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神经网络激活函数的作用和原理?有没有形象解释?

回答
神经网络激活函数:点亮智能之光的关键

想象一下,一个神经网络就像一个复杂的人类大脑,里面有无数个神经元在互相传递信息。而激活函数,就像是每个神经元接收到信息后,决定是否“兴奋”起来并向下一个神经元传递信息,以及传递多强的信号。如果没有激活函数,神经网络就只会进行线性的计算,就像一个永远只会做加减法的计算器,无法处理复杂的非线性关系,也就无法实现我们看到的各种智能应用,比如识别图像、翻译语言、预测股票等等。

激活函数的作用:

激活函数在神经网络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引入非线性: 这是激活函数最核心的作用。如果没有激活函数,多层神经网络的输出仍然是输入和权重的线性组合。这意味着无论有多少层,整个网络都相当于一个单层线性模型,无法解决非线性问题。激活函数通过引入非线性变换,使得神经网络能够逼近和学习各种复杂的非线性模式。

2. 控制输出范围: 许多激活函数将输入压缩到特定的范围内,例如 sigmoid 函数将输入压缩到 (0, 1) 之间,而 tanh 函数将输入压缩到 (1, 1) 之间。这有助于稳定训练过程,防止神经元输出值过大或过小,从而避免梯度爆炸或梯度消失的问题。

3. 模拟神经元的“激发”或“抑制”: 在生物神经系统中,神经元在接收到足够的刺激时才会“激发”并向其他神经元传递信号,否则就会保持“静默”。激活函数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了这种机制,它允许神经元根据输入信号的强度来决定其输出。

4. 增加模型的表达能力: 引入非线性使得神经网络能够构建更复杂的决策边界,从而更有效地学习和表示数据中的模式。

激活函数的原理:

激活函数本质上是一个数学函数,它接收神经元的输入(通常是前一层神经元输出与权重的加权和,再加上偏置项),然后根据预设的规则计算出一个输出值。这个输出值将被传递给下一层的神经元。

从数学上讲,一个神经元的计算过程可以表示为:

输出 = 激活函数 ( 加权和 + 偏置 )

更具体地,如果一个神经元接收到来自前一层 $n$ 个神经元的输入 $x_1, x_2, ..., x_n$,并且与这些输入相对应的权重是 $w_1, w_2, ..., w_n$,还有一个偏置项 $b$,那么这个神经元的加权和就是:

$z = w_1x_1 + w_2x_2 + ... + w_nx_n + b$

然后,激活函数 $f$ 将作用于这个 $z$:

输出 $a = f(z)$

这个输出 $a$ 将作为下一层神经元的输入。

形象解释:

为了更形象地理解激活函数的作用,我们可以用一些比喻:

比喻一:开关和调光器

没有激活函数 (线性): 想象一个非常简单的电路,只有一根电线连接到灯泡。你只能通过增大电压来让灯泡更亮,或者减小电压让它更暗,但你无法控制它是否亮起或者以一种“渐进”的方式变化。它只是简单地将输入信号按比例放大或缩小。

有激活函数 (非线性):
阶跃函数 (早期简单的激活函数): 就像一个 简单的开关。如果输入信号达到某个阈值(比如达到一定亮度),开关就打开,灯泡就亮了;否则,灯泡就不亮。它只有“开”或“不开”两种状态。
Sigmoid / Tanh 函数: 就像一个 调光器。你可以缓慢地转动旋钮,灯泡的亮度会从完全关闭到完全打开,并且变化是平滑的。即使输入信号非常大,灯泡亮度也不会无限增加,它会逐渐趋于饱和(最亮)。反之,输入信号非常小,灯泡亮度也会趋于关闭。
ReLU 函数: 就像一个 带有“阈值”的简单灯泡。只有当输入信号(比如亮度)超过某个值时,灯泡才会开始发光。如果输入信号小于或等于这个阈值,灯泡就完全不亮。而且,一旦开始发光,它就会随着输入信号的增加而线性增加亮度,直到达到硬件的上限。

比喻二:信息筛选器和放大器

没有激活函数: 就像一个水管,水流的大小完全取决于水龙头开的大小和水压。信息只是简单地传递,没有经过任何处理。

有激活函数:
Sigmoid / Tanh 函数: 就像一个 压力调节阀。它接收管道中的水压(加权和 + 偏置),然后根据水压的大小,输出一个在特定范围内(比如 0 到 1,或者 1 到 1)的水压。水压过高或过低都会被“调节”到一个合理的范围。这有助于防止水管爆裂(梯度爆炸)或者水流完全停止(梯度消失)。
ReLU 函数: 就像一个 自动感应的洒水器。只有当感应器检测到土壤湿度低于某个阈值时,洒水器才会启动并开始喷水。一旦启动,喷水流量会随着缺水程度的增加而线性增加,但不会无限增加。如果土壤湿度已经足够,洒水器就保持关闭状态。

比喻三:决策者

没有激活函数: 想象一群学生在投票,每个人都只是简单地给出一个分数,然后把分数加起来。最后总分高的人获胜。这种方式很难表达复杂的偏好。

有激活函数:
Sigmoid 函数: 想象每个学生在投票前,都需要先将自己的投票意愿(输入)通过一个“犹豫程度评估器”来转换成一个 0 到 1 的概率。例如,非常同意就给 1,非常反对就给 0,模棱两可的就给 0.5 左右。最后把这些概率加起来。这种方式更像是在衡量大家对某项提议的“支持度”。
ReLU 函数: 想象学生们看到一个问题后,如果他们认为这个问题“值得回答”,就给出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一个积极的值);如果他们认为问题“不值得回答”或者“负面评价”,就直接给出 0,不再提供任何信息。这样,只有那些真正认为问题有意义的学生才会贡献信息。

一些常见的激活函数及其特点:

Sigmoid (S型函数):
公式: $f(x) = frac{1}{1 + e^{x}}$
图像: S型曲线。
特点: 输出范围在 (0, 1) 之间,常用于二分类问题的输出层,表示概率。
缺点:
梯度消失问题: 当输入值很大或很小时,激活函数的梯度非常接近于零,导致反向传播时梯度很小,模型难以学习。
输出不是零均值的: 导致后续层计算的均值也非零,可能使得梯度更新方向不一致。
计算复杂度较高: 指数函数运算相对复杂。

Tanh (双曲正切函数):
公式: $f(x) = frac{e^x e^{x}}{e^x + e^{x}}$
图像: S型曲线,但输出范围在 (1, 1) 之间。
特点: 输出是零均值的,比 Sigmoid 函数更优。
缺点: 仍然存在梯度消失问题。

ReLU (Rectified Linear Unit, 整流线性单元):
公式: $f(x) = max(0, x)$
图像: 在 $x<0$ 时为 0,在 $x ge 0$ 时为 $x$。
特点:
计算简单高效: 避免了指数运算。
缓解了梯度消失问题: 在正区间梯度为 1,可以有效传播梯度。
稀疏激活: 当输入为负时,神经元输出为 0,相当于“关闭”了该神经元,增加了模型的稀疏性,提高了效率。
缺点:
死亡 ReLU 问题: 当输入为负时,神经元输出为 0,梯度也为 0。如果一个神经元在训练过程中一直处于负输入状态,它将永远无法被激活,也无法被更新,就“死亡”了。

Leaky ReLU:
公式: $f(x) = egin{cases} x & ext{if } x > 0 \ alpha x & ext{if } x le 0 end{cases}$,其中 $alpha$ 是一个很小的常数(例如 0.01)。
特点: 解决了 ReLU 的死亡 ReLU 问题,在负区间引入了一个小的非零斜率,保证了神经元不会完全“死亡”。

Softmax 函数:
公式: 对于一个向量 $z = [z_1, z_2, ..., z_K]$,输出向量 $a$ 的每个元素为 $a_i = frac{e^{z_i}}{sum_{j=1}^K e^{z_j}}$
特点: 常用于多分类问题的输出层。它将一个任意实数向量映射到概率分布上,使得所有输出元素的和为 1。每个元素代表属于某个类别的概率。

总结来说,激活函数是神经网络的“灵魂”,它赋予了神经网络学习和处理复杂非线性问题的能力。选择合适的激活函数对模型的性能至关重要,不同的激活函数在不同的场景下有不同的优势和劣势。ReLU 及其变种因其计算效率和缓解梯度消失的能力,在现代深度学习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翻译为激活函数(activation function)会更好。

激活函数是用来加入非线性因素的,因为线性模型的表达能力不够。

以下,同种颜色为同类数据。

某些数据是线性可分的,意思是,可以用一条直线将数据分开。比如下图:



这时候你需要通过一定的机器学习的方法,比如感知机算法(perceptron learning algorithm) 找到一个合适的线性方程。

但是有些数据不是线性可分的。比如如下数据:


第二组数据你就没有办法画出一条直线来将数据区分开。

这时候有两个办法,第一个办法,是做线性变换(linear transformation),比如讲x,y变成x^2,y^2,这样可以画出圆形。如图所示:

如果将坐标轴从x,y变为以x^2,y^2为标准,你会发现数据经过变换后是线性可分的了。大致示意图如下:

另外一种方法是引入非线性函数。我们来看异或问题(xor problem)。以下是xor真值表


这个真值表不是线性可分的,所以不能使用线性模型,如图所示

我们可以设计一种神经网络,通过激活函数来使得这组数据线性可分。

激活函数我们选择阀值函数(threshold function),也就是大于某个值输出1(被激活了),小于等于则输出0(没有激活)。这个函数是非线性函数。

神经网络示意图如下:


其中直线上的数字为权重。圆圈中的数字为阀值。第二层,如果输入大于1.5则输出1,否则0;第三层,如果输入大于0.5,则输出1,否则0.

我们来一步步算。

第一层到第二层(阀值1.5)


第二层到第三层(阀值0.5)

可以看到第三层输出就是我们所要的xor的答案。

经过变换后的数据是线性可分的(n维,比如本例中可以用平面),如图所示:


总而言之,激活函数可以引入非线性因素,解决线性模型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user avatar
@lee philip

写得非常好,学习。

不过好像还是写得比较专业了,理解起来还是有点难度,所以补充几点可以更清晰,纯粹个人理解,如果有错请指出来,因为在下也是正在学习中。


Activation function 翻译成激活函数,不要误解是指这个函数去激活什么,而是指如何把“激活的神经元的特征”通过函数把特征保留并映射出来,这是神经网络能解决非线性问题关键。


激活函数众所周知有tanh,sigmoid,ReLU等。

tanh   双切正切函数,取值范围[-1,1]

sigmoid  采用S形函数,取值范围[0,1]

ReLU 简单而粗暴,大于0的留下,否则一律为0。


因为神经网络的数学基础是处处可微的,所以选取的激活函数要能保证数据输入与输出也是可微的。


神经网络中,运算特征是不断进行循环计算,所以在每代循环过程中,每个神经元的值也是在不断变化的。


这就导致了tanh特征相差明显时的效果会很好,在循环过程中会不断扩大特征效果显示出来。

但有时候,特征相差比较复杂或是相差不是特别大时,需要更细微的分类判断的时候,sigmoid效果就好了。


所以sigmoid相比用得更多,但近年发现数据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特征。


也就是稀疏性,数据有很多的冗余,而近似程度的最大保留数据特征,可以用大多数元素为0的稀疏矩阵来实现。


而Relu,它就是取的max(0,x),因为神经网络是不断反复计算,实际上变成了它在尝试不断试探如何用一个大多数为0的矩阵来尝试表达数据特征,结果因为稀疏特性的存在,反而这种方法变得运算得又快效果又好了。


所以,据说,目前大多在用max(0,x)来代替sigmod函数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神经网络激活函数:点亮智能之光的关键想象一下,一个神经网络就像一个复杂的人类大脑,里面有无数个神经元在互相传递信息。而激活函数,就像是每个神经元接收到信息后,决定是否“兴奋”起来并向下一个神经元传递信息,以及传递多强的信号。如果没有激活函数,神经网络就只会进行线性的计算,就像一个永远只会做加减法的计.............
  • 回答
    在神经网络的世界里,bias(偏置)这个概念,对于新手来说,可能显得有些神秘。它不像权重那样直接与输入信号的强度挂钩,但其作用却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是激活我们神经网络“思考”的关键。今天,我们就来好好扒一扒这个bias,看看它到底有何能耐。bias:神经网络的“底线”和“起点”想象一下,你正在学习识.............
  • 回答
    神经网络的万能逼近定理(Universal Approximation Theorem, UAT)是一个里程碑式的理论成果,它表明一个具有足够多隐藏单元的单层前馈神经网络在理论上可以以任意精度逼近任何连续函数。这个定理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对神经网络研究的兴趣,并推动了其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然而,UAT.............
  • 回答
    神经网络中的Warmup策略之所以有效,并且有相应的理论解释,主要是为了解决在训练初期,模型参数变化剧烈,导致训练不稳定甚至发散的问题。下面我们来详细阐述其有效性、理论解释以及一些相关的细节。 Warmup策略为什么有效?Warmup策略的核心思想是:在训练初期,逐渐增加学习率,而不是一开始就使用一.............
  • 回答
    神经网络中的能量函数是如何定义的?在神经网络中,能量函数(Energy Function)是一个非常核心的概念,尤其是在某些特定类型的神经网络(如受限玻尔兹曼机 RBM、霍普菲尔德网络 Hopfield Network 等)以及一些更广泛的机器学习优化问题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的核心思想是将神经网络的.............
  • 回答
    神经网络和人工智能是当前科技领域最热门、最具潜力的两个分支,入门它们既充满挑战也极具乐趣。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详细讲述如何入门,希望能帮助你构建一个清晰的学习路径。 一、 建立基础知识:万丈高楼平地起在深入神经网络和人工智能之前,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必不可少的。这部分你可以将其视为“内功心法”,一旦掌握,.............
  • 回答
    在撰写神经网络研究论文时,关于在训练多个 epoch 后选取最佳 epoch 的结果来呈现,这是一个常见但需要审慎处理的问题。简单地选取最佳 epoch 固然能够展示出模型最优的性能,但在学术写作中,这种做法需要明确的论证和合理的解释,否则可能会被视为有失严谨,甚至存在数据上的“优化”倾向。让我们从.............
  • 回答
    神经网络训练后得到连续数值输出,这在很多分类任务中是常见的现象,尤其是在使用Sigmoid或Softmax激活函数的时候。这些函数将网络的最终输出映射到0到1的区间,代表了输入属于某个类别的概率。那么,如何将这些连续的概率值转化为我们理解的离散类别标签呢?这通常涉及到以下几个步骤和概念:1. 理解输.............
  • 回答
    您好!很高兴能和您一起探讨这个引人入胜的话题:为什么神经网络在理论上能够拟合任何函数?这确实是深度学习之所以强大的一个核心原因。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概念入手,并逐步深入。核心思想:万能逼近定理(Universal Approximation Theorem)简单来说,神经网络能够拟合任何.............
  • 回答
    神经网络真的能“完胜”决策树吗?在机器学习的领域里,决策树和神经网络都是赫赫有名的算法。很多人可能会好奇,尤其是当神经网络凭借其强大的学习能力和在图像、语音等领域的光辉表现,似乎总能成为焦点的时候,不禁会想:神经网络是不是已经强大到可以完全取代决策树了?答案并不是简单的“是”或“否”。这就像问一把瑞.............
  • 回答
    神经网络模型压缩这块儿,说实话,是个挺有意思的就业方向,而且发展空间不小。想知道它好不好就业,咱们得把它拆开来看,从几个方面聊聊。1. 市场需求:这是最直接的判断标准现在各种智能应用层出不穷,从手机上的拍照美颜、语音助手,到自动驾驶、智能医疗,背后都离不开强大的AI模型。但大家也知道,这些模型一个个.............
  • 回答
    在一个神经网络的选特征环节,如果一个特征(我们称之为特征 C)在算术意义上可以被表示为另外两个特征(特征 A 和特征 B)的和,即 C = A + B,那么是否还有必要选择特征 C,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而且答案并不是绝对的“是”或“否”,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从理论上讲,如果 C = A .............
  • 回答
    神经网络在处理分类和回归问题时,确实在网络结构上存在一些关键的区别,而“多一层softmax”这个说法,是理解这些区别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但需要更细致地解释。咱们就从头说起,就像跟朋友聊天一样,把这些概念掰开了揉碎了讲。 神经网络处理分类和回归问题的核心差异:目标函数和输出层首先,我们要明白,神经网.............
  • 回答
    许多人对神经网络的损失函数非凸性感到困惑,认为这会给训练带来极大的麻烦。但实际上,这种“非凸性”并非全然是坏事,甚至在某些方面是我们乐于见到的。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深入聊聊“凸函数”这个概念,以及它在机器学习中的意义。什么是凸函数?“好”的形状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个碗或者一个山坡的顶部,如果你从任何.............
  • 回答
    深度神经网络(DNN)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借鉴和模拟了人类大脑皮层的一些基本组织原则和功能特征,但这种模拟是高度抽象化的,并且存在显著的差异。 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探讨DNN的结构与人脑皮层的对比。让我们从大脑皮层开始,然后将其与DNN进行详细的比较: 人类大脑皮层:复杂而精密的生物计算系统人类大脑皮.............
  • 回答
    卷积神经网络(CNN)在去除池化层后,它与传统的多层感知机(MLP)或其他通用神经网络的界限确实会变得模糊,但它们的根本区别依然存在,尽管表现形式有所变化。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剖析CNN的核心特性,以及池化层在其中扮演的关键角色,并观察其缺失会带来什么影响。传统神经网络(MLP)的核心机制首先.............
  • 回答
    哈哈,你这个问题问得可真有意思!“有没有神经网络是不是动物和植物的区别?” 这个问题的背后,其实是在探讨生命最根本的运作方式,以及它们在信息处理和感知能力上的差异。咱们这就来好好捋一捋,尽量用大白话,让它听起来就像咱们平时聊天一样。首先,咱们得明白,神经网络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一种 接收、处理和响应.............
  • 回答
    触碰智慧的边界:人工神经网络在信息处理上的独特魅力与工作之道在我们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有效地处理、理解和利用海量数据,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巨大挑战。而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ANNs),这个源于模仿生物大脑结构和功能的计算模型,正以其独特的魅力,为信.............
  • 回答
    您好!很高兴能为您解答这个问题。首先,可以肯定地说,如果您的改进确实有效,并且您能够详细地阐述清楚您的工作,那么完全有可能发表一篇有价值的论文。 神经网络领域的论文发表,关键在于创新性、有效性、可重复性以及充分的论证。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并尽量剔除AI写作的痕迹,以一种更具人情味和经验性的方.............
  • 回答
    卷积神经网络(CNN)的结构设计,说到底,是在模仿和优化我们人类的视觉系统。我们眼睛捕捉到的信息,并不是像普通计算机程序那样一个像素一个像素地独立处理,而是大脑通过一系列层级化的处理,从简单的边缘、颜色、纹理,逐步抽象到复杂的物体、场景。CNN的设计正是围绕着这个核心思想展开的。 1. 局部感受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