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何《半泽直树》中日本职员被调离后,不管多落魄的工作,宁愿痛哭流涕,也不辞职?

回答
要说《半泽直树》里,那些被“左迁”(调到不重要部门或地方)的日本职员,即便落魄到扫地、送便当,也宁愿一把鼻涕一把泪,也不拍拍屁股走人,这事儿啊,得从日本职场那根深蒂固的“终身雇佣制”说起,再扒拉扒拉他们骨子里那股子“武士道”精神,就明白为什么他们这么执着了。

首先,你得理解,日本职场跟咱这儿可不太一样。以前有个词叫“终身雇佣制”,虽然现在慢慢松动了,但影响还在。意思是,你进了这家公司,只要表现不是差到没朋友,一般都能干到退休。这份工作,对日本人来说,不仅仅是糊口,更是他们身份认同的一部分,是社会地位的象征。就好比,你问一个中国人他做什么的,他说“我是一名医生”,这跟他说“我在一个杂货店打零工”给人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在日本,银行职员、大企业员工,这些头衔本身就自带光环。

所以,一旦被“左迁”,那可不是简单的换个部门。这等于是在他的人生履历上狠狠地打了一个问号,甚至是一个叉。这不仅意味着工作内容枯燥乏味,薪水可能也会受影响,但更要命的是,这是一种公开的“宣告”——你不行了,你被边缘化了。在那种看重集体的社会里,被“孤立”或“淘汰”的感觉,比实际的物质损失更让人难以承受。

你想啊,那些被调到海外支行、或者去做一些边缘业务的职员,他们过去是风光无限的银行精英,现在呢?可能是在一个陌生的国度,每天面对的是处理一些没人感兴趣的烂账,或者负责一些根本不赚钱的业务。这种巨大的反差,再加上周围同事那种微妙的眼神,那种“曾经风光,如今落魄”的对比,足以让任何一个人心如刀绞。

他们痛哭流涕,不是因为这份工作有多么艰辛,而是因为心里的那份屈辱感,那份对过往荣耀的怀念,还有对未来黯淡前景的绝望。这是一种被社会“否定”的感觉,而他们还没有做好被这种否定彻底击垮的准备。

接着,咱们再聊聊日本人那股子“士可杀,不可辱”的劲儿。在日本文化里,尤其是在传统的企业文化里,对公司和职位的忠诚度被看得极重。辞职,尤其是在这种不顺心的时候辞职,在他们看来,是一种“逃避”,是一种“懦弱”,是对公司曾经栽培自己的“背叛”。即便是在“左迁”这种被公司抛弃的情况下,很多人还是会觉得,要“熬”过去,要给公司一个“机会”,也给自己一个“机会”,证明自己还有价值。

他们宁愿忍受那些枯燥无味的工作,忍受那些不公平的待遇,甚至在深夜一个人偷偷抹眼泪,也不愿意轻易放弃这个“饭碗”。因为这个“饭碗”,承载着他们多年的努力、家庭的期望,还有他们曾经的梦想。一旦放弃,就意味着之前的付出可能都化为乌有,而且未来的路会变得更加艰难。在当时那种社会氛围下,重新找到一份同等地位的工作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你看,半泽直树的那些同事,很多都是在公司里摸爬滚打了十几年、二十几年的人。他们已经习惯了公司的体制,也习惯了そこそこの地位。突然被发配到边疆,感觉就像是他们的人生被硬生生掰断了一截。他们哭泣,是因为那种失去、那种被抛弃的痛苦,但他们不辞职,是因为内心深处还存着一份不甘心,一份对未来的模糊希望,以及对“忠诚”和“坚持”的传统观念的束缚。他们觉得自己还能撑下去,还能找到反击的机会,哪怕机会渺茫。

所以,他们的眼泪,是对现实的控诉,是对自己命运的不甘,更是对曾经辉煌的一种祭奠。而他们的坚守,则是对日本传统职场文化和价值观的一种深刻体现。这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着屈辱、不甘、忠诚和希望的情感纠葛,让他们即使身处低谷,也不愿意轻易低头认输。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从制度和结构上来说,在绝大多数普通人的情况下,一个中年员工一旦离开一个日本企业,不仅很难找到下一家,而且即使找到了下一家也很难有原本的待遇和地位。同时日本的工薪族被制度捆绑过紧,对抗这些风险的能力很弱。这就让他们只能让企业随便拿捏,不敢反抗辞职或者转职。

原因有几个:①绝大多数普通人尤其是会被调岗的大叔,本身没有自己的专业技能。②年功序列导致你就算转职成功,也几乎是从头再来。转职=自毁长城。③车房,税金,老婆,孩子,把日本人绑的死死的,不敢随便乱动。一旦没搞好就容易失去一切。

①绝大多数普通人尤其是会被调岗的大叔,本身没有自己的专业技能。

日本的毕业生统招模式,天生是以人格和服从性、团队协调性为基准,而不以个人专业能力价值来选取员工。日本的大四学生基本一整年都在找工作,而这个过程现在已经蔓延到大三开始,甚至接下来的日子里会越来越早。这是因为日本的公司找员工都找所谓“综合职”,只有极个别研发岗位,没有专业技能是真的什么都不能做,才会有要求专业的“专门职”。在这个前提下,绝大多数人都不会以自己大学的专业为基准找公司,而都是以行业和公司来就职。

同时所谓综合职,会不断让你在不同部门调转,看你如果干的很好就留下。这样的环境下培养出来的人很难有专业技能,或者说即使有了,也绝大多数都是只能在这个公司里才能派上用场的活儿。比如大多数日本公司在前几年导入IT工具的时候都会从很多奇奇怪怪的小公司那里下单买管理软件,而且还会有这个公司自己特有的设置。此时就算你把这个系统用得炉火纯青,你转职了也无法重新活用。更何况日本的企业员工绝大多数都不会有副业,你跟他们混了人脉,你也交流不出什么有用的信息。

你拧了10年螺丝,还是特制的螺丝,你也还是个普通人。你和新人的差别,仅仅是熟练度和人际关系而已。在这样的情况下,有谁要一个没有能力的大叔呢?愿意养着自己的公司就是爸爸了,还奢求转职嘛?

②年功序列导致你就算转职成功,也几乎是从头再来

日本新人进入职场,你每年的薪酬都是一眼望到头的。你只有在一个企业里刷工龄,才能在相应的年龄拿到相应的薪水。而一旦转职,虽说下家基本都会根据你实际生活情况、年龄,以及上一家公司来考虑给你高一些的起薪,但除非你自己特别牛逼,否则很难很难有之前的水平。

同时由于你晚来公司,即使你是年纪大的人,可能年轻人也和你同级或者差不多。这对上下等级森严的日企来说是理所当然,但对当事人来说可不一定能不能接受。尤其是那些没什么能力的大叔,可能就指着对年轻人指手画脚找到心理安慰了。

③车房,税金,老婆,孩子,把日本人绑的死死的

你别看这种没用的大叔可能年薪600w日元左右,看着很高,但是我们掰开一看的话其实也没有多少。

日本的薪酬结构是月薪+每年两次的奖金。我们不考虑大企业就看普通企业的情况下可以大致估算成14薪,平均一个月42w日元的税前。

好了有趣的来了。这样的税前工资如果不算加班费,去掉你自己的保险和所得税,住民税,大约10日元,还剩32w。去掉房贷车贷15w,还有一些乱七八糟的智商税(日本人人均情弱,被通讯费、保险、各类奇怪的讲座框走的数字差不多每个月这么多差不多),也就十几w日元了。就算老婆打工补贴家用,给你补到20w,这里还要出家庭的开销。所以工薪族过日子都是刚刚好,不敢出事情的。也就指着年中年末奖有两次不错的大钱,但是还有很多人都是平时欠债,有奖金的时候再用这个还。

所以请问这样的花销,中年大叔们敢辞职嘛?断然是不敢的。你家庭还要吗?这甚至导致有很多员工一旦贷款买下了房子,公司就会让他直接去偏远地方上班。因为公司知道他不敢辞职了,就用几乎所有公司都有的条款,所谓转勤条款来让员工去没人爱去的地方干脏活累活。

至于你问我为什么日本人会有买房子的欲望?你如果借贷买房子,按月按揭,按大概10w日元来算,每个月能减免的税金能有两千多人民币。就算要交固定资产税,那也是后话。

同时日本的社会一直在宣传所谓My Home神话。觉得买了自己的房子的人就是靠谱稳定。再加上日本社会对人生有唯一正解,工薪族+有房子+有老婆孩子,会把人往最容易被剥削+最脆弱的位置上推。这就导致了绝大多数人不仅不知道要有专业技能,也不知道税金,也不知道什么是对的。


顺带一提上面这些内容,对在大企业上班的人来说风险小一些。大企业会支持你学专业技能,会支持你考英语啊考会计证啊之类的内容。同时接触的企业客户档次高一些,你努力一点的话完全可以有时间精力去攒技能。再加上大企业的年中年末奖可能高达半年工资,平时的房屋补助等福利也很到位……同等条件下只要你肯努力,在中年危机到来时其实不会那么危险。


当然好言难劝该死的鬼啦。如果不肯学习成长的话只能活该泪眼汪汪地被扔处去,然后让自己的下一代享受丧偶式育儿咯。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