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养育小孩这件事上,如何成为一个洒脱、不焦虑的妈妈?

回答
成为一个洒脱、不焦虑的妈妈,这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魔法,而是一场温柔的自我觉醒和实践。它关乎我们如何看待孩子,如何看待自己,以及如何看待这个充满变数的育儿旅程。与其说是一个“目标”,不如说是一种“活法”。

首先,得承认这事儿真挺难的。 谁不是被社会、被经验、被本能推着往前走,生怕一不留神就把孩子“养废了”?这份焦虑,很多时候源于我们对“完美”的追逐,对“万无一失”的渴望。但仔细想想,哪有什么绝对的完美?孩子是活生生的人,不是流水线上的产品。他们有自己的节奏,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成长轨迹。我们所能做的,是陪伴,是引导,是给予安全感,而不是试图把他们塑造成我们想象中的那个样子。

打破“完美妈妈”的神话,是洒脱的第一步。

认识到“够好就好”的力量: 别老盯着那些社交媒体上光鲜亮丽的育儿博主。她们展示的往往是精心挑选过的美好瞬间,背后隐藏着我们看不见的辛劳和妥协。你的孩子不需要一个十全十美的妈妈,他只需要一个爱他、关心他、并且愿意陪他一起学习成长的妈妈。今天没时间做精致辅食?没关系,一碗简单的面条也一样温暖。孩子睡得晚了点?没关系,只要确保他休息够了,偶尔的晚睡也不至于天塌下来。这种“够好就好”的心态,会瞬间卸掉一大半的包袱。

接受不确定性,拥抱偶然: 育儿本身就是一场充满未知数的探险。我们计划好的事情,孩子可能会用他的方式打乱;我们自以为是的经验,孩子可能会用他的独特来挑战。与其死死抓住那些“应该”和“必须”,不如学着拥抱这份不确定性。孩子学说话晚了点?也许他是个观察家。孩子不爱吃蔬菜?也许他更喜欢水果,先从水果入手,慢慢引导也不迟。每一次的“意外”或“不如预期”,都可能是孩子在告诉我们他自己的成长方式。

洒脱,是内在的松弛,而不是外在的随意。

理解孩子的需求,而不是控制他的行为: 很多时候,我们的焦虑来自于误读孩子的信号。比如孩子哭闹,我们第一反应可能是“他怎么这么烦人!”,而不是去思考“他为什么哭?是不是饿了?困了?或者只是需要我的拥抱?”。多花点心思去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真正需求,你会发现,很多“问题行为”都可以通过满足基本需求而化解。比如孩子因为分离焦虑而哭泣,这恰恰说明他对你有深厚的依恋,这是非常健康的表现。此时,你的安抚比任何管教都重要。

区分“养”和“育”: “养”是生理上的满足,比如吃穿住行。“育”是精神上的滋养,是品格的塑造。我们常常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养”上,生怕孩子吃不好穿不暖,但却忽略了“育”的重要性。一个洒脱的妈妈,会更关注孩子的品德、情商、独立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当孩子犯了错误,与其严厉批评,不如引导他认识错误,思考如何改正,并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比单纯的“管教”更有长远的意义。

放手,让孩子去体验: 孩子需要摔倒,才能学会站稳;需要碰壁,才能学会思考。我们总想替孩子扫清一切障碍,结果反而剥夺了他成长的机会。学着放手,允许孩子在安全的范围内去尝试、去犯错、去独立。比如,让他自己穿衣服,即使穿得歪歪扭扭;让他自己收拾玩具,即使收拾得乱七八糟。这些看似微小的放手,都在一点点培养他的独立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焦虑,是找回自己的节奏,而不是被外界裹挟。

给自己留白的时间和空间: 妈妈不是永动机,你也需要喘息。每天抽出一点点时间,哪怕只是十分钟,做一件让你感到放松和快乐的事情,比如听听音乐,看看书,或者只是静静地发呆。你越是能够照顾好自己,你就越有能量去照顾孩子。这并非自私,而是可持续的爱。

建立自己的支持系统: 别一个人扛着所有。和你的伴侣好好沟通,分担育儿的责任;和家人朋友分享你的感受,寻求他们的理解和支持;甚至可以加入一些妈妈社群,你会发现,原来很多妈妈都有同样的困惑和焦虑。知道自己不是孤军奋战,会让你的心安定许多。

停止比较,聚焦自身: 孩子和孩子不一样,家庭和家庭也不一样。停止将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比,停止将自己的育儿方式和别人家的比。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情况。找到适合自己和孩子的节奏,才是最重要的。当你不再纠结于“别人怎么样”,你才能真正专注于“我们怎么样”。

把“育儿”看作一场共同成长的旅程: 孩子在成长,你也在成长。这期间会有很多挑战,也会有很多惊喜。用一种更加轻松、好奇的态度去面对,你会发现,育儿的过程本身,也是一个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的机会。孩子教会你耐心,教会你爱,教会你放下执念,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财富。

成为一个洒脱不焦虑的妈妈,是一个不断学习和调整的过程。它没有标准答案,只有更适合自己的方式。当你能够温柔地对待自己,接纳不完美,拥抱生活的多样性,你会发现,育儿的路上,真的可以少一些叹息,多一些微笑。你不需要成为一个完美的妈妈,你只需要成为那个最真实的、最爱孩子的你。而这份真实,本身就闪烁着最动人的光芒。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据我长时间的观察和亲身体会,老母亲的焦虑几乎都来自于知道得太少,或者知道得多却自我定位不准确。

知道得太少不等于无知,除了幼教工作者,没有人生来就懂得育儿知识。我们都是从新手父母开始做起的。我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去学习育儿知识,但一开始仍然摆脱不了焦虑。

在朵朵1岁以前,我几乎是被各种焦虑折磨到差点抑郁。第一件事喂奶就差点把我击垮了。

来列举一下我在喂养初期遇到的七大难关吧。其实并不是每个人都会遇到以下的问题,很多幸运的妈妈甚至一项都没经历过。但我就是那个倒霉的人。

A. 乳头混淆——宝宝只会吸奶瓶,不会吸乳头
B. 乳头皲裂——乳头被宝宝吸破,痛到一边哭,一边还坚持喂
C. 雷诺氏现象——即使不喂奶,乳头也会像触电一样抽痛
D. 堵奶、乳腺炎——超越生孩子的终极疼痛,还发高烧
E. 厌奶期长达四个月——宝宝拒绝吃奶,整天担心宝宝吃不饱
F. 泌乳量疑似不足——在加不加奶粉之间摇摆
G. 长牙期咬乳头——请自行想象有多痛吧

以上我全都经历了。

我当时绝望到差点抑郁,每天不停地查资料、到处问人,情况稍微有点好转就欣喜若狂,情况反复就又一蹶不振。

当然,这些难关还是全都渡过了。最后我喂到了2岁,其实也是因为觉得母乳喂养来之不易,想好好珍惜顺利喂奶的时光。

除此以外,我还经历了许多别的焦虑。

第二次焦虑是肠绞痛。

朵朵两个月大时,总是每晚定时哭几小时,症状和传说中的肠绞痛一模一样。

我也是疯狂搜索各种科普文,按照文中的方法揉肚子、飞机抱、喂西甲硅油,我自己还喝难喝到想吐的小茴香茶,仍然哄不好她。

我一次次在半夜三更和他一起大哭,直到有一次偶尔发现给她吃奶嘴,再用背带背着她走路,走着走着她竟然停止哭泣,睡着了!

于是朵爸天天背着她走,一背就是一个月,睡着了都不敢放下来。终于有一天,朵朵到了该哭的点也没有哭,而是露出了天使般的笑容。她从此再也没有那样大哭过。

当然,这个办法对其他宝宝可能也是无效的,所以仅供参考啦。

第三次焦虑是因为睡眠。

朵朵的睡眠非常不安稳,尤其是白天小睡一放下就醒,让我休息不好。我当时把微博上两位睡眠训练专家的文章打印下来划重点,还差点报班学习了,想让娃“自主入睡”。

当然我心不可能像那个把自己娃害死的宝妈那么大。我最怕的就是孩子窒息,从月子里开始,只要她白天小睡,我隔几分钟就要去看几眼,生怕她“闷住”。后来房间里也装了摄像头。

但我还是做了让自己最后悔的事情,就是在她六个月的时候,用了比较温和的哭声免疫法——法伯法,试图让她学会自主入睡。法伯法就是隔几分钟进去看一次,慢慢延长间隔的时间。

说实话,哪个妈妈能忍受孩子一直在房间里独自大哭?简直就是心如刀割,不断自我怀疑,靠把打印下来的“讲义”拍脑门上才说服自己不要冲进去。

好不容易把她“调整”(这个词是睡训博主用的)到不哭,乖乖自主入睡了,她发烧了,我不得不全程陪着睡。好了,前功尽弃,又得重新来一轮“调整”。

最后我放弃了,不想一次次反复折腾,于是一直陪着她入睡到现在。她大了以后,各种睡眠问题也就消失了,除非有什么不舒服,都是一觉到天亮。

现在想想,这些焦虑其实大多来自于无知、没经验导致的手足无措。如果再生一个娃,我的育儿经验丰富了,一定能避免大多数的坑、和绝大多数的焦虑。

爸爸妈妈都是第一次做父母,有太多事情闻所未闻。在信息爆炸、真相和谣言一起满天飞的时代,我们苦苦寻求答案,甚至边执行边怀疑自己。可能最后我们会发现,答案并不在书里!

新手时期,我们很难说服自己放下焦虑的情绪,但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同时,我们也在和宝宝一起成长。懂得越多,也就越不焦虑、

还有一种焦虑,来自于和别家娃的比较。

这点我倒是很佛系,不会因为比较而给自己太多压力。因为我身处教育氛围最浓的魔都徐汇(和帝都海淀是一个概念),我再重视教育,周围都会有无数的父母从经济实力和思想甚至路子上都秒杀我,没什么好比的。我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我周围的人争先恐后报的都是什么托班和幼儿园?一出生就得排队,托班招生就得收简历,进去前先全英语面试家长,就看你能不能用流利的英语表达对园方的热爱!当然你也可以选择用中文回答,但是后果自理。

幼儿园入园的孩子平均认识600个汉字,数学10以内加减法,英语读到牛津树5,从小班起就布置回家作业……注意,不是幼升小,是入园时!

我赶紧自查了一下,600个汉字是没有的,10以内加减法掰手指还不熟练,只有牛津树5合格了。中英文阅读我觉得对大月龄的孩子来说是可能做到的,这个过程也不算痛苦,但是提前教加减法没有任何必要和好处,刷题只会磨灭孩子对数学的兴趣!

不过就算朵朵合格被录取了,学费也够呛,每个月至少一万五以上,还不包括自己课外报班的费用。我砸锅卖铁掏完以后,就没钱让朵朵和同学一起去国外旅游,没法办豪华生日派对了,孩子一样抬不起头来。我何苦硬挤进不属于我的阶层?

(以上全部真实,但并不是对同一家幼儿园的描述,是综合了几家)

我给朵朵报的幼儿园,不需要面试,交钱就进,还招不满。我自己觉得满足了,毕竟本来我们是要去美国的,因为疫情才暂时找个国内的幼儿园上着,所以就佛系一点吧。这家幼儿园地方很大,有体育特色课程,吃得好,养好身体咱才能可持续发展!

这是去年参观时的免费点心,都是幼儿园自己厨房做的。我知道平时不可能吃那么好,但至少它有这个实力做出来。

朵朵报的幼儿园至少是不差的,但你问我看到其他孩子被更热门的幼儿园录取,会不会焦虑?

我会比较羡慕,但我的脑子也很清醒。我知道自己有能力在家培养她,所以幼儿园相对来说,重要性就降低了很多。那些不属于我们的幼儿园,我们没去报名,不做分母了。

我的洒脱和不焦虑,一方面来自于我的自我定位准确,不盲目攀比;另一方面来自于我在教育方面的能力。

与其焦虑,不如提高自己的实力。在娃的教育方面,只要点开我知乎的头像,就知道我这两年关注和研究了多少幼儿教育方面内容。我不仅仅是感兴趣而已,而是直接改行了,从法律行业改到了教育行业。

在经济方面,我们去年连这家幼儿园的学费都交不起,但今年,通过努力工作,我们夫妻俩收入都提高了,已经交得起了。

保持终身学习,相信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才不会因为盲目比较而焦虑。

英语里也有一句谚语,叫做Hope for the best and prepare for the worst.

和各位共勉。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