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说来,这是一个社会在某种情况之前的先兆。
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之中,专门讨论了这种状态,他称之为”分裂意识“,它举的例子是法国大革命前夕,狄德罗写的《拉摩的侄儿》
按照黑格尔哲学,他认为从希腊社会解体之后,一直到法国大革命之际,整个西欧历史处于所谓异化或教化社会之中。
指的是,人们创造了自己的历史、社会,但是这个历史、社会对于个体来说是异己的,是异化的。
于是,自我意识不甘心,他试图重新占有对象世界,于是产生了分裂意识
首先,他以一种诚实的意识去判断善恶,他认为国家权力是好的,财富是坏的。但是逐步他意识到,国家权力是摧毁自己的,而财富反而保障了自己的个体性独立。于是自我意识反思自身发现,原来的诚实意识是非常虚假。
当意识说,国家权力是善,其实他是最大的恶,当他说财富是善,他也是最大的恶,于是到底谁是善,谁是恶?意识根本分不清楚,于是一切都是颠倒错乱的,一切都是自欺欺人的,于是分裂意识意识到,一切的东西,无论是财富还是权力,都与他是敌对的,也意识到了自己是虚伪的。
所以黑格尔说:
由于纯粹的我见到自己在它自己以外,并且是支离破碎的,于是在这个支离破碎中,一切具有连续性和普遍性的东西,一切称为规律、善良和公正的东西同时就都归于瓦解崩溃;一切一致的同一的东西都已解体,因为,当前现在的是最纯粹的不一致,绝对的本质是绝对的非本质,自为存在是自外存在(Aussersichsein);纯粹的我本身已绝对分裂。
翻译者下面注解说
①黑格尔在这里描述并将继续分析的这种精神分裂的现象,是以狄德罗所著经歌德译成德文的小说《拉摩的侄儿》为背景的。在这种精神看来,社会的一切固有价值,特别是与卑贱意识相对立的高贵意识所视为有价值的东西,统统崩溃了。可以说是对法国大革命前的精神状态的写照。——译者
法国大革命前夕,社会矛盾空前剧烈,一切的一切都变成是虚无的,留下来只能是暴力。
按照《拉摩的侄子》所写,拉摩蔑视社会的一切普遍东西,认为他都是虚伪的东西,他不仅对于外界持有批判态度,他对于自己也持有批判态度,他揭露出自己是丑恶的、骗局。他用嬉笑怒骂的方式,肆意解构社会和自身。
所以
但表示分裂性的语言乃是表示这整个教化世界最完全的语言,乃是这整个教化世界的真的现实存在着的精神。
也就是表达了这样的社会的异化的状态。
因为社达是是一种和资本主义相适应价值观。
为资本主义辩护无非两种思路:
1,没有剥削
2,剥削合理。
两者殊途同归,最后必然要否定弱者的人权。
之前和自由主义大佬刘镇瑞讨论市场中的交易。自由主义大佬得出两个结论:
1,市场交易对黄世仁和杨白劳都是公正的,因为市场不是对弱者不利而是对反悔者不利,杨白劳固然不能用一袋米换回喜儿,但黄世仁也要不回那袋米了呀(真是个小机灵鬼)。
2,杨白劳才是黄杨交易中的最大受益者,因为黄世仁不和他交易他就饿死了。
再看看真正的自由主义大佬哈耶克对理想市场的设想:没有政府干涉,完全自发产生。你认为没有人类政治的完全自发环境是什么样的?看看干脆连人都没有的丛林。
一个社会中处于支配地位的物质力量也必然是处于支配地位的思想。还不明白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