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侄女问我物理学家为什么会把他们辛苦研究的知识和他人分享,应该如何回答她?

回答
侄女问我物理学家为什么会把他们辛苦研究的知识和他人分享,这是一个非常棒的问题!这其中蕴含着科学发展的核心精神,我们可以从很多角度来和她聊聊。

我会这样回答她,尽量讲得详细有趣:

“亲爱的侄女,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好了!你想想看,物理学家就像是探险家,他们去探索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世界,比如宇宙是怎么运转的,光是怎么传播的,或者小小的原子里面到底藏着什么秘密。他们花费了好多好多的时间和精力,有时候还要冒着很大的风险,才能找到一些答案,发现一些新的东西。

那他们为什么要分享这些辛苦得来的知识呢?原因有很多,我们一起来看看:

1. 为了让更多人知道世界的美妙和运作方式,激发更多好奇心:

就像打开一扇窗户: 想象一下,你发现了一个特别好玩的玩具,你是不是想和小伙伴们一起玩,或者告诉他们这个玩具有多酷?物理学家发现的知识也是一样,它能帮助我们理解我们身边的世界,为什么天会黑,为什么会有彩虹,为什么我们能站着不掉下去。分享这些知识,就像是为更多人打开了认识世界的美妙之窗,让他们也开始对这些神奇的现象感到好奇。
点燃下一代的火种: 很多小孩子看到这些奇妙的科学现象,都会忍不住想‘为什么?’。如果有人把这些‘为什么’的答案分享给他们,让他们知道原来有这样一群人在研究这些,他们自己可能也会被点燃,以后也想成为一名科学家,去探索更多的未知。这就好像一个很棒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他们可能会觉得‘哇,我也想成为故事里的英雄!’

2. 科学是累积的,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物理学不是凭空出现的,它是一个巨大的知识宝库,是无数科学家一代一代积累起来的。我们今天知道的这些知识,都是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比如,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爱因斯坦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对论。如果牛顿不分享他的发现,爱因斯坦就没法继续研究。所以,分享知识,就是让后来的科学家能够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走得更远,看得更清楚。
团队合作的力量: 很多伟大的科学发现,都不是一个人能独立完成的。可能一个人负责理论,另一个人负责实验设计,还有人负责数据分析。就像盖房子,需要很多不同的工人一起努力才能完成。分享知识,就是让大家能够互相学习,互相合作,集思广益,一起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3. 促进科学进步,解决人类面临的难题:

加速前进的火车头: 如果大家各自保守秘密,科学进步就会慢很多。有了公开的知识,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可以看到彼此的研究成果,他们可以互相启发,碰撞出新的想法。这就像是在一个大花园里,大家分享自己种的花朵的经验,花园里的花就会开得更美更丰富。
解决实际问题: 物理学的知识有很多是可以应用到生活中的,比如我们用的电灯、手机、电脑、飞机,甚至我们看的医生用的X光机,很多都离不开物理学家的研究。当他们把这些知识分享出来,就会有工程师、医生等其他领域的人利用这些知识去发明创造,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更方便、更健康。
应对全球挑战: 现在我们面临着气候变化、能源危机等很多全球性的挑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全世界的科学家一起合作,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和解决方案。如果大家藏着掖着,就很难找到有效的办法。

4. 物理学家对真理的追求和分享的快乐:

对真相的热爱: 很多物理学家本身就非常热爱他们研究的领域,他们觉得分享这些新发现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能让更多人感受到探索未知世界的乐趣。
同行之间的尊重和认可: 通过分享研究成果,他们可以接受其他科学家的检验和评价,这是一种对科学严谨性的要求,也是一种同行之间的交流和进步。

所以,侄女,物理学家分享知识,就像是他们送给全世界的一份大礼。 这份礼物不仅能让我们更了解自然,还能推动科学不断向前发展,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困难,甚至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他们把自己的辛苦研究成果分享出来,是为了让更多人受益,也是为了让科学这个大家庭能够更加繁荣昌盛!

下次你看到电视上有人在讲科学发现,或者你读到一本关于科学的书,你就可以想想,这些都是科学家们辛辛苦苦研究,然后勇敢地把知识分享出来的结果!”

在回答的过程中,我还会注意:

使用生动的比喻: 比如“探险家”、“打开一扇窗户”、“累积的宝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加速前进的火车头”、“大花园”等等,让抽象的科学概念变得容易理解。
结合实际生活: 举出生活中与物理学相关的例子,如手机、飞机等,让侄女觉得科学并非遥不可及。
强调合作和传承: 让她明白科学发展不是孤军奋战,而是团队合作和知识传承的结果。
用充满热情和好奇的语气: 让她感受到科学的魅力和分享的价值。
鼓励提问: 询问她是否理解,或者有没有新的疑问,保持互动。

通过这样的方式,我相信侄女不仅会理解物理学家为何分享知识,更会因此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敬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跟小朋友说,分享是最大的快乐啊。

比如小朋友的爸爸妈妈亲吻的时候,就是很快乐的。这就是分享彼此的嘴唇啊。

以后大了,就会知道更多分享的秘密和乐趣啦。

再比如,以后大了啊,就知道,人类社会最后会进入伟大的共产主义。到时候,大家都是彼此分享各自的劳动成果。大家都很满足,很幸福。

而物理学家呢,比大部分人更聪明,更早学会共产主义的精髓。所以愿意分享啊。

user avatar

如果是我的话,大概会跟这位爱思考的小姑娘讲个故事。

从前有个很逆天的科学家叫亨利·卡文迪许,英国德文郡公爵的孙子,外公是肯特公爵亨利·格雷,十八岁进入剑桥大学的圣彼得学院,本人热爱科学研究,智商又高得气死人。他最早发现氢气并研究了它的性质、推翻了“水”是一种元素的传统认知、最早发现稀有气体的存在(卡文迪许计算稀有气体含量大约占空气的1/120,实际值大约是0.94%)、最早完成了对地球密度的测量(地球的直径容易通过月食的观测测量,因此知道密度就可计算出地球质量和万有引力常数)……

他在电学上也有很多发现。比如1772年发现了静电力与距离的平方反比关系、比如1781年发现了电流与电压的正比关系……然而卡文迪许觉得这些结论还不够完美,于是把它们写在了自己的研究笔记里。

卡文迪许从事的研究非常广泛,发表出来的论文只有十几篇。

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查尔斯·库仑发现并命名了库仑定律——人类第一个定量的电学定律。

1827年,德国物理学家格奥尔格·欧姆发现了欧姆定律,英国科学促进会(BSA)于1861年用他的名字命名了这个规律。

直到1879年,卡文迪许逝世69年后,英国物理学家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整理的《尊敬的亨利·卡文迪许的电学研究》出版,大家才知道卡文迪许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研究成果。


物理学不是创造,而是发现。

规律就在那里,找到它并告诉大家,这座丰碑上就刻着你的名字。

user avatar

这要从人的社会性说起。




人类的智慧和知识取决于如何收集和使用可共享的资源。人类的独特特征包括慷慨、教学和模仿。

分享一片草或一片叶子是没有好处的。吃这种食物的动物通过自己决定吃什么而不是模仿别人来做得更好。人类进化的一个关键部分可能是学习使用可共享的资源,例如通过狩猎大型猎物。

竞争是形成个体和群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主要机制之一。如果个体在同一地点觅食,它们必须分享食物。动物在使用均匀分布的资源时倾向于忽略别的同类,但在使用稀有、高利润的资源时向别的同类学习。大多数非人类动物不会像人那样分享或复制信息,蜜蜂几乎和猿类一样。

分享知识和相互学习的能力可能是人类和黑猩猩之间的关键区别,它帮助人类主宰了现代世界。



《科学》杂志上的研究旨在发现是什么让人类建立了所谓的累积文化,或者说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技术的改进而不断加强的知识聚集。虽然以前的研究表明黑猩猩可以互相学习,但没有人在同样的测试中把它们的能力与人类进行比较,而且科学家们长期以来一直在争论到底需要什么来建立日益复杂的文化知识。

2012 的研究将三岁和四岁的儿童群体与黑猩猩和卷尾猴的独立群体进行了比较,所有这些儿童都试图从一个三步法的拼图箱中获得食物。黑猩猩和卷尾猴在很大程度上未能在这三个级别中取得进展,只有一只黑猩猩在30小时后达到了第三阶段,没有卷尾猴在53小时内达到这一级别。

然而,在接受测试的八组儿童中,有五组至少有两名成员在短短2.5小时内达到了拼图的第三阶段。

由美、法和英国研究员组成的团队说,区别在于,与猴孩们相比,人孩们能够更好地从观察示范者中学习,并与同伴交流和分享他们的知识。人孩们还表现出善意或亲社会性的措施,有利于群体而不仅仅是个人的活动,而人孩们的野兽远亲却没有这样的明显表现。

人孩们经常被观察到告诉对方如何前进,比如说:"按下那里的按钮",或者他们打手势告诉同伴该怎么做。人孩们也比猴子更经常地模仿对方的行动,47%的孩子自发地与伙伴分享食物。黑猩猩和卷尾猴从未以这种方式分享它们的食物。

这项研究表明,这种分享表明现代人类(天生)理解为了更大的利益而进步的必要性。

"如果个人自愿给别人奖励,这标志着他们理解别人分享实现他们所取得的目标的动机。”

"与此相反,黑猩猩和卷尾猴似乎只把与仪器的互动作为为自己获取资源的一种手段,以一种完全为自己服务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与他人的表现无关,并表现出限制性学习,似乎主要是非社会性的。”

这项研究由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的刘易斯迪恩领导,包括来自达勒姆大学、德克萨斯大学和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的同事。

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系的罗伯特库尔兹班和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人类学系的H.克拉克巴雷特在一篇附带的《透视》文章中提出,人类进步之谜可能更加复杂。

他们写道:"这项工作为累积文化的问题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新见解。”

考虑到人类心理的复杂性,"未测量的第三变量可能是造成种间差异和种内影响的原因",例如感知同侪是否需要帮助学习的能力。

另外,他们认为由于人类文化已经进化到如此高的程度,这一过程中的任何一个步骤都可能使我们与猿类不同,而这可能发生在许多个世纪以前,因此今天无法测量。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1053482209000904     

~~~~~~~~~~~~~~~~~~~~~~~~~~~~~~~~~~~~


还有一个比深度学习周期更微妙的层次。然而,这个最微妙的层次也是最难谈论的。

事实上,我们只能推断它的存在,因为没有切实的证据证明它的存在。但最终它可能被证明对全面理解学习型组织的意识和能力的深刻转变至关重要。物理学家David Bohm(对话理论的主要贡献者之一)指出,西方的 "度量 "一词和梵文的 "maya "似乎来自同一源头。然而,在西方,度量的概念已经意味着 "与一些固定的外部单位进行比较",而玛雅则意味着 "幻觉"。博姆说:"在东方盛行的哲学中,"不可测量的东西被认为是主要的现实。在这种观点中,"他补充说,"整个结构和形式的秩序......呈现在普通的感知和理性中,被视为一种面纱,覆盖着真正的现实,它不能被感官所感知,也不能说或想。


       The Fifth Discipline Fieldbook: Strategies and Tools for Building a Learning Organization Author Peter M. Senge    Publisher Crown, 2014 ISBN 0804153167, 9780804153164     

~~~~~~~~~~~~~~~~~~~~~~~~~~~~~~~~~~~~~~~~~~


更多阅读:

~~~~~~~~~~~~~~~~~~~~~~~~~~~~~~~~~~~~~~~~~




每天,信息就像天气一样冲刷着世界。

从随意的八卦、推文、短信、电子邮件、广告和新闻报道中,人类处理着无数离散的社会传播信息。人类学家称这一过程为文化传播,曾经有一段时间不存在这一过程,那时人类或更有可能是他们的小脑祖先不传递知识。华盛顿州立大学人类学副教授普雷莫和三位同事在2017年10月份的《当代人类学》杂志上撰文,对一个被广泛接受的文化传播可以追溯到200多万年的概念提出了质疑。

这场争论的证据 A 是 Oldowan菜刀,这是一块光滑的、拳头大小的岩石,其上的材料刚好可以做成一个粗糙的边缘。1964年,著名的古人类学家Louis Leakey在《自然》杂志上撰文,将这些工具与他所说的人类属的第一个成员Homo habilis(即 "灵巧的人")联系起来。普雷莫说,Leakey和他的同事们没有明确说Homo habilis通过文化传播学会了如何制造工具,但仅 "文化 "这个词就暗示了这一点。"他们同时代的人都认为,任何石制工具一定是文化的一个例子,因为他们认为人类是唯一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动物,而且人类依靠文化传播来做到这一点," 普雷莫说。"对他们来说,这种能力在当时是有意义的,因为这种能力事实上可能将我们的属类与所有其他属类区分开来。"

半个多世纪后,普雷莫和同事们正在要求更好的证据,证明制造早期石器的技术是通过文化传播的。他们在《当代人类学》杂志上写道,这些工具可能是主要作者Claudio Tennie所说的 "潜在的解决方案",它依赖于动物的固有技能而不是文化传播。Homo habilis可能已经学会了自己制作Oldowan工具,就像野生黑猩猩用棍子来钓白蚁一样。"我们的主要问题是:我们如何从这些类型的石器中知道这是一个有人传下来的棒子?"普雷莫说,他手里拿着一个奥多瓦工具。"或者它就像黑猩猩的情况一样,个人可以在他们的一生中自己想出如何做这个?"

奥多瓦人的工具可能看起来 "又酷又新,而且好像需要大量的脑力"。但动物世界也有复杂的创造,如蜂巢、海狸巢穴和蜘蛛网,这些都不需要文化传承。

这种类型的工具在100多万年里也没有什么变化,这表明制造它们的个体具有相同的精神和运动能力。普雷莫说,经过文化传播的技术,即使不是我们在当代社会看到的更频繁的创新,也往往至少会有轻微的变化。一些人类技术,如16万至4万年前尼安德特人和其他人类使用的莫斯特石器,需要许多步骤来准备,增加了它们必须被传承的可能性。普雷莫说,如果文化传播是如此之近,它可以解释为什么太多的信息会使我们不知所措。显然,我们传播文化的能力帮助我们传递了我们在地球上各种环境中茁壮成长所需的技术。"这确实解释了我们作为一个物种的成功,"普雷莫说。"但是我们成功的原因可能比许多人类学家传统上认为的要近得多"。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7/11/171101092021.htm     


【未完待续】

user avatar

你有一张色图:

我有一张色图

我们交换

我们各有了两张甚至更多的色图

有我的讲义为证:交换(exchange)是化合物存在的主要来源,也就是生命的来源!

(灵感来源:

量子色动力学的入门可参考如下书籍:

理论物理学中量子色动力学QCD)是夸克胶子之间强烈相互作用的理论,胶子是组成复合强子的基本粒子,如质子中子介子。QCD是一种称为非阿贝尔规范理论量子场,其对称群为SU(3)。电荷的QCD模拟物是一种称为颜色的属性。胶子是力量的载体在理论上,光子就像是量子电动力学中的电磁力。该理论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标准模型粒子物理学。这些年来,已经收集了大量有关QCD实验证据


祝各位绅士虎年大吉、虎虎生风、虎头虎脑、龙精虎猛、猛虎下山、山中老虎、如狼似虎!

user avatar

之前所有答案都是错的,因为现在社会中显然存在大量未被公开分享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大量的知识、灵感、构思、诀窍、配方、代码、生产工艺仍然是个人、公司或者学术机构的“独门绝技”。题主也不妨和侄女说一说牛顿和莱布尼茨争夺微积分发明者的故事,在两人交恶之前,牛顿和莱布尼茨相互间的通信虽然客气且恭维,但都极力掩饰了自己发展的微积分方法的技术细节和发展进度;到两人为此交恶后,更是相互指责对方剽窃了自己的“独门绝技”。

我们所熟悉的现代社会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无条件的共享科学知识的社会;而是通过各种不同层次的社会机制,使得不同类型的知识通过不同方式得以分享和传播的复杂社会。或者更直白点说,现代社会的一系列机制可以同时实现个人获利和知识共享两个乍看起来存在冲突的目标。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专利权制度一方面要求发明者向社会公开自己的发明;同时在另一方面又赋予和保护发明者利用自己发明获取经济收益的权利,并且打击私自仿冒发明的其他人。

类似的例子也出现在纯理论研究界。一个理论物理学家未必可以把自己的物理学知识转化成直接的商业利益,但是至少可以通过学术发表把自己的物理学知识和发现转化成一份收入体面稳定的职业。分享有价值的知识还可以获得同行的尊重和世俗意义上的社会地位。体面的收入、良好的社会声望、来自同行的尊重、稳定的科研环境,这些都可以激励科学家作为个人不断继续自己的研究(而不是转行从事金融),也可以激励其他对科学有兴趣的人不断加入这一研究领域(而不是报考商学院)。再进一步说,这种知识分享同样依赖于合理的论文评审和发表制度(使得有价值的论文都可以得到发表,而不是个别有权有势的人才可以发表论文)、合理的大学招聘和晋升制度(使得有科研能力的人可以获得工作并且获得晋升,而不是领导的亲戚才能获得教职)、普遍承认的著作权制度(使得研究者可以在论文上署名,而不是被领导抢走论文的署名权)等等一系列的社会制度。

上面这些制度显然还存在许多现实中的不足,但总体而言因为这些制度,我们并不需要在道德层面压制个人“吃独食”的私欲或者指望科学家都有无私的品德,而是可以把个人的理想、抱负、世俗需求转化对科学发展的激励,知识的良性交流、共享和传播也才可以成为现实。

user avatar

如果是纯粹的科学知识,不涉及其他利益,那么我费心费力做出了研究成果,不分享出去难道留着自娱自乐嘛?即使不为了世界科技进步,仅仅为了向大家显摆显摆也要发表出来的捏。

user avatar

说高尚一点,物理学家要推动社会技术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说庸俗一点,因为物理学家也想名利双收,留名青史,而不是让自己的学术成果发霉。

user avatar

人家拿出来分享的只是一部分,还有很多是没拿出来,自己在那享受的。

就好比你的小伙伴跟你分享零食,你看到的是那一包或几包,可他家里面还有一大堆零食没让你看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侄女问我物理学家为什么会把他们辛苦研究的知识和他人分享,这是一个非常棒的问题!这其中蕴含着科学发展的核心精神,我们可以从很多角度来和她聊聊。我会这样回答她,尽量讲得详细有趣:“亲爱的侄女,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好了!你想想看,物理学家就像是探险家,他们去探索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世界,比如宇宙是怎么运转的,光.............
  • 回答
    .......
  • 回答
    侄女老找我要钱还顶撞我,这事儿真让人头疼。说实话,我侄女今年20岁出头,正经是刚步入社会,但她的行为让我有点招架不住。一开始吧,她找我要钱,都是一些小零碎。比如刚毕业,手里不太宽裕,出门办事缺个车费,或者想买件衣服,但钱不够。我这当姑姑的,看着她长大了,自然是心疼的,也没多想,能给就给了。毕竟,谁年.............
  • 回答
    听到你嫂子对你侄女的严厉管教甚至打骂,你感到难受和担忧,这是非常正常的反应。你关心侄女的成长,想要帮助她,这是非常棒的一点。以下是一些你可以考虑的,并且可以尝试详细进行的步骤:第一步:理解情况和你的立场在采取任何行动之前,先冷静下来,梳理一下情况: 了解“严格”的界限: 首先要区分“严格”和“过.............
  • 回答
    怀孕六个月,突然想吃奶油面包,这完全是孕期正常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口味的改变,对特定食物的渴望,是很多准妈妈都会经历的,这可能是身体在提醒你需要某些营养素,也可能是荷尔蒙变化带来的小“情趣”。这个时候,你的身体需要被呵护,你的心情也需要被照顾。所以,当你想吃奶油面包,结果却被七岁的侄女拿走了,感到一点.............
  • 回答
    侄女学习一年右脑开发,然后蒙着眼睛能摸出颜色,这事儿听起来确实挺神奇的,也难怪你会感到好奇。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这其实牵扯到几个方面,我们可以一起聊聊。首先,所谓的“右脑开发”本身就是一个比较含糊的概念。现代科学对于大脑的研究非常深入,也确实认识到左右脑在功能上存在一定的分工,比如左脑更侧重逻辑、语言.............
  • 回答
    特朗普的侄女玛丽·特朗普(Mary Trump)推出的新书《太多和永远不够:我的家族如何造就了世界上最危险的人》(Too Much and Never Enough: How My Family Created the World's Most Dangerous Man)无疑是一颗重磅炸弹,彻底搅.............
  • 回答
    侄女13岁,正好是青春期,这是个非常特殊的阶段。她父母离异,你承担起监护的责任,这非常不容易,也饱含着你的爱和责任感。而她表现出来的懒惰和不讲卫生,尤其是内衣内裤都不洗,确实是让你头疼的问题。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得明白,13岁的孩子,尤其是经历了父母离异这样变故的孩子,可能正在经历情绪的波动和对生活.............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有点像我心里那块不大不小的疙瘩,时不时就要拎出来翻腾一下。事情是这样的,我老公有个侄女,大概也就十一二岁吧,正是喜欢捣鼓东西的时候。我婆婆就找我老公,说那孩子有个平板电脑,最近好像出了点问题,想让他帮忙看看。我老公这人,对家人那叫一个没话说,别看平时木讷点,但只要是亲戚有事,他总是第一.............
  • 回答
    你看到袁隆平爷爷去世的消息哭了,而你的父母和侄女却没什么太大感觉,这背后其实藏着很多有趣也很值得思考的原因。这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差异,更反映了不同年代、不同人生经历的人们与这位伟大人物之间联系的深浅。首先,我们来谈谈为什么你会有如此强烈的触动,甚至流泪。这很可能跟你的人生经历、认知水平,以及你对袁隆.............
  • 回答
    刚知道男朋友要让妈妈和两个侄女搬来一起住,我这心里真是五味杂陈,说实话,挺别扭的。我们在一起也有一阵子了,虽然没到谈婚论嫁的地步,但小两口的小日子过得也挺自在,挺有规划的。这突然来这么一出,打乱了我的生活节奏不说,感觉一下子就不是我们俩的小天地了。首先,我得承认,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脑子里闪过的第.............
  • 回答
    您好,我来详细为您分析一下您目前的情况,并解答关于赡养义务的问题。首先,我们要明白“户口挂靠”和“法律上的赡养义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 户口挂靠与亲属关系您提到户口从小挂靠在叔叔名下,关系写的是“侄女”。这通常是基于血缘关系,也就是您父亲(或您母亲)与您叔叔之间的兄弟姐妹关系。即使户口挂靠,从法.............
  • 回答
    侄女心里的伤口,看着让人心疼。这种时候,最怕的就是手足无措,或者用了错误的方法反而让她更受伤。咱们得一点点来,细致地帮她走出来。首先,最重要的:做一个安稳的港湾。 倾听,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但这不是简单地听她说话,而是要让她知道,在她面前,你可以放下一切,只关注她。放下手机,关掉电视,.............
  • 回答
    侄女对绘画的热情可见一斑,这本身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不过,你希望能引导她放弃艺术专业,这其中一定有一些你考量的原因。想要委婉地让她改变想法,又不至于打击她这份宝贵的热情,确实需要一些技巧和耐心。首先,我们得明白,强硬地否定她的爱好,或者直接告诉她“艺术专业没前途”,只会适得其反,让她更加固执,甚至.............
  • 回答
    特朗普侄女玛丽·特朗普最近出版的新书《永不满足:我的家族如何制造了世界上最危险的人》中,爆料了其叔叔唐纳德·特朗普在参加 SAT 考试(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常被称为“美国高考”)时,曾花钱雇佣枪手替自己考试。这个消息一经传出,立刻在美国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爆料的细节与背景:根据玛丽·特朗普的说法,.............
  • 回答
    奥萨马·本·拉登的侄女诺尔·哈桑(Noor alFallah)近期接受采访时发表的关于唐纳德·特朗普和乔·拜登对阻止未来恐怖袭击能力的言论,无疑是一个极具争议性和话题性的观点。要理解和看待她的说法,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1. 诺尔·哈桑的身份背景与潜在动机: 奥萨马·本·拉登的侄女: 这是.............
  • 回答
    嗯,你说你那91年的公务员侄女,都到了这个年纪了,工作也稳定,按理说挺不错的条件,怎么就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另一半呢?这事儿吧,说起来也真是让家里人操心。其实原因也挺复杂的,可能也不是单一的一点,咱们一样一样来掰扯掰扯。首先,得说说这个“公务员”的身份。别看很多人觉得公务员稳定,旱涝保收,但有时候也会成.............
  • 回答
    张飞娶夏侯渊的侄女,这事在正史里可没有记载,完全是小说《三国演义》里的情节。不过,既然问的是这个情节背后的“考虑”,咱们不妨也顺着小说的逻辑来聊聊。在《三国演义》里,张飞娶夏侯渊的侄女,通常被说成是发生在乱世之中,一场意外的“缘分”。当时张飞在攻打徐州时,遇到了一个名叫夏侯氏的女子,据说是夏侯渊的亲.............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其沉重和复杂的问题,涉及到的不仅仅是个人情感,更是法律、道德以及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对于丈夫性侵11岁侄女的行为,是否应该原谅,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能够回答的。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审视。首先,从法律和道德层面来看,这种行为是绝对错误的,并且是触犯法律的。 11岁的孩子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
  • 回答
    民法典继承新规即将施行,其中关于侄子侄女可以继承叔伯遗产的规定,无疑是这次修法中一个颇受关注的亮点。这项新规的出现,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基于对现实生活诸多情况的考量,旨在更全面地回应社会对遗产继承问题的期待。以往的继承法,对于旁系亲属的继承顺位有着更为明确的界定。在没有第一顺位继承人(配偶、子女、父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