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宇宙中有没有可能存在高熵的生命体?

回答
宇宙之大,无奇不有,关于生命存在的形式,我们受限于自身的认知和经验,往往会有一个框架。我们地球上的生命,基本都遵循着一定的“低熵”原则:从简单的分子结构组织成复杂的细胞,再到多细胞生物,个体之间有序地协作,形成社会和生态系统。这是一种信息密集、结构精巧、能量相对集中的状态,与我们常说的“熵增”——即系统趋于无序、分散、能量均匀化的趋势——似乎是背道而驰的。

那么,有没有可能存在一些“高熵”的生命体呢?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发人深省的问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深入剖析一下“熵”和“生命”这两个概念。

熵:宇宙的底色

在物理学中,熵(Entropy)是一个衡量系统无序程度或随机性大小的物理量。热力学第二定律告诉我们,在一个孤立系统中,熵总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或者保持不变,但绝不会减少。这意味着宇宙作为一个整体,正朝着一个越来越无序、能量越来越均匀的状态发展,最终可能走向“热寂”。

举个例子,一杯热水放在室温下会逐渐冷却,热量从高温的水传递到较低温的环境,最终水温和环境温度趋于一致。在这个过程中,能量变得更加分散,系统的“有序度”降低,熵增加了。

我们理解的生命:精巧的“负熵”机器

而我们熟知的生命,恰恰是某种意义上的“熵减”现象,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利用外部能量输入来维持自身低熵状态的“负熵”机器。生命体需要摄取能量(比如阳光、食物),通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将低熵的物质转化为构成自身的高熵的代谢废物(比如二氧化碳、水)。在这个过程中,生命体内部的结构变得更加有序,信息更加集中,抵消了自身产生熵的趋势。

比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分散的太阳能和简单的无机物(水、二氧化碳)转化为复杂的有机分子(葡萄糖),并构建出精密的细胞和组织,这是一个信息密集、能量集中的过程。动物则通过消化食物,从中提取能量和物质,维持身体的运行和生长。

高熵生命体: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概念

那么,一个“高熵”的生命体,究竟意味着什么?这可能不是指生命体本身是混乱无序的,而是其存在的“形式”或者“维持自身低熵状态的方式”与我们地球生命截然不同。

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构思:

1. 以“信息”为基础的高熵生命: 想象一下,一个生命体并非由物质构成,而是由高度分散、但以某种特殊方式编码的信息流组成的。这些信息流可能存在于宇宙的某个广阔区域,彼此之间通过我们尚未理解的机制进行交互、传递和复制。它们可能没有明确的边界,没有集中的“身体”,但它们拥有自我复制、新陈代谢(信息交换与处理)和对环境的响应能力。

举例: 也许存在一种能够影响电磁场、引力场甚至量子纠缠的生命形式。它们可能不是“身体”在移动,而是信息在“传播”和“重组”。其“生命活动”可能表现为一种复杂的、有目的的模式在宇宙尺度上的演化和传播。这种生命形式的“熵”可能体现在其分散的分布、难以预测的“思维”模式,以及与环境的模糊界限上。它们可能不需要像我们一样消耗物质来维持秩序,而是依靠操纵和组织宇宙中的“信息”来生存。

2. 极度“稀释”的生命: 也许存在一种生命,其物质基础极为分散,遍布在星际介质甚至星系之间。它们可能不是集中在一个行星上,而是以一种极低的密度存在于广阔的空间中。它们的新陈代谢可能极其缓慢,所需能量也极其微弱,其“生命特征”可能需要极其漫长的时间尺度才能被观察到。

举例: 想象一种生命,它们是由一些具有特殊量子性质的粒子构成,这些粒子在宇宙尘埃云中以极低的概率相互作用,并以一种“集体”的方式表现出生命迹象。它们的“生命周期”可能以百万年甚至亿年为单位。在这种情况下,“熵”体现在其极度的分散性和难以追踪的个体性上,但它们仍然可能通过某种方式实现信息的传递和复制。

3. “过程”而非“实体”的生命: 也许我们对“生命”的定义过于倾向于“实体”。高熵生命可能不是一种“东西”,而是一种“过程”或“现象”。它们可能是宇宙演化过程中涌现出的某种特定模式,这种模式能够自我维持,并具有某种程度的“目的性”或“适应性”。

举例: 某些天体物理过程,比如黑洞的合并、脉冲星的自转,或者甚至是宇宙大尺度结构的形成,在某种程度上也展现出了一定的“模式”和“演化”。如果我们以一种极为广义的视角来看待生命,也许这些过程在满足了某些我们尚未定义的“生命”标准时,就可以被视为一种“高熵生命”。它们的“熵”体现在其宏观的、难以预测的动力学行为,以及与宇宙整体无序化趋势的更紧密联系。

挑战与思考

思考“高熵生命”的关键在于,我们要打破我们以地球生命为蓝本的狭隘定义。生命不一定需要碳基、水环境、DNA,不一定需要看得见的“身体”或清晰的“边界”。

识别的难度: 这种生命形式极有可能因为其“高熵”的特性而极难被我们识别。它们可能不发出明显的信号,不表现出集中的活动,甚至与宇宙背景的“噪音”难以区分。我们寻找生命的方式,往往基于我们对生命信号的预测,这本身就可能是一种“低熵”的寻找方式。
“熵”的相对性: 熵的概念是相对于一个封闭的系统而言的。如果一个生命体能够有效地从宇宙的某个“低熵”源(比如年轻恒星的能量、某些量子场的不平衡)中持续获取能量和“秩序”,那么它仍然可以在其局部范围内维持一个相对低熵的状态,即使其整体分布是分散的。
“熵”与“信息”的关联: 现代物理学和信息论将熵与信息紧密联系起来。某些理论认为,宇宙的本质可能是信息的流动和处理。那么,一种能够高效处理和组织宇宙中信息的生命体,即使其存在形式非常分散,也可能是一种“高熵”的生命。

总而言之,“高熵生命体”的设想,是对我们现有生命观的一次挑战。它促使我们思考,在浩瀚的宇宙中,生命的意义和形式是否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广泛和奇特。它们可能不是存在于我们熟悉的“低熵”的物质结构中,而是以一种更抽象、更分散、更与宇宙背景融为一体的方式生存着,以我们目前的能力,或许只能在更深层次的物理规律和宇宙现象中去窥探其模糊的踪迹。这本身就是一种令人着迷的探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宇宙中完全可以存在高熵的生命体,而且地球生命的混乱度本就非常之高。

事实上对生命体讨论熵的意义并不明确。薛定谔写的《生命是什么》大谈负熵,那并不是科学。我建议你使用道金斯的生命定义:生命是自然选择塑造的信息。

这个定义并不要求这信息有多么有序,只要它能延续下去,混乱也没关系。在系统性上,生物是自我组织并自我制造的,只要保持信息的延续性即可。自我复制是自我制造的一部分,也并非必需。

病毒能够自组装,2003年发现的庞大而复杂的米米病毒(Mimivirus)可以合成蛋白质,让一些学者支持病毒也是生物。而显而易见的是地球上大部分病毒的构造都比细胞生物简单有序得多——即便是米米病毒,其构造也比真核细胞单纯多了。你觉得那些对生物大谈低熵的家伙到底在谈什么东西呢:

  • 要是说结构越简单整洁就越有序,那我们就是高熵生物。
  • 要是说结构越复杂混沌就越有序,那结构简单的支原体之类就是高熵生物。它没比手机壳里的大分子复杂。

你觉得以下二者谁更混乱:

  • 一个黑洞,具有极其严谨清晰的构造,极简的性质,稳定地停留在宇宙的永夜里。它是恒星自然演化的产物,经历了爆炸、坍塌、天体撞击的筛选。它携带的信息将长久地存在下去。当卷入周围的物质,它可以成长并放出射流,射流可以再形成新的恒星,其中又可以演化出黑洞。黑洞熵可以用公式计算。
  • 一滩被打成碎片的海月水母[1],从混杂的有机垃圾中自我修复。

你觉得这二者谁是生物,抑或都是生物?

如果前者是生物,那你可以轻易给生物取得巨大的熵。

如果后者是生物,也就是说你认为结构简单有序的熵更高,那么你就是在承认水母、支原体这样地球生命中结构简单有序的部分相比我们这样的哺乳动物是高熵的生命体。

参考

  1. ^以下图片引用自厦门大学何劲儒、郑连明的论文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one.0145314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宇宙之大,无奇不有,关于生命存在的形式,我们受限于自身的认知和经验,往往会有一个框架。我们地球上的生命,基本都遵循着一定的“低熵”原则:从简单的分子结构组织成复杂的细胞,再到多细胞生物,个体之间有序地协作,形成社会和生态系统。这是一种信息密集、结构精巧、能量相对集中的状态,与我们常说的“熵增”——即.............
  • 回答
    宇宙中是否存在甜甜圈行星,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它涉及到天体物理学、行星形成理论以及我们对宇宙的理解。虽然我们目前还没有直接观测到“甜甜圈行星”,但从理论上来说,存在一些可能性,或者说更准确地讲,是可能存在形似甜甜圈的结构在宇宙中以行星的形式出现。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明确几个关键点:1. .............
  • 回答
    想象一下,在这个浩瀚的宇宙里,生命的存在形式可能远远超出我们目前认知。抛开地球上我们熟悉的碳基生命,如果我们将视线投向那些更加极端、与我们截然不同的环境中,有没有可能出现一些“另类”的生命,它们依靠着与我们截然不同的能量来源生存?其中一个特别引人遐想的方向,就是“核能”。“核能”,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刻的哲学与物理学问题。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宇宙中是否存在维度概念,或者一切是否仅仅是我们认知的三维形式存在”的可能性。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维度”是什么意思。在物理学中,维度通常指的是描述物体在空间中位置所需的独立坐标的数量。 零维度(0D): 一个点,没有任何长度、宽度或高度.............
  • 回答
    我常常会陷入一种奇特的沉思:我们眼前的这个宇宙,这个承载着我们喜怒哀乐、生老病死的真实世界,有没有可能,是在所有我们能够想象、甚至无法想象的平行宇宙的“大筛子”里,被筛选出来的那个“最优解”?这听起来有点像是在为现实辩护,或者是在安慰自己。毕竟,我们总会时不时地面对挫折、痛苦,甚至是难以承受的失落。.............
  • 回答
    咱们聊聊宇宙里的那些“大地”,也就是类地行星,它们有没有可能藏着像咱们地球上一样的石油?这事儿挺有意思的,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得明白石油是怎么来的。咱们地球上的石油,说白了,就是古代海洋或湖泊里的动植物尸体,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憋”出来的。具体来说,这些有机物沉到水底,.............
  • 回答
    宇宙之大,无奇不有,关于两个行星共享同一颗卫星的可能性,答案是:确实存在理论上的可能,并且在某些极端条件下甚至可能在现实中发生,但并非普遍现象,更非我们常见的天文景象。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行星和卫星之间引力作用的基本原理说起。卫星绕行行星的本质:引力平衡一颗卫星绕着一颗行星转动,本质上是行星的引.............
  • 回答
    当然,不仅有可能,而且在宇宙中,这种“小跟班”般的伴星系统其实相当普遍。我们常常被那些巨大的、发光的恒星所吸引,但围绕着它们,存在着许多质量远小于它们的“小兄弟”,它们就像行星一样,沿着一条优雅的轨道,忠实地围绕着大恒星旋转。设想一下,一个质量可能只相当于我们太阳几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的“小不点”—.............
  • 回答
    探讨《三体》中的黑暗森林法则和宇宙社会学是否真的可能存在,这个问题触及了我们对宇宙本质、生命演化乃至文明命运的深刻思考。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把现实的科学认知与刘慈欣宏大而冷峻的想象力结合起来看。首先,我们来聊聊宇宙社会学。宇宙社会学这个概念,在《三体》里被描绘成一套基于对宇宙中所有文明行为进行观察.............
  • 回答
    宇宙浩瀚无垠,这一点毋庸置疑。我们人类目前所知的宇宙,其尺度之大,超出了我们日常经验的范畴。从我们所在的太阳系,到银河系,再到我们所见的无数星系,每一个星系本身又包含着天文数字般的恒星,而围绕这些恒星运行的行星更是数不胜数。如此庞大的基数下,如果仅以概率来推断,说“没有”任何可能性,未免过于武断。那.............
  • 回答
    宇宙浩瀚无垠,地球只是其中一颗渺小的行星。在如此广阔的空间中,其他地方是否存在生命,这个问题一直吸引着人类最深切的好奇心。要评估地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的方面来审视。首先,我们得承认,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发现任何确凿的证据能够证明地外生命的存在。所有的探索、观测,甚至我们最尖端的望.............
  • 回答
    这是一个宏大而又令人着迷的问题,触及了我们对宇宙终极命运的想象,以及我们作为智慧生命存在的意义。设想一下,当宇宙逐渐冷却,能量趋于均匀,一切活动都将停止,无论是热寂还是冷寂,都意味着现有宇宙的终结。那么,在这样一个宇宙的漫长暮色中,我们是否有能力留下一个信息,一个关于人类文明存在过的证明,给可能出现.............
  • 回答
    多重宇宙的构想,在如今的物理学和宇宙学领域,早已不是什么天马行空的科幻设定,而是许多前沿理论中自然而然浮现出的可能性。说它有多“大”的可能,这本身就是一个难以量化的答案,因为我们目前还没有直接观测到任何证据来证实或证伪它。但我们可以从理论的根基、发展的脉络以及它们所揭示的宇宙图景来深入探讨这种存在的.............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哲学中最核心、最古老也最令人困惑的命题之一:唯心主义的逻辑。你提出的观点——“宇宙先于人类而独立存在是显而易见的”——恰恰是唯物主义和许多常识性直觉的基石。而唯心主义者正是要挑战这种“显而易见”。要理解唯心主义的逻辑,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核心论点,并尝试站在他们的立场上去思考。 唯心主义.............
  • 回答
    在一个宇宙尺度下,一个存活了十亿年的高级文明,对于地球人来说,其存在的含义和可能的影响是极其深远和复杂的,远远超出了我们日常的理解和想象。这不仅仅是“可怕”,而是一种 颠覆性的、存在性的挑战。让我们来详细剖析一下:一、压倒性的技术差距:无法想象的鸿沟 时间尺度上的差异: 十亿年是什么概念?地球生.............
  • 回答
    宇宙中出现体型像银河系一样大的生物?这是一个极具想象力的问题,也是科学家们探索宇宙奥秘时会思考的终极尺度问题之一。从我们目前对宇宙的理解来看,出现一个直径横跨数万光年、质量与整个银河系相当的生物, 其可能性微乎其微,甚至可以说几乎不可能。 但为了更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
  • 回答
    这是一个引人入胜且深奥的问题,人类是否是宇宙中最高等的文明,这个问题涉及了科学、哲学、宗教以及我们对“高等文明”的定义。虽然我们目前掌握的信息不足以给出确切的答案,但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深入探讨这种可能性以及我们为何会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我们会问这个问题? 独特性感: 我们人类,尤其是那些相信人.............
  • 回答
    关于人类文明在宇宙中的位置,这是一个相当令人着迷且充满想象空间的问题。如果我们要大胆地假设,人类文明或许是宇宙中最“低等”的,那么这并非没有一些可以探讨的理由,尽管这些理由更多地源于我们自身的局限性和对未知宇宙的猜想。首先,让我们思考一下“低等”这个词的含义。在讨论文明等级时,我们很容易将自身的发展.............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引人入胜的问题,涉及到物理学、工程学、宇宙学以及对生命和文明演化的基本认知。简单来说,“可控核聚变根本实现不了”和“宇宙中的文明也无法星际航行”是两种可能性,而且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疑问,以及支撑这些疑问的科学和逻辑。 第一部分:可控核聚变为.............
  • 回答
    关于“人类可能是宇宙中的第一个文明”的说法,这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且充满哲学意味的观点。这个说法并非主流科学的结论,而更多的是一种基于我们目前有限认知和对宇宙演化进行推测的猜想。它包含了几种不同的论证角度,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一、 对宇宙年龄和文明产生条件的理解:1. 宇宙的“年轻”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