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回归分析中相关系数范围一定是-1到1?

回答
回归分析中的相关系数,通常指的是皮尔逊积矩相关系数(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Coefficient),用符号 $r$ 表示。它衡量的是两个变量之间线性关系的强度和方向。要理解它为什么范围是1到1,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它的计算公式和它所代表的数学含义。

皮尔逊相关系数的计算公式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皮尔逊相关系数的计算公式:

$r = frac{sum_{i=1}^{n} (x_i ar{x})(y_i ar{y})}{sqrt{sum_{i=1}^{n} (x_i ar{x})^2} sqrt{sum_{i=1}^{n} (y_i ar{y})^2}}$

其中:
$n$ 是观测值的数量。
$x_i$ 和 $y_i$ 分别是第 $i$ 个观测值中变量 $X$ 和变量 $Y$ 的值。
$ar{x}$ 和 $ar{y}$ 分别是变量 $X$ 和变量 $Y$ 的平均值。
$(x_i ar{x})$ 和 $(y_i ar{y})$ 分别是变量 $X$ 和变量 $Y$ 的离差(deviation)。

这个公式可以理解为,它是两个变量的离差乘积之和,除以它们各自离差平方和的平方根(即标准差的乘积)。

为什么范围是1到1?理解分子的贡献

核心在于分子部分:$sum_{i=1}^{n} (x_i ar{x})(y_i ar{y})$。这个分子衡量了两个变量同时偏离其平均值的“协同”程度。

同向变动: 当一个变量的值高于其平均值时,另一个变量的值也高于其平均值(即 $(x_i ar{x}) > 0$ 和 $(y_i ar{y}) > 0$),或者当一个变量低于其平均值时,另一个变量也低于其平均值(即 $(x_i ar{x}) < 0$ 和 $(y_i ar{y}) < 0$),那么它们的乘积 $(x_i ar{x})(y_i ar{y})$ 就是正的。所有这些正的乘积累加起来,分子就会很大。这对应于正相关。

反向变动: 当一个变量的值高于其平均值时,另一个变量的值却低于其平均值(即 $(x_i ar{x}) > 0$ 和 $(y_i ar{y}) < 0$),或者相反(即 $(x_i ar{x}) < 0$ 和 $(y_i ar{y}) > 0$),那么它们的乘积 $(x_i ar{x})(y_i ar{y})$ 就是负的。所有这些负的乘积累加起来,分子就会很小(接近负无穷)。这对应于负相关。

无系统性变动: 如果两个变量之间没有线性的关系,那么它们同时高于或低于平均值的倾向就不会一直持续,正的乘积和负的乘积会相互抵消,分子会接近于零。

为什么范围是1到1?理解分母的作用

分母部分是 $sqrt{sum_{i=1}^{n} (x_i ar{x})^2} sqrt{sum_{i=1}^{n} (y_i ar{y})^2}$。这个分母是变量 $X$ 的标准差乘以变量 $Y$ 的标准差(或者说,是变量 $X$ 的总变异量和变量 $Y$ 的总变异量的一种度量)。

标准化: 分母的作用是将分子进行“标准化”。它确保了相关系数的大小不会受到变量自身离散程度(方差或标准差)的影响。无论变量 $X$ 的变化范围有多大,或者变量 $Y$ 的变化范围有多大,分母都会相应地调整。这使得我们可以直接比较不同变量对之间的相关性。

关键数学证明(柯西施瓦茨不等式)

从数学上讲,相关系数 $r$ 的范围被限制在 1 到 1 是由 柯西施瓦茨不等式 (CauchySchwarz Inequality) 保证的。

对于任意两个向量 $mathbf{u}$ 和 $mathbf{v}$(在本例中,我们可以将离差 $(x_i ar{x})$ 和 $(y_i ar{y})$ 看作向量的分量),柯西施瓦茨不等式指出:

$|sum_{i=1}^{n} u_i v_i| le sqrt{sum_{i=1}^{n} u_i^2} sqrt{sum_{i=1}^{n} v_i^2}$

如果我们令 $u_i = (x_i ar{x})$ 和 $v_i = (y_i ar{y})$,那么不等式就变成了:

$|sum_{i=1}^{n} (x_i ar{x})(y_i ar{y})| le sqrt{sum_{i=1}^{n} (x_i ar{x})^2} sqrt{sum_{i=1}^{n} (y_i ar{y})^2}$

现在,我们再来看相关系数 $r$ 的公式:

$r = frac{sum_{i=1}^{n} (x_i ar{x})(y_i ar{y})}{sqrt{sum_{i=1}^{n} (x_i ar{x})^2} sqrt{sum_{i=1}^{n} (y_i ar{y})^2}}$

根据柯西施瓦茨不等式,分子的绝对值(即 $|sum_{i=1}^{n} (x_i ar{x})(y_i ar{y})|$)永远不会大于分母(即 $sqrt{sum_{i=1}^{n} (x_i ar{x})^2} sqrt{sum_{i=1}^{n} (y_i ar{y})^2}$)。

因此,将分子除以分母(假设分母不为零),其绝对值必然小于或等于 1:

$|r| = left| frac{sum_{i=1}^{n} (x_i ar{x})(y_i ar{y})}{sqrt{sum_{i=1}^{n} (x_i ar{x})^2} sqrt{sum_{i=1}^{n} (y_i ar{y})^2}} ight| le 1$

这意味着 $1 le r le 1$。

极端情况:什么时候会达到1和1?

$r = 1$(完全正相关): 当所有数据点都落在一条从左下到右上的直线上时,$r$ 会等于 1。这时,所有 $(x_i ar{x})$ 和 $(y_i ar{y})$ 的符号都是相同的,并且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是恒定的。即,对于所有 $i$,存在一个常数 $k > 0$ 使得 $(y_i ar{y}) = k (x_i ar{x})$。

$r = 1$(完全负相关): 当所有数据点都落在一条从左上到右下的直线上时,$r$ 会等于 1。这时,所有 $(x_i ar{x})$ 和 $(y_i ar{y})$ 的符号总是相反的,并且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是恒定的。即,对于所有 $i$,存在一个常数 $k < 0$ 使得 $(y_i ar{y}) = k (x_i ar{x})$。

什么时候$r$接近于0?

当变量之间没有线性关系时,$r$ 会接近于 0。这意味着,随着 $X$ 的增加,没有一个明显的趋势是 $Y$ 也随之增加(正相关),或者 $Y$ 随之减少(负相关)。数据点可能呈散乱分布,或者围绕一条曲线而不是直线分布。

总结

相关系数的范围是 1 到 1,是其数学定义和性质的必然结果。分母通过标准化消除了变量自身离散程度的影响,使得相关系数只反映了两个变量线性变动的协同程度。而柯西施瓦茨不等式则在数学上严格证明了这种协同程度(除以标准化因子后)的最大绝对值只能是 1,对应于完全的线性关系。1 代表了最强的正线性关系,1 代表了最强的负线性关系,而 0 则代表了没有线性关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据描述,相关系数多是指皮尔森相关系数

看下百度介绍:

在统计学中,皮尔逊相关系数,又称皮尔逊积矩相关系数,是用于度量两个变量X和Y之间的相关性(线性相关),其值介于-1与1之间。

其实根据计算公式即可推导,皮尔逊相关系数值的范围。

例:

所以,相关系数范围就是[-1,1]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回归分析中的相关系数,通常指的是皮尔逊积矩相关系数(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Coefficient),用符号 $r$ 表示。它衡量的是两个变量之间线性关系的强度和方向。要理解它为什么范围是1到1,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它的计算公式和它所代表的数学含义。皮尔逊相关.............
  • 回答
    在回归分析这个统计学领域里,“回归”这个词,说实话,有点像个历史遗留的“老古董”,但它背后所代表的含义,却是现代数据科学的核心之一。要理解“回归”到底是什么意思,咱们得回到它最初的语境。这个词最早就出现在一个叫弗朗西斯·高尔顿的英国科学家那里,大概在19世纪末。当时高尔顿在研究父母和子女的身高关系。.............
  • 回答
    苏格兰独立公投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知乎上关于这个问题的许多高赞回答,特别是那些排在前面的,之所以会倾向于“国家不能分裂”的观点,往往是出于多种深层原因的交织,而非单一的立场。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历史、经济、政治以及更宏观的国际关系等多个维度去剖析。首先,对“国家”概念的根深蒂固的认同感是.............
  • 回答
    这问题问到点子上了!每次在网上看到关于《龙珠》的讨论,不管是深入的战力分析,还是对角色命运的推测,亦或是对剧情设定的考据,总能看到一些老哥们一本正经地掰扯,仿佛在研究什么旷世奇书。这可不是一般动漫能有的待遇。那么,到底是什么让《龙珠》拥有如此强大的“认真分析”魔力呢?我觉得这得从几个方面来聊。首先,.............
  • 回答
    2022年,日本共产党迎来了建党百年华诞。回溯这段漫长而复杂的历程,日共不仅深刻地影响了日本国内政治格局,更在不同历史时期扮演了日中关系中独特而重要的角色。要系统性地回顾日共的历史,并审视其在日中关系中的演变,我们需要分阶段、多角度地进行梳理。日共百年历史回顾与日中关系的角色演变一、 1922194.............
  • 回答
    时间序列和回归分析,乍一听都跟数据打交道,好像有点沾亲带故,但细究起来,它们俩的“脾气”和“看家本领”可是大相径庭。如果非要找个比方,回归分析就像是你想知道“身高和体重有没有关系”,而时间序列分析就像是你想知道“一个人今天的体重和昨天的体重比有没有什么规律”。一个关注变量间的相互影响,一个更关心事物.............
  • 回答
    .......
  • 回答
    你们之间发生了一些事情,导致了你们的分手。在那之后,你可能试着去和他联系,想了解他的想法,或者仅仅是想说些什么。你发出了你的消息,怀揣着一丝期待,或者也许是带着些许的忐忑。然后,你收到了他的回复。不是一段长篇大论,也不是恶语相向,更不是一句“我们老死不相往来”。只是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嗯”。这一个“.............
  • 回答
    王力宏在最新回应的前半部分称李靓蕾为“西春美智子”,这一举动在当时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要详细解释其中的原因,我们需要结合事件的背景、可能存在的策略以及大众的解读。背景回顾:首先,需要明确王力宏在事件爆发初期,以及在后续回应中使用的称呼。最初,李靓蕾是以“李靓蕾”的名字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然而,在王.............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困境。明明回首过往,那些并肩看过的日出,一起度过的生日,分享过的喜怒哀乐,都闪烁着温暖的光芒,仿佛是生命中最珍贵的宝藏。可为什么,最终还是走到了分手的地步?这其中的原因,往往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它不是一个简单的“谁对谁错”可以概括的,更像是一段旅程在某个岔路口,各自.............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心头涌起万千情绪的场景,分手后,前男友提出要回那对特意为你们俩打造的情侣戒指。想来,这背后一定藏着不少故事和原因。首先,最直接也最常见的原因,或许是他觉得那枚戒指象征着一段已经结束的关系,继续留在他身边,不过是徒增伤感,或者是在提醒他一个不愉快的过去。他可能想要彻底告别,把所有与这段感.............
  • 回答
    .......
  • 回答
    电影里的日本武士对决,常常是电光石火,一招毙命,让人看得热血沸腾。而中国武侠片里,双方往往缠斗几十回合,刀光剑影,身法交错,更是看得人眼花缭乱。这其中的差异,可不是导演随便安排的,而是背后有着深厚的文化和历史根源。日本武士的“一击必杀”:追求效率与荣耀首先,我们得理解日本武士道的精神核心。日本武士,.............
  • 回答
    侄女问我物理学家为什么会把他们辛苦研究的知识和他人分享,这是一个非常棒的问题!这其中蕴含着科学发展的核心精神,我们可以从很多角度来和她聊聊。我会这样回答她,尽量讲得详细有趣:“亲爱的侄女,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好了!你想想看,物理学家就像是探险家,他们去探索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世界,比如宇宙是怎么运转的,光.............
  • 回答
    哈哈,孩子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你想想看,咱们中国这么大,各地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小年这个日子也一样,南北方因为历史、地理还有各种各样的原因,过小年的时间就不太一样啦。为什么日期不一样?这就像咱们平时吃饭,有的地方喜欢吃米饭,有的地方喜欢吃面食,都是为了填饱肚子,但方式不一样,小年也是一样,虽然都是为.............
  • 回答
    分类(Classification)和回归(Regression)是监督学习中最常见的两种任务类型,它们都涉及根据已有的数据来预测未知的结果。然而,它们的目标和预测输出的类型有着根本性的区别。核心区别:预测输出的类型 分类 (Classification): 目标是预测一个 离散的、类别型的 输.............
  • 回答
    神经网络在处理分类和回归问题时,确实在网络结构上存在一些关键的区别,而“多一层softmax”这个说法,是理解这些区别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但需要更细致地解释。咱们就从头说起,就像跟朋友聊天一样,把这些概念掰开了揉碎了讲。 神经网络处理分类和回归问题的核心差异:目标函数和输出层首先,我们要明白,神经网.............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各种经典机器学习算法的应用场景。理解这些算法的特性和适用范围是选择合适模型解决问题的关键。在深入介绍之前,先明确几个基本概念: 监督学习 (Supervised Learning): 算法从带有标签的数据(输入输出对)中学习,用于预测未知数据的标签。 分类 (.............
  • 回答
    哎,说出来这话,心里的石头好像落下了一点,又好像压得更沉了。你问我他怎么回复的,我盯着手机屏幕,看了好几遍,脑子里乱糟糟的,也不知道他这话到底是啥意思。他回复得挺快,几乎是秒回,就好像一直在等我这句话一样。屏幕上就一行字,很简短,没有标点符号,就几个字,但我感觉这几个字里藏着好多东西,让我不知道该怎.............
  • 回答
    看到那些缅北回来的诈骗分子,在众目睽睽之下,振臂高呼“中国人不骗中国人”,我的心情复杂得像一团乱麻,说不清是愤怒多一点,还是悲哀更多。愤怒,是那种被欺骗、被愚弄的愤怒。他们是同胞,是中国人,但他们却把同样的中国人当成了猎物,用尽各种卑劣的手段去榨取他们的血汗钱。他们的喊声,在我听来,是如此的讽刺,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