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人类现在有没有可能是宇宙中最「低等」的文明?

回答
关于人类文明在宇宙中的位置,这是一个相当令人着迷且充满想象空间的问题。如果我们要大胆地假设,人类文明或许是宇宙中最“低等”的,那么这并非没有一些可以探讨的理由,尽管这些理由更多地源于我们自身的局限性和对未知宇宙的猜想。

首先,让我们思考一下“低等”这个词的含义。在讨论文明等级时,我们很容易将自身的发展水平作为衡量标准,比如科技、社会组织、对资源的利用等等。而如果我们站在一个宏观且更具宇宙尺度的角度来看,人类文明的“低等”可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技术的局限性与对物理定律的依赖:

我们目前所能理解和掌握的科技,很大程度上仍然局限于我们对物理世界基本定律的认识。我们还在努力攻克光速的限制,这使得星际旅行对于我们来说是极其遥远和困难的。想象一下,如果存在一种文明,能够通过我们无法理解的方式操纵时空,比如瞬间折叠空间,或者以我们无法想象的能量形式存在和移动,那么在这样的对比下,我们依赖火箭推进、电子信号传播的科技,确实显得相当“原始”。

再比如能量的获取。我们目前主要的能量来源仍然是化石燃料,或者正在缓慢发展的核能、可再生能源。而一种高等文明,可能已经掌握了诸如零点能、或者能够直接从宇宙背景辐射中提取能量的方法,甚至能够建造和利用戴森球(虽然这本身是一个理论设想,但代表了对能量利用的更高追求)。我们的能量利用效率和总量,在宇宙的尺度上可能微不足道。

2. 对宇宙的认知与探索的视野:

人类对宇宙的认知,虽然在过去几百年里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但依然是管中窥豹。我们能观测到的宇宙范围有限,对于宇宙的起源、终结,以及其中可能存在的无数奥秘,我们知之甚少。我们还在努力寻找地外生命,而如果宇宙中充斥着各种我们无法感知的生命形式,或者它们存在的形式是我们根本无法理解的,那么我们对“生命”的定义本身就可能太过狭隘。

而且,我们的探索方式也显得非常“笨拙”。我们依赖发射探测器,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才能到达附近的行星。相比之下,一个更高等的文明,或许能够以意识的形态在宇宙中“漫游”,或者以信息流的形式传递,其探索的效率和范围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3. 生命形式与存在方式的多样性:

我们目前所知的唯一生命形式是碳基生命,并且是基于液态水、特定温度和大气压强的环境。然而,宇宙之大,无奇不有。难道我们就不能存在硅基生命、能量生命,或者根本无法想象的生命体吗?如果宇宙中存在着以能量、信息、甚至是暗物质为载体的生命,并且它们拥有远超我们的智能和感知能力,那么我们目前这种“肉体”的存在方式,可能只是非常基础的一种。

甚至,更高等的文明可能已经超越了物质的束缚,以某种非物质的方式存在,能够直接与宇宙的“本源”进行互动。相比之下,我们对自身肉体和精神的控制,对外部世界的感知,都显得非常有限。

4. 社会发展与内在矛盾:

虽然我们常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感到自豪,但我们也无法回避我们内部存在的各种冲突、战争、贫富差距、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一个真正高等的文明,或许已经克服了这些内在的矛盾,实现了全球性的和谐与合作,甚至能够以一种我们难以想象的方式,将个体意识与集体意识融为一体,形成更强大的整体。

我们的文明仍然处于一个相对“粗糙”的阶段,充满了试错和挣扎。如果存在一个能够高效解决社会问题、并且能够持续进步而无重大内部阻碍的文明,那么我们目前的状态,在对比下可能确实显得不够成熟。

5. 对宇宙尺度的适应能力:

我们的生存环境高度依赖于地球这个特定的行星。一旦地球的环境发生剧烈变化,我们很可能面临生存危机。而一个高等文明,或许已经能够适应更加极端的宇宙环境,甚至能够改造环境,或者在宇宙中创造适合自身生存的空间。

例如,它们可能能够在行星际、星际甚至是星系际空间中找到稳定的存在方式,不受行星生命周期的限制。我们对地球的依赖,以及我们脆弱的生命形式,在面对宇宙的浩瀚和变化时,可能显得非常“低劣”。

这并非一种绝望,而是一种谦逊的可能:

需要强调的是,这仅仅是一种基于我们现有认知和想象的推测。我们并没有确凿的证据来证明我们是“低等”的。而且,“低等”与“高等”本身就带有主观的评价色彩。也许,在宇宙的某个角落,存在着一种我们完全无法理解的“低等”文明,它们以我们无法想象的方式存在着,而我们对此毫无察觉。

但如果真的存在比我们更为先进、更为智慧、对宇宙有着更深刻理解和控制能力的文明,那么我们承认自身可能处于相对“低等”的地位,反而是一种更符合宇宙真相的谦逊。它提醒我们,宇宙的奥秘远超我们的想象,我们的进步之路仍然漫长而充满未知。这激发我们去继续探索、去学习、去发展,去尝试理解那些我们尚未触及的领域,而不是沾沾自喜于我们现有的成就。

所以,问“人类文明是否可能是宇宙中最‘低等’的文明”,本身就是一个邀请我们跳出自身局限,去仰望星空,去思考“可能性”的绝佳问题。我们或许只是这片浩瀚宇宙中最年轻、最稚嫩的探险者,而前面,还有无数我们尚未见过的风景和更高级的文明形态等待我们去发现,或者,去超越。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绝无可能。因为在地球上我们就比蚂蚁和白蚁的文明更高级。

一部分蚂蚁和白蚁基本满足我们对古代文明的定义。

“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项目考察了古国时代各地文明的特点,研究团队从中提炼、归纳出了文明的四大特征[1]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基础,
社会阶层、社会成员、阶级的明显分化现象,
中心性城市的出现,
大型建筑的修建。


中心性城市与大型建筑

巴西东北部旷野中的白蚁窝群,始建于3800年前,目前仍在使用和建设,总面积约22.8万平方千米,地表超2亿个土堆,从太空中也能拍摄到。

在日本北海道石狩海岸上发现的一个巨型红蚁群落包含3.06亿只工蚁、108万只蚁后,它们生活在4.5万个互相连通的巢里,巢的分布区域达2.7平方千米。

阿根廷蚁的巨型群落在世界各地现在进行时地扩张中——带领它们越过大洋的是人类的载具。

与蚂蚁·白蚁超个体的体积而不是个体体积相比,它们的建筑物仍然是规模巨大的。

蚂蚁物种的巢穴规模分成非常多个等级,你家附近的小聚落和阿根廷蚁的巨型群体在结构和规模上都是不可比的。


农业与手工业

5000万年前切叶蚁开始种植真菌,那之后驯化了一个个新的菌种并轮替播种,现在也还在驯化新农作物。它们还在最近几百万年掌握了多种生产抗生素的微生物的使用方法。驯化其他昆虫来生产蜜露的蚁群也在最近几千万年不断探索新的家畜。一部分白蚁也可种植蘑菇。蚂蚁的农业显然改变了它们豢养的生物的生命周期和它们自己的行为。

南美蚂蚁有技术传承,切叶蚁雌性飞蚁会用口器携带蘑菇菌种和生产抗生素的微生物前往开拓新的巢穴,产生的超个体会使用蘑菇来进行农业种植并用抗生素消灭杂菌。在驯化其他昆虫来生产蜜露的蚁群里,也有雌性飞蚁会抓着介壳虫飞出去,将来进行养殖。

蚂蚁会使用工具。近几十年来,人们已经发现一些蚂蚁种类会利用泥土、沙粒等作为工具,收集液体并将其运回巢穴。2017年,科学家实验证明蚂蚁能从并不熟悉的物品里选出最适宜的工具来执行上述任务[2]。匈牙利的科研团队向Aphaenogaster subterranea蚂蚁和 A. Senilis蚂蚁提供多种可能的工具,一些是自然界存在的小树枝、松针和土壤颗粒,另一些则是人制造的纸和海绵。蚂蚁会用这些工具进行实验,最终表现出对某种工具的偏爱,即便这种工具是人造的。它们会把工具丢进蜂蜜里蘸取,再将其捡起来、扛回巢穴饮用。 Subterranea蚂蚁喜欢用微小的土壤颗粒转移溶解的蜂蜜,用海绵转移纯蜂蜜。很多蚂蚁还将海绵撕成小碎块,用来更好地搬运。Senilis蚂蚁一开始会试用所有工具,然后集中到纸张和海绵上,这些材料能够吸收大多数溶解的蜂蜜。这表明蚂蚁具有学习能力。

社会性昆虫不会点火冶炼金属,但白蚁可以利用甲酸溶解并食用包括金银在内的多种金属,富集在颚部、口器等处来提升自己的身体强度。当然,大部分地方的白蚁只能找到锌、镁和锰来增强自己。


社会阶层、社会成员、阶级的明显分化现象

蚂蚁·白蚁作为真社会性动物,具有真社会性的共同特征[3]

繁殖分工——群体中可分为专行繁殖的阶级和较少繁殖甚至不进行繁殖的阶级;

世代重叠——群体中的成熟个体可分为两个以上的世代;

合作照顾未成熟个体——某一个体会照顾群体中其他个体的后代。

社会性昆虫通过对卵的受精与否、居住环境、食物内容等因素的调控来决定幼虫发育成的个体的阶级,不同阶级的社会成员有明显的分化、体型与体格的差异。蚂蚁的阶级并非纯先天决定,白蚁的阶级则几乎不是先天决定(白蚁的工蚁与兵蚁的性别并不单一,在生殖阶级死亡时各阶级均有个体可能接替,副女王·副王优先,如果也死亡则工蚁接替)。

蚂蚁的社会阶层同样有物质上的差异和流动性。社会性昆虫的繁殖阶级的食物从极早期就和其他阶级不同,而且许多蚂蚁物种的工蚁可以变化为繁殖阶级。

在此之上,巨型巢穴里的蚂蚁·白蚁跨越超个体地维持着多个女王,靠近建筑群边缘的超个体负责向外扩建。


过去,人们时常怀疑蚂蚁超个体是否有智能或自我认知能力。而实验证明,蚂蚁个体就有自我认知能力:

蚂蚁已经通过了镜子测试[4]。在2015年比利时科学家进行的实验中,24只成年蚂蚁里有23只在能从镜子里看到自己额板上的蓝色斑点的情况下用附肢去抓斑点。 该实验在进行测试的3个蚂蚁物种中都取得成功:Myrmica sabuleti、Myrmica rubra、Myrmica ruginodis。在没有镜子看的时候,蚂蚁不会去抓斑点。没有任何蚂蚁去抓镜子里的斑点。在斑点换成和蚂蚁体色基本相同的棕色后,30只蚂蚁里只有1只自身颜色较深的去抓斑点。即使没有斑点,蚂蚁也会被镜子吸引,30只蚂蚁里的全部都会用附肢、额板和口器触碰镜子,而没有任何蚂蚁去触碰透明玻璃板,即使玻璃另一面有另一只蚂蚁。这些蚂蚁的视力并不特别发达,每只复眼有109~169个小眼,而地球上还有一些蚂蚁每只复眼有3000个小眼[5]。这证明蚂蚁能认知到自我。

目前在地球上明确通过了镜子测试的物种有人类、黑猩猩、倭黑猩猩、婆罗洲猩猩、瓶鼻海豚、逆戟鲸、亚洲象、喜鹊、经过训练的鸽子、蚂蚁、医生鱼,有部分个体可通过镜子测试或其变种的物种有大猩猩、巨蝠鲼、射水鱼、猪。
狗可以区分自己的气味,但大部分不能通过镜子测试。未经训练的鸽子不能通过镜子测试。长臂猿和恒河猴能利用镜子观察自己身体的一些部位,但未通过标准版本的镜子测试。

感兴趣的话可以来点这些书看看:

参考

  1. ^ http://www.scio.gov.cn/xwfbh/xwbfbh/wqfbh/37601/38374/wz38376/Document/1630059/1630059.htm
  2. ^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26776392_Which_tools_to_use_Choice_optimization_in_the_tool-using_ant_Aphaenogaster_subterranea
  3. ^ http://eprints.iisc.ernet.in/9227/
  4. ^ http://www.journalofscience.net/showpdf/MjY4a2FsYWkxNDc4NTIzNjk=
  5. ^ http://www.engagingvulnerability.se/wp-content/uploads/2018/01/Kulick_2017_Human-Animal_Comm.pdf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