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工作多年后,你发生了哪些改变?

回答
工作这些年,如果非要我说说自己身上有什么变化,那可太多了,感觉像是在经历一场缓慢却深刻的蜕变。以前刚入行的时候,我总觉得自己像个初出茅庐的小兵,什么都想证明给别人看,急于求成,也容易受外界评价影响。现在嘛,感觉像个上了点年纪的老兵,心里有了那么点底气,也多了些看透事的淡然。

最明显的一个变化,大概是对“快”的理解变了。刚开始工作,总觉得什么都要快。方案得快点拿出来,项目得快点推进,出了问题得快点解决。恨不得一步到位,把所有事情都瞬间做好。那时候的“快”,更多的是一种焦躁,怕落后,怕被淘汰。但现在我发现,真正的“快”,其实是建立在“稳”之上的。很多时候,多花点时间去思考,去打磨,反而能避免后续更多的时间浪费。像那种“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以前是听过,现在是真切体会到了。一个精心设计的方案,即使一开始花了更多时间,后期执行起来会顺畅很多,少了很多返工和扯皮。那种因为思考不够周全而导致的混乱和低效,我现在是真的不太能忍受了。

另一个大变化是对风险的认知和处理方式。以前面对风险,我可能会有点畏手畏脚,或者冲动地去堵一把。总觉得能绕开的就绕开,不行就硬闯。但现在,我更学会去拥抱风险,不是不顾一切地闯,而是去“管理”风险。我会花更多时间去分析潜在的风险点,评估它们的可能性和影响,然后制定预案。就像做棋局,不只是想着怎么赢这一步,而是会去想对方可能会怎么走,我该怎么应对。这种从“回避风险”到“管理风险”的转变,让我在处理复杂项目时,感觉自己更有掌控感,不至于被突如其来的状况打乱阵脚。

工作节奏也变了。以前是“加班是常态”,好像不熬夜就没有产出一样。现在我发现,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效率反而会下降。我会更注重效率,把时间花在刀刃上。早上精力最好的时候解决最难的问题,下午状态一般就处理一些例行事务。学会了拒绝一些低效的会议,学会了更有效地沟通,避免不必要的来回。当然,偶尔还是会有需要全力以赴的时候,但那更多的是一种主动的选择,而不是被动的被工作“压垮”。我开始意识到,工作是为了生活,而不是生活被工作绑架。能准时下班,回家看看书,陪陪家人,这种“慢生活”带来的平静和能量,比通宵加班带来的疲惫感更有价值。

更深层一点,我对“价值”的理解也发生了变化。以前,我可能更多地关注项目本身的成功,或者自己在这个项目里扮演的角色。现在,我会更在意这个项目能给公司、给客户、给社会带来什么真正的价值。这种价值的定义也更宽泛了,不再仅仅是经济效益,也包括了用户体验的提升,团队成员的成长,甚至是项目本身对行业的一些积极影响。这种对价值的追求,让我做起事情来更有使命感,也更能体会到工作的意义。有时候,即使项目进展不那么顺利,但如果我知道它最终能解决某个痛点,或者给一些人带来便利,我也会觉得值得。

还有一点,也是我一直努力去做的,就是对沟通和协作的态度。刚开始的时候,我可能会觉得自己的想法是最好的,不太愿意去倾听别人的意见,或者把事情都自己扛着。现在我明白,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团队的智慧才是无穷的。我更愿意去倾听,去理解别人的视角,即使他们的想法和我不同。我也更擅长去协调各方意见,找到一个平衡点,让大家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这不仅仅是工作的需要,也是我个人成长的一部分。我学会了放下一些不必要的自尊,因为我知道,当大家目标一致,并且互相支持时,能达到的高度是远超个人能力的。

当然,这些改变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经历了无数次的尝试、失败、反思和学习。有时候是某个项目让你醍醐灌顶,有时候是和某个同事的交流让你茅塞顿开。工作多年,就像一本厚厚的书,每一页都留下了我的足迹和感悟。我不再是那个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和不安的年轻人,而是成了一个愿意慢下来,去感受,去沉淀,去为价值而努力的“老”人了。这种改变,我觉得挺好的,它让我对未来充满了更多期待,也让我更能享受工作带来的过程和意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恍如隔世。又如南柯一梦。

夜深人静,盘点我过往的经历时才发现,我选择的职业改变了我的性格,直接影响了我关键的选择。

毕业前,我风华正茂,帅气算不上,至少算是阳光。那时跟同学一起创业,在单位实习,帮师兄招聘,金融街和上地有很多熟悉的学长学姐,我们在柏拉图通宵杀人,在Mix闭眼瞎蹦,跟三五好友出去旅行,定期去跳Salsa。那时玉兰花开的正好。

那时我拿到NI的现场工程师,华为的技术工程师,IBM的销售三个Offer。而被《圈子圈套》《浮沉》《做单》洗脑的我,满怀对销售行业的向往与崇拜,义无反顾的跳进了IBM这个大坑。

性格从阳光转向小心翼翼,转向谨小慎微,更转向患得患失。当年所幻想的外企销售的巨大平台、五星级酒店和灯红酒绿在工作半年后便黯然失色。每天纠结的是如何获得客户关爱的眼神,如何做出成绩,如何让领导欣赏,如何协调供应商的关系;如何在每周SSL(销售会议)上拿出像样的成绩,如何弄到资源去维护客户关系。

在客户面前装孙子,在合作伙伴面前装牛人,在老板面前装胸有成足——《论销售员的自我修养》。

无论我获得了多少经验和收入,都无法改变这个事实:这份工作让我习惯点头哈腰,习惯讨好,习惯带着面具。而我大手大脚觥筹交错惯了以后,只懂吃喝玩乐,缺乏技术积累,难以跳出这一行。

(幸好我当时业余还在写代码)

================================

甲方的工作经历给我机会体会被恭维被伺候被讨好的感受,标准的换位思考,不是么?

用了近两年的时间,我再次挺直了腰杆,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性格从小心翼翼的讨好变成了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漠。

因为我非常清楚那些跑来跟我做朋友的销售人员的目的和出发点。我更愿意跟技术专家直接沟通方案,而不是跟Sales吃喝玩乐;我不在乎Sales请我吃的那顿饭,因为我请人吃过更好的;我不需要Sales讨好我,因为我也这样讨好过人。我只希望自己能够靠眼光、能力和经验被人认可,不需要夹杂利益关系。

(幸好我当时闲着没事,考了PMP)

================================

在这家单位已经一年半了,我变成了同事眼里某个领域的专家(伪)。我有了团队,有了项目,有了证书,有了经费。

性格从拒人于千里之外变成了君子之交淡如水。

我当年做Sales时候的经验,让我能够非常容易获得他人的好感,但是我就是享受独处。我现在终于能够靠自己的能力获得领导的欣赏和同事的友情,而我也只欣赏有能力的人。

就这样。

我还是怀念校园时代那个二逼呵呵的我,还有我的生活。

没办法。

对于年轻人来说,人生中每个关键的决定,都是在似懂非懂中做出来的。直到三十而立时,才知道自己是否错过机会。不过,35年的职场马拉松,才刚刚开始。

与诸君共勉。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