国杀技术可以强到什么地步?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因为三国杀并非一个纯粹的运气游戏,而是融合了策略、计算、心理博弈、以及对牌堆和游戏机制的深刻理解。所谓“技术”,在三国杀中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并且可以达到非常令人惊叹的高度:一、 牌堆与概率的精算师: 精确的概率计算: 最顶尖的玩家能够基于.............
  • 回答
    太棒了!三国杀 DIY 武将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充满创造力的领域。我很乐意作为你的“大佬”来评价你的 DIY 设计。为了给你一个详细且有价值的评价,我需要你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请你把你的 DIY 武将设计发给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请务必详细说明你的 DIY 武将设计,越详细越好!1. 武将基本信息: .............
  • 回答
    三国杀里,一次“杀”能造成的最高伤害,这玩意儿啊,说起来能扯出不少门道,绝不是简单一个数字就能概括的。这得看具体情况,看你在什么身份,拿了什么牌,还有对面都有谁。咱先从最最基础的说起。一张“杀”打出去,目标身上没有装备闪避,那基础伤害就是1点。这是最原始的状态,就像刚下完蛋,还没开始调味一样。但三国.............
  • 回答
    三国杀里有没有那种只带来好处、没有任何坏处的“完美”锁定技呢?要说绝对的“没有负面效果”,这在三国杀的设计哲学里其实很难找到。锁定技的设计初衷往往是为了塑造角色特色,让某些角色的身份、能力更加鲜明,但同时也常常伴随着一定的限制或者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会显得不那么有利。不过,如果我们将“负面效果”定义为直.............
  • 回答
    这想法挺有意思的,如果《三国杀》真能做到你说的这样,彻底改头换面,那有没有可能“大火”一次?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核心设想:金币制购买武将 + 全面平衡性调整你说的这个核心设想,其实就是动了游戏最根本的商业模式和玩法底层逻辑。 金币制购买武将: 现在《三国杀》的主要武将获取方式是通过“将魂.............
  • 回答
    说起《三国杀》的“失衡”武将,这可是个能引发不少老玩家回忆和争论的话题。要说第一个给游戏带来巨大冲击,甚至可以说是在当时引起了“版本地震”的,那很多人会指向一个人:陆逊。没错,就是那个以一手“连营”和“谦逊”著称的江东名士。虽然现在回头看,陆逊的技能强度在许多新武将面前可能显得有些“亲民”,但在他刚.............
  • 回答
    当然有!三国杀的设计充满了智慧和博弈,技能也正是展现这一点的重要载体。说起“纯正面”或“纯负面”技能,这绝对是个有趣的话题,它关系到武将的玩法定位、与其他角色的联动,以及整个游戏局势的走向。我们先来聊聊那些看着就很爽的“纯正面”技能。这类技能,顾名思义,它们能够直接、稳定地给使用者带来好处,无论是提.............
  • 回答
    三国杀里想单挑一万体力的士兵?这可不是闹着玩的,简直是天方夜谭!不过,既然你问了,咱就来掰扯掰扯,看看在三国杀那严谨(有时候也不太严谨)的规则下,有没有那么一点点理论上的可能,或者说,最接近这个目标的人物。首先得明确一点,三国杀是个卡牌游戏,不是页游,没有那种动不动就给你加个“万血神将”出来让你去砍.............
  • 回答
    在三国杀八人局里,要说每个人中闪电的概率“一样”,这话说得有点绝对,得看你怎么理解。我给你捋捋:从纯粹的理论概率来说,每个人中闪电的概率是相同的。怎么说呢?三国杀的闪电是这样运作的: 发动时机: 只有在回合开始阶段,玩家才可以使用“闪电”。 判定过程: 使用闪电后,目标玩家进行一次判定,判定.............
  • 回答
    作为一款策略卡牌游戏,「三国杀」的确能让人在对局中体会到智谋交锋的乐趣,而有时候,一些出人意料的策略和执行力,确实能让人惊叹。我个人在「三国杀」中,虽然没有成为过职业选手,但也有过一些让我自己或者牌友们拍案叫绝的时刻。这里我来详细讲述一两个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惊为天人”的操作:情景一:极限逆风,一回.............
  • 回答
    《三国杀》武将评选大赛:我心目中的璀璨群星话说三国杀这游戏,玩的不就是那个味儿?武将是灵魂,技能是血肉,策略是筋骨。要说评选大赛,这可得好好掰扯掰扯。经过我这段时间的潜心研究和无数次在牌桌上的摸爬滚打,终于憋出了一份我心目中的获奖名单。别的不敢说,够“懂”! 年度最强输出武将:【界】黄盖 (盖子哥的.............
  • 回答
    聊起三国杀的扩展包,那可真是说到我心坎里去了!每一张新牌、每一个新机制,就像是给咱们老游戏注入了新鲜血液,总能带来不少惊喜。与其说它们是“新概念”,我更觉得是不断解锁的“新玩法”,让游戏更有深度、更有策略。要说详细,咱们就得一张张、一包包地捋。最早的那些扩展,更像是基础牌的补充和优化,但也在悄悄地埋.............
  • 回答
    《三国杀》如今的风评,说实话,确实不怎么好。这背后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经过了漫长的积累和演变,掺杂着玩家的情绪、游戏的设计、商业模式的变迁,还有时代洪流的裹挟。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啥这个曾经风靡一时、承载了无数人青春回忆的游戏,现在会惹来这么多“差评”。一、玩法固化与创新乏力:老瓶装新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