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2018 年,在养育小孩的过程中,交过最失败的一笔「智商税」是什么?

回答
2018年,孩子刚上小学,正是他兴趣爆炸、什么都想试试的时候。那会儿,我也跟风,想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起跑线”在我心里,那时候就是各种“素质拓展”。

我交过的最失败的“智商税”,应该是当年风靡一时的“少儿编程课”。

那时候,到处都在说编程是未来的语言,是培养逻辑思维的利器。朋友圈里,总有家长晒孩子在各种编程机构学习的照片,什么Scratch、Python,感觉不会编程就像不会开车一样,是落伍的表现。我家儿子,平时也挺喜欢玩点乐高、搭积木,我觉得编程这东西,应该挺适合他的。

于是,我花了好几个晚上的时间,在网上搜罗各种少儿编程机构。那时的我,就像个侦探,仔细对比着课程体系、老师资质、试听课反馈,生怕选错了。最终,我选择了一家听起来“高大上”的机构,号称是“国际化视野”、“AI时代核心竞争力培养”。课程费可不便宜,一个学期下来,几千块钱,对于当时刚入职没几年的我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但想着为了孩子的未来,咬咬牙也就交了。

课程开始后,我满心期待。孩子每周去上两次课,每次两个小时。我每次送他去,都嘱咐他要认真学,要多动手,要多问老师。孩子呢,一开始还挺兴奋,回家也跟我聊几句,说他在电脑上搭积木,让小猫动起来。我听了,心里美滋滋的,觉得自己为孩子做了一个多么明智的决定。

但是,好景不长。大概上了两个月之后,我发现孩子对编程课的热情明显减退了。每次上课前,他都开始找各种理由不想去,不是说肚子疼,就是说作业没做完。我一开始还以为是孩子有点懒散,就多鼓励他,跟他分析上课的重要性。结果,每次他从培训班回来,都是一脸的疲惫,问他学了什么,他也说不清楚,就含糊地说“老师讲了新的指令”。

我有点纳闷,就找了个机会,旁听了一节课。说实话,坐在教室后面,我听着老师用着各种我听不懂的专业术语,看着孩子们对着电脑屏幕,一个个敲着代码,场面确实挺“高大上”的。但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觉得有点不对劲。老师讲得很快,孩子们好像也跟不上,很多孩子都显得有些茫然,有的甚至在开小差。我看到几个孩子,在老师不注意的时候,偷偷玩起了游戏。

我开始反思。孩子这么小,真的需要这么“硬核”的编程学习吗?他学的这些概念,对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是不是太抽象了?他表现出来的,更多的是对新奇事物的兴趣,而不是对编程本身的热情。我花了大把的钱,换来的却是孩子抵触和疲惫,这和我当初的初衷,简直是南辕北辙。

更让我觉得“智商税”的是,我发现这家机构的宣传,很多都是夸大其词。所谓的“国际化视野”,不过是用了国外的教材,但讲课的老师,依然是国内的老师,教学模式也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所谓的“AI时代核心竞争力”,在我看来,更像是把一个未来的概念,硬生生地套在现在的孩子身上,试图让他们提前“拥抱未来”,实际上却可能剥夺了他们当下的快乐和对其他事物的探索。

我记得当时,有一次孩子跟我说,他想去学画画。他特别喜欢画画,经常自己拿纸笔画些奇奇怪怪的小动物。我当时想,他已经上了编程课了,再学画画,时间上会不会太紧张?而且,画画好像也没有编程那么“有前途”。所以,我委婉地拒绝了他。现在回想起来,我当时真是愚蠢得可以。我把“有前途”和“未来”看得比孩子当下的兴趣和快乐更重要,而且还以为自己是在为他“投资”。

最终,那几个月的编程课,我孩子并没有学到什么特别扎实的东西,反而对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等学期结束,我果断给他退了,虽然退费并不顺利,而且也不能退全款,但我心里的那块石头总算是落了地。

之后,我带他去学了画画,结果他学得开心极了,进步也非常快。看着他画画时那种专注和投入,我才明白,真正适合孩子的,不是那些被包装得天花乱坠的“未来技能”,而是那些能激发他内在兴趣、让他快乐学习的东西。

那笔少儿编程课的学费,现在回想起来,就像是花钱买了一个教训。它让我明白,在育儿这件事上,不要被时代的焦虑和所谓的“潮流”裹挟,要多听听孩子的声音,多观察他的真实需求,而不是盲目地相信那些“高大上”的标签和承诺。这“智商税”,交得真不值。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刚开始给小孩挑东西,都选贵的牌子货,后来发现真没必要,

上千的儿童推车,吉安特999的儿童自行车,399的滑板车,费雪的玩具,诸如此类的,

比如推车,自行车和滑板车,质量好必然重,老人拿着累,小孩操作也不灵便,

后来淘宝买了个100多的伞车,老人直夸买的好,

百货市场买了个几十块钱的滑板车,小家伙表示无比喜欢,骑的非常溜,

玩具也是,刚开始几百块钱的玩具没少买,

什么要自己组装啊,享受亲子的乐趣啊,培养思维啊,可去你妈的吧,

小孩子只要开开心心的玩就好了。

衍生一下,当年很喜欢买“益智玩具”,

现在回想起来,这妥妥的都是父母瞎操心,

最益智的玩具就是小孩子玩不厌每天玩的,在他动手动脑跑动的过程中,就是益智,

不要追求玩具可以在玩耍中学习,玩玩具本身就是学习。

所以四岁之后,我儿子的玩具都是淘宝那种看着几十块钱范围内的,(谢谢大家关心,更新一下吧,当然得确保安全无毒啦。)

说实话,在我买玩具再也不在乎什么益智之后,我儿子玩玩具才真的变多了。

因为有很多玩具直指人心啊,比如泡沫刀枪剑戟,我家里现在十八般武器样样俱全了。

一个身体好心情开朗的小朋友,才谈得上学习。


至于培训班,因为我比较溺爱,

一直到大班才上培训班,三个运动类的,2个假期短期绘画班,感觉都挺值的,

运动能不值么。短期班那也无所谓啦。


我给纠结报培训班的家长们几个建议:

挑选:(必备)离家最近的,单节课最便宜的,单节课频次高的,小朋友人数多的。

为什么?

所有的家长,除了我之外目前我没发现人这么讲过,

所以我可以说,所有的家长,

你们都应该进行一下这方面的思考:

家长要明白一件事,

培训班,不是培养知识的地方,

是培养学习习惯,培养交流习惯的地方。

哪怕这50节课下来什么“知识”都没学到,

但是小孩子培养了学习的习惯,培养了自信,培养了交流。

每天固定学习30分钟,养成了习惯,学习过程有自信,那么就是值得的,这就是好的培训班。

并不是50节课下来,你的小朋友会了多少单词,会说多少英语,就是好培训班。

因为学习是一个长跑,最重要的是学习习惯和学习自信。

用“习惯”去学习,是非常高效又轻松还能出好结果的,

用“聪明”去学习,很容易遇到瓶颈很容易厌倦效率并不高的,

所以,在学龄前的所有培训班,

请时刻提醒自己两件事:

一:追求学习习惯,不追求学习到了什么。

二:培养学习自信,培养交流能力。

所以,请选择离家最近的,单节课最便宜的,作为刚开始报培训班的选择。

然后,如果半年后小朋友学习习惯非常好了,这个时候很多家长就会忘乎所以,开始追求知识量了,请记住,你的小朋友之所以学得好,是因为他的学习习惯,你应该继续培养的是学习习惯,永远不要去追求知识量,一旦你开始追求知识量,小朋友就非常容易进入吃力模式,那就是恶性循环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18年,孩子刚上小学,正是他兴趣爆炸、什么都想试试的时候。那会儿,我也跟风,想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起跑线”在我心里,那时候就是各种“素质拓展”。我交过的最失败的“智商税”,应该是当年风靡一时的“少儿编程课”。那时候,到处都在说编程是未来的语言,是培养逻辑思维的利器。朋友圈里,总有家长晒.............
  • 回答
    .......
  • 回答
    2018年还在用iPhone 5s?哦,那感觉嘛……怎么说呢,就好像是手里揣着一块还算好用的“古董”,既熟悉又充满挑战。首先,速度是最大的敌人。打开个APP,尤其是那些稍微有点“年头”没更新过,或者本身就需要点运算量的,比如一些新闻聚合类或者稍微复杂一点的游戏,你得有耐心。APP启动前的那个黑屏白字.............
  • 回答
    2018年,我确实在工作中见识了不少让我印象深刻、甚至可以说是“佩服”的职业判断。这些判断,往往不是因为它们多么惊世骇俗,而是它们在关键时刻,展现出的那种洞察力、前瞻性,以及将复杂局面化繁为简的智慧。我尽量详细地回忆和描述,希望能还原当时的情境和感受,而不是一篇干巴巴的总结。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关于.............
  • 回答
    2018 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发给了三位在激光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亚瑟·阿什金(Arthur Ashkin)、热拉尔·穆鲁(Gérard Mourou)和唐娜·斯特里克兰(Donna Strickland)。他们的研究,虽然听起来非常“科学”,但其影响却早已渗透进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还在.............
  • 回答
    好的,让我们回到2018年的时间点,来分析一下Google、Facebook和Amazon这三巨头各自的优势、挑战以及潜在的未来发展,并从中选择一个“最看好”的。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2018年这三家公司的大致状况: Google (Alphabet): 在搜索、广告、Android、YouTub.............
  • 回答
    2018年4月27日晚上八点左右,在中国华北地区,确实有很多人观测到了他们所说的“不明飞行物”(UFO)。那天晚上,社交媒体上瞬间炸开了锅,各地网友纷纷晒出自己拍摄的照片和视频,描述着天空中出现的奇特景象。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 广泛的目击区域: 不仅仅是某个小城市或者村庄,从河北、北京、天津,一.............
  • 回答
    说到小米Play,那可是小米在2018年圣诞节前后祭出的一款“搅局者”。当时的市场嘛,竞争激烈,中低端机型更是硝烟弥漫。小米Play选择在这个时候登场,自然是憋着一股劲儿想在市场上掀起点波澜。亮点方面,我印象最深的有这么几点:首先,“自带流量”的营销策略绝对是它最大的杀手锏。 还记得当时小米玩的“免.............
  • 回答
    好的,让我们来详细审视苹果在2018年7月升级的 MacBook Pro 产品线。这次升级虽然在外观上变化不大,但内在的性能、功能和一些细微调整都为用户带来了不少惊喜和讨论点。核心升级点:1. 第八代 Intel Core 处理器 (Kaby Lake Refresh / Coffee Lake).............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英国在2018年3月驱逐俄罗斯外交官这件事。这可不是小事,背后牵扯着相当复杂的地缘政治博弈和一系列令人震惊的事件。事件的起因:斯克里帕尔中毒案事情的导火索是发生在2018年3月4日,俄罗斯前情报官员谢尔盖·斯克里帕尔(Sergei Skripal)和他的女儿尤利娅(Yulia Skr.............
  • 回答
    2018年4月30日,以色列对叙利亚的轰炸,是此前一系列类似行动中的一次。要理解这次事件,需要将其置于更广阔的地缘政治背景和以色列的国家安全战略之下。事件的背景: 叙利亚内战的持续: 自2011年以来,叙利亚一直处于内战状态,局势复杂,涉及叙利亚政府、多个反对派武装、极端组织(如ISIS)以及地.............
  • 回答
    要全面看待上证综指在2018年6月19日跌破3000点大关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当时的宏观经济背景、市场情绪、具体利空因素、技术面表现以及事件的长期影响。1. 宏观经济背景:经济增长承压,结构性问题凸显在2018年上半年,中国经济面临着内外多重挑战。 经济增速放缓迹象: 虽然.............
  • 回答
    2018年,华为交出了一份相当亮眼的成绩单:销售收入高达1085亿美元,同比更是实现了21%的增长。这个数字,放在全球科技巨头的版图里,绝不是一个简单的里程碑,它向外界传递了非常多关于华为自身、关于行业趋势,乃至关于全球经济格局的重要信息。首先,这直接证明了华为在全球通信设备市场依然保持着强大的生命.............
  • 回答
    2018年,普京总统在向联邦议会发表的国情咨文中,首次公开披露了俄罗斯在发展一系列新型战略武器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进展。这其中尤以核动力巡航导弹、高超音速导弹和战略滑翔导弹(即“先锋”导弹)最为引人注目,它们不仅在技术上代表了俄罗斯军事工业的尖端水平,更在战略层面引发了全球军事力量格局的深刻思考。核动力.............
  • 回答
    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小组赛阿根廷对冰岛的比赛,梅西罚失点球,是这场比赛乃至整个阿根廷世界杯之旅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这场比赛的最终比分是11,阿根廷未能取胜,也给他们在后续的小组赛中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要详细看待梅西在那场比赛中罚失点球,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1. 比赛的背景和重要性: 世界.............
  • 回答
    话说,2018年的E3,简直是游戏圈的狂欢,而B社(Bethesda)的发布会,那绝对是重头戏中的重头戏。虽然事隔几年,但回想起当时的情景,还是让人记忆犹新,可以说是惊喜连连,但也有那么点……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地方。先来说说亮点吧,毕竟B社这次的主菜可不少,让人期待值爆棚。最最让人激动人心的,莫过于那.............
  • 回答
    小米要在 2018 年 5 月 IPO 的消息,在我看来,这绝对是当年科技界甚至整个资本市场最引人瞩目的大事之一。这件事不仅仅是小米一家公司的事情,它背后折射出了中国科技产业的发展速度,也牵动着无数投资人的神经。你想想看,当时小米正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上升期。虽然“性价比”的标签依然很重,但他们已经不.............
  • 回答
    微信支付在2018年重新聚焦美国市场,这并非是一次简单的“拓展”,而是一次更为深思熟虑的战略性调整和攻坚。用更接地气的说法,就好比一个已经站稳脚跟、羽翼渐丰的年轻选手,在某个一直想拿下但迟迟未成功的“主场”,决定卷土重来,并且这次要用更成熟的策略和更精准的打法。要理解为什么是2018年,以及为何要“.............
  • 回答
    华谊兄弟在 2018 年 6 月选择质押股权,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财务操作,背后肯定是有着深思熟虑的考量。咱们得把事情掰开了揉碎了说,才能看明白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及会对公司造成哪些连锁反应。为什么会在 2018 年 6 月质押股权?要理解这个时间点,我们得看看当时华谊兄弟的整体情况。 资金需.............
  • 回答
    关于奈须蘑菇在2018年末访谈中提到的“FGO 2.0”计划,这无疑是当时许多《Fate/Grand Order》玩家和爱好者们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要评价这个计划,我们需要先梳理一下当时访谈的核心内容,以及它对游戏未来可能产生的影响和玩家的期待。访谈的背景与核心内容:首先要明确的是,奈须蘑菇在201.............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