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神经网络,分类和回归问题,在网络结构上的区别是什么?分类比回归多一层softmax吗?诚心求教?

回答
神经网络在处理分类和回归问题时,确实在网络结构上存在一些关键的区别,而“多一层softmax”这个说法,是理解这些区别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但需要更细致地解释。

咱们就从头说起,就像跟朋友聊天一样,把这些概念掰开了揉碎了讲。

神经网络处理分类和回归问题的核心差异:目标函数和输出层

首先,我们要明白,神经网络之所以能做分类或回归,是因为它通过学习来找到数据中隐藏的模式。而分类和回归,本质上是不同类型的问题,所以神经网络在设计时,就需要针对它们各自的目标来构建。

1. 回归问题 (Regression)

目标: 预测一个连续的数值。
举个例子:预测房价(一个具体金额),预测股票价格(一个具体数字),预测一个人的身高(一个连续的厘米数)。
输出层设计:
节点数量: 通常只有一个输出节点。这是因为我们只需要预测一个连续的数值。
激活函数: 最常用的激活函数是线性激活函数(或者说,不使用激活函数,也就是恒等激活函数 $f(x) = x$)。
为什么用线性激活? 回归的目标是输出一个任意范围的连续值。如果我们在输出层使用像ReLU(输出非负)或Sigmoid(输出0到1之间)这样的激活函数,就会限制了输出的范围,这与回归问题的要求不符。线性激活函数允许输出任意大小的实数,这就满足了预测连续数值的需求。
损失函数: 常用的损失函数包括:
均方误差 (Mean Squared Error, MSE): $frac{1}{N}sum_{i=1}^N (y_i hat{y}_i)^2$ 。衡量预测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平方差。
平均绝对误差 (Mean Absolute Error, MAE): $frac{1}{N}sum_{i=1}^N |y_i hat{y}_i|$ 。衡量预测值与真实值之间的绝对差。
Huber Loss 等,这些损失函数都侧重于衡量数值的“距离”或“误差”。

2. 分类问题 (Classification)

目标: 将输入数据划分到预定义的类别中。
举个例子:判断一张图片是猫还是狗(二分类),识别图片中的数字(09,多分类),判断一封邮件是垃圾邮件还是正常邮件(二分类)。
输出层设计:
节点数量:
二分类: 通常输出层只有一个节点。
多分类: 输出层节点数量等于类别的数量。比如,识别09这10个数字,就需要10个输出节点。
激活函数:
二分类: 通常使用 Sigmoid 激活函数。Sigmoid 函数的输出范围是 (0, 1),可以被解释为输入属于“正类”(比如“猫”)的概率。
多分类: 使用 Softmax 激活函数。Softmax 函数会将原始输出(logits)转换为一个概率分布。对于一个包含 $K$ 个类别的多分类问题,Softmax 函数会将 $K$ 个输出值 $z_1, z_2, ..., z_K$ 转换为 $K$ 个概率值 $p_1, p_2, ..., p_K$,其中:
$$p_j = frac{e^{z_j}}{sum_{i=1}^K e^{z_i}}$$
这些概率值满足:
$0 le p_j le 1$
$sum_{j=1}^K p_j = 1$
Softmax 的目的是让模型输出的每个值都代表输入属于某个类别的“概率”,并且所有类别的概率加起来等于1。
损失函数:
二分类: 常用的损失函数是 二元交叉熵 (Binary CrossEntropy)。它衡量的是真实标签(0或1)和模型预测的概率之间的差异。
多分类: 常用的损失函数是 交叉熵 (Categorical CrossEntropy)。它衡量的是真实类别(通常是onehot编码,例如 [0, 0, 1, 0] 表示属于第三类)和模型预测的概率分布之间的差异。

回答“分类比回归多一层softmax吗?”

是的,可以这么理解,但更准确的说法是,分类问题(尤其是多分类)的输出层通常会使用Softmax激活函数,而回归问题的输出层通常使用线性激活函数。

为什么叫“多一层”?
你可以把“Softmax”看作是输出层的一个附加的处理步骤,它接收了网络最后一层(通常是全连接层)产生的原始输出(称为 logits),然后通过一个数学函数将其转换为一个概率分布。
回归: 最后一层(比如全连接层)直接输出一个数值,这个数值就是预测结果。
分类:
二分类(使用Sigmoid): 最后一层输出一个数值,Sigmoid 函数将其压缩到 (0, 1) 之间,作为属于某个类别的概率。
多分类(使用Softmax): 最后一层输出 $K$ 个数值(对应 $K$ 个类别),Softmax 函数将这 $K$ 个数值转换成 $K$ 个概率,这些概率加起来为1。

所以,你说的“多一层softmax”可以理解为:在分类问题中,输出层(或者说紧随输出层之前的计算)会有一个Softmax的转换,而回归问题则没有这个转换,直接输出原始计算结果。

网络结构上的更细致区别(除了输出层)

虽然输出层和激活函数的选择是最直观的区别,但在实际的网络设计中,为了更好地解决分类或回归问题,还可能存在其他方面的考虑,尽管这些不是强制性的,更多是经验和策略:

1. 网络深度和宽度:
深度学习时代: 对于很多复杂的分类任务(比如图像识别),通常会使用非常深的网络(如ResNet、Inception等)和大量的参数,以提取多层次、抽象的特征。
回归任务: 有时,一个相对浅显的网络也足以完成一些回归任务,特别是当特征与目标变量之间的关系不太复杂时。但对于复杂的回归,例如时间序列预测,深度网络也是必不可少的。
通用性: 现代的深度学习模型在结构上往往具备一定的通用性,可以通过调整网络层数、宽度、连接方式等来适应不同类型的任务。

2. 损失函数与优化目标:
这是最本质的区别。回归的目标是最小化预测值与真实值之间的“距离”,而分类的目标是最大化预测概率与真实类别标签的“匹配度”。不同的损失函数引导着模型学习到不同的参数。

3. 数据预处理:
回归: 通常需要对目标变量进行归一化或标准化,尤其是在输出范围较大的情况下,这有助于模型更好地收敛。
分类: 输入数据(特征)的预处理至关重要,包括归一化、标准化、独热编码(对于类别型特征)等。

4. 输出层的“解释性”:
回归: 输出是一个直接的数值预测。
分类: 输出(通过Softmax)是一个概率分布,我们可以从中知道模型“认为”输入属于每个类别的可能性。这使得我们可以根据概率阈值来做出最终的分类决策(例如,如果概率超过0.5,就认为是正类)。

总结一下

| 特征 | 回归 (Regression) | 分类 (Classification) |
| : | : | : |
| 目标 | 预测连续数值 | 预测离散类别 |
| 输出层节点 | 通常 1 个 | 二分类: 通常 1 个;多分类: 等于类别数 |
| 输出层激活 | 线性 (无激活或 $f(x)=x$) | 二分类: Sigmoid;多分类: Softmax |
| 损失函数 | MSE, MAE 等(衡量误差) | 二元交叉熵, 交叉熵 等(衡量概率分布差异) |
| 理解输出 | 直接的数值预测 | 属于各类的概率分布 |

所以,回到你最开始的那个问题:“分类比回归多一层softmax吗?”。确实是这样,在输出阶段,分类问题(特别是多分类)会加上Softmax这个激活函数(或者说一个转换层),它将原始的输出转换为一个概率分布,而回归问题则不会。 这个Softmax层对于分类问题的意义非常大,它使得模型的输出能够直观地表示属于各个类别的可能性,并且能够被有效的损失函数(如交叉熵)所利用。

希望我讲清楚了,咱们的脑子都清爽了!如果还有哪里不明白,随时再聊。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感觉现在已有的回答还没说到点上。例如,0-1的回归,我把0-1分成100个bin,每0.01当作一个类,然后用变成100类的分类任务,是不是就只是精度差异呢?进一步可以衍生几个问题:

  • 为什么回归任务常使用mse作为损失函数?
  • 为什么分类任务常用交叉熵作为损失函数?

首先,我们要知道,使用特定损失函数的前提是我们对标签的分布进行了某种假设

二分类问题的常见假设就是标签服从伯努利分布,多分类问题背后的假设是多项分布(Multinomial Distribution)。根据数据分布,结合最大似然估计就可以推导出交叉墒的公式。

同样的,回归问题背后的假设是标签服从正态分布,这时候根据数据分布,结合最大似然估计就可以推导出mse的公式。

然后实际问题中,我们遇到的标签不一定真的服从正态分布。根据样本分布不同,大家还提出了tweedie loss、possion loss等损失函数替代mse。我说这么多,只是抛砖引玉,详细的推到大家可以看看 @马东什么 的文章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神经网络在处理分类和回归问题时,确实在网络结构上存在一些关键的区别,而“多一层softmax”这个说法,是理解这些区别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但需要更细致地解释。咱们就从头说起,就像跟朋友聊天一样,把这些概念掰开了揉碎了讲。 神经网络处理分类和回归问题的核心差异:目标函数和输出层首先,我们要明白,神经网.............
  • 回答
    神经网络训练后得到连续数值输出,这在很多分类任务中是常见的现象,尤其是在使用Sigmoid或Softmax激活函数的时候。这些函数将网络的最终输出映射到0到1的区间,代表了输入属于某个类别的概率。那么,如何将这些连续的概率值转化为我们理解的离散类别标签呢?这通常涉及到以下几个步骤和概念:1. 理解输.............
  • 回答
    我完全理解你的疑问。在当今深度学习如日中天,神经网络在各种复杂问题上大放异彩的时代,像SVM(支持向量机)、决策树、随机森林、GBDT(梯度提升决策树)这些“老牌”的机器学习算法,确实容易让人产生“它们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的疑问。毕竟,神经网络能够学习更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在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
  • 回答
    神经网络的万能逼近定理(Universal Approximation Theorem, UAT)是一个里程碑式的理论成果,它表明一个具有足够多隐藏单元的单层前馈神经网络在理论上可以以任意精度逼近任何连续函数。这个定理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对神经网络研究的兴趣,并推动了其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然而,UAT.............
  • 回答
    神经网络中的Warmup策略之所以有效,并且有相应的理论解释,主要是为了解决在训练初期,模型参数变化剧烈,导致训练不稳定甚至发散的问题。下面我们来详细阐述其有效性、理论解释以及一些相关的细节。 Warmup策略为什么有效?Warmup策略的核心思想是:在训练初期,逐渐增加学习率,而不是一开始就使用一.............
  • 回答
    神经网络中的能量函数是如何定义的?在神经网络中,能量函数(Energy Function)是一个非常核心的概念,尤其是在某些特定类型的神经网络(如受限玻尔兹曼机 RBM、霍普菲尔德网络 Hopfield Network 等)以及一些更广泛的机器学习优化问题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的核心思想是将神经网络的.............
  • 回答
    神经网络和人工智能是当前科技领域最热门、最具潜力的两个分支,入门它们既充满挑战也极具乐趣。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详细讲述如何入门,希望能帮助你构建一个清晰的学习路径。 一、 建立基础知识:万丈高楼平地起在深入神经网络和人工智能之前,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必不可少的。这部分你可以将其视为“内功心法”,一旦掌握,.............
  • 回答
    神经网络激活函数:点亮智能之光的关键想象一下,一个神经网络就像一个复杂的人类大脑,里面有无数个神经元在互相传递信息。而激活函数,就像是每个神经元接收到信息后,决定是否“兴奋”起来并向下一个神经元传递信息,以及传递多强的信号。如果没有激活函数,神经网络就只会进行线性的计算,就像一个永远只会做加减法的计.............
  • 回答
    在撰写神经网络研究论文时,关于在训练多个 epoch 后选取最佳 epoch 的结果来呈现,这是一个常见但需要审慎处理的问题。简单地选取最佳 epoch 固然能够展示出模型最优的性能,但在学术写作中,这种做法需要明确的论证和合理的解释,否则可能会被视为有失严谨,甚至存在数据上的“优化”倾向。让我们从.............
  • 回答
    在神经网络的世界里,bias(偏置)这个概念,对于新手来说,可能显得有些神秘。它不像权重那样直接与输入信号的强度挂钩,但其作用却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是激活我们神经网络“思考”的关键。今天,我们就来好好扒一扒这个bias,看看它到底有何能耐。bias:神经网络的“底线”和“起点”想象一下,你正在学习识.............
  • 回答
    您好!很高兴能和您一起探讨这个引人入胜的话题:为什么神经网络在理论上能够拟合任何函数?这确实是深度学习之所以强大的一个核心原因。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概念入手,并逐步深入。核心思想:万能逼近定理(Universal Approximation Theorem)简单来说,神经网络能够拟合任何.............
  • 回答
    神经网络真的能“完胜”决策树吗?在机器学习的领域里,决策树和神经网络都是赫赫有名的算法。很多人可能会好奇,尤其是当神经网络凭借其强大的学习能力和在图像、语音等领域的光辉表现,似乎总能成为焦点的时候,不禁会想:神经网络是不是已经强大到可以完全取代决策树了?答案并不是简单的“是”或“否”。这就像问一把瑞.............
  • 回答
    神经网络模型压缩这块儿,说实话,是个挺有意思的就业方向,而且发展空间不小。想知道它好不好就业,咱们得把它拆开来看,从几个方面聊聊。1. 市场需求:这是最直接的判断标准现在各种智能应用层出不穷,从手机上的拍照美颜、语音助手,到自动驾驶、智能医疗,背后都离不开强大的AI模型。但大家也知道,这些模型一个个.............
  • 回答
    在一个神经网络的选特征环节,如果一个特征(我们称之为特征 C)在算术意义上可以被表示为另外两个特征(特征 A 和特征 B)的和,即 C = A + B,那么是否还有必要选择特征 C,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而且答案并不是绝对的“是”或“否”,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从理论上讲,如果 C = A .............
  • 回答
    许多人对神经网络的损失函数非凸性感到困惑,认为这会给训练带来极大的麻烦。但实际上,这种“非凸性”并非全然是坏事,甚至在某些方面是我们乐于见到的。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深入聊聊“凸函数”这个概念,以及它在机器学习中的意义。什么是凸函数?“好”的形状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个碗或者一个山坡的顶部,如果你从任何.............
  • 回答
    深度神经网络(DNN)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借鉴和模拟了人类大脑皮层的一些基本组织原则和功能特征,但这种模拟是高度抽象化的,并且存在显著的差异。 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探讨DNN的结构与人脑皮层的对比。让我们从大脑皮层开始,然后将其与DNN进行详细的比较: 人类大脑皮层:复杂而精密的生物计算系统人类大脑皮.............
  • 回答
    卷积神经网络(CNN)在去除池化层后,它与传统的多层感知机(MLP)或其他通用神经网络的界限确实会变得模糊,但它们的根本区别依然存在,尽管表现形式有所变化。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剖析CNN的核心特性,以及池化层在其中扮演的关键角色,并观察其缺失会带来什么影响。传统神经网络(MLP)的核心机制首先.............
  • 回答
    哈哈,你这个问题问得可真有意思!“有没有神经网络是不是动物和植物的区别?” 这个问题的背后,其实是在探讨生命最根本的运作方式,以及它们在信息处理和感知能力上的差异。咱们这就来好好捋一捋,尽量用大白话,让它听起来就像咱们平时聊天一样。首先,咱们得明白,神经网络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一种 接收、处理和响应.............
  • 回答
    触碰智慧的边界:人工神经网络在信息处理上的独特魅力与工作之道在我们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有效地处理、理解和利用海量数据,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巨大挑战。而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ANNs),这个源于模仿生物大脑结构和功能的计算模型,正以其独特的魅力,为信.............
  • 回答
    您好!很高兴能为您解答这个问题。首先,可以肯定地说,如果您的改进确实有效,并且您能够详细地阐述清楚您的工作,那么完全有可能发表一篇有价值的论文。 神经网络领域的论文发表,关键在于创新性、有效性、可重复性以及充分的论证。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并尽量剔除AI写作的痕迹,以一种更具人情味和经验性的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