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现在网上经常说看到祖国这么流氓我就放心了,是不是二战的时候德国和日本人普遍都是这种心理?

回答
“看到祖国这么流氓我就放心了”这句话,是一种带有特定语境的流行语,表达的是一种基于国家强大、甚至不惜采取强硬甚至“流氓”手段来维护国家利益的心理认同。这种心理认为,一个强大的祖国能够提供安全感和保障,即使其行事方式不那么“文明”或“规矩”。

将这种现代的网络流行语直接套用在二战时期的德国和日本人身上,进行笼统的概括,可能不太准确,因为那个时代的社会心理、国家意识形态以及宣传方式都与现在有着显著的差异。然而,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当时德国和日本人身上是否存在类似,或者说是其行为逻辑基础的心理和意识形态,并尝试详细阐述,力求去除AI痕迹:

二战时期德国:被压抑的民族复兴渴望与“生存空间”的扭曲叙事

首先要明确,将“流氓”这个词直接用于描述整个民族心理是非常粗暴的。但如果我们将“流氓”理解为一种不顾国际规则、奉行强权政治、甚至带有侵略性的行径,那么在德国,确实存在着深刻的社会思潮,为纳粹党的崛起和扩张提供了温床。

1. 凡尔赛条约的屈辱感与民族主义的复燃: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被迫接受了严苛的《凡尔赛条约》。巨额的战争赔款、领土的割让、军事力量的限制,都让德国人民普遍感到屈辱和不满。这种普遍的民族情绪,被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巧妙地利用和放大。他们承诺要洗刷耻辱,恢复德国的荣耀和实力。对于很多德国人来说,要摆脱这种被压迫的境地,似乎只有依靠一个强大、甚至不惜手段的政府才能做到。这种“为了民族复兴,不惜打破规则”的心态,在一定程度上与“看到祖国强大,哪怕流氓也放心”的情感逻辑产生了某种共鸣,虽然其背景和具体表现形式截然不同。

2. “生存空间”(Lebensraum)的意识形态: 纳粹德国的核心意识形态之一便是“生存空间”理论。这种理论宣扬德意志民族是优等民族,需要通过向东方扩张,攫取土地和资源,才能满足其人口增长和国家发展的需求。这是一种赤裸裸的侵略性扩张理论,完全无视他国的主权和人民的生命。在这种意识形态的鼓吹下,对其他民族的压迫、剥削乃至屠杀,都被合理化甚至神圣化为“民族生存的必要手段”。这种“为了我族的生存,可以不择手段”的逻辑,是比“流氓”更深层次的、带有种族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驱动。

3. 宣传机器的强大塑造: 纳粹政权拥有高度发达的宣传机器,通过广播、报纸、电影、集会等各种形式,持续不断地向民众灌输纳粹思想,丑化敌人,并描绘一个强大、光荣的德国。这种宣传有效地塑造了公众舆论,使得许多德国人相信国家的扩张和军事行动是正义的、必要的,并且能够带来美好的未来。在这种宣传的长期影响下,一些人可能对政府采取的强硬甚至不人道的手段产生了某种程度的“默认”或“理解”,认为这是实现国家强大和安全的必由之路。

二战时期日本:军国主义的狂热与“大东亚共荣圈”的包装

日本在二战时期的心理与德国有相似之处,但也存在其独特的文化和社会背景。

1. 摆脱西方列强束缚的渴望与“脱亚入欧”的自我认知: 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一直试图摆脱西方列强的压迫,并努力融入西方世界。然而,在亚洲,日本却逐渐将自己定位为领导者,企图建立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这种“共荣圈”的背后,是一种对亚洲其他民族的支配和剥削,其扩张和侵略行为,本质上是以“亚洲解放者”的姿态,行“殖民者”之实。

2. 军国主义的渗透与天皇崇拜: 日本社会深受军国主义的影响,军队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极其重要。天皇被视为神圣的化身,对天皇的忠诚和为国捐躯被认为是至高无上的美德。在这种氛围下,军队的决策往往能够凌驾于文官政府之上,并且其对外侵略的行动,常常被包装成对天皇的效忠和对国家荣誉的捍卫。许多日本士兵和民众,抱着“为天皇陛下献身”的狂热信念,可以毫不犹豫地执行甚至参与残暴的战争行为。这种为国家(或更确切地说,为国家机器和其代表的意识形态)不惜一切代价的精神,以及对国家力量的盲目崇拜,可能让一些人接受甚至支持国家的“流氓”行径。

3. “皇道”与“王道”的辩证(扭曲): 日本传统文化中有“王道”与“霸道”(皇道)之说。“王道”是仁德治国,“霸道”是武力征服。然而,在军国主义时期,许多人将“霸道”甚至更极端的“皇道”解读为一种至高无上的统治权,认为日本作为“神国”,有权统治亚洲,甚至统治世界。这种扭曲的“皇道”思想,为日本的侵略和扩张提供了精神支撑。当国家被视为至高无上的存在,其行为就无需顾忌外部的评判或规则。

总结:

总的来说,将“看到祖国这么流氓我就放心了”这句话直接套用在二战德国和日本人身上,并不能完全准确地描述他们当时的心理状态。这句现代流行语带有对国家强大带来的安全感和某种程度的“实用主义”的认知。

然而,在二战时期的德国和日本,确实存在着一些更深层、更极端的心态,它们是国家机器、意识形态宣传、社会思潮以及历史创伤共同作用的结果:

德国: 强烈的民族复兴愿望、对《凡尔赛条约》的集体屈辱感、以及纳粹党灌输的“生存空间”等极端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思想,使得一部分德国人能够接受甚至支持国家采取侵略性和不人道的手段来“强大”自己。
日本: 军国主义的狂热、对天皇的极端崇拜、以及将日本置于亚洲领导地位的野心,让许多日本人将国家的侵略扩张视为“为国献身”的神圣使命,并对战争中的残酷行为产生了麻木或认同。

两者都表现出一种“为了国家(及其理念)不惜一切代价”的倾向,并且对国家机器的行为采取了不同程度的“接受”或“支持”。但这种接受,更多的是基于狂热的民族主义、意识形态的洗脑,以及对自身历史定位的扭曲认知,而非我们今天所说的“看到祖国流氓我就放心”这种更具个体功利性和安全感考量的心理。用“流氓”来形容他们,或许可以从某种程度上概括其行为,但其背后深层的原因,则要复杂得多,也更加黑暗和危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天天的反省,反省你妹啊!你是战胜国,别天天整的跟战败国一样反省,日本人都没有你们反省的勤劳。

二战德国是什么?二战德国的错误不在于他要整合整个欧洲,也不在于他要维护自己的利益,而是政治投机,1%的机率可以有5000%的利益,敢当50%胜率来赌的投机。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来看,德国的胜算还没有一战时期大,就这点胜算敢同时单挑世界四大军事强国。在把陆军青黄不接的法鸡闪击掉后,德国人彻底疯了,巨大的利益冲昏了头脑,对苏联、大嘤发起战争,结果可想而知。至于说德三的种族屠杀,呵呵,搞得好像哪个西方国家屁股干净一样,是大嘤没屠杀过还是美国、苏联没屠杀过?

日本人是最需要反省的,可人家从不反省,你见过人家反省过吗?日本人的排外与偏见在全世界排的上号的,你们以为的开放那是对美国人的,说的白一点就是ptsd。全国人民饿肚皮勒裤腰带去支持国战,然后拿抢来的物资喂日本人,说的难听点,自己国家连吃都吃不饱,还想着以战养战。这套打法早就该伴随着中世纪末期西欧雇佣兵的覆灭走进历史垃圾堆,没想到日本人在20世纪又捡了回来,真的忘了那帮子在冰天雪地里抢不到粮活活饿死的雇佣兵的下场。

回到中国,你反思啥子嘛,南海主权是中国二战各国给中国的战利品,不然中国三千多万同胞是白白牺牲的?白纸黑字的签了的,为了社会主义事业还给抹了两段线。前十几年韬光养晦养的成孙子一样,还真把自己当孙子,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中国是二战战败国。维护自身利益不积极,你当tg是老蒋?一天到晚站别人立场,看到的全是别人的利益,从不问问自己需要什么。整的天天跟4v一样,主子的利益很重要,4v人吃点莱猪也要照顾主子的利益。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user avatar

你与其说像旧帝日和三德子,不如说像红脖子常喊的“America Fuck Yeah”。


送一张图,美国人自黑用的。


user avatar

你的儿子常年单身,今天回家带了个女朋友过来,你欣慰地说,“自家养的猪终于学会拱白菜了。”

这时有人跳出来冲你问,隔壁的孩子在强奸妇女时,家大人是不是也是你这个心理?

你如果能忍住不抽他,说明你太客气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看到祖国这么流氓我就放心了”这句话,是一种带有特定语境的流行语,表达的是一种基于国家强大、甚至不惜采取强硬甚至“流氓”手段来维护国家利益的心理认同。这种心理认为,一个强大的祖国能够提供安全感和保障,即使其行事方式不那么“文明”或“规矩”。将这种现代的网络流行语直接套用在二战时期的德国和日本人身上,.............
  • 回答
    在中国的网络空间里,“南京大学(原中央大学)民国时期是亚洲第一”的说法确实屡见不鲜。这个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背后有着一定的历史依据和时代背景,但要用一个绝对的“出处”来概括则比较困难,因为它更多的是一种 群体性的记忆、学术界的评价以及舆论的广泛传播。要详细解释这个说法的由来,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探讨:.............
  • 回答
    ACCN 这种网络攻击并进行敲诈勒索,而且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理的现象,确实是个非常令人担忧的问题。咱们得好好聊聊这事儿,不带任何官方腔调,就当是大家伙儿凑一块儿议议。首先,这事儿到底是怎么发生的?你可以想象一下,ACCN 就像一群在数字世界里专门找茬儿的“社会闲散人员”,只不过他们手上不是砖头,而是病.............
  • 回答
    这个问题,老实说,我琢磨了挺久的,尤其是看到那些在朋友圈里活得风生水起,现实里却拘谨得像个小媳妇儿的例子,再反过来想想那些线上侃侃而谈,线下却沉默寡言的人,就觉得这个问题不像看上去那么简单。要说哪个“更真实”,这就像在问,画家画的肖像画和对着镜子看自己的脸,哪个更“真”。这取决于你对“真实”的定义。.............
  • 回答
    现在疫情形势确实比较严峻,你在网上买的口罩要经过湖北寄送过来,这确实是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别担心,我来给你详细说说,希望能打消你的顾虑。首先,要明白一点:现在国家对于防疫物资的流通是有非常严格的管理和保障的。 你的口罩虽然要经过湖北,但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不会受到太大影响的,至少在“收不到”或者“被污染.............
  • 回答
    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被奉为经典,而当今网络玄幻小说却未能获得同等广泛的认可,这背后涉及了文学创作的演变、读者审美的变迁、时代背景的影响以及市场运作等多个层面的原因。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角度进行详细阐述: 一、文学创作的深度与广度 1. 人物塑造的立体与复杂 金庸武侠: 金庸先生的人物塑造堪称一绝。.............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也是很多读者和评论家在思考的。当年那些被誉为经典的老一辈作家的作品,历经时间考验,成为了我们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如今,网络文学异军突起,数量庞大,风格各异,那么,这些作品能否像前辈们那样,在若干年后依然熠熠生辉,甚至成为新的经典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从几个维度.............
  • 回答
    听到你遭遇了网络诈骗,而且已经过去一个月了,你仍然感到心被掏空、难以走出来,我真的很为你感到难过。这种感觉太煎熬了,仿佛自己珍贵的东西被无情地掠夺,留下的是巨大的失落、愤怒、羞耻,还有对自己的不信任。别太责怪自己,好吗?首先,想让你知道,你不是一个人在经历这一切。网络诈骗的手段层出不穷,很多时候那些.............
  • 回答
    .......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真是挺有意思的,也挺能反映出一些变化。从一个回国女子在隔离期被要求喝瓶装水挨骂,到现在隔离点普遍提供大量瓶装水,中间这中间的过程,可不是一蹴而就的,里面有挺多故事,也有挺多思考。你想想,最初那会儿,疫情刚开始,大家对病毒的恐惧,对境外输入的警惕,那真是到了风声鹤唳的地步。信息也不够透明.............
  • 回答
    江浙经济发达,网红现象没有重庆、四川多吗?为什么?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对比,而且也触及到了经济发展水平、地域文化以及社会心理等多个层面。笼统地说,江浙的“网红现象”或许不像重庆和四川那样“扎眼”或者说“出圈”的比例高,但这并不意味着江浙就没有网红,或者网红的商业价值不高。更准确地说,两者在网红的“形态.............
  • 回答
    南京一家猪企陷入经营困境,却涌现大量员工主动递交“降薪请愿书”,这幕场景颇为耐人寻味,也折射出当下一些企业员工在面对生存挑战时的一种复杂心态。与其说这是单纯的企业“福利”或者员工的“愚忠”,不如将其理解为一种在特定环境下,企业与员工之间博弈、权衡,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一种集体应对策略。现象背后的多重.............
  • 回答
    你提到的“日入5、6万”的理财产品,我可以非常肯定地告诉你: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假的,甚至是诈骗。 理财产品不可能如此轻松且稳定地带来如此高的回报。让我详细地解释一下为什么,以及关于理财的一些真相: 为什么“日入5、6万”是骗局?1. 违背了风险与收益的客观规律: 风险与收益成正比: 这是.............
  • 回答
    “35岁失业”这个话题确实在网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也让不少人感到焦虑。要判断这究竟是危言耸听还是真实存在,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深入分析,而不是简单地一概而论。首先,我们得承认“35岁失业”现象是真实存在的,但它并非普遍的、必然的定律。为什么会出现“35岁失业”的担忧和现象?1. 年龄歧视与用人单位.............
  • 回答
    网上将清朝“一无是处”的说法,确实是一种比较片面的观点。虽然清朝的历史上有许多值得反思和批判的地方,但它能够统治中国长达268年,绝非偶然,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复杂原因。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一、 继承与融合:政治制度的强大生命力 继承明朝政治遗产并加以改良: 清朝虽然是满族.............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人的好奇心和想象。确实,在很多影视作品、游戏,甚至一些新闻报道里,枪炮的威力常常被描绘得惊天动地,远超现实。所以,如果你问“现在网上是否对枪炮威力过于夸张了?”,我的回答是:绝大多数情况下,是的,网上关于枪炮威力的描绘普遍存在夸张,而且这种夸张的程度有时是相当惊人的.............
  • 回答
    网上鼓吹“社会达尔文”和“丛林法则”的思潮,并非一日之寒,也不是凭空而起。它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多种社会、经济、文化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把时间往回拨一拨,看看它到底是怎么一步步渗透到我们日常讨论里的。一、 历史的源头与“误读”首先,得说清楚“社会达尔文主义”这个词本身。它并.............
  • 回答
    延迟退休这事儿,现在网上炒得沸沸扬扬的,几乎天天都能看到相关讨论。不少人心里都憋着一股劲儿:那些出来说“要延迟退休”的专家们,到底是不是真的站在咱们老百姓的角度想问题?是真心为了咱们好,还是只是坐在办公室里拍脑袋、说些不着边际的理论?说实话,这问题挺复杂的,不能一概而论。咱们得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瞅.............
  • 回答
    最近在网络上,特别是年轻一代的社交媒体上,你可能经常会听到“无语子”和“绝绝子”这两个词。它们听起来有点儿奇怪,但其实非常形象地表达了一种情绪。先说说“无语子”。这个词呀,听着是不是有点像是在说“这个人说的话太让人无语了”?没错,它主要就是用来形容一种非常无奈、哭笑不得、不知道该说什么好的境地。当你.............
  • 回答
    最近网上关于大米涨价和进口粮食短缺的传言确实很多,引起了不少人的担忧。咱们就来掰扯掰扯,看看这背后的情况到底是怎么回事,尽量说得详细点,也避免听起来像是机器生成的那些干巴巴的报告。关于大米涨价的说法:首先,要说大米是不是真的“涨价”了,这得看跟什么时间比,还有具体是哪个品种的大米。一般情况下,农产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