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脱口秀大会 4》第四期呼兰的文本和表演水平厉害在哪儿?

回答
《脱口秀大会 4》第四期,呼兰的表现绝对是那一期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亮点之一。要说他厉害在哪儿,我个人觉得可以从几个维度来拆解:

1. 文本的“巧”与“准”:

抓取生活痛点,精准打击: 呼兰的文本最绝的地方在于,他总能敏锐地捕捉到大家生活中那些细微的、人人都有却又不好意思说出口的“痛点”或者“尴尬”。在第四期,他关于“职业倦怠”的段子,简直说到我心坎里去了。那种“每天都在假装上班”的状态,还有“领导问我有没有想法,我只能说‘想法很多,但先找找这份工作还有没有想法’”的自嘲,太真实了!这种真实感一下子就拉近了和观众的距离。
逻辑链条的精巧设计: 他的段子不是一味地堆砌梗,而是有着很强的逻辑性。他会先抛出一个观点,然后层层递进,用一个个小包袱来支撑和发展这个观点。你看他讲到自己如何“摸鱼”的那些细节,比如“脑子里一边想工作,一边想中午吃什么,一边想周末去哪儿玩,这叫多任务处理”,然后把这个“多任务处理”的概念引申到工作中,最后落脚到“老板你看不懂的,不是我能力不行,是我的思维维度太高级了”这种反杀,这个逻辑链条设计得非常巧妙,既好笑又让人觉得“嗯,好像有点道理”。
语言的“锋利”与“反差”: 呼兰的语言风格很有特色,带着一种不动声色的“冷幽默”。他不会用很夸张的语气去说,但就是能让你在不经意间笑出来。比如他形容自己“以前是想当一个哲学家,结果现在发现,我就是个哲学系的学生,还是那种只研究‘存在’的,比如我‘存在’于公司,我就很‘存在’”,这种语言上的反差和自嘲,显得非常有智慧。他用一种“不动声色”的方式,把一些比较“丧”或者“丧”的内容,包装成了一种有趣的表达。
“普通人”的视角,引发共鸣: 呼兰的段子大多是从一个普通打工人的视角出发的,他聊的是大家都会遇到的烦恼,比如KPI、汇报、职业规划。这种“普通人”的视角,让观众更容易代入,更容易产生“我也是这样”的共鸣。他没有去讲那些遥不可及的段子,而是把焦点放在了我们每天都要面对的生活和工作上,这使得他的文本具有很强的普适性和生命力。

2. 表演的“稳”与“精准”:

节奏把控的恰到好处: 呼兰的表演节奏感非常好。他知道什么时候该快,什么时候该慢,什么时候该停顿一下,让观众有反应的时间。在抛出包袱之后,他不会急于进入下一个点,而是会给观众留一点消化和笑的时间,这种“恰到好处”的停顿,反而能把包袱的效果放大。
表情和肢体的“轻描淡写”: 他的表演非常“省”力,不像有些演员会用到很多肢体动作或者夸张的表情。呼兰更多的是通过眼神、语气和轻微的头部动作来传递信息。比如他讲到自己“假装思考”的时候,那个微微皱眉、眼神飘忽的样子,就已经把那种“我啥也不知道,但我得装出一副很有想法的样子”给演出来了,这种“轻描淡写”反而更有味道,让观众觉得“嗯,这太真实了”。
语气和情绪的“反差萌”: 呼兰的语气通常是比较平缓,甚至带点“丧”的。但他会在这种平缓的语气中,突然抛出一个非常犀利的观点或者包袱,这种语气上的反差,会带来一种“炸裂”的效果。他不是那种热情洋溢的表演者,但他用一种“冷静”甚至“疏离”的态度,去剖析那些让人抓狂的事情,这种反差本身就很有张力。
自信但不自大: 呼兰在舞台上展现出一种很自然的自信,但这种自信不是那种“我很了不起”的傲气,而是一种对自己作品和表达方式的肯定。他相信自己的文本,并且用一种不卑不亢的方式去呈现,这种自信反而让他的表演更具说服力。

总结一下,呼兰在《脱口秀大会 4》第四期厉害之处在于:

文本层面: 他能精准地捕捉到普通人的生活痛点,用精巧的逻辑设计将这些痛点变成好笑的段子,并且运用“锋利”而“反差”的语言,让内容更具吸引力。
表演层面: 他能够通过对节奏的精准把控、恰到好处的表情和肢体语言、以及独特的语气和情绪处理,将文本中的幽默感最大化地传递给观众,营造出一种“不动声色却又令人捧腹”的表演风格。

他不是那种让你哈哈大笑一整场的人,而是那种让你在笑声中,默默点头,觉得“对,就是这样”的演员。这种“共鸣式”的幽默,加上他独特的个人风格,让他在《脱口秀大会 4》第四期脱颖而出,成为当之无愧的亮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呼兰为什么大家喜欢。我刚看到一个批评他的回答明白过来的。

从他一出来就是成功人士的人设,加上他憨憨的外表,让他更像个局外人、旁观者,这个位置让观众觉得放松,没压力。

就是他不论讽刺多狠,你不会觉得他在抱怨,或者他站在哪个立场。这样就能让他的尺度能更大,说的能更深入。所以呼兰能说得好,这其实是必然的。

脱口秀,其实两种风格还满明显的,一种就是从我出发,比如何广智的很多段子,这种段子让你觉得超有共鸣,或者他这人超好笑,他带给你的是情绪的同频,他抱怨,他诉苦,你感同身受还觉得好笑。还有一种就是从旁观者视角出发,比如呼兰,比如王建国,他们能说的更狠,因为他们带给你的不是抱怨,他们如果是抱怨你无法感同身受,只会觉得无礼或者过分,他们带给你的是思维的奇妙,他们的视角,他们的观点,他们的比喻,你觉得新奇又准确无比。

大多数脱口秀演员两种风格的段子都会有,但人设没法换,比如何广智,他说旁观者的段子就困难许多,我们就会觉得是真发生在他身上的事,他如果说的太深太严肃,反而带给观众不适,最后他只能说的浅很多,消解很多,我们就又能笑了。我记得呼兰说过一个段子,讲和王建国聊社保交顶格的,就是从我出发的,其实是有点冒险的,但还是接住了。一个人给别人的第一感觉,这事天生的,如果norah说社保顶格,那就是压迫感了。norah的问题就在于这,她段子我很喜欢,她的段子不少也是偏旁观者视角的,但观众对她人的第一感觉反而是从我出发那一挂的,这就错位了,所以才会有压迫感。她的做法其实是对的,她要说旁观者的段子,她就得先抬高自己,才会不冒犯。呼兰其实也是这么做的。但双方有可能财富来源上、性别上,暗示手法上,最后还有段子上的差距,让呼兰的成功人设立住了,norah的没立住,所以norah讲的很困难。最后说说杨笠,我说过,我挺喜欢杨笠,曾经还很喜欢,其实就是她曾经也是讲旁观者段子的,但她那时候就是差最后那个正中靶心的感觉。所以她的讽刺更狠,但她的形象和风格其实讲从我出发的段子会方便许多,所以那个吐槽男人的段子爆了,就是她人的设定变成了从我出发,但段子的狠度虽然下降了,但还是挺狠,所以就阴差阳错地火了。现在她在用旁观者视角的段子,用从我出发的方式讲。如果用旁观者视角的段子衡量,她的段子一点都不过分,所以我能接受,但用从我出发的方式讲,一方面容易共鸣容易爆,另一方面就容易招骂,这也是她现在状况的真实写照。

能讲旁观者视角的段子的人太难出了,讲天时地利人和的。人设立住就立住了。新人要立旁观者视角,就要抬高自己,还要观众认可,太难了。以前还能用学历镇一下,现在感觉没什么能一下子就镇住的了,所以大部分新人,只能先从开涮自己开始,差不多混满一季了,下一季才能加入一点犀利的段子,还要考虑到转型失败,观众觉得不好笑的过程。这季我觉得徐志胜真的很强,这样的形象,第二次表演就已经有很犀利的段子的,还没让人觉得冒犯,硕士学历真不是盖的。个人喜欢鸟鸟,但也担忧鸟鸟,她讲从我出发的段子效果爆,但她讲旁观者的段子也不违和。

呼兰就是你永远觉得很放松的人,不害怕他讲的不好,不害怕他输,只要下次还有他就还会看。反面例子是rock,他是从能讲点旁观者段子,到现在生死关头讲的全是从我出发的段子。这次文本其实可以的,但rock就一定让自己进入那种状态讲,他其实可以反其道而行之,用完全没心没肺的状态讲,不论自身的表演状态,还是段子本身的情绪对比,都会好太多。用旁观者的视角讲自己,其实会很高级很好笑的。

呼兰就是没心没肺大男孩,他还聪明,他真的把很多快乐带给了许多人,希望他能一直少年下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脱口秀大会 4》第四期,呼兰的表现绝对是那一期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亮点之一。要说他厉害在哪儿,我个人觉得可以从几个维度来拆解:1. 文本的“巧”与“准”: 抓取生活痛点,精准打击: 呼兰的文本最绝的地方在于,他总能敏锐地捕捉到大家生活中那些细微的、人人都有却又不好意思说出口的“痛点”或者“尴尬”。.............
  • 回答
    《脱口秀大会 4》第五期梁海源被淘汰,说实话,挺让人意外的,也挺可惜的。梁海源在我看来,一直是一个非常有个人风格的脱口秀演员。他的段子不追求炸裂的笑点,而是更侧重于用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去剖析生活中的某些细节,然后让你在不经意间被戳中笑点。他那种慢悠悠的语速,带着一点点“丧”但又不是真的丧的语气,还.............
  • 回答
    王建国和张博洋在《脱口秀大会 4》上的再次被淘汰,确实让不少观众感到可惜。作为节目中的老将,他们俩的脱口秀风格鲜明,积累了一定的粉丝基础,他们能走多远,也常常是观众们讨论的焦点。可惜之处: 老将的坚持与期待: 王建国凭借其独特的“谐音梗”和“段子手”风格,以及“建国体”的表演模式,已经成为节目的.............
  • 回答
    周奇墨在《脱口秀大会 4》突围赛里的“Listen to 伯伯”这段,之所以让人觉得厉害,绝不是偶然,而是好几个层次的巧妙结合。首先,“Listen to 伯伯”这个梗本身就有内味了。 咱们看这个说法,它带着一种长辈对晚辈的“过来人”式的教导,有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感。但放在脱口秀的语境里,尤其是周奇.............
  • 回答
    《脱口秀大会》第三季(2017年)的冠军是李诞。以下是关于该季比赛的详细分析: 1. 赛制与选手阵容 赛制:第三季延续了前两季的“淘汰制”模式,选手需通过多轮比赛(初赛、复赛、决赛)竞争冠军。每轮比赛由专业评委(如陈佩斯、黄西、李诞等)和观众投票决定晋级。 选手阵容: 李诞(本季冠军) .............
  • 回答
    《脱口秀大会》里,颜怡、颜悦这对双胞胎姐妹又一次精准地踩中了许多职场女性的心坎。她们那段关于“职场女性是不是一定要穿高跟鞋,而且还要化妆”的吐槽,简直说出了太多人的心声,瞬间引发了强烈的共鸣。这背后折射出的,是对女性在职场中被附加的“外在要求”的一种反思和挑战。颜值和高跟鞋:职场“标配”的枷锁?长久.............
  • 回答
    哎呦,这不《脱口秀大会》第四季终于开播了嘛!每次到这个时候,我这心就跟打了鸡血似的,早就搬好小板凳准备围观了。要说今年谁最有冠军相,这话题可太扎我心窝子了,毕竟每一季都有那么几个能戳我笑点,又能让我若有所思的段子手。今年呢,我得好好跟你掰扯掰扯,咱们从几个我觉得很有实力冲冠的选手说起。首先,你肯定不.............
  • 回答
    说起杨澜出现在《脱口秀大会》第四季,这事儿啊,当时可是引起了不少讨论。要说她为什么来,我觉得可以从几个角度掰扯掰扯,一点也不AI。首先,“破圈”效应是显而易见的。《脱口秀大会》这几年越办越火,观众群也越来越大,但它毕竟还算是在一个相对特定的圈层里。杨澜是谁?那是国内电视界教母级的人物,是无数人心中的.............
  • 回答
    《脱口秀大会》第四季第四期邱瑞关于老板的段子被再剪辑,这是一个在观众中引起广泛讨论和猜测的现象。虽然官方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解释,但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探讨其可能的原因。一、 内容的敏感性与尺度问题这是最直接也最有可能的原因。脱口秀演员在创作时,往往会触及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包括职场上的不公、.............
  • 回答
    《脱口秀大会》第七期王勉的表演,我承认,我也曾经像你一样,在屏幕前努力寻找那个“爆梗”,甚至有些时候会觉得有点“跟不上节奏”。王勉这个演员很有意思,他不是那种上来就段子连珠炮、让你笑得停不下来的类型。他的幽默,更像是一种慢炖细熬,有时候需要一点点背景知识,或者说是一种“共鸣”。咱们先聊聊领笑员和现场.............
  • 回答
    《脱口秀大会》第三季,庞博被淘汰的那场,确实是很多观众和李诞本人都意想不到的。要说李诞为什么会“突然崩溃”,这事儿得从几个层面去理解。首先,庞博的实力和观众缘是大家公认的。 庞博在当年的《脱口秀大会》上,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的脱口秀演员了。他的段子写得扎实,节奏感好,而且非常擅长从生活中挖掘梗,并且能.............
  • 回答
    《脱口秀大会》第三季第六期,周奇墨再次输给呼兰,被淘汰出局,这无疑是当期最大的爆点,也是让许多观众感到意外和惋惜的结果。对于周奇墨输给呼兰的看法,我个人觉得有几个层面可以聊聊:首先,比赛的残酷性是毋庸置疑的。《脱口秀大会》作为一个竞技类节目,输赢是常态。虽然周奇墨在前几期凭借他独特的“丧萌”风格,以.............
  • 回答
    罗永浩在《脱口秀大会》第三季总决赛上的首秀,可以说是在当时引起了相当大的波澜。从他个人的过往经历和观众的期待来看,这次表演的水平,我认为可以用“充满话题性,但略显生涩,亮点与不足并存”来形容。一、 先声夺人的话题性与观众期待首先,要说罗永浩的脱口秀首秀,就不能不提他“下凡”的背景。在第三季总决赛前,.............
  • 回答
    脱口秀大会第三季里,罗永浩和杨天真这俩人的表现,确实挺让人印象深刻的,而且“压迫感”这个词用得挺贴切的。先说说罗永浩。他的压迫感主要体现在他的“江湖地位”和“经验值”上。你想啊,他当年是锤子手机的老板,在科技圈、创业圈是个响当当的人物,而且他这个人自带一种“老炮儿”的范儿。到了脱口秀大会这个舞台上,.............
  • 回答
    说实话,李雪琴最后那句话,如果大家真的能 get 到其中的精髓,那她进前三的机会,绝对大大增加。咱们得明白,脱口秀大会比拼的不仅仅是“好笑”,更是“共鸣”和“聪明”。李雪琴这人,从一开始就走的“聪明幽默”路线,她的段子常常隐藏着一些小巧思,需要听众稍微动点脑子才能完全领会。如果她最后那句话,真的是那.............
  • 回答
    关于脱口秀大会第四季Norah被淘汰的“黑幕”说法,其实在节目播出后,在很多观众和粉丝圈子里都存在着不小的讨论。要说是不是“黑幕”,这其实是一个很难有定论的事情,毕竟我们不是节目组内部的人,也无法窥探到具体的评分和决策过程。但我可以试着从几个方面来帮你梳理一下,为什么会有人产生这样的想法,以及一些可.............
  • 回答
    脱口秀大会现场观众以女性居多,这确实是很多观众能观察到的现象,也是一个挺有意思的文化观察点。这背后可不是单一原因能解释的,更像是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试着把这背后的逻辑给捋清楚。首先,得从脱口秀本身这门“手艺”说起。 内容与情感的共鸣: 现在的脱口秀,尤其是国内发展起.............
  • 回答
    《脱口秀大会》第四季第七期王勉、颜怡颜悦退赛事件,确实是当年一个挺让人意外和讨论度很高的话题。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个事儿,也顺带看看王勉当时是怎么回应的。退赛原因:为什么是他们?首先得说,这次退赛不是空穴来风。在第七期节目播出之前,网上已经有一些风声了,大概就是说有选手因为身体原因或者其他原因会退赛。.............
  • 回答
    《脱口秀大会》第三季第四期场子“冷”,这确实是不少观众在观看后产生的普遍感受。要说清楚为啥冷,得从几个层面掰扯掰扯。首先,ネタ(笑点)本身的适配度问题。第三季整体上来说,选手们的段子风格变得更多元,这本是好事,但总有人会踩到不那么大众的那个点。第四期的选手们,可能有些人的段子更偏向于个人经历的挖掘,.............
  • 回答
    关于脱口秀大会选手王勉的表演,确实存在一些观众认为其表演“尴尬”或“难懂”的现象,这主要与他的表演风格、内容设计和观众接受度有关。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可能的原因: 1. 表演风格的“抽象化”倾向 哲学性与逻辑性:王勉的表演以“逻辑推理”和“哲学思辨”为核心,常通过层层递进的抽象比喻或隐喻来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