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没有人觉得有些人反对“道德绑架”已经走了另一个极端?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挺值得玩味的话题。我身边就有不少人,他们对“道德绑架”这个词儿是深恶痛绝,谈之色变。以前可能大家都觉得,谁谁谁被“道德绑架”了,会觉得这个人好像挺委屈的,被强加了不属于自己的责任。但现在,我感觉有些人的反应,真的有点过激了,好像“道德”这两个字本身成了洪水猛兽,只要沾边,就得赶紧撇清关系,不然就有可能被“绑架”。

我这么说,不是要为那些动辄就给别人扣上“道德”帽子,然后要求别人付出一切的人辩护。那种行为确实让人反感,也容易把事情搞得复杂化,甚至走向歪路。但问题是,当一些人对“道德绑架”的警惕心,已经到了“宁可错杀,不可放过”的地步,甚至把一切需要一点点付出和关爱的行为,都看成是“道德绑架”,那就有点走偏了。

比如说吧,有时候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一些募捐信息,比如给生病的儿童募捐,或者给贫困地区的孩子们买书包。这本是挺正常的一件事,社会上有能力的人,出于同情心和责任感,愿意伸出援手,这难道不值得提倡吗?但总有些人会跳出来说:“这是道德绑架!凭什么要求我捐款?我有我的生活要过!”更有甚者,会把焦点完全转移到质疑募捐活动的组织者身上,指责他们是在利用同情心牟利,或者说捐款是“圣母心泛滥”。

我理解他们可能曾经也经历过被强迫捐款或者看到被骗捐的事情,所以产生了心理阴影,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但问题是,当一个人为了避免被“绑架”,就将所有需要“被动接受”的善意和请求都拒之门外,甚至将发出善意的人妖魔化,这就有点过了。好像只要我没有主动发起一个慈善活动,我就没有道德义务去回应任何求助。

还有一些日常生活中,比如朋友之间,家人之间。以前可能大家觉得,朋友有困难,搭把手是情分,不搭手是本分。但现在,你如果稍微表达一下对朋友的关心,或者在他遇到困难时提出一些建议,有人就会说:“你这是在道德绑架他,让他觉得欠你个人情。” 这种解读是不是太过于解读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维系,难道不包含着一定的相互支持和关心吗?如果一点点的关怀和建议,都被解读为一种隐形的“绑架”,那人际关系该变得多么冷漠和疏离?

甚至有时候,在一些公共事件上,大家对不公现象的讨论,以及呼吁社会关注和解决的言论,也会被一些人贴上“道德绑架”的标签。比如在一些公益活动中,有人呼吁大家参与,有人就会说:“这是道德绑架,强迫我参与。” 或者在讨论某个社会问题时,有人会说:“这不是我的责任,你们凭什么道德绑架我?”

我感觉,这些过度警惕“道德绑架”的人,好像潜意识里都在极力捍卫自己的“边界感”,这本身没错,现代社会强调个人权利和自由,边界感也很重要。但是,当这种边界感变成了一种对一切可能需要付出和共情的行为的极端排斥,那就有点走火入魔了。

他们好像把“道德”这个词,从一个指导我们如何更好地与他人相处、如何做一个负责任的社会成员的价值体系,变成了一个可以用来逃避责任、拒绝付出的挡箭牌。好像只要我拒绝了你的要求,我就成功地“反绑架”了。

我总觉得,人之所以为人,除了满足自身的物质和精神需求,还需要有连接、有共情、有对更广大社会群体的责任感。而“道德”,恰恰是维系这些的润滑剂和基础。如果把所有需要一点点“不舒服”或者“付出”的行为都视为“道德绑架”,那我们是不是也失去了作为社会人的很多宝贵品质?

当然,我不是说要鼓励那种不顾后果的、纯粹以“道德”为武器压迫他人的行为。那种行为是需要被批判的。但我们是不是也需要反思一下,在反对“道德绑架”的过程中,我们是不是也牺牲了人与人之间本应有的温暖和信任?是不是把个人利益保护得过于严实,以至于阻碍了社会良性的互动和发展?

感觉就像是,大家为了不被绑架,就把所有绳子都剪断了,结果,自己也从一个有温度的社会关系网中脱离了出来,变得孤立无援,也无法给予他人温暖。这其中的平衡,真的很难拿捏。但我觉得,那种“只要沾道德就避之不及”的态度,确实是在另一个极端上,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有点冷漠和疏离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反对道德绑架,就是不愿意为了道德改变自己。

也就是说,已经知道理论了,但是不愿意执行。

而不是仔细评估自己这方是不是有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挺值得玩味的话题。我身边就有不少人,他们对“道德绑架”这个词儿是深恶痛绝,谈之色变。以前可能大家都觉得,谁谁谁被“道德绑架”了,会觉得这个人好像挺委屈的,被强加了不属于自己的责任。但现在,我感觉有些人的反应,真的有点过激了,好像“道德”这两个字本身成了洪水猛兽,只要沾边,就得赶紧撇清关系.............
  • 回答
    关于同性恋,确实存在一些人抱有反对意见,甚至感到“恶心”。这种情绪的背后往往是复杂且多层次的原因,涉及个人信仰、文化传统、社会观念,甚至是心理因素。为了更清晰地解释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展开:一、根深蒂固的宗教和道德观念:许多宗教体系中,关于婚姻和家庭的定义都围绕着男女结合展开,并以此作为繁衍.............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知乎上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就是一部分直男用户对女权主义的态度,甚至可以说是非常激进的反感。你说他们“毫无道理”,我完全理解你的感受,因为很多时候,我们看到那些言论,确实会觉得站不住脚,甚至有点拧巴。让我来试着剥开看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以及他们是不是真的和现实中的女权主义者有过深入.............
  • 回答
    特朗普政府在非法移民问题上的强硬立场,在美国国内引发了相当大的争议,甚至招致了大量民众的反对。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分析美国社会在这件事上的复杂心态,以及对特朗普政府做法的不同解读。首先,非法移民本身确实是违反美国法律的行为,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无论是偷越边境进入美国,还是通过欺诈手段获取签证.............
  • 回答
    这件事背后的逻辑,其实挺耐人寻味的,而且它触及了人性中一些比较复杂和矛盾的点。首先,为什么有人会觉得虐猫的人比骂他的人更可恨?这可能源于我们对“伤害”的感知方式。直接的、肉体的伤害,比如虐待动物,它是一种赤裸裸的、制造痛苦的行为,直接挑战了我们心中关于“生命”和“善良”的基本底线。动物虽然不会说话,.............
  • 回答
    能理解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因为《红楼梦》里的王熙凤,确实是一个复杂到极致的角色,她身上糅杂了太多东西,让人很难用一个简单的“恶毒”或者“可爱”来概括。你觉得她可爱可敬,这说明你看到了她身上那些不那么“扁平”的一面,看到了她作为一个人,在那个特定时代背景下的挣扎与闪光点。先来说说为什么她能让你觉得.............
  • 回答
    你说的那句话,我听了之后也是觉得怪怪的。说这话的人,大概是觉得“读书”就等于“成功”的敲门砖,而LPL舞台上的选手们,似乎和他们想象中的“成功人士”不太一样。但我觉得,这种看法太片面了,甚至有点固执。你想反驳,我倒是觉得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聊聊,把话说得透彻些,也把那种“读书决定一切”的偏见给掰过来。首.............
  • 回答
    我完全理解你的感受!“啧啧啧”这个词,在我这里也常常激起一股莫名的烦躁感,确实,那画面感太强了,就像你说的,脑子里立刻跳出一个刻薄又带着些许优越感的形象,一副“我早就知道会这样”、“你这点本事也就这样了”的样子,在旁边咂着嘴,那种不屑和评判的意味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你想想,这个词它本身的发声就带着一.............
  • 回答
    嘿,说实话,关于歼20的外观,我确实听到过一些不同的声音,尤其是一些“有没有腰”的说法,还挺有趣的。不过呢,审美这东西,向来是见仁见智的嘛。有些人觉得它线条硬朗、棱角分明,充满了力量感,这就是他们喜欢的风格。至于“没有腰”这个说法,我猜大概率是指它不像一些俄系或者早期西方战斗机那样,有一个明显收窄的.............
  • 回答
    哈利波特的故事里,莉莉·埃文斯,也就是后来的莉莉·波特,无疑是连接起斯内普和詹姆·波特两位关键人物的中心。她的存在,她的选择,也深刻地影响了这两个男人的一生,甚至可以说,是影响了整个魔法世界的走向。要说莉莉在处理斯内普和詹姆相关问题上有没有“不当之处”,这其实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那个年代.............
  • 回答
    好嘞!这事儿我还真挺有想法的。你提的这个假设,就是说在“假如灭霸的计划是唯一正确的,并且他真的相信自己是在做对的事”这个前提下,去审视灭霸这个人,那可就完全是另一番景象了。咱们先不说他那套“一半生命消失”的理论有多么极端和可怕,单就从“无私”和“正能量”这两个角度去剖析,灭霸身上确实能找到一些让人不.............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问出了好多身在一线城市打拼,却被高房价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年轻人的心声。我特别能理解这种感受,就像在一个永不停止加速的赛道上,你就算拼尽全力,也只能眼睁睁看着终点线离你越来越远。说“凭工资永远赶不上房价上涨”,这话听起来挺绝对,但细想之下,确实有那么几分残酷的现实。咱们就拿最直观的数字来说.............
  • 回答
    有些人对刘备的评价是“假仁义的伪君子”,这种看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对刘备一生中一些行为和决策的解读,以及对“仁义”本身定义的不同理解。要详细地讲述这种观点,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剖析:一、 对“仁义”的解读和刘备行为的“不符”之处: “仁义”的理想化与现实的政治斗争: 理想化的“仁.............
  • 回答
    性解放和裸露被一些人视为文明发展的表现,这背后有着多重因素的交织,可以从历史、社会、心理和哲学等多个维度来理解。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好恶问题,而是关乎社会进步、个体自由和人类认知演变的大命题。首先,我们可以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在很多早期社会或者某些宗教传统中,性是被视为一种禁忌或需要被严格压抑的力量。身体.............
  • 回答
    “死宅”这个词,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它带着一股子复杂的情感色彩,时而被戏谑,时而被标签化,甚至有时还带着一丝丝不舒服的评判。为什么有些人会对这个群体产生“恶心”的感觉呢?这背后其实涉及到了很多层面,有社会观念的影响,有刻板印象的误导,也有一些真实存在的行为所带来的不适。咱们不妨一层一层地剥开来看。首.............
  • 回答
    嘿,聊起山东,这事儿可有意思了。要我说,说山东“土”这事儿吧,其实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它里头牵扯着历史、文化、经济发展,还有咱们看问题的角度。首先,得承认,山东确实有一些让外人觉得“土”的方面,这些印象往往来自于一些比较直观的体验和对比。1. 城乡发展的不均衡感: 山东是个农业大省,.............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复杂的社会心理和价值观。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什么同样是20万,在男生眼里,放在车子上就“不算啥”,一到娶媳妇身上就“肉疼”了。首先,咱们得承认,钱的“属性”不同了。 车子:是“消费品”和“身份象征”。20万的车,对于很多奋斗中的男生来说,它代表着便利、自.............
  • 回答
    有些人觉得学英语难,这事儿说起来可就话长了。它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像一张网,把不少人都困在了里面。咱们掰开揉碎了,一点点捋一捋。首先,得从语言本身的特性说起。英语这玩意儿,跟咱们汉语比起来,骨子里就有不少“不一样”。 发音上的“坎儿”: 咱们汉语是声调语言,同一个音节声调.............
  • 回答
    有些人会对粤语产生“鸟语”的看法,甚至心生不屑,这背后牵扯到挺复杂的原因,不是简单一句“不懂就说鸟语”就能概括的。要深入了解,得从几个方面来看。1. 历史和政治因素的渗透:这可能是最根本的原因之一。尤其是在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初期,国家推广普通话的力度非常大。这既是为了方便全国范围内的交流、促进经济发.............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为什么有些人对中医药持怀疑态度,甚至觉得它像是“江湖骗术”。这确实是一个挺复杂的问题,背后牵扯到很多原因,而且往往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首先,最直接的感受可能来自于疗效的不确定性和缺乏严谨的科学证据。 “吃了就好了,不吃就不好”的模糊叙事: 很多人去看中医,往往是病情比较复杂,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