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三国时期按正史记载,第一谋士是谁,第一猛将是谁?

回答
在三国时期,要论“第一谋士”和“第一猛将”,其实并没有一个绝对统一、所有人都认同的答案,因为“第一”的评判标准可能因人而异。然而,如果以正史记载的成就、影响力、对历史进程的贡献以及后世的普遍认知为依据,我们可以从正史的视角来探讨两位最有可能被列为“第一”的代表人物。

一、 按正史记载,第一谋士是谁?

从正史记载来看,最常被提及且影响力巨大、智慧超群的谋士,非诸葛亮莫属。

诸葛亮 (181年-234年)

正史记载的充分性与高度评价:
《三国志·诸葛亮传》 是对诸葛亮生平事迹最详细、最权威的记载。陈寿在《三国志》中给予诸葛亮极高的评价,称赞他“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三国志》将诸葛亮单独立传,这在当时是对一个人极高荣誉的象征,足见陈寿对其重要性的认可。
史书中记载了诸葛亮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卓越才能。他不仅是刘备的军师,更是刘备实现“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政治理想的关键人物。

主要功绩与影响力:
隆中对: 这是诸葛亮政治生涯的开端,也是他为刘备规划的宏伟蓝图。这份战略规划极具前瞻性,为刘备集团指明了发展方向,提出了“跨有荆益,保其岩阻”的战略目标,最终帮助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这在中国历史上堪称杰出的战略文献。
辅佐刘备建立蜀汉: 在刘备创业过程中,诸葛亮发挥了核心作用。他协助刘备“联吴抗曹”,取得了赤壁之战的决定性胜利;随后又策划了“夺取荆州”、“攻取益州”等一系列关键性军事行动,奠定了蜀汉的基业。
治国理政的卓越才能: 即使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作为托孤大臣,更是将蜀汉治理得井井有条。他“抚百姓,尽农桑,军 ज्यात练武”,使得蜀汉在内政上稳定繁荣,能够支撑长期的北伐战争。他还整顿吏治,赏罚分明,赢得了民心。
北伐事业的领导者: 作为蜀汉的实际最高领导者,诸葛亮多次率军北伐中原,尽管未能成功统一天下,但他面对强大的曹魏政权,能够保持蜀汉的独立和影响力,其军事才能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在正史中都有详细的记载。他的北伐行动,在一定程度上牵制了曹魏的力量,对历史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著作与思想: 诸葛亮留下的著作,如《出师表》(前、后)、《便宜十六策》、《治军九条》等,充分展现了他的政治智慧、军事韬略和忠诚品德,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为什么是诸葛亮?
虽然三国时期涌现了许多杰出的谋士,例如司马懿(曹魏的重要军事和政治人物)、周瑜(东吴早期最杰出的统帅和谋士)、郭嘉(曹操倚重的谋士,但英年早逝)、荀彧(曹操集团的首席谋臣)等等,但从全能性、对国家命运的直接操盘能力、以及史书赋予的地位和评价来看,诸葛亮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他的智慧和能力贯穿了刘备集团的兴衰,并且他个人的道德操守和忠诚也得到了史书的高度肯定。

二、 按正史记载,第一猛将是谁?

对于“第一猛将”,这个问题争议会比谋士更大一些,因为“猛”的定义可以包含力量、勇武、杀敌数量、战场影响力等多个维度。但如果从在战场上个人的勇武表现、杀敌数量以及对敌军造成的心理震撼程度来看,吕布在正史中的记载,让他成为最强有力的竞争者。

吕布 (?-198年)

正史记载的“猛”:
《三国志·吕布传》 是对吕布的主要记载,其中对他的勇武评价极为突出。陈寿在评价吕布时用了“温侯吕布,天下无双”这样极高的评价。
史书中记载了吕布在战场上多次展现出惊人的个人能力。例如:
辕门射戟: 这是吕布个人武艺的绝佳展示。在刘备和袁术因小事争执时,吕布奉刘备之命,在百步之外射中了辕门上的小戟,成功化解了双方的冲突。这不仅需要极高的臂力,还需要极高的精准度,是超乎常人的技能。
单骑退曹操大军: 在濮阳之战时,吕布曾经率领少数骑兵在乱军之中冲击曹操的军队,曹操的精锐部队都被他一人冲散。甚至有记载称,曹操见到吕布,都不敢正面交锋,要“遥相对之”。
在虎牢关一人抵挡刘备、关羽、张飞三英战吕布(虽然这是《三国演义》的著名情节,但其核心是展现吕布一敌众的勇武,正史中也有类似描述其勇武无人可比的含义)。 正史《三国志》在描述吕布的武勇时,虽然没有直接写“三英战吕布”,但有记载他“勇武绝人”,“凡是有人说他不如人,就一定会去比试,结果他每次都获胜”。这反映了他的战斗力在当时是顶尖的。
《三国志》记载其“其弓矢之巧,所向皆中”。
其部将也以其勇武为荣。

为什么是吕布?
尽管三国时期名将辈出,如关羽(“刮骨疗毒不改颜色”的坚韧与勇猛)、张飞(“义释严颜”的豪气与勇猛)、赵云(长坂坡七进七出)、马超(“锦马超”的威名)等等,但从正史中直接、纯粹地强调“个人武勇、天下无双”的描述来看,吕布的记载是最为突出的。他的勇武甚至到了让同时代人感到恐惧的程度。

当然,也有人会提出质疑:
评价的局限性: 陈寿评价吕布“天下无双”,更多的是对其个人武艺的评价,而非整体军事指挥能力。吕布在政治和战略上是失败的。
“猛”的定义: 如果“猛”包含指挥能力、军事谋略和对战局的影响力,那么关羽、张飞、赵云等人在跟随主公作战中也展现了极高的军事素养和忠诚,他们的军事功绩更显著。例如关羽的镇守荆州、水淹七军,张飞的义释严颜、勇夺巴西等。

然而,如果单论“在战场上,以个人武力直接冲击敌阵、杀死敌兵、制造最大程度的恐慌和混乱的能力”,吕布在正史中的表现,尤其是在“温侯吕布,天下无双”的评价下,使其成为“第一猛将”的最有力人选。他的勇武,是一种压倒性的个人武力展示。

总结:

第一谋士: 诸葛亮。正史记载了他卓越的战略规划、治国理政才能、以及在内政外交上的杰出贡献,其政治智慧和对蜀汉的忠诚度获得了极高的评价。
第一猛将: 吕布。正史记载了他无与伦比的个人武勇,以及在战场上以一敌百的惊人表现,被誉为“天下无双”。

需要强调的是,这是基于正史记载和普遍认知下的推论。历史人物的评价往往是多维度的,不同角度可能会有不同的结论。但从核心的、最能代表他们身份的特质来看,诸葛亮和吕布是最常被提及且最符合“第一谋士”和“第一猛将”称号的两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前提,所谓正史,即《三国志》为主、其他史料为辅、完全不理会《三国演义》和其他评书作品的话:


要评"第一谋士",首先看“谋士”怎么定位。

如果是运筹帷幄、军政纵横,则诸葛亮、荀彧、张昭都已属于相国之才。尤其是诸葛和荀令君,都已是实际的国务院总理地位。曹刘出征,诸葛与荀令君常为后方主持。

但如果是献计献谋、算无遗策的贴身战场小顾问、王语嫣、人肉SIRI的话……诸葛、荀、张就得列开了。

————————————————————————————

魏之贾诩、荀攸、郭嘉、程昱,都是一时俊杰。贾诩、荀攸有资格和荀彧独列一传,明显出众;郭嘉和程昱、刘晔们同列一传,略次一筹。

史书又如此说庞统、法正

庞统雅好人流,经学思谋,于时荆、楚谓之高俊。法正著见成败,有奇画策算,然不以德素称也。儗之魏臣,统其荀彧之仲叔,正其程、郭之俦俪邪

所以庞统约等于荀彧荀攸、法正约等于程昱郭嘉。只是庞法论成绩策谋,不能说高过荀贾,所以只是候选。重点说荀攸、贾诩、郭嘉吧。

荀攸是曹操的临场智谋机。南打张绣、东征吕布、破文丑、烧韩猛,离间袁家兄弟,都是荀攸的计策。尤其是官渡,前线基本是荀攸为主军师。曹操都承认“军师荀攸,自初佐臣,无征不从,前后克敌,皆攸之谋也。”传说荀攸一共画秘策十二道,只有钟繇知道个中真相了。

贾诩就更可怕了。开始帮着李傕郭汜,破了吕布;帮着张绣屡破曹操,到关键时刻又让张绣站对了边,在合适的时间降了曹,所谓“使吾信重于天下者,子也。”官渡,他和荀攸一起画谋;取了荆州,他劝曹操不要伐吴;对付马超,是他提出的离间计;而且乱世里活了七十七岁,身居高位,聪明得过了头。

陈寿原话:“荀攸、贾诩,庶乎算无遗策,经达权变,其良、平之亚欤!”

郭嘉跟这两位比,更偏判断型。比如劝曹操打袁绍、打吕布、料中孙策之死,后来对袁谭兄弟的间隙、奔袭乌丸等事,郭嘉都是劝曹操“要不要这么打,要不要撤兵”的那一位。仅论判断的表现,不在荀攸贾诩之下。但在“出策”方面,比那二位秘策不断的,明显少了一点。打个比方,李世民说“房谋杜断”,荀攸好比房玄龄,有谋;郭嘉就倾向杜如晦,善断。

故,论谋士,我还是倾向贾诩最高,荀攸次之,郭嘉再次之。虽然曹操心里估计最喜欢郭嘉。

————————————————————————————

说猛将。

猛将这个很难说,因为三国时代,冲阵斩大将者极少,只有关羽万军斩颜良够名气。

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所以只能一看评价,二看表现了。

论评价,关羽、张飞很可怕:

“世之虎臣”“熊虎之将””飞雄壮威猛,亚於关羽,魏谋臣程昱等咸称羽、飞万人之敌也“。

曹仁、张辽也很厉害,公认魏家头两位:

傅子曰:曹大司马之勇,贲、育弗加也。张辽其次焉。

吕布很了得:

布便弓马,膂力过人,号为飞将。

典韦、许褚俩保镖也很恐怖:

典韦,陈留己吾人也。形貌魁梧,旅力过人。许褚长八尺馀,腰大十围,容貌雄毅,勇力绝人。

以及曹操的儿子任城王曹彰

少善射御,膂力过人,手格猛兽

其他也有不少高评价,比如什么勇武过人、骁勇善战、常为先登,但就不如这几位了。

接着看表现。

关羽有万军斩良的可怕记录——注意,和《三国演义》不同,没什么”赤兔马快“之类的因素,关羽就是单骑突进万军阵,独斩颜良。这含金量匪夷所思。

张飞,首先就”亚于关羽“,然后表现也略次一点,只有

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

比不了关羽,故张飞淘汰。

曹仁和张辽的故事有类似处。

曹仁:

瑜将数万众来攻,前锋数千人始至,仁登城望之,乃募得三百人,遣部曲将牛金逆与挑战。贼多,金众少,遂为所围。长史陈矫俱在城上,望见金等垂没,左右皆失色。仁意气奋怒甚,谓左右取马来,矫等共援持之。谓仁曰:「贼众盛,不可当也。假使弃数百人何苦,而将军以身赴之!」仁不应,遂被甲上马,将其麾下壮士数十骑出城。去贼百馀步,迫沟,矫等以为仁当住沟上,为金形势也,仁径渡沟直前,冲入贼围,金等乃得解。馀众未尽出,仁复直还突之,拔出金兵,亡其数人,贼众乃退。矫等初见仁出,皆惧,及见仁还,乃叹曰:「将军真天人也!」三军服其勇。

张辽:

於是辽夜募敢从之士,得八百人,椎牛飨将士,明日大战。平旦,辽被甲持戟,先登陷陈,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名,冲垒入,至权麾下。权大惊,众不知所为,走登高冢,以长戟自守。辽叱权下战,权不敢动,望见辽所将众少,乃聚围辽数重。辽左右麾围,直前急击,围开,辽将麾下数十人得出,馀众号呼曰:「将军弃我乎!」辽复还突围,拔出馀众。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自旦战至日中,吴人夺气,还修守备,众心乃安,诸将咸服。权守合肥十馀日,城不可拔,乃引退。辽率诸军追击,几复获权。

简单说,都是突进阵去,随便就救了手下出来,来往如入无人之境。但张辽这一战含金量更高:手斩数十人,斩二将,吓得孙权不敢下来,再往来突刺。所以虽然“张辽其次焉”,但有了这一战,张辽也就够了。

吕布的表现:

布有良马曰赤兔。曹瞒传曰:时人语曰:「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常与其亲近成廉、魏越等陷锋突陈,遂破燕军。

很华丽。而且吕布还有一次单挑记录:

英雄记曰:郭汜在城北。布开城门,将兵就汜,言「且卻兵,但身决胜负」。汜、布乃独共对战,布以矛刺中汜,汜后骑遂前救汜,汜、布遂各两罢。

很出色,但不能说比张辽、关羽好。

许褚、典韦就可怕了:

韦战於门中,贼不得入。兵遂散从他门并入。时韦校尚有十馀人,皆殊死战,无不一当十。贼前后至稍多,韦以长戟左右击之,一叉入,辄十馀矛摧。左右死伤者略尽。韦被数十创,短兵接战,贼前搏之。韦双挟两贼击杀之,馀贼不敢前。韦复前突贼,杀数人,创重发,瞋目大骂而死。
……
粮乏,伪与贼和,以牛与贼易食,贼来取牛,牛辄奔还。褚乃出陈前,一手逆曳牛尾,行百馀步……从讨韩遂、马超於潼关。太祖将北渡,临济河,先渡兵,独与褚及虎士百馀人留南岸断后。超将步骑万馀人,来奔太祖军,矢下如雨。褚白太祖,贼来多,今兵渡已尽,宜去,乃扶太祖上船。贼战急,军争济,船重欲没。褚斩攀船者,左手举马鞍蔽太祖。船工为流矢所中死,褚右手并溯船,仅乃得渡。是日,微褚几危。其后太祖与遂、超等单马会语,左右皆不得从,唯将褚。超负其力,阴欲前突太祖,素闻褚勇,疑从骑是褚。乃问太祖曰:「公有虎侯者安在?」太祖顾指褚,褚瞋目盼之。超不敢动,乃各罢。

都是怪物级的蛮力。曹彰有名的就是“手格猛兽”,没了。

来总结了:

张飞表现名声都高不过关羽,罢了;曹仁名声高过张辽但表现又不及,算打个平手。吕布名声表现都不错,但没有很旷世的声名传下。

真论到勇武,怕典韦、许褚这俩保镖级的怪物才是首席。前者可以抡着人当兵器打,一戟碎掉十矛;后者先登无数,而且可以拽着牛走。但这俩都是保镖宿卫,不太能算“将”。

如果论“将”的话,一个很细节的事:三国之后很长时间,逢猛将常说关张。好比三国时期,大家说猛将爱比樊哙一样。

《晋书》:“晋刘遐每击贼,陷坚摧锋,冀方比之关羽、张飞。”

《齐书》:“齐垣历生拳勇独出,时人以比关羽、张飞。”

《魏书》:“魏杨大眼骁果,世以为关张弗之过也。”

《陈书》:“陈吴明彻北伐高齐尉,破胡等十万众,来拒有西域人,矢无虚发,明彻谓萧摩诃曰:“若殪此胡,则彼军夺气,君有关张之名,可斩颜良矣!摩诃即出阵,掷铣杀之。”

——这些人没一个读过《三国演义》,全是离三国近则几十年,远则三四百年的。他们肯定比我们更了解关张。

关张,尤其是关羽,论表现和名声,本身在三国里首屈一指,曹仁张辽吕布怕都高不过他;后世史书,尤其是晋时的人,显然比我们更了解关张,才会常用关张形容。而如前所述,张飞又“亚于关羽”。

所以我的结论:

如果单论勇武,而非猛将,典韦、许褚俩保镖宿卫胜出。

如果是“猛将”的名声,关张曹仁张辽吕布们各有所长。

如果论“表现”,关羽(万军斩将)、张辽(合肥奔袭)俩人独出众。

如果加上时人和后来几朝人的评价,关羽第一。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