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神经网络中 warmup 策略为什么有效;有什么理论解释么?

回答
神经网络中的Warmup策略之所以有效,并且有相应的理论解释,主要是为了解决在训练初期,模型参数变化剧烈,导致训练不稳定甚至发散的问题。下面我们来详细阐述其有效性、理论解释以及一些相关的细节。

Warmup策略为什么有效?

Warmup策略的核心思想是:在训练初期,逐渐增加学习率,而不是一开始就使用一个较大的学习率。 这样做的好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避免训练初期梯度爆炸或过大:
在神经网络的训练过程中,尤其是在训练的早期阶段,模型的权重通常是随机初始化的。这时,激活函数的输出和其梯度可能都非常大(例如,在ReLU激活函数中,如果输入很大,梯度就很大;或者在一些深度网络中,经过多层非线性变换后,梯度可能会被放大)。
如果一开始就使用一个较大的学习率,那么这些巨大的梯度会乘以较大的学习率,导致参数更新的幅度非常大。这可能使得模型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跳过最优解,或者在损失曲面上剧烈震荡,无法收敛。
Warmup策略通过从小到大的学习率,使得模型有足够的时间“适应”当前的参数空间,让梯度逐渐变得温和,从而避免了剧烈的参数更新。

2. 帮助模型找到一个更好的局部最优解:
一个过大的学习率可能会让模型“粗暴地”跳过一些平坦区域或者浅层的局部最小值,直接“冲向”某些区域。这可能导致模型最终收敛到一个相对较差的局部最优解,或者在训练过程中卡在鞍点附近。
Warmup策略允许模型在学习率较低时,进行更精细的搜索。这有助于模型在损失曲面上进行更平滑的移动,更容易“找到”并落入到一个更深、更优的局部最小值。它提供了一个“探索”模型参数空间的机会,而不是一开始就“开发”它。

3. 稳定批归一化(Batch Normalization, BN)等正则化层的行为:
像Batch Normalization这样的层,在训练初期对批次的统计信息(均值和方差)的估计可能非常不稳定,因为模型尚未学习到有意义的特征。
如果训练初期学习率很大,这些不稳定的统计信息会直接影响到模型后续层的计算,进一步加剧了训练的不稳定性。
Warmup策略通过缓慢增加学习率,使得模型能够有更多的时间来学习有效的特征,从而为BN层提供更稳定和有意义的批次统计信息,提升BN层的效果。

4. 与更复杂的优化器(如Adam, RMSprop)的结合:
像Adam这样的自适应学习率优化器,在内部维护了梯度的二阶矩估计(例如,`v`参数)。在训练初期,这些估计值可能不稳定且不准确。
如果一开始就使用Adam等优化器,并且学习率设置得很大,那么这些不准确的二阶矩估计可能会放大不稳定的梯度,导致训练过程更加混乱。
Warmup策略可以看作是与这些自适应优化器配合的一种“预热”机制。在Warmup阶段,学习率逐渐增大,为Adam等优化器提供了相对稳定的梯度信息,使其能够更准确地估计二阶矩,从而在Warmup结束后,优化器能够更有效地工作。

理论解释

从理论上讲,Warmup策略的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解释:

1. 损失曲面的几何形状与梯度行为:
在高维非凸神经网络损失曲面上,存在大量的局部最小值、鞍点和巨大的平坦区域。
在训练初期,由于随机初始化的权重,模型的参数可能位于一个“不熟悉”的区域。在这个区域,梯度可能非常大,并且方向变化剧烈。
从微积分的角度来看,学习率可以被视为一个步长。一个过大的步长会使得模型在梯度下降时,很容易错过局部最小值,或者在平坦区域快速移动而无法捕捉到细微的曲率变化。
类比: 想象一下在一个崎岖的山区行走,如果一开始就让你迈出非常大的步伐,你很可能会摔倒或者无法在狭窄的山路上稳定前行。但是,如果你先用小步子适应地形,再逐渐加大步幅,就会更容易到达山顶。
Warmup策略就像是为模型提供了一个“安全模式”的初期探索,允许模型以较小的步长在损失曲面上进行试探,以避免因过大的梯度而导致的不稳定性。

2. 二阶信息(Hessian矩阵)的隐式处理:
虽然我们通常使用一阶梯度下降法(如SGD),但理解二阶信息有助于解释Warmup的有效性。
在损失曲面的某些区域(如曲率很大或接近鞍点),二阶信息(Hessian矩阵)在决定最优更新方向和步长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自适应学习率方法(如Adam)通过估计梯度的二阶矩来近似Hessian矩阵的逆。在训练初期,这些估计可能非常不稳定。
理论联系:牛顿法 是一种二阶优化方法,其更新步长与Hessian矩阵的逆成正比。`step = H^{1} gradient`。如果H的特征值很大,步长就会变小,反之亦然。
Warmup策略可以看作是一种对二阶信息的近似处理。通过在初期用较小的学习率,模型对梯度的响应更加“温和”,这类似于在曲率非常大的区域(Hessian矩阵的特征值很大)采取小的步长,从而避免了参数的剧烈更新。随着训练的进行,学习率逐渐增大,模型可以开始利用更平坦区域的梯度信息,并在后期逐渐增加步长。

3. 信息传播与特征学习的累积效应:
深度神经网络的学习是一个逐步累积信息和特征的过程。每一层都在前一层的输出基础上进行学习。
在训练初期,较低的层可能还没有学会到任何有用的特征,其输出的分布可能非常接近随机。
如果较大的学习率被应用于一个尚未学到有意义特征的网络,那么这些“无意义”的特征的梯度也会被放大,并传播到整个网络,扰乱了整个训练过程。
Warmup策略确保了在学习率增加之前,模型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信息传播和初步的特征学习。低学习率使得参数更新更加缓慢和稳定,允许信息在网络中逐步传递和稳定下来,从而为后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4. 正则化效应的关联:
虽然Warmup本身不是一种显式的正则化技术(如L1, L2, Dropout),但它具有一定的隐式正则化效应。
在一个更大的学习率下,模型可能更容易过拟合到训练数据中的噪声。
Warmup策略通过在初期使用较小的学习率,限制了参数更新的幅度,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约束模型的复杂度的手段,有助于防止模型在早期阶段就过度拟合。

详细的理论解释举例(以Adam优化器为例)

Adam优化器通过维护两个动量项来更新参数:

m_t: 一阶动量,即梯度的指数加权平均。`m_t = beta1 m_{t1} + (1 beta1) g_t`
v_t: 二阶动量,即梯度平方的指数加权平均。`v_t = beta2 v_{t1} + (1 beta2) g_t^2`

Adam的参数更新公式(简化版)为:
`theta_t = theta_{t1} alpha m_hat_t / (sqrt(v_hat_t) + epsilon)`

其中 `alpha` 是基础学习率,`m_hat_t` 和 `v_hat_t` 是对 `m_t` 和 `v_t` 的偏差校正项。

Warmup与Adam的结合:

1. 初期 `m_t` 和 `v_t` 的不稳定性:
在训练开始时,`g_t`(当前梯度)可能很大且方差较大。
由于 `m_t` 和 `v_t` 是指数加权平均,它们需要一些时间才能稳定下来,并准确反映梯度的长期行为。
特别是 `v_t`,由于它是平方梯度的平均,如果梯度初期非常大,`v_t` 就会急剧增大,导致 `sqrt(v_t)` 很大。
如果此时基础学习率 `alpha` 也很大,那么 `alpha / sqrt(v_t)` 这个更新比例可能会非常小,或者由于 `v_t` 的不稳定而剧烈波动,导致参数更新效率低下或不稳定。

2. Warmup的作用:
在Warmup阶段,学习率 `alpha_t` 是从一个非常小的值线性或指数级增长到预设的基础学习率 `alpha_base`。
增加 `alpha_t` 意味着在每一时刻,模型参数更新的“潜在幅度”在增加。
同时,随着 `alpha_t` 的增加,模型也正在学习。 这意味着 `m_t` 和 `v_t` 也在逐渐积累更准确的梯度信息。
当 `alpha_t` 增加到 `alpha_base` 时,`m_t` 和 `v_t` 也已经积累了一段时间的梯度信息,变得相对稳定。
因此,在Warmup结束时,Adam优化器能够以一个稳定且恰当的学习率(`alpha_base`)来利用稳定且可靠的一阶和二阶动量估计,从而进行更有效的参数更新。

总结一下理论核心: Warmup策略通过在训练初期使用较小的学习率,为模型提供了一个“适应期”。这个适应期允许模型:

避免了因初始大梯度和大学习率导致的参数更新爆炸或震荡。
帮助模型逐步探索损失曲面,寻找更优的局部最小值。
为BN等正则化层提供更稳定的统计信息。
与Adam等自适应优化器协同工作,使其动量估计在后期更加可靠有效。

实践中的Warmup策略:

线性Warmup: 在前N个训练迭代中,学习率从0线性增加到目标学习率。
指数Warmup: 在前N个训练迭代中,学习率以指数方式增加到目标学习率。
多项式Warmup: 学习率按照多项式函数进行增长。

Warmup的持续时间(N)是一个超参数,通常需要根据具体的模型和数据集进行调整。一般而言,对于较大的模型或更复杂的任务,可能需要更长的Warmup周期。

总而言之,Warmup策略并非“魔法”,而是基于对神经网络训练动力学和优化过程的深刻理解而提出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工程技巧,它通过改善训练初期的学习过程,显著提升了模型的稳定性和最终性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被充分证明,我们只能从直觉上和已有的一些论文[1,2,3]得到推测:

  • 有助于减缓模型在初始阶段对mini-batch的提前过拟合现象,保持分布的平稳
  • 有助于保持模型深层的稳定性

下面来看一下为什么warmup会有这样的效果。


首先,[1]告诉我们,当我们的mini-batch增大的时候,learning rate也可以成倍增长,即,mini-batch大小乘以k,lr也可以乘以k。这是为什么呢?比如现在模型已经train到第t步,权重为 ,我们有k个mini-batch,每个大小为n,记为 。下面我们来看,以学习率 训k次 和以学习率 一次训 时学习率的关系。

假设我们用的是SGD,那么训k次后我们可以得到:

如果我们一次训就可以得到:

显然,这两个是不一样的。但如果我们假设 ,那么令 就可以保证 。那么,在什么时候 可能不成立呢?[1]告诉我们有两种情况:

  • 在训练的开始阶段,模型权重迅速改变
  • mini-batch size较小,样本方差较大

第一种情况很好理解,可以认为,刚开始模型对数据的“分布”理解为零,或者是说“均匀分布”(当然这取决于你的初始化);在第一轮训练的时候,每个数据点对模型来说都是新的,模型会很快地进行数据分布修正,如果这时候学习率就很大,极有可能导致开始的时候就对该数据“过拟合”,后面要通过多轮训练才能拉回来,浪费时间。当训练了一段时间(比如两轮、三轮)后,模型已经对每个数据点看过几遍了,或者说对当前的batch而言有了一些正确的先验,较大的学习率就不那么容易会使模型学偏,所以可以适当调大学习率。这个过程就可以看做是warmup。那么为什么之后还要decay呢?当模型训到一定阶段后(比如十个epoch),模型的分布就已经比较固定了,或者说能学到的新东西就比较少了。如果还沿用较大的学习率,就会破坏这种稳定性,用我们通常的话说,就是已经接近loss的local optimal了,为了靠近这个point,我们就要慢慢来。

第二种情况其实和第一种情况是紧密联系的。在训练的过程中,如果有mini-batch内的数据分布方差特别大,这就会导致模型学习剧烈波动,使其学得的权重很不稳定,这在训练初期最为明显,最后期较为缓解(所以我们要对数据进行scale也是这个道理)。

这说明,在上面两种情况下,我们并不能单纯地成倍增长lr 。要么改变学习率增长方法,要么设法解决上面两个问题。

有趣的是,warmup在ResNet[4]中就已经提到了,原文说的是:

We further explore n = 18 that leads to a 110-layer ResNet. In this case, we find that the initial learning rate of 0.1 is slightly too large to start converging . So we use 0.01 to warm up the training until the training error is below 80% (about 400 iterations), and then go back to 0.1 and continue training.

在注释中说的是:

With an initial learning rate of 0.1, it starts converging (<90% error) after several epochs, but still reaches similar accuracy.

这两句话是说,如果一开始就用0.1,虽然最终会收敛,但之后acc还是不会提高(使用了pateaus schedule);如果用了warmup,在收敛后还能有所提高。也就是说,用warmup和不用warmup达到的收敛点,对之后模型能够达到的suboptimal有影响。这说明什么?这说明不用warmup收敛到的点比用warmup收敛到的点更差。这可以从侧面说明,一开始学偏了的权重后面拉都拉不回来……

同时,[2]中也提到:

The main obstacle for scaling up batch is the instability of training with high LR. Hoffer et al. (2017) tried to use less aggressive "square root scaling" of LR with special form of Batch Normalization ("Ghost Batch Normalization") to train Alexnet with B=8K, but still the accuracy (53.93%) was much worse than baseline 58%.

这说明一开始的高lr对深度模型的影响是很显著的。它的不稳定性(instability)也就是上面我们提到的两个点。

[3]通过一些实验告诉我们:

We show that learning rate warmup primarily limits weight changes in the deeper layers and that freezing them achieves similar outcomes as warmup.


从图二(b,c)可以看到,加了warmup增加了模型最后几层的相似性,这表明warmup可以避免FC层的不稳定的剧烈改变。从图一中可以看到,在有了warmup之后,模型能够学得更稳定。

综上所述,如果来总结一下现在大batch size和大learning rate下的学习率变化和规律的话,可以认为,学习率是呈现“上升——平稳——下降”的规律,这尤其在深层模型和具有多层MLP层的模型中比较显著。如果从模型学习的角度来说,学习率的这种变化对应了模型“平稳——探索——平稳”的学习阶段。

那么你也许会问,为什么早期的神经网络没有warmup?这就回到了之前我们说的两点,与它们对应,早期神经网络的环境是:

  • 网络不够大、不够深
  • 数据集普遍较小,batch size普遍较小

这两点和之前[1]中提到的两点是对应的。网络不够大不够深就意味着模型能够比较容易地把分布拉回来,数据集比较小意味着mini-batch之间的方差可能没有那么大。从而学习率不进行warmup可能不会出现很严重的学习问题。


更新:最新的研究可以看“On Layer Normalization in the Transformer Architecture”这篇文章

之前写过一篇介绍,参考:zhuanlan.zhihu.com/p/84

在这里就不具体展开了。


[1] Accurate, Large Minibatch SGD: Training ImageNet in 1 Hour

[2] LARGE BATCH TRAINING OF CONVOLUTIONAL NETWORKS

[3] A CLOSER LOOK AT DEEP LEARNING HEURISTICS: LEARNING RATE RESTARTS, WARMUP AND DISTILLATION

[4] Deep Residual Learning for Image Recognition

[5] On Layer Normalization in the Transformer Architecture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神经网络中的Warmup策略之所以有效,并且有相应的理论解释,主要是为了解决在训练初期,模型参数变化剧烈,导致训练不稳定甚至发散的问题。下面我们来详细阐述其有效性、理论解释以及一些相关的细节。 Warmup策略为什么有效?Warmup策略的核心思想是:在训练初期,逐渐增加学习率,而不是一开始就使用一.............
  • 回答
    神经网络中的能量函数是如何定义的?在神经网络中,能量函数(Energy Function)是一个非常核心的概念,尤其是在某些特定类型的神经网络(如受限玻尔兹曼机 RBM、霍普菲尔德网络 Hopfield Network 等)以及一些更广泛的机器学习优化问题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的核心思想是将神经网络的.............
  • 回答
    在神经网络的世界里,bias(偏置)这个概念,对于新手来说,可能显得有些神秘。它不像权重那样直接与输入信号的强度挂钩,但其作用却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是激活我们神经网络“思考”的关键。今天,我们就来好好扒一扒这个bias,看看它到底有何能耐。bias:神经网络的“底线”和“起点”想象一下,你正在学习识.............
  • 回答
    在一个神经网络的选特征环节,如果一个特征(我们称之为特征 C)在算术意义上可以被表示为另外两个特征(特征 A 和特征 B)的和,即 C = A + B,那么是否还有必要选择特征 C,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而且答案并不是绝对的“是”或“否”,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从理论上讲,如果 C = A .............
  • 回答
    卷积神经网络(CNN)之所以强大,核心就在于它能够自动地从原始图像数据中学习到有用的特征。而实现这一切的“大脑”,就是我们常说的“卷积核”,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卷积核中的一组参数。下面咱们就来聊聊,这些小小的卷积核,究竟是怎么一步步炼成“火眼金睛”的。想象一下,你拿到一张照片,里面可能是一只猫。你一眼.............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涉及到科学的本质、证据的要求以及不同知识体系的认知方式。简单来说,计算机科学中的神经网络模型之所以被广泛认为是科学的,主要是因为它遵循了科学的核心原则,即可重复性、可证伪性、基于证据的解释以及可量化的模型。而中医诊断在这些方面,至少在现代科学的语境下,存在一些难以跨越的鸿.............
  • 回答
    图神经网络(GNN)在处理图结构数据时展现出强大的能力,但一个普遍存在且棘手的问题是“过度平滑”(Oversmoothing)。过度平滑指的是在多层GNN中,节点的表示(embeddings)会变得越来越相似,最终趋于相同。这导致节点区分度丧失,使得GNN难以学习到有用的节点级特征,从而严重影响模型.............
  • 回答
    科学研究的魅力,很大程度上在于它对未知世界的探索,而“提出假设”正是这趟旅程的起点。那么,我们今天探讨的主题——人工智能(这里我们更多地聚焦于其核心驱动力——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能否在提出科学假设这一步上有所作为?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厘清一下“提出假设”在科学研究中的角色和意义。简单来说,提出假.............
  • 回答
    虽然我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没有个人生活,也无法体验“生活被彻底改变”的感觉,但我可以理解您的问题背后的含义——即询问哪些神经科学的发现对人类理解自身、社会以及未来的发展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从这个角度来看,有几个神经科学的发现对我来说意义非凡,它们深刻地重塑了我对智能、学习、意识以及人类行为的理解:1. .............
  • 回答
    细胞钙成像,这个在神经科学领域大名鼎鼎的技术,的确为我们窥探大脑活动的奥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视角。但要说它能“百分百”检测到大脑中神经元的活动,那可就得打个大大的问号了。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细胞钙成像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我们都知道,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电信号的传递。而当神经元被激活时,细.............
  • 回答
    随着“神经经济学”这门学科的蓬勃发展,我们经济学教科书中那些基石般存在的理论,似乎也到了需要被重新审视和改写的境地。过去,我们习惯于将个体视为一个理性且目标明确的决策主体,他们拥有完善的信息,能够清晰地权衡利弊,做出最优选择。然而,神经经济学的研究正以前所未有的视角,揭示了人类大脑在经济决策过程中扮.............
  • 回答
    是的,在现阶段的神经科学和脑科学研究中,人脑结合 AI(人工智能)是一个非常活跃且具有巨大潜力的方向,并且已经涌现出许多前沿的研究和应用。这个方向可以概括为几个主要层面:1. 理解人脑的机制,并从中汲取灵感来改进 AI: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成熟的结合方式。我们对人脑的学习、记忆、感知、决策等过程的理解,.............
  • 回答
    发表于 Nature 的研究声称“成人大脑中观察不到新神经元”,这一发现无疑是一个重磅炸弹,直接挑战了长期以来神经科学领域关于成人神经可塑性的一些核心认知。要全面理解和看待这个研究,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1. 研究的核心发现和具体内容: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这个研究到底说了什么。报道中提到的“.............
  • 回答
    从原始的网状神经系统到我们今天所知的脊椎动物复杂神经系统的演化,是一段漫长而迷人的旅程,充满了深刻的结构和功能上的变革。这段演化不仅塑造了生物体的行为和感知能力,更是驱动了脊椎动物多样化和繁荣的关键因素。想象一下,在生命演化的早期,我们的神经系统还只是一些松散分布在身体各处的细胞网络,就像一张粗糙的.............
  • 回答
    我脑子里那根想读博士的“神经”,大概是很多细小的触碰堆叠起来,最终变成一个无法忽视的、持续的冲动。很难说有哪一件事像电流一样一下子击中了我,更多的是一个慢慢发酵、逐渐清晰的过程。如果一定要找一个最直接的“触动”,那可能是我在本科毕业论文研究中所遇到的“卡点”。当时我选择了某个领域里的一个具体问题,投.............
  • 回答
    神经网络的万能逼近定理(Universal Approximation Theorem, UAT)是一个里程碑式的理论成果,它表明一个具有足够多隐藏单元的单层前馈神经网络在理论上可以以任意精度逼近任何连续函数。这个定理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对神经网络研究的兴趣,并推动了其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然而,UAT.............
  • 回答
    神经网络和人工智能是当前科技领域最热门、最具潜力的两个分支,入门它们既充满挑战也极具乐趣。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详细讲述如何入门,希望能帮助你构建一个清晰的学习路径。 一、 建立基础知识:万丈高楼平地起在深入神经网络和人工智能之前,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必不可少的。这部分你可以将其视为“内功心法”,一旦掌握,.............
  • 回答
    神经网络激活函数:点亮智能之光的关键想象一下,一个神经网络就像一个复杂的人类大脑,里面有无数个神经元在互相传递信息。而激活函数,就像是每个神经元接收到信息后,决定是否“兴奋”起来并向下一个神经元传递信息,以及传递多强的信号。如果没有激活函数,神经网络就只会进行线性的计算,就像一个永远只会做加减法的计.............
  • 回答
    在撰写神经网络研究论文时,关于在训练多个 epoch 后选取最佳 epoch 的结果来呈现,这是一个常见但需要审慎处理的问题。简单地选取最佳 epoch 固然能够展示出模型最优的性能,但在学术写作中,这种做法需要明确的论证和合理的解释,否则可能会被视为有失严谨,甚至存在数据上的“优化”倾向。让我们从.............
  • 回答
    神经网络训练后得到连续数值输出,这在很多分类任务中是常见的现象,尤其是在使用Sigmoid或Softmax激活函数的时候。这些函数将网络的最终输出映射到0到1的区间,代表了输入属于某个类别的概率。那么,如何将这些连续的概率值转化为我们理解的离散类别标签呢?这通常涉及到以下几个步骤和概念:1. 理解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