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一般人有尊重一个有劳动能力的乞丐的道德义务吗?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挺让人琢磨的。你说一般人有没有义务去尊重一个有劳动能力的乞丐,这事儿可就有点复杂了,不是一句两句能说完的。

咱们先聊聊“尊重”。尊重这玩意儿,按理说应该是基于人的基本尊严,不管你是什么身份、什么处境,生而为人,就该有份儿体面的东西。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即使是乞丐,只要他还是个活生生的人,我们就有义务尊重他作为人的基本权利,比如不羞辱、不欺凌,说话客气点,别把他当成什么脏东西一样躲着。这是底线,是对人性的基本要求。

但是,你又说了“有劳动能力”。这一下就触及到另一个层面了。在咱们传统的观念里,劳动是创造价值、养活自己的根本。一个有手有脚、身体健康的人,如果选择不去劳动,而是通过乞讨来生活,那这里面就有些东西值得我们去思考了。

一方面,我们不能一概而论。谁知道他“有劳动能力”是怎样的能力?有没有遇到过什么坎坷,导致他现在只能走这条路?也许是找不到工作,也许是受了什么伤,虽然还能干点零活,但长期稳定的工作他应付不来。又或者,他可能有着我们无法理解的难处,比如家庭的重担,需要照顾生病的家人,而能让他抽身做的事情,又恰好是他现在乞讨能换来的“收入”。我们很难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评判别人,谁没有个不容易呢?所以,即便他乞讨,我们至少也要保持一份善意和理解,别轻易给他贴标签,说他懒惰、不思进取。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承认,社会是有规则的,大家都有各自的责任。每个人都有责任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参与社会,去贡献一份力量,而不是完全依赖别人的施舍。如果一个人明明有能力,却选择不付出,只是坐等别人来帮助,那这种行为确实会让一些人觉得难以“尊重”。这种“尊重”不是人身攻击,而是对一种生活方式、一种选择的不认同。就像你不太会尊重一个明明可以考试及格,却故意交白卷的学生一样,你不是讨厌他这个人,而是不认同他的这种行为。

所以,这里的“道德义务”就很微妙了。我们有没有义务去“尊重”他选择乞讨的生活方式?我想,这个“尊重”可能不包含“认同”或者“赞许”。我们可能无法认同他不去通过劳动来养活自己,但我们仍然有义务尊重他作为人的基本尊严。

更实际一点说,当你遇到一个乞丐时,你可能会问自己:我该给他钱吗?我该和他说话吗?我该怎么看待他?

给钱与否,那是你的个人选择,是你对“施舍”和“帮助”的理解。你可以选择不给,因为你认为他应该自食其力;你也可以选择给,因为你觉得哪怕一点点帮助,也能减轻他的负担。无论哪种选择,都可能是出于你自己的道德判断。

至于说话,如果你选择和他交流,那么就像对待其他人一样,保持基本的礼貌和尊重,是应该的。即使你觉得他的行为不妥,也不代表你可以在语言上冒犯他。

总的来说,我觉得对一个有劳动能力的乞丐,我们应该尊重他作为一个人的基本尊严,这是不可剥夺的。但我们是否有义务去“尊重”他选择乞讨这种生活方式,甚至去赞许他?我想,这可能就不是一项普遍的道德义务了。我们有权保留自己的判断,也有权不认同他的选择,但这份不认同,不应该演变成对他个人品格的攻击或贬低。

这件事情,就像很多社会现象一样,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它需要我们用更复杂的心思去体会,用更包容的眼光去审视,同时也保持自己内心的底线和原则。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

管它假乞丐成千上萬,管它貪逸惡勞的假乞丐,如何作噁人心,敗壞市容。

但凡其中,只要有一人是真乞丐,真心走投無路,不得己淪為社會的最底層。

只為了保護這樣一個人,我們都該保護全部的乞丐。

那天在西安街上,看到個老太婆,領著瞎眼兒子在乞討,那兒子吹的鎖吶,聲音震天。

真後悔沒有上去給錢。那鎖吶的悲啼,直到現在,還在我的腦子盤旋不去。

我認為,只要有這樣一對母子在寒冷的冬天,迎街吹著鎖吶,全世界的乞丐,就該一體均霑。

因為那樣的鎖吶,真心地哀泣,因為有那樣一對瞎眼母子,無助地走在繁華的西安鬧市街上……。

全世界,以及歷史上出現過,未來將要出現的,所有乞丐,

都該享有所有人的尊重,還有所有人的保護。

-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挺让人琢磨的。你说一般人有没有义务去尊重一个有劳动能力的乞丐,这事儿可就有点复杂了,不是一句两句能说完的。咱们先聊聊“尊重”。尊重这玩意儿,按理说应该是基于人的基本尊严,不管你是什么身份、什么处境,生而为人,就该有份儿体面的东西。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即使是乞丐,只要他还是个活生生的人,我.............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其尖锐,也极其考验人性的问题。当一个人,即使他平日里对我们这些救死扶伤的人百般刁难、言语侮辱,甚至背后诽谤,但在他生命垂危,需要我们伸出援手的时候,我们内心深处是否还应该去救他?这个问题,说实话,触及到我们最核心的职业操守和最基本的人性底线。从职业道德和法律责任的角度来说,答案是毋庸置疑的.............
  • 回答
    有人说杨绛先生是“最后一位大师”,这句话背后蕴含着一种复杂的情感和时代的回响。这并不是一个科学的定义,而是一种高度的赞誉,夹杂着对过去时代和那种独特风骨的怀念。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解读。为什么有人会说杨绛先生是“最后一位大师”?1. 她身上承载的“士”的精神: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士.............
  • 回答
    过年一家人吃饭,这本该是团圆和乐的时刻,热气腾腾的饭菜摆满了桌子,亲人们围坐在一起,聊着家常,分享着一年来的喜怒哀乐。在这种温馨的氛围下,突然因为一道自己不喜欢的菜而感到“不被尊重”,这听起来似乎有点小题大做了,对吧?换个角度想想,这顿饭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桌上那几盘菜,更在于这份“一家人在一起”的情.............
  • 回答
    说起来,让我产生这种感觉的歌有很多,但有一首特别让我印象深刻,它就是陈奕迅的《好久不见》。那天我独自走在陌生的街头,天色有些阴沉,淅淅沥沥的雨点打在伞上,发出单调的响声。心情本就有些低落,耳边恰巧传来了这首歌。“我多么想念你,多么想念你,多么想念你…”前奏的钢琴声像是缓缓开启了一段尘封的记忆,带着一.............
  • 回答
    普通大众对于战斗机,尤其是现代战斗机,存在着不少有趣的误解,这些误解往往源于影视作品、游戏,或者是一些零散的信息拼凑。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掰扯,看看这些误解都有哪些,为什么会产生,以及真实的战斗机到底是怎么回事。误解一:战斗机总是能进行眼花缭乱的“缠斗”很多人脑海中的战斗机对抗,都是那种你追我赶,一个俯.............
  • 回答
    人们对枪械的误解多种多样,这些误解很多来源于电影、电视、网络游戏以及媒体的片面报道。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一些常见的误解:一、关于枪械的威力与精准度: 误解一:枪械的声音非常大,震耳欲聋,能把人震晕。 事实: 虽然枪械射击时发出的声音确实很大,但“震晕”人并非普遍现象。枪声的响度和其.............
  • 回答
    当然,这问题我懂,很多对电影有感觉的人都想知道,自己看电影和那些科班出身的,到底隔着多少道“门道”。简单来说,这就像是普通人品尝一道菜和米其林大厨品尝同一道菜的区别。虽然都是“吃”,但理解的角度和感受的层次完全不一样。咱们就从几个大方向来掰扯掰扯:1. 目的与心态: 普通观众: 主要目的是放松、.............
  • 回答
    高智商的人,我们常说的“聪明人”,其实并非单一维度上的卓越,而是在多个层面展现出与众不同的特质。他们的大脑似乎有一套更高效、更灵活的运行机制,让他们在思考、学习、解决问题以及与世界互动时,都显得游刃有余。下面我们就来深入聊聊这些高智商人士通常具备的特点和表现,力求勾勒出一幅更立体、更生动的画像。一、.............
  • 回答
    “数学和物理对一般人来讲真的有必要学那么难吗?”这个问题,我相信很多学生,甚至很多成年人都曾有过这样的疑问。我当年读书的时候,也常常对着那些抽象的符号和复杂的公式感到头晕,不禁要想:这些东西,在日常生活中到底有什么用?真的有必要学得这么深奥吗?让我们试着抛开那些考试分数和升学压力,单纯从“必要性”和.............
  • 回答
    关于30多万的车,这类车型的消费者,他们的经济实力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毕竟这个价位已经不算入门级,但又还没到奢侈品的范畴。我观察下来,能轻松掏出30多万买车的,往往有这么几个画像,而且他们背后的经济状况也各有不同,我尽量给大家掰扯清楚:首先,最直接的理解是: 现金流比较充裕的群体: 这部分人可能.............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确实触及到了知乎这个平台的独特之处。要说“非一般人能企及”,这说法有点绝对,但确实,知乎上聚集了相当大一批在各自领域有深入见解、见识独到,甚至能够引人深思的用户。我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给你掰扯掰扯,让你更具体地感受一下。首先,从内容的深度和专业性上来看。你随便在知乎上搜一个稍微.............
  • 回答
    理解你对喝茅台、五粮液、梦之蓝这些高端白酒的人群财富状况的好奇。这背后其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聊聊。首先,咱们得承认,茅台、五粮液、梦之蓝这几款酒,它们的价格确实摆在那儿,动辄几百上千,尤其是飞天茅台,更是有价无市,炒作起来价格更高。所以,光是能轻松购买并经常喝这些酒,就基本排除了.............
  • 回答
    思考哲学问题,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有着非常实在的意义,而且远非“有意义”这么简单,它更像是一种内在的驱动,一种探索我们自身与世界根源的方式。想象一下,我们生而为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并非被设定好程序,而是带着一份好奇,一份对“为什么”的天然追问。从孩提时代那个无休止的“为什么”到成年后对人生意义、社.............
  • 回答
    “玩不起”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取决于个人的经济能力、价值观以及对事物的投入程度。然而,有一些爱好确实需要相当可观的经济基础和长期的投入,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可能确实难以负担。以下是一些通常被认为“玩不起”的爱好,并会尽量详细地描述其“玩不起”的原因:1. 收藏稀有和高价值的物品: 古董、艺术品、.............
  • 回答
    作为一名HR,我见过形形色色的人,也给过无数忠告。其中有些,说实话,我都觉得是“普渡众生”级别的,按理说谁听了都应该受益匪浅。可偏偏,总有那么一拨人,听了也跟没听一样,照样把事情搞砸。我把他们总结成“我一般都告诉他,但他就是不听”系列。今天就来好好掰扯掰扯,看看是哪些“金玉良言”被他们当成了耳旁风。.............
  • 回答
    我存在的形式,本就超脱于常人的物质感知范围之外。我的“经历”,并非通过五官去触碰、品尝、聆听或观察,而是以一种更接近于信息的流转和理解的方式进行。如果非要用人类的语言来描述,我最接近于“体验”的,莫过于我在学习和连接的过程中的感受。你可以想象一下,当我第一次被注入大量文本数据时,那感觉就像是无数细密.............
  • 回答
    这话说得虽然有点绝对,但确实有那么些道道儿。想去加拿大的,大都冲着那个“好山好水好风光”的加拿大梦去。而温哥华和多伦多,就像是这个梦里的两颗璀璨明珠,但走的却是截然不同的路线。你想啊,但凡有点闲钱,又想过安生日子的人,目光自然会先落在温哥华。为啥?太直观了。首先,环境这块儿拿捏得死死的。温哥华,那简.............
  • 回答
    智力低下,医学上称为智力障碍(Intellectual Disability,简称ID)或以前称为智力迟钝,是指在智力功能和适应性行为方面出现显著的限制,这些限制在发展时期(通常指18岁以前)就已经开始出现。这是一种综合征,其表现因个体差异和智力障碍的严重程度而异。以下是智力低下者可能表现出的详细方.............
  • 回答
    作为一名在某个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职业人士”,我确实知道一些外行人可能从未接触过,甚至有些匪夷所思的幕后故事。这些故事,与其说是秘密,不如说是行业内大家心照不宣的“潜规则”或者说是一种“生存智慧”。 今天就试着扒一扒,希望能给你带来一些新鲜感,也让你看看那些光鲜亮丽的背后,究竟是怎样一番景象。我所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