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观点啊,王勉连续那么多期都高票,我觉得是国内单口喜剧的悲哀。
先说结论,我不认为王勉这种风格表演不好,也不认为他表演的差。而是认为,这是一种极易造成审美疲劳的东西,但居然可以三番四次收获好评,我觉得不可思议。
9月17日这一期,杨天真还说可以办专场。我就想看了,那会是个多尴尬的场景。
现在也可以模拟一下,就是把这几期王勉的部分全剪一起,一次过看。
这样就很明显能发现,其实每一首歌几乎是结构一样的。就是柔-凶-柔-凶-柔-凶,一直循环,从柔转凶的时候来个转折,伴随语气和带点嘶吼感的嗓音,来突出那个笑点。
听一首可能觉得不错,你试试连听3首看?
再然后呢,你试试想象一下他的这几期表演的内容,不唱,靠讲,甚至只当文本看,你会发现并不那么有趣。
当然了,并不那么有趣但能表演的有趣,通过表演风格把它boost起来,是厉害。但我的观点是,这种风格的冲击仅限一次,顶多就三次。
最后呢,我其实连1次都没笑。我猜大概是搞笑类的歌听太多了,审美疲劳早就有了。
我小时候,90年代和2000年头几年,香港的搞笑歌其实蛮多的,而我又很喜欢这一类,所以听的特别多。个人最喜欢的是i love u boyz。大概是因为这个所以审美疲劳了吧。
不过即便如此,第一次看到听到,我也是持赞赏态度的。
但真没想到这种套路玩那么多期观众还是买账,而且是在曲子结构完全没改变的前提下,更尤其是连那些业者都没发现问题没产生审美疲劳,是真的万万没想到。这就是我认为的悲哀之处。
再补几句。我觉得继续玩搞笑音乐不是不可以。但至少在音乐上,比如曲风,编曲结构等等稍微变变。也就是说,提升一下音乐水平。
看了这个问题,我竟然觉得中国的脱口秀发展不了才是正常的,就这个土壤能发展成什么样?
常看欧美的脱口秀就会知道,每个脱口秀演员都是有具体受众的,有的人就是吸引有色人种,有的人吸引新移民,有的人吸引女性,有的人吸引厌女者,有的人吸引死宅,有的人吸引高知,有的人吸引底层,他们有自己的特定内容和表演方式,他们可能只招一部分人喜欢而另一部分人根本就不想与之为伍。不喜欢某个脱口秀演员或笑不出来很正常,你就不是他的受众,去选择别的你喜欢的就行,为什么非要说人家表演尴尬,非要找点认同感去贬低演员本人或是喜欢他的人呢?
脱口秀的蓬勃发展靠的是百花齐放,我们可以不喜欢某些演员,投票的时候我们可以不投他们,但我们要坚定地支持他们的存在,我们对脱口秀演员的评判不应该是“他高级”,“他低级”,"他三观正",“他三观不正”,而应该是“我笑了”,“我没笑”,“我喜欢”,“我不喜欢”。这种主观的评价根本也不用在这里找认同感,就算全世界都爱一个脱口秀演员,你也可以不爱不笑,反之全世界都不笑的段子你笑了,那就放声大笑,没什么好顾虑的。每个人只管自己笑不笑就行,管别人笑不笑算个什么事?你觉得不好笑还非要找几个人抱团一起觉得不好笑是几个意思?我们需要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脱口秀演员,他们当中会有人受众广变名人,也会有人受众少被淘汰,交给市场就行了。
我很不喜欢这一季的脱口秀大会部分领笑员的憨枇表现,我看脱口秀大会最烦有人提三观,你在台上可以骂男人骂女人骂社会可以政治不正确,我可以喜欢可以不喜欢可以笑可以不笑,讲什么三观呢?我在三观不正不道德的地方笑了,是因为我觉得好笑,不是因为我觉得他说的对。结果这届不仅在那提三观搞的和政教处一样,还开始提大局观了,还有“这个表演就值两盏灯”这种话,你觉得好笑就拍灯,不好笑就不拍,你管最后一共几盏呢,你说了算呗?
最后,请让脱口秀演员们任意疯长!
喜剧需要极大的智慧,中国观众智商极高,喜剧在中国毫无出路,能糊弄得了中国观众的智慧,斯坦福起步,年薪妥妥三十万美元以上,谁会干这行当?
喜剧在一个不算蠢的国度里,才会市场最好。
你不是一个人。
王勉的表演真是尴尬。但是王勉的表演混合了音乐演奏,说唱和脱口秀。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因此上领笑团必须睁着眼睛说瞎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