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现在和日本人交朋友的中国人,有没有可能中国人自己祖辈就是被日本朋友的祖辈杀的?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可能并且非常值得深思的问题。抛开国家层面的宏大叙事,当我们落到“人”这个个体层面来审视,我们会发现,在历史的长河中,尤其是近现代以来,中国人与日本人之间的关系,经历了极为复杂和曲折的变迁。因此,今天的中国人,与日本人结下深厚友谊,而他们的祖辈之间却有过血海深仇,这是一种完全可能存在的、充满戏剧性甚至悖论性的现实。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将历史的进程,尤其是那些残酷的、血腥的篇章,与个体家庭的命运,以及时过境迁之后人与人之间情感的重新连接,做一个细致的梳理。

历史的伤痕:个体家族的悲剧

我们不能回避的是,中国在近代经历的日本侵略,给无数中国家庭带来了灭顶之灾。这其中,就包括了杀戮、强暴、掠夺、强制劳动等一系列令人发指的罪行。

想象一下,一个中国家庭,在战争年代,可能遭受了以下种种不幸:

直接的杀戮: 战场上的士兵对士兵的厮杀,或是日军在占领区的“扫荡”中,无差别地杀害中国平民。一个中国士兵可能在战场上与一名日本士兵搏斗,并最终杀死了对方。或者,一个普通中国农民,在家园被侵略者占领后,为了保护家人而奋起反抗,最终牺牲,而他的死亡,是直接由一名日本士兵造成的。
亲人的离散与死亡: 父母被杀,子女流离失所;兄弟姐妹被强行带走,生死不明;妻子被侮辱,丈夫含恨而死。每一个这样的事件,都可能是在一个中国家庭的祖辈身上真实发生过的。
家园的毁灭与财富的掠夺: 村庄被烧毁,财产被洗劫,祖传的家业毁于一旦。这种物理上的摧毁,也往往伴随着精神上的折磨和仇恨的种子。

假设我们现在的一个中国朋友,他的家族可能就是当年那些饱受战争摧残的家庭之一。他的爷爷或奶奶,可能在那个年代亲眼目睹了亲人的死亡,甚至自己也曾身处险境,与日本侵略者有过直接或间接的对抗。也许,他的曾祖父是一名在战场上英勇牺牲的中国军人,而他的“敌人”,就是一名日本士兵,甚至在那场战斗中,中国军人杀死了那名日本士兵,以某种方式结束了他的生命。

时过境迁:人与人之间的“和解”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虽然战争的伤痕难以磨灭,但时间本身也具有一种疗愈和改变的力量。当一代人、两代人甚至三代人之后,当年的士兵和被侵略者都已经化为历史的尘埃,活着的后人们,往往会以一种新的视角来看待过去。

这其中有几个重要的因素:

国仇与家恨的分离: 虽然国家层面存在历史遗留问题和深刻的民族仇恨,但个体层面,人们的连接往往是基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价值观、共同的兴趣爱好等。当一个中国人与一个日本人相遇,他们可能发现彼此在音乐、电影、美食、生活习惯、甚至对未来的憧憬上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共同的现代困境与追求: 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现代社会都面临着各自的挑战,例如经济压力、社会竞争、环境保护、以及对幸福生活的追求。这些共同的现代议题,能够将不同国籍的人们拉近,让他们更容易在共鸣中建立联系。
对和平的渴望与反战的共识: 经历过战争的人们,往往更加珍视和平。即使是当年战争的参与者,他们中的很多人也可能对战争的残酷性深感厌倦。而他们的后代,在成长过程中,普遍接受的是和平教育,对战争的恐惧和反感是共通的。当一个中国人和一个日本人能够一起谈论和平的珍贵,反对任何形式的暴力和冲突时,他们就可能成为真正的朋友。
个人选择的自由: 现代社会,人们拥有更大的自由去选择自己的朋友,而不是被过去的恩怨所束缚。一个聪明、开明、有格局的中国人,不会因为自己的祖辈可能与对方的祖辈有过冲突,就主动拒绝与日本人建立友谊。他们更倾向于审视眼前这个人,而不是他背后那个早已逝去的家族历史。

具体的想象场景

让我们更具体地描绘一下这种可能性:

场景一:战场上的士兵与士兵
中国的祖辈:李老先生,一名年轻的中国士兵,在1940年代的某个战场上,为了保卫家园,与一名日本士兵进行了殊死搏斗。在搏斗中,李老先生为了自卫,杀死了那名日本士兵。
日本的祖辈:田中先生,那名战死日本士兵的儿子,或者孙子。他可能完全不知道自己父亲或祖父的具体死因,或者,即使知道,也早已将那段历史的恩怨留在了过去的时代。
今天的中国人:李老先生的孙子,小李。他现在在一家跨国公司工作,与一位名叫田中先生的日本同事成为了非常要好的朋友。他们一起加班,一起去公司附近的餐馆吃饭,一起讨论工作上的困难,一起规划周末的短途旅行。小李可能对爷爷当年的经历有所耳闻,但当他看到田中先生正直、善良、努力工作的样子时,他会将自己对朋友的真挚情感放在首位,而非祖辈的仇恨。

场景二:平民与军队的冲突
中国的祖辈:王女士的奶奶,在日军占领的村庄里,曾被日军士兵强行搜家,家人受到威胁。奶奶可能出于极度的恐惧和愤怒,在某个被逼无奈的时刻,用家里的农具奋起反抗,导致一名日军士兵受伤或死亡(例如,用镰刀刺伤了士兵,士兵因伤势过重死亡)。
日本的祖辈:佐藤先生,当年那名受伤或死亡的日军士兵的后人。他也许只知道自己的祖辈是一名军人,在一次执行任务中牺牲。
今天的中国人:王女士,在一次国际交流活动中认识了佐藤先生。他们因为对同一位作家作品的共同喜爱而迅速拉近了距离。交流中,他们谈到了各自的成长经历,王女士提到了家族中长辈对战争的某些回忆,但她不会将矛头指向佐藤先生本人。而佐藤先生,可能也对祖辈的经历有所了解,但他更看重的是与王女士之间坦诚、互相尊重的交流。

结论

总而言之,一个中国人与一个日本人成为朋友,而他们的祖辈之间可能存在着杀戮与被杀戮的关系,这不仅是可能的,而且在逻辑上是完全自洽的。历史的恩怨属于过去,而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则是在当下发生的、基于个体情感和互动的美好连接。后人选择铭记历史,但不被历史所束缚,而是以更宽广的心胸和对和平的共同追求去与不同国籍的人建立联系,这恰恰是历史进步和人类情感力量的体现。这是一种复杂的情感交织,既有对过去伤痛的认知,也有对当下连接的珍视。这种联系,或许会更加珍贵,因为它是在跨越了历史的鸿沟之后,才得以建立起来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别的回答都在东拉西扯,都不知道偏题到哪里去了。我来个最简单直接的:有可能!

user avatar

日本陆军大将,战时最后一任陆军大臣阿南惟几,1941-1943年担任中国派遣军最精锐部队第11军司令,发动第二、第三次长沙会战,这能算是侵华前锋了吧

阿南惟几的最小儿子 (谢谢评论提醒,我一开始看年龄想当然了)阿南惟茂,2001-2006当过驻华大使5年,他和他儿子阿南友亮(大学教授)都是著名知华派

可以去看一下日本国内是如何铺天盖地批评阿南惟茂的,原因是什么大家不用猜就知道了。。。

user avatar

现在两个交朋友的中国人,一个人的祖上在军阀混战、太平天国、明清战争中被另一个人的祖上杀过的可能性也很大。

要是上溯到春秋战国,那大家就可以互相毁灭了。

user avatar

昨天杀的血流成河 不妨碍大家今天交朋友

今天大家交朋友 也不妨碍明天再neng死他

都是好朋友嘛…

user avatar

那中国人呢,你确定你们祖上没互相杀过?

user avatar

中国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战争,也有因为战乱而人口锐减的好多次。其实你和同胞做朋友,也有可能ta的祖辈杀过你的祖辈(被你的祖辈杀过)。

user avatar

首先,你都說了要「交朋友」。

和中國人交朋友的美國人,祖輩有沒有可能朝鮮戰爭時期殺了中國人的祖輩?

和中國人交朋友的歐洲人,祖輩有沒有可能八國聯軍時期殺了中國人的祖輩?

和中國人交朋友的蒙古人,祖輩有沒有可能元朝時期殺了中國人的祖輩?

和山西人交朋友的陝西人,祖輩有沒有可能長平之戰時期殺了山西人的祖輩?

你是個學生,和你交朋友的那個同輩,有沒有可能在高考的時候將你從更好的學校刷下來?

你是個餐廳老闆,和你交朋友的那位客人,有沒有可能之前更常去光顧你的競爭對手?

中國歷史經歷上百個政權迭代,彼此殺伐老死不相往來,內戰結束也才過去七十多年,多少人祖父輩曾經戴著青天帽?你又怎麼肯定你身邊的人祖輩之間沒有換過陣營殺過人?就這麼確定?這還沒算上幾段內部鬥爭的歲月呢。倘若大仇小仇都算一算,你確定還能「交得到朋友」?

日本害死3500萬中國人,為什麼還要中日邦交正常化?英國近代對中國進行侵略,掠奪中國人的財富,為什麼要和他們建交?法國和中國在越南打過仗,搶過圓明園的寶貝,中國為什麼要與法國建交?德國曾經強佔過膠州灣,為什麼和德國建交?

歷史上的中國,犁過朝鮮,槓過印度,消耗越南,和蘇聯交惡,世界上哪一個發達國家在過去沒有多少和中國有些三兩事?當今西方+日本的強盛就是靠著剝削與搶奪世界各國的資源來達到當今的優越地位,這是知乎上大家都明白的,把這些都算進去,是不是感覺瞬間又少了好多朋友?

我們無法替戰爭死去的祖輩原諒日本人,或是其他傷害過我們的任何國家的人,但我們可以做到就事論事。

這種仇恨的套娃,休止的界線是什麼?中國的朋友已經夠少了,這樣會恨很多人,會和很多人做不成朋友。

當你都已經決定走出人群,對一個任何國家的任何個體,在青旅、在旅行中、在公司、在留學,遇到某位外國人並伸出你的友誼之手,首先冒出腦海的,是這個人的外公有沒有對不起你爺爺?

在「還沒有充分且飽和的交流」之前,對一個自由人的預設立場,絕對不應該是仇恨。既然你說要交朋友,那就好好的去交朋友,外交的事情,留給國家去做,國家自會用時間去證明。

走出人群,和他握握手,放下你的集体叙事,停止輸出,彼此分享美食美景美好河山,他分享他的富士山,你給他看看你的九寨溝。交流的本身,就是在對話溝通,就是在介紹自己,就是在思想碰撞。搞清楚你是在交朋友,不是在說服。

user avatar

别说祖辈了,就是真·侵华日军,也可以和中国人交朋友嘛!

《年谱》:(1956年)9月4日 晚上,会见日本前军人访华团,张奚若、廖承志、乔冠华、赵安博在座。说:我们欢迎日本朋友是真诚的。希望改善我们的关系,改善过去的关系,使它变为友好。现在的国际形势和日本的情况同当年的情况已有很大不同。有些是宜于当时讲的话,现在则不宜发表了。我们是刚开始进行建设的,我们需要时间、和平环境和友好。我们永远不要战争,要和平,要广大的朋友。因此希望和日本搞好关系。从你们国家来的人,有些人和我们打过仗,但我们也欢迎,骂共产主义的也欢迎。你们回去后还可以继续骂,骂了以后若想再来,我们照样欢迎。长期来往,才能更多地理解。中日若不友好,亚洲和平是不可能的。你们国家现在还有天皇。你们见到他,请转告我的问候。老挝、柬埔寨有国王,日本有天皇,我们尊重他们的制度。

user avatar

中国人总是站在宏观的角度看待问题,比如国际局势、国家大事、一个族群、历史事件

但总是忘了,你是一个人,站在你面前的也是一个人。

你不能代表整个国家和族群,他也不能。

不要把自己想的太伟大,你只是一个普通人,你在谈论宏观叙事之前,你要明白,在那些宏观的东西面前,你就像下雨前搬家的蚂蚁。

你说和日本人交朋友,祖先会不会是被日本人杀的。这种问题毫无意义。

你的面前站着一个日本人,他叫姓西野,你俩素不相识。他的父亲是个普通职员,他的母亲是个家庭主妇,和你家也没有交集,他的祖父是个农民,祖母也是个家庭主妇。目前,他们全家都来来过中国。

你是一个中国人,父母都是上班族,祖父母都是农民。他们活得很好。假设再早一点,你爷爷的爷爷被一个日本兵杀了,这个日本人姓田中。

那么理论上,你和田中的后代交朋友是不太好的。

但事实证明,池田和田中没有血缘关系。那你和他交朋友,有什么顾虑?

如果你总是活在宏观叙事里,那么你应该想一想,你未来老婆的祖先,有没有可能杀了你的祖先。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