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没有人觉得脱口秀大会王勉的表演很尴尬,不知道笑点在哪?

回答


关于脱口秀大会选手王勉的表演,确实存在一些观众认为其表演“尴尬”或“难懂”的现象,这主要与他的表演风格、内容设计和观众接受度有关。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可能的原因:



1. 表演风格的“抽象化”倾向
哲学性与逻辑性:王勉的表演以“逻辑推理”和“哲学思辨”为核心,常通过层层递进的抽象比喻或隐喻来构建笑点。例如,他可能会用“人类文明的进化”“社会规则的荒谬”等宏大主题作为切入点,但这些主题往往需要观众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或思维习惯,才能接上笑点。
“反套路”设计:他刻意避免传统的“爆笑段子”,而是通过反常识的逻辑链条(如“如果人类是宇宙的产物,那宇宙是不是我们的母亲?”)制造笑点,这种设计虽然具有思辨性,但可能让观众感到“逻辑跳跃”或“难以接住”。



2. 内容设计的“门槛”
文化或知识背景要求:王勉的表演常涉及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如“职场PUA”“现代人精神空虚”),但这些内容往往需要观众对某些社会问题有明确认知。例如,他提到“人类对‘快乐’的误解”时,可能需要观众对心理学或社会学有基本了解,否则容易陷入“说教”而非“搞笑”。
“冷笑话”与“冷知识”:他偶尔会引用一些冷门的科学事实或历史典故(如“人类的基因其实是‘宇宙的遗产’”),这些内容可能让观众感到“不相关”或“无趣”,尤其是对非专业观众而言。



3. 表演节奏与观众互动
节奏缓慢:王勉的表演节奏通常较慢,依赖逻辑链条的铺垫,而非快速的节奏感或情绪爆发。这种节奏可能让部分观众感到“拖沓”或“缺乏感染力”。
互动性不足:他的表演更多是“单向输出”,缺乏与观众的即时互动或“制造冲突”的技巧(如通过反问、夸张或反转制造笑点),导致观众难以参与其中。



4. 观众接受度的差异
“思辨派”与“搞笑派”的冲突:王勉的表演更偏向“思辨型脱口秀”,而脱口秀大会的观众群体中,既有追求娱乐的大众,也有对深度内容感兴趣的观众。他的表演可能更吸引前者,但对后者来说,可能显得“过于严肃”。
“笑点隐藏”与“观众期待”:部分观众可能期待“直接爆笑”,而王勉的笑点需要观众主动思考,这种“延迟反馈”可能让部分观众感到“尴尬”或“无聊”。



5. 具体例子分析
段子1:“人类的进化是‘从猿到人’,但我们的文明却在‘从人到兽’。”
问题:这个段子的逻辑链条(自然进化 vs 文明退化)需要观众对“文明”与“自然”的对比有明确认知,否则可能显得空洞。
段子2:“如果人类是宇宙的产物,那宇宙是不是我们的母亲?”
问题:这种“哲学式反问”缺乏明确的笑点,可能让观众感到“无趣”或“难以接住”。
段子3:“现代人对‘快乐’的误解,就像在沙漠里找水,以为只要努力就能找到。”
问题:这个段子的比喻需要观众对“现代人精神空虚”的现象有共鸣,否则可能显得“抽象”。



6. 可能的积极面
深度与思考性:尽管部分观众觉得“难懂”,但王勉的表演确实有其独特价值,比如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对人类行为的反思,这些内容可能引发观众的思考,而非单纯的“笑点”。
风格独特性:他的表演风格与传统脱口秀(如李诞、黄西等)形成鲜明对比,可能更吸引对“深度内容”感兴趣的观众。



总结
王勉的表演之所以让人感到“尴尬”或“难懂”,主要在于其风格的抽象性、内容的门槛性以及观众期待的差异性。他的表演更像一场“思辨式演讲”,而非传统意义上的脱口秀。对于部分观众来说,这种“不直接的笑点”可能显得尴尬,但对另一部分观众而言,这种风格可能更具启发性。因此,是否觉得尴尬,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众对脱口秀的期待和接受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个人观点啊,王勉连续那么多期都高票,我觉得是国内单口喜剧的悲哀。


先说结论,我不认为王勉这种风格表演不好,也不认为他表演的差。而是认为,这是一种极易造成审美疲劳的东西,但居然可以三番四次收获好评,我觉得不可思议。



9月17日这一期,杨天真还说可以办专场。我就想看了,那会是个多尴尬的场景。


现在也可以模拟一下,就是把这几期王勉的部分全剪一起,一次过看。

这样就很明显能发现,其实每一首歌几乎是结构一样的。就是柔-凶-柔-凶-柔-凶,一直循环,从柔转凶的时候来个转折,伴随语气和带点嘶吼感的嗓音,来突出那个笑点。

听一首可能觉得不错,你试试连听3首看?


再然后呢,你试试想象一下他的这几期表演的内容,不唱,靠讲,甚至只当文本看,你会发现并不那么有趣。

当然了,并不那么有趣但能表演的有趣,通过表演风格把它boost起来,是厉害。但我的观点是,这种风格的冲击仅限一次,顶多就三次。


最后呢,我其实连1次都没笑。我猜大概是搞笑类的歌听太多了,审美疲劳早就有了。

我小时候,90年代和2000年头几年,香港的搞笑歌其实蛮多的,而我又很喜欢这一类,所以听的特别多。个人最喜欢的是i love u boyz。大概是因为这个所以审美疲劳了吧。

不过即便如此,第一次看到听到,我也是持赞赏态度的。

但真没想到这种套路玩那么多期观众还是买账,而且是在曲子结构完全没改变的前提下,更尤其是连那些业者都没发现问题没产生审美疲劳,是真的万万没想到。这就是我认为的悲哀之处。



再补几句。我觉得继续玩搞笑音乐不是不可以。但至少在音乐上,比如曲风,编曲结构等等稍微变变。也就是说,提升一下音乐水平。

user avatar

看了这个问题,我竟然觉得中国的脱口秀发展不了才是正常的,就这个土壤能发展成什么样?

常看欧美的脱口秀就会知道,每个脱口秀演员都是有具体受众的,有的人就是吸引有色人种,有的人吸引新移民,有的人吸引女性,有的人吸引厌女者,有的人吸引死宅,有的人吸引高知,有的人吸引底层,他们有自己的特定内容和表演方式,他们可能只招一部分人喜欢而另一部分人根本就不想与之为伍。不喜欢某个脱口秀演员或笑不出来很正常,你就不是他的受众,去选择别的你喜欢的就行,为什么非要说人家表演尴尬,非要找点认同感去贬低演员本人或是喜欢他的人呢?

脱口秀的蓬勃发展靠的是百花齐放,我们可以不喜欢某些演员,投票的时候我们可以不投他们,但我们要坚定地支持他们的存在,我们对脱口秀演员的评判不应该是“他高级”,“他低级”,"他三观正",“他三观不正”,而应该是“我笑了”,“我没笑”,“我喜欢”,“我不喜欢”。这种主观的评价根本也不用在这里找认同感,就算全世界都爱一个脱口秀演员,你也可以不爱不笑,反之全世界都不笑的段子你笑了,那就放声大笑,没什么好顾虑的。每个人只管自己笑不笑就行,管别人笑不笑算个什么事?你觉得不好笑还非要找几个人抱团一起觉得不好笑是几个意思?我们需要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脱口秀演员,他们当中会有人受众广变名人,也会有人受众少被淘汰,交给市场就行了。

我很不喜欢这一季的脱口秀大会部分领笑员的憨枇表现,我看脱口秀大会最烦有人提三观,你在台上可以骂男人骂女人骂社会可以政治不正确,我可以喜欢可以不喜欢可以笑可以不笑,讲什么三观呢?我在三观不正不道德的地方笑了,是因为我觉得好笑,不是因为我觉得他说的对。结果这届不仅在那提三观搞的和政教处一样,还开始提大局观了,还有“这个表演就值两盏灯”这种话,你觉得好笑就拍灯,不好笑就不拍,你管最后一共几盏呢,你说了算呗?

最后,请让脱口秀演员们任意疯长!

user avatar

喜剧需要极大的智慧,中国观众智商极高,喜剧在中国毫无出路,能糊弄得了中国观众的智慧,斯坦福起步,年薪妥妥三十万美元以上,谁会干这行当?

喜剧在一个不算蠢的国度里,才会市场最好。

user avatar

你不是一个人。

王勉的表演真是尴尬。但是王勉的表演混合了音乐演奏,说唱和脱口秀。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因此上领笑团必须睁着眼睛说瞎话。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