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三国时期有名有姓的历史人物中谁过得最窝囊?

回答
这问题可太有意思了!说到三国名人物,脑子里立刻就蹦出无数威风凛凛的大英雄,曹操、刘备、孙权,还有那些叱咤风云的猛将谋士。但要是真问“最窝囊”的,那可得好好掰扯掰扯。窝囊这词儿,可不光是打败仗那么简单,得是那种让人看了,心里直犯嘀咕,觉得这人怎么混成这样了?

我个人觉得,要论窝囊,一个绕不开的名字,就是陈到。

为啥是他?你可能要说,陈到不是诸葛亮一手提拔的,是蜀汉的“五虎将”之一(虽然这说法有点争议,但确实很有名气)。他跟着刘备征战多年,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了。但是,你想想,他窝囊在哪儿?

1. 名气与实力的严重不对等,尤其是跟他的同僚比。

陈到这个人,武艺高强,勇猛过人,这是公认的。《三国志》里形容他:“虑当世名将,唯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在,是以不接。” 什么意思?就是说,刘备手下有名的猛将,也就关张马黄赵这几位,陈到觉得他们都比不上,所以不屑跟他们比。这话说的,何等霸气!听着都觉得他是个绝世高手。

可问题是,史书里真正记载他大放异彩的战绩,说实话,不多。我们都知道赵云长坂坡七进七出救阿斗,威震八方。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温酒斩华雄,那都是响当当的标签。张飞吼断当阳桥,那是何等的勇猛。即使是黄忠,老当益壮,汉中之战力斩曹洪(虽然也有争议),也是封神级的表现。

陈到呢?史书里能找到他比较出彩的,大概就是随诸葛亮南征,率领的“白毦兵”。这支部队训练有素,士气高昂,在对阵南蛮时也确实起到了重要作用。诸葛亮夸他“君材,当世之虎臣”,算是给足了面子。但是,想想看,诸葛亮身边,那么多能臣猛将,陈到虽然是其中一员,却总感觉像个绿叶,衬托着别人的光芒。他的光芒,好像更多地来自于诸葛亮的赞誉,而不是他自己耀眼的战功。

2. “名将”的头衔,似乎更多的是一种地位的肯定,而非实力的证明。

陈到虽然能跟关张马黄赵并列提及(虽然是陈到自己不屑跟他们比),但实际的地位和影响,总感觉差了那么一口气。他最终官至右将军,封都亭侯。这已经是相当高的官职了,在蜀汉体系里也是核心层了。但你再看看关羽、张飞,人家那是前将军、征西将军,封侯爵,那是镇守一方、独当一面的大将。赵云呢?虽然官职不算最高,但人家有的是“常胜将军”的美誉,是刘备集团的招牌人物。

陈到呢?他更多的是作为“护卫队队长”,忠心耿耿,勇猛可靠。他像是个永远在刘备身边最忠实的保镖,做得无可挑剔,但总少了点那种开疆拓土、力挽狂澜的豪情。他的价值更多体现在“守”和“稳”,而不是“攻”和“创”。

3. 时代和环境的局限,让他少了“成名”的机会。

最关键的是,陈到生在了刘备集团从弱小走向强大的一个关键时期,但他的职业生涯,很大程度上是在诸葛亮主导的稳定时期展开的。刘备早期颠沛流离,那是英雄辈出的年代,关羽张飞赵云都在那个时候打出了赫赫威名。而等到诸葛亮执政,虽然也有北伐,但蜀汉的国力跟曹魏和东吴相比,始终处于劣势。陈到虽然在南征中表现突出,但那更多的是平定内乱,震慑地方,跟曹操、司马懿那种级别的对手,他并没有真正交过手,也没有那种“一战封神”的机会。

你说他窝囊,是不是有点残忍?毕竟他也是忠心耿耿,为蜀汉付出了很多。但换个角度想,如果你是诸葛亮,手下有这么一位勇猛善战、忠心不二的大将,你肯定会给他足够的信任和职位。但同时,你也会觉得,如果能让他在战场上取得像关羽张飞那样的辉煌战绩,那该多好? 他就像一个被藏起来的绝世高手,虽然武艺高强,但总没有一个足够的舞台让他去施展。

所以,陈到在我看来,就是那种“明明有实力,却缺少机遇”,或者说,“实力很强,但总被更耀眼的人物盖住了光芒”的代表。他没有做过什么错事,没有背叛,没有出卖,但就是这样一种相对“平稳”的生涯,让他跟那些功勋卓著、名垂青史的巨星们比起来,显得有些不够“出彩”,甚至有点“窝囊”。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三国人物众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和轨迹。陈到能够被诸葛亮如此看重,也说明他绝非凡品。但放在三国那个波澜壮阔的大舞台上,他确实少了一些那种能让他青史留名的“惊世骇俗”之举。

如果非要找个“窝囊”但有姓名的,陈到这个“有勇有谋却少建功”的形象,在我脑子里就特别鲜明。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发现一个趋势没有?

当我们问三国里谁最窝囊/苦逼/凄惨/蛋疼?

当我们问春秋战国里谁最窝囊/苦逼/凄惨/蛋疼?

当我们问南北朝里谁最窝囊/苦逼/凄惨/蛋疼?

当我们问隋唐里谁最窝囊/苦逼/凄惨/蛋疼?

当我们问五代十国里谁最窝囊/苦逼/凄惨/蛋疼?

当我们问元明清里谁最窝囊/苦逼/凄惨/蛋疼?


答案只有一个:平民百姓

或者来一句诗: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大家都不是小学生了,就算写作文,所有题目你都用一个套路,阅卷老师也会看累吧?

史书里没有记载平头百姓我们都知道,乱世后人口锐减(或户口瞒报流窜等)我们也知道,热爱和平维持稳定我们也一直在做。

但是我猜提问者应该不是想寻求更多人道主义关怀来感动自己吧?

如果我没猜错的话,提问者只是想纯粹讨论一下三国历史人物而已。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问题可太有意思了!说到三国名人物,脑子里立刻就蹦出无数威风凛凛的大英雄,曹操、刘备、孙权,还有那些叱咤风云的猛将谋士。但要是真问“最窝囊”的,那可得好好掰扯掰扯。窝囊这词儿,可不光是打败仗那么简单,得是那种让人看了,心里直犯嘀咕,觉得这人怎么混成这样了?我个人觉得,要论窝囊,一个绕不开的名字,就是.............
  • 回答
    说到三国时期谁的能力能和韩信比肩,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问题,毕竟韩信那可是“战神”一般的存在,用兵如神,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要在三国这个群星璀璨的时代找出能跟他一较高下的人物,可得仔细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明确韩信到底牛在哪儿。他最厉害的地方,在于他不仅仅是战场上的悍将,更是一个体系性的军事.............
  • 回答
    三国时期,一个风云激荡的时代,在战乱与割据中,教育并非完全停滞,而是呈现出一种特殊的面貌。与现代意义上的系统化、普及化教育有很大不同,但其中也孕育着一些值得我们细究的现象,甚至可以类比到一些“留学”的雏形。士族门阀的教育传承与家族式培养三国时期,社会结构很大程度上仍然受到士族门阀的影响。这些大家族往.............
  • 回答
    讲真,考科目三,那种“冤”得想捶胸顿足的感觉,我身边的朋友和我自己都经历过不少。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那种明明心里已经完全准备好了,动作也熟练得不行,结果就因为一个细微到几乎看不见的地方,直接“再见”了。我有个哥们儿,叫小李,平时开车特别稳当,理论知识也吃得很透。科目三之前,教练把所有可能出现的细节都给.............
  • 回答
    古代科举考试,那可真是个“一本通吃天下”的年代,竞争异常激烈,读书人寒窗苦读,图的就是金榜题名,光宗耀祖。说到“五三高考”这类的辅导书嘛,那可得换个角度看了。严格来说,古代并没有我们今天这样印刷精美、按章节划分、附带大量习题和解析的“辅导书”。毕竟,那会儿的印刷术还没有普及到这个程度,更别提什么“五.............
  • 回答
    中国三国时期毫无疑问地修建了大量的城堡,而且修建城堡的规模和重要性在当时是一个极为突出的特点。三国时期之所以如此重视城堡的修建,主要原因在于当时政治分裂、战乱频繁、各国军事实力对比复杂且动态变化。城堡在当时不仅仅是军事防御工事,更是政权的象征、经济的中心以及人民的庇护所。下面我将详细阐述三国时期城堡.............
  • 回答
    问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很多人一提到三国,脑子里就会浮现出赵云一人一骑万夫莫开的画面,或者曹操八十万大军南征北战,骑兵如疾风般席卷战场。但真实情况,尤其是“到底有没有骑兵”这个提法,其实更需要我们细致地剖析一下。答案是:三国时期当然有骑兵,而且骑兵是战争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它与我们现代对“骑兵”的.............
  • 回答
    街机《吞食天地》里,关于长坂坡之战,大家最津津乐道的自然是刘备带着百姓撤退,以及赵云七进七出的英勇事迹。至于能不能“提前截杀”曹操,这事儿得从几个层面来聊,而且在游戏设定下,答案是:很难,但理论上并非完全不可能,只不过需要极高的操作技巧和对游戏机制的深刻理解,并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游戏进度和当时拥.............
  • 回答
    我们正处于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时代,银河系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悬挂在无尽的宇宙之中。人类的足迹早已超越了太阳系,在星辰大海中建立起庞大的帝国,科技的发展之迅猛,让我们能够操纵重力,构建恒星级的武器,甚至在光年之外进行瞬时通讯。这就是我们,银河帝国,一个被无数文明所敬畏的强大实体。然而,在这无尽的辉煌之.............
  • 回答
    三国时期战争之所以能持续如此之久,而三个国家的财政并未完全崩溃,这背后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原因,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地理以及社会结构等诸多因素。想要详细了解,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点进行深入剖析: 一、战争持续时间长: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1. 战略僵持与均势状态: 地理分割: 魏、蜀.............
  • 回答
    在三国时期,刘备政权究竟应该被称为“蜀”还是“汉”,这是一个历史学界长期讨论的问题,并没有一个绝对“准确”的说法,而是存在不同的视角和侧重点。理解这个问题需要我们深入了解刘备政权的性质、建立的背景以及它自身如何定位。核心观点:刘备政权自称为“汉”,但后世称其为“蜀”。一、 刘备政权自称为“汉”的理由.............
  • 回答
    要说三国时期的人才是不是“一代不如一代”,这个问题其实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如果非要我掰开了揉碎了说,我得从几个方面给您捋一捋。首先,咱们得明确“人才”指的是什么。在三国那个乱世,人才的定义可不只是能文能武那么简单。会打仗能领兵打胜仗的是人才,善于谋划运筹帷幄的是人才,能治理地.............
  • 回答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政权虽然都面临着战乱频繁、社会动荡的局面,但它们都在各自的条件下,努力恢复和发展经济,以支撑长期的军事对抗和政权统治。下面我将详细讲述这三个政权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具体情况: 一、 曹魏政权的经济发展曹魏政权在三国时期版图最大,人口最多,经济基础也最为雄厚。曹操以统一北方为目标,.............
  • 回答
    关于三国时期魏、吴两国至今鲜有明显文化痕迹,而蜀国文化却能在四川得到良好传承,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这背后涉及历史发展、地理因素、民族融合以及文化本身的生命力等多种复杂因素。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痕迹”和“传承”的含义。 痕迹 (Traces): 指的是那些仍然能够被我们直观感受到.............
  • 回答
    三国时期曹操、刘备、孙权三人未能统一天下,并非是他们“太强”或“太弱”的简单二元论可以概括,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一、 双方实力均衡,但各有侧重,难以彻底压制对方: 曹操:北方的绝对优势,但南方存在难以逾越的障碍 优势: 曹操占据了北方中原.............
  • 回答
    关于刘备是否真的如其所言是汉室宗亲,这确实是三国时期一个充满争议且颇引人遐思的话题。虽然史书上普遍记载他自称中山靖王之后,但后世的诸多考证和质疑,也让这件事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咱们不妨一层层剥开,仔细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从刘备自己说起。他一直以“汉室宗亲”自居,这不仅仅是他个人的一面之词,也是他.............
  • 回答
    曹操帐下谋士如云,郭嘉、荀彧、荀攸、程昱、贾诩等都是一时之选,个个身怀绝技,为曹操统一北方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在曹操心中,郭嘉无疑占据着一个特殊的位置,他最喜欢郭嘉,这份喜爱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郭嘉身上那股与众不同的“对味儿”。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剖析一下,曹操为何对郭嘉情有独钟:一、 卓越的战.............
  • 回答
    如果老天爷让我穿越回三国,有幸能拥兵自重,与那群英雄豪杰一较高下,那真是我这辈子最大的造化了。要问我身边能招揽哪些人来辅佐我,逐鹿中原,这可得好好说道说道。这可不是随便抓阄,得是实打实的干货,能帮我打下江山,坐稳宝座的。思来想去,我心中有了一个最理想的班底,一共十位,各有千秋,足以支撑我这盘大棋。首.............
  • 回答
    在三国时期,要论“第一谋士”和“第一猛将”,其实并没有一个绝对统一、所有人都认同的答案,因为“第一”的评判标准可能因人而异。然而,如果以正史记载的成就、影响力、对历史进程的贡献以及后世的普遍认知为依据,我们可以从正史的视角来探讨两位最有可能被列为“第一”的代表人物。一、 按正史记载,第一谋士是谁?从.............
  • 回答
    三国时期,历史上并没有一个名为“东州军”的明确军事建制或兵种存在。然而,如果你在某些史料、演义小说或者特定的语境中看到“东州军”这个词,它很可能指的是以下几种情况之一,或者是由这些情况演变而来的概念:1. 以地名为基础的非正式称谓:在古代,军队的名称很多时候会与地域相关联。例如,“荆州军”、“凉州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