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有没有形成过世界性大湖?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聊中国有没有“世界性大湖”,得先弄清楚“世界性大湖”到底是个啥概念。如果按字面意思理解,那就是某个时段内,它的规模、影响力都足够大,能被世界范围内的地理学界、历史学界乃至普通人所熟知和讨论的湖泊。

中国有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湖泊呢?我个人觉得,虽然没有哪个湖泊的“世界性”能跟比如里海、贝加尔湖、五大湖那种,在现代地理学和全球范围内有着非常固定的、被普遍认可的“世界级”标签,但从某个历史时期或者从某个角度去看,我们的一些大湖,特别是那些在古代对文明发展、区域格局乃至生态环境产生过深远影响的,都可以算得上是曾经的“世界性”存在。

先来聊聊我们现在知道的一些大湖,看看它们有没有“世界性”的潜质。

最容易想到的,可能是青海湖。它现在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它的名字在国际上也比较响亮。从面积上来说,它确实很大。但要说“世界性”,我觉得还有点距离。它的存在更多的是在中国境内,以及对周边生态、气候有重要影响。但它不太像贝加尔湖那样,因为深度、蓄水量、古老的生物多样性而成为世界级的“活化石”;也不像里海,因为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巨大的油气资源而被全球关注。

那有没有可能在古代,中国的一些湖泊曾经扮演过更重要的角色呢?

我认为,古老的湖泊,特别是那些曾经比现在规模大得多、水量更丰沛的湖泊,更有可能承载“世界性”的过去。

我脑子里立刻浮现出的,是古时的黄河下游和中下游地区。大家知道,黄河是条“地上河”,下游河道变迁频繁,造就了许多古河道和湖泊。在古代,尤其是史前时期,气候可能比现在湿润一些,黄河下游的湖泊群可能非常壮观。

比如,史书和考古发现经常提到的一些“泽”或者“海”,比如“云梦泽”、“具区泽”等等。这些“泽”在古代常常被描述得极其浩渺,水域辽阔,甚至可以“通舟”,意味着其规模之大,足以容纳大量的船只,进行远距离的交通和贸易。

云梦泽,大家可能不陌生,主要在今天的湖北和湖南一带。它曾经是一个巨大的淡水湖泊群,覆盖面积非常广。在春秋战国时期,云梦泽就是楚国的“水上粮仓”,也是重要的交通枢纽。有人认为,在最鼎盛时期,云梦泽的规模可能比我们现在认识的要大得多,甚至可以与欧洲的一些大型湖泊相媲美。想想看,一个湖泊群,能够支撑一个强大王朝的经济和交通,这在当时的“世界”范围内,绝对是举足轻重的存在。当时的“世界”,可能还没有我们现在这样全球化的概念,但如果把“世界”理解为当时人类已知文明的范围,那么这样一个巨型的水系,无疑是极具影响力的。

再比如,“具区湖”,也被认为是太湖的前身,或者是一个更大的湖泊系统。太湖本身就是中国一个非常有名的大型淡水湖,但如果追溯到更古老的时期,在它扩张的时候,它的规模可能更加惊人。古人对它的描述,也是“鱼盐之利”、“水陆通达”,意味着它不仅是重要的经济区,也是重要的交通通道。

为什么说这些古老的“泽”或“海”可能具有“世界性”的意义?

1. 规模上的巨大: 很多史料记载,这些“泽”的面积可能达到数千乃至数万平方公里。如果放在古代,这样的水域规模,是绝对的巨无霸。可以想象一下,一片浩瀚的水域,连接着不同的区域,孕育着丰富的物产。

2. 经济和交通中心: 这些大型湖泊和泽国,往往是早期文明的摇篮。它们提供了丰富的水产资源,肥沃的土壤,以及重要的水运通道。一个能够支撑大型城市、促进区域贸易、甚至影响军事行动的水域,其经济和战略意义是毋庸置疑的。在那个相对隔绝的时代,这样一个巨大的水系,可能就是区域内最重要、最“世界级”的资源和交通网络。

3. 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很多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认为,早期人类的聚落和文明,往往依水而生。像云梦泽这样的巨型湖泊,很可能孕育了相当发达的古代文明。它提供的资源和便利,可能吸引了大量人口,促进了社会分工和技术发展。当一个湖泊成为一个区域文明的核心,它的影响力自然也就超越了地理范畴,而具有了历史和文化上的“世界性”。

4. “世界”概念的演变: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能用现代的“全球化”标准去衡量古代的“世界性”。在古代,“世界”的概念可能更多地是指一个文明圈,或者是一个地区内最重要的存在。如果一个湖泊能在这个文明圈内占据主导地位,对周边区域产生巨大影响,那么它就可以被认为是那个时代的“世界性”湖泊。

当然,挑战也很明显:

证据的模糊性: 关于这些古代湖泊的具体范围、水量、持续时间,很多信息来自于史书的记载,这些记载可能带有夸张或者口传的成分,缺乏精确的测量数据。考古发现也只能提供部分的佐证。
时空的变化: 地球的气候和地貌是不断变化的。许多古代的巨型湖泊,随着气候变干、河流改道、泥沙淤积,已经消失或者缩小到我们今天熟悉的规模。所以,我们只能通过推测和间接证据来理解它们曾经的辉煌。

总而言之, 如果严格按照现代地理学上那些被普遍承认的、在全球范围内有固定排名的“世界性大湖”的标准,中国可能没有哪一个湖泊能够完全对号入座。

但是,如果我们把视野放宽,考虑到古代文明的语境,那些在历史上曾经拥有过极其辽阔水域、深刻影响过区域文明发展、并在当时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壮观、最重要的湖泊,比如云梦泽在它鼎盛时期,或者古黄河下游的那些浩渺的泽国,我认为它们完全有资格被看作是中国曾经拥有的、具有“世界性”意义的巨型湖泊。它们是承载过古代辉煌文明的摇篮,是连接不同区域的生命线,在当时“世界”的认知范围内,它们的影响力是无可置疑的。

所以,与其说中国有没有“形成”过世界性大湖,不如说中国的一些区域,在遥远的过去,确实孕育过那些在当时的“世界”格局中,拥有举足轻重地位的、规模宏大的水域。它们的故事,藏在古老的典籍和泛黄的考古报告里,等待我们去发掘和理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题主给出的例子中,里海37万平方公里;五大湖最大苏必利尔湖8.2万多平方公里,密歇根湖5.8万平方公里,安大略湖1.9万平方公里;东非维多利亚湖6.9万平方公里,坦葛尼喀湖3.3万平方公里,马拉维湖3万平方公里;贝加尔湖3.1万平方公里。

可见,只看黑色的数据,里海独一档,5万以上一档,1.5到3.3万一档,1万以下星罗棋布算一档。所以暂定面积超过1.5万平方公里,起码达到1万平方公里,算作“世界性大湖”吧

我国西北地区晚第四纪(78万年以来)经常间断性的气候湿润,雨水充足,所以大山环绕的盆地就会积水成湖,但是全新世以来,特别是最近8000年来,气候愈加干冷,蒸发量增加,以及大河下蚀贯通,这些湖泊大部分都退化成卤水湖、盐湖、干盐湖等,被填满或贯通后成为冲积平原。但只要气候转向潮湿,一些湖就会重新长大。这个循环过程短则千年万年,长则十万年百万年计。人类活动会加剧气候恶化使湖泊干涸,跨流域调水也会让一些湖泊长出来,如果南水北调规模加大,华北平原不少小湖都会恢复。

个人及所属团队长期从事湖泊砂体研究工作,对国内现存湖泊及已经干涸的古湖有些了解,基于自己野外踏勘、文献调查、SRTM3数字高程模型和谷歌地球,列举出几个78万年来曾经存在的世界级大湖,基本上很难再找出超过1万平方公里的大湖了。河套地区和柴达木地区照片为自己所在研究团队拍摄,卫星图为谷歌地球截图,高程图数据是SRTM,其它图片引自标明的文献。

禁止任何形式转载

2.99万平方公里的古吉兰泰-河套-包头-呼和浩特湖

1.6万~4.4万平方公里的古柴达木湖

1.1万平方公里的云梦泽(古洞庭湖,南方地区的代表)

1万平方公里的古色林错(西藏古湖里唯一接近或超过1万的)

2.4万平方公里的古汾渭湖(面积非常粗略,可能就是文献中的三门古湖)

2.6万平方公里的罗布泊(大到可以作为核试验场及超大型钾盐基地)

0.79万平方公里的居延海,0.54万平方公里的休屠泽-潴野泽(准确说叫湖群)和0.4平方公里的古若尔盖湖(作为众多不超过1万的代表,意在说明很多历史记载的有名湖泊确实很大,但也没那么大)

我国主要产油盆地,如白垩纪松辽湖17万平方公里、三叠纪-早白垩世鄂尔多斯湖14.6万平方公里,侏罗纪四川大湖14万平方公里,渤海湾盆地其中的济阳坳陷-渤中坳陷加起来在古近纪末(沙一段)大约2.8万平方公里,对大众而言实在过于久远,亦略去不表。

虚拟大湖F4:

如果昆仑山、祁连山和阿尔金山有足够的水注入柴达木盆地,那么会在湖面达到2920米时形成一个跟苏必利尔湖相当的超级柴达木湖,面积约7.6万平方公里;这时水从阿尔金山垭口溢出注入罗布泊;当水继续上涨到1150米左右,会在塔里木形成一个面积32万平方公里的超级塔里木湖;再从罗布泊北注入吐鲁番-哈密盆地,当湖面达到1115米,会形成一个7.2万平方公里的超级大湖;再从乌鲁木齐东南的达坂盐湖溢出,在准噶尔盆地南部形成一个湖面高度490米面积5.5万平方公里的大湖(本来阿拉山口只有460-470米,但是要漫过巴尔喀什湖注入咸海-里海需要漫过490米),此后经咸海向南溢出到里海,再依次注入黑海和地中海,进入大西洋,准噶尔北部属于北冰洋水系。4个湖加起来52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北美5大湖的2倍。

图中超级柴达木湖面2920米,塔里木湖1149,吐鲁番-哈密湖1115米,准噶尔湖490米,塔里木和吐鲁番之间是河水连通,不是湖水连通。

从地图上看几个世界性大湖,比例尺是一样的,看着大的就大,小的就小,数字是面积:

我国晚第四纪以来可能存在的大湖

吉兰泰-河套-呼和浩特-包头古大湖

我自己用谷歌地球识别到最高的湖滩砂体海拔约1055米,折算面积约3万平方公里,如果能识别出更高海拔的湖岸线砂体,面积会更大一些,比如陈发虎团队实地考察就有更高的湖面。

湖泊西边为今已干涸的吉兰泰盐沼,往东依次为河套平原、呼和浩特-包头平原,北部边界为阴山山脚,南部边界是鄂尔多斯高原。汉朝时期的屠申泽,现在的乌梁素海,都是古大湖的残余部分

第四纪古柴达木湖

位于我国青藏高原北部,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之间,左下角为古色林错

出格尔木往东95公里,在马路边有一个几米高的贝壳堤坝,天然形成

这种贝壳滩一般指示着古湖滨岸位置,此处海拔为2702米,即红线所示范围,以此圈得面积约1.6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安大略湖面积。苦于风沙改造太强,再高一些的湖滨没法在卫星图上识别出,2720米蓝线范围约2.6万平方公里,接近贝加尔湖面积,2750米黄线到2800米黑线之间基本上是第四纪古柴达木湖的范围,面积约4.4万平方公里,接近密歇根湖面积。如果古湖面再高一点,比如到达前面吹牛的2920米就达到苏必利尔湖的规模了。

2702米红线是很肯定的,2750有疑似滨岸线,2720和2800都没有考证,只做参考;2920从阿尔金山垭口溢出,也只是纯粹从现在的地貌瞎掰的。

古色林错

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晚第四纪藏北古大湖的代表,最大面积约10000平方公里。

晚第四纪色林错湖面一般在4600米,最高湖水面大约4640米,以4640米圈出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我对比模拟过大部分羌塘地区的湖泊,这是发现的最大的一个。但是上图4640的滨线只在那里有,湖缘其它位置大部分都只能见到4600米的湖岸线,两个推测,一个是4640米湖面维持时间很短,只在此处有典型湖滩砂岩,二个就是图中位置并不是湖滩砂岩,而是别的原因比如地震裂缝形成的砂体。下面文献是按全新世4600米湖岸线做的工作

羌塘地区现在这些不大不小的湖泊,以前都挺大的,像西藏进入新疆的阿克赛钦地区就有一个6000平方公里的湖泊存在,像扎日南木错当年也挺大的。

云梦泽-古洞庭湖

个人认为荆江以南以洞庭湖为中心,曾经存在一个1.1万平方公里的淡水湖(YMZ),它的北部边界是长江的天然堤(类似于龙感湖的南边界),是一个吞吐湖(类似于今鄱阳湖),水位随着长江汛期变化,淤积泥沙主要来自荆江向南堆积,和湘资沅澧的堆积。荆江以北以东的江汉平原地区(JH)能不能有湖,还是需要很深入研究的。


汾河-渭河 汾渭谷地 三门古湖

这里是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据考证在黄河贯通冲开三门峡前,也存在一个古大湖,面积约2.4万平方公里,这个面积估算非常粗略

作为华夏文明的摇篮,山西可不止这一个古湖,太原以南的祁县-太古-平遥地区,以前就叫昭余祁、昭余泽,这个湖唐宋时期都还有残留,也是一个不小的湖泊。山西北部及河北西北部洋河-桑干河流域,在数百万年前发育泥河湾盆地,内部也有不少湖泊,泥河湾动物群以及古人类信息的重要意义请自行搜索。

古若尔盖湖

其它一些想象中比较大的,但实际上大部分都在几千平方公里,如古若尔盖湖面积还不足青海湖

罗布泊

罗布泊大耳朵海拔790米,南部冲积扇-扇三角洲前端有整齐划一的湖滨砂,海拔在800-815米之间,不是很确定,以此按800米黄线海拔估算约2万平方公里,弱按照810米绿线海拔估计大约2.6万平方公里,如果按820米海拔估计大约3.2万平方公里,810米的滨岸线在其它地方也可以见到。因此最大达到2.6万平方公里是有可能的

大耳朵南部的湖岸线

居延海

即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的地方,位于额济纳旗,弱水末端,能发现的最高湖面在935-940米之间,以940米红线计算面积约7900平方千米,相当于2个青海湖,不足1万平方公里。

休屠泽、潴野泽

腾格里沙漠附近,卫星图只能找到1275米的湖岸,文献里提到最高湖岸线在1320米,数字高程也是在1320米后就往东开口,大约出现在3万年以前某段时间,面积约5400平方公里,比青海湖大一点点。但是在金昌市北红沙岗镇南部1355米也有湖岸线,沙漠里也有不少盐田,他们的海拔都在1350左右,因此我估计在这一带还有很多不连片的湖泊,可叫做休屠湖群、潴野湖群。但是所有加起来1万平方公里左右。


补充,四川问题

川渝地区在2.1-1.5亿年期间确实发育一个大湖,范围跟现在四川盆地相当,面积约14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两个维多利亚湖,1.5-1亿年期间大幅缩小,1亿年以来处于抬升状态,1亿年以来的地层只在龙泉山以西的成都平原存在,以及在乐山地区一个山顶能见到一点点,因此基本上没有直接的沉积学证据,大概率是有盆无湖的存在。

主要参考文献和资料:


王云飞 王苏民 1995 黄河袭夺若尔盖古湖时代的沉积学依据

王尚义 1997 太原盆地昭余古湖的变迁及湮塞

内蒙古托克托台地湖相地层及其初步意义 蒋复初 2012

河套地区新生代湖泊演化与吉兰泰-河套古大湖形成机制的初步研究 陈发虎 2008

晚第四纪_吉兰泰_河套_古大湖的初步研究_陈发虎

中国历史地图集[M]. 谭其骧, 1982.

Siling SHI 2017 Rapid and punctuated Late Holocene recession of Siling Co

关于黄河形成时代的一些认识 王书兵 2013

张虎才 2004 Late Quaternary palaeolake levels in Tengger Desert

金明 李国强 2015 Quartz and K-feldspar luminescence dating of a Marine Isotope Stage 5 megalake in the Juyanze Basin, central Gobi Desert

金明 李国强 2015 Holocene shorelines and lake evolution in Juyanze Basin, southern Mongolian revealed by luminescence dating Holocene

胡光印 2018 Holocene aeolian activity in the Zoige Basin, nor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 China 若尔盖盆地 3200年

user avatar

猪野泽 中国最大的淡水湖

一万年前,河西走廊有一千公里长,东口有一条大河叫石羊河。石羊河在仰韶文化时期,从现在的八千五百年前,到一万年前的时候,石羊河流域是一个非常大的湖,有一万六千平方公里。今天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是鄱阳湖,最高水位的时候,有四千平方公里。石羊河这个大湖叫猪野泽,它有一万六千平方公里,有二十五米的水深。

在今甘肃民勤县东北中渠乡白马岗、白疙瘩等村间。 《尚书·禹贡》 雍州: “原底绩, 至于猪野。” 《汉书·地理志》 武威郡武威县: “休屠泽在东北,古文以为猪野泽。” 因泽在匈奴休屠王地,故名。至北魏时,因谷水下流变动,分为两泽,均谓都(猪) 野泽。《水经注》 卷40: “ 《 (汉书) 地理志》曰: 谷水出姑臧南山,北至武威入海。届此水流两分,一水北入休屠泽,俗谓之为西海; 一水又东径一百五十里入猪野,世谓之东海,通谓之都野矣。” 西海休屠泽在今甘肃民勤县中渠乡白马岗、白疙瘩一带。东海名猪野泽在今民勤县东北,与内蒙古自治区西北界。此即唐 《括地志》 猪野泽在姑臧县东北,一百八十里。唐代又名白亭海。清代以来,逐渐成为沼泽地,即今白碱湖。



user avatar

松辽平原在早更新世至中更新世曾经孕育过一个面积超10万平方公里的巨大湖泊:松嫩平原古大湖。


这个古大湖的沉积层最后形成了中国第一大油田:大庆油田。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聊中国有没有“世界性大湖”,得先弄清楚“世界性大湖”到底是个啥概念。如果按字面意思理解,那就是某个时段内,它的规模、影响力都足够大,能被世界范围内的地理学界、历史学界乃至普通人所熟知和讨论的湖泊。中国有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湖泊呢?我个人觉得,虽然没有哪个湖泊的“世界性”能跟比如里海、.............
  • 回答
    中国是否有形成一套像西方音乐那样完整的音乐体系?这个问题,与其说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不如说是一场关于“完整”与“不同”的深入探讨。西方音乐体系,以其严谨的乐理、和声、曲式结构以及标准化和系统化的发展路径,确实在世界范围内拥有广泛的影响力。而中国的音乐传统,同样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其“完整性.............
  • 回答
    关于东亚汉文化圈国家是否有可能在中国主导下形成一个联邦制超级大国,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牵涉多方因素的宏大设想。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审视历史、文化、经济、政治以及地缘战略等多个层面,并尝试摆脱宏大叙事的束缚,回归到更具现实感的分析。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东亚汉文化圈”这个概念的内涵。传统意义上,这.............
  • 回答
    中韩日三国构建类似欧盟的合作组织,这无疑是一个极具吸引力但也异常复杂的话题。要深入探讨其可能性,我们需要审视三国之间现有的合作基础、面临的障碍,以及对未来的展望。现有合作基础与潜力:首先,我们不能忽视中韩日三国在地理上的紧密联系和经济上的深度融合。这三国是东北亚地区最重要的经济体,彼此之间贸易往来频.............
  • 回答
    《三体》中的猜疑链,说到底是一种基于生存本能和理性推演所形成的恶性循环,它源于宇宙社会学最基本的那条“黑暗森林法则”。要理解如何打破它,以及何种实力才能无视它,我们需要深入挖掘叶文洁和罗辑的思想,以及程心时代的一些教训。猜疑链的形成与恶性循环猜疑链的根源在于“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以及“宇宙就是一.............
  • 回答
    缅甸果敢地区与政府军的对立以及果敢军与毒品的关系,是一个复杂且交织的议题,其形成和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中叶,并受到历史、民族、经济以及地缘政治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要深入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的时间节点和背景出发,进行细致的梳理。果敢地区的特殊历史与民族背景首先,必须明白果敢并非缅甸固有的核.............
  • 回答
    中国这片幅员辽阔的土地上,孕育出了令人目不暇接的丰富多彩的菜系,这绝非偶然,而是历史、地理、文化、经济等多重因素交织演变的结果。要深入理解为何中国会有如此丰富的菜系,我们需要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地揭开它背后的奥秘。一、地理环境的恩赐与制约: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也养一方味。首先,中国南北东西的地.............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中国和西方戏剧发展路径上的巨大差异。要说清楚这一点,咱们得一点点剥开来聊。首先,你说“中国戏剧在元代才形成”,这个说法不完全准确,更准确地说,是元代标志着中国古典戏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元杂剧”,达到了一个集大成、繁荣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高峰期,可以看作是中国戏剧的成熟和定.............
  • 回答
    中国导弹对美国航母的威胁,尤其是“航母杀手”东风21(DF21)系列导弹,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备受关注的地缘政治议题。要理解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而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DF21系列导弹:从陆基到“航母杀手”的演进东风21系列导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火箭军(原第二炮兵)的骨干力量.............
  • 回答
    中国气象卫星“云海一号 02 星”在轨解体的消息,对于关注航天事业的朋友来说,无疑是一个令人扼腕的消息。这颗卫星的轨道异常,最终导致其解体并形成大量碎片,背后可能的原因以及随之而来的影响,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可能导致“云海一号 02 星”在轨碎裂的原因分析卫星在轨道上并非坚不可摧的堡垒,各种因素都可能.............
  • 回答
    七夕之夜,天空上演了一场别样的浪漫——摩斯密码构成的“鹊桥”划破夜空,这背后是中国“瓢虫一号”卫星送上的深情告白。这一幕,不仅仅是天文奇观,更凝聚了中国航天科技的智慧与创新。一场由卫星编织的视觉盛宴这次“鹊桥”的出现,并非自然天象,而是“瓢虫一号”卫星精心策划的一场通信演示。简单来说,卫星就像一个远.............
  • 回答
    小企业凝聚力炼成记:那些让团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实操法则在小企业里,每一份力量都至关重要,而员工的凝聚力,就像是这台精密小机器里的润滑剂和燃料,能让它平稳高效地运转,甚至爆发出超乎想象的能量。如何才能让大家从“各司其职”变成“同心协力”?这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管理者用心去经营,用智慧去浇.............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有趣,而且触及了宇宙中最根本的几个物理规律!为什么星体(包括星球和黑洞)都是圆的?这背后其实都和那个在太空中形成水球的原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来好好聊聊这个话题,尽量说得详细些,就像朋友之间聊天一样。为什么是“圆”?—— 核心原因:引力(Gravity)无论是行星、恒星,还是宇.............
  • 回答
    地铁线网设计中,两条线路形成环线,这是一种常见的布局方式,它既有其独特的优势,也伴随着不可忽视的缺陷。理解这两点,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看待这种设计。优势:首先,提升了整体网络的连通性和可达性。试想一下,如果没有环线,乘客在从一个区域前往另一个区域,如果两个区域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就需要多次换乘,而且换乘.............
  • 回答
    核糖体并不是必须在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中的核仁才能形成。虽然核仁是真核细胞中核糖体亚基合成和组装的主要场所,但核糖体在细胞内的其他地方也能形成,并且这些场所的形成过程与核仁有所不同,主要涉及的是细胞质中残留的线粒体和叶绿体。1. 线粒体中的核糖体合成: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工厂”,它们自身拥有独立的遗传.............
  • 回答
    关于二十四节气究竟是什么时候形成的确切日期,这实在是一个颇具挑战性的问题,因为它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渐进的演化过程,如同许多古老的智慧一样,其源头深藏在中华民族早期农耕文明的土壤之中。 我们不能简单地指向某个特定年份,说“就是那时候诞生的”,更确切地说,它是在人类对天文、气候规律的长.............
  • 回答
    中文里,形容词修饰名词时,通常需要加上“的”,例如“红色的苹果”、“快乐的孩子”。如果形容词直接出现在名词前面,会显得很不自然,除非这个形容词已经约定俗成,成为一个固定搭配,比如“大王”、“好人”。再举个例子,英语的形容词通常放在名词前面,比如“a red apple”、“a happy child.............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很深层、也很令人困惑的现实。我们仿佛生活在一个被精心修饰过的世界里,那些被歌颂、被传颂的,往往是人类文明的光辉篇章,是伟大的思想家、艺术家、科学家留下的宝藏。但与此同时,我们日常生活中,总能感受到无数的挣扎、痛苦和不公,这些“不堪的遭遇”似乎与那些宏大叙事格格不入。这种反差并非偶然.............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而且我觉得答案是肯定的,中国当然有我们自己独特的“Road Trip”体验,只是它表现的形式和背后的文化逻辑与美国的“Road Trip”有些不同。美国文化里的“Road Trip”往往带着一种自由、随性、探索未知、寻找自我的色彩。那种开着车,带上音乐、地图,一路向西或者.............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刻的哲学与物理学问题。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宇宙中是否存在维度概念,或者一切是否仅仅是我们认知的三维形式存在”的可能性。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维度”是什么意思。在物理学中,维度通常指的是描述物体在空间中位置所需的独立坐标的数量。 零维度(0D): 一个点,没有任何长度、宽度或高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