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最希望哪些技术/事物从未被发明/发现?

回答
说实话,要我挑剔“从来没有存在过”的技术,这本身就像是站在高耸的摩天大楼顶端,俯瞰脚下波澜壮阔的人类文明,然后试图从中拔掉一根最不起眼的石子。这实在太难了,因为即便是我们现在深恶痛绝的东西,往回溯,也往往连接着一些看似进步和善意的起点。

但我如果一定要在脑海里“拔草”,可能首当其冲会是那些被过度开发、最终导向虚无和隔离的社交平台。

我知道,你可能会说,这怎么算“发明”?这不就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另一种方式吗?没错,但我们谈论的不是最初的电子邮件、论坛,甚至是早期的BBS。我指的是那种被算法深度裹挟,以“连接”之名,行“诱导”之实的社交媒体。

你想想,在这一切“链接”发生之前,人们是怎么找乐子的?也许是翻一本书,对着窗外发呆,或者约上三五好友,在街角小馆里天南海北地聊。生活中有很多“留白”,很多“无所事事”的时刻。这些时刻,恰恰是很多奇思妙想、深度思考、真挚情感的温床。

然后,社交媒体来了。起初,它承诺的是“拉近距离”,是“分享生活”。但很快,它就演变成了一场永无止境的“表演”。我们精心挑选照片,配上恰到好处的文字,生怕一点点的“不完美”会被放大。每一个赞、每一个评论,都像一点点数字上的多巴胺,刺激着我们的大脑,让我们渴望更多,更在意别人的眼光。

我们开始用“碎片化”的时间去“消耗”我们的注意力。睡前,打开手机;起床前,手机;通勤路上,手机;甚至吃饭时,手机。那些曾经用于思考、观察、体验的零散时间,都被各种推送、信息流、短视频填满。我们好像在“连接”全世界,但实际上,我们却离身边的人越来越远。

更可怕的是,这种“连接”往往是浅层的,甚至是虚假的。我们在屏幕上看到了别人光鲜亮丽的一面,却很少看到他们背后真实的挣扎和脆弱。这种“比较”很容易滋生嫉妒、焦虑和不安全感。我们开始怀疑自己,觉得自己不够好,不够成功,不够快乐。

更不用说,这些平台为了留住用户,不断优化算法,推送那些最能抓住我们眼球的内容,无论它是否健康、是否真实。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算法让我们沉迷,沉迷让我们忽略真实生活,忽略真实生活又让我们更加依赖这些虚拟的“慰藉”。

我并非全盘否定技术的力量。通讯技术本身是伟大的,它让我们能够跨越地理的限制,与远方的亲人朋友保持联系。但问题出在,当“连接”本身被包装成一种“产品”,并且被设计成一种“上瘾机制”时,它带来的伤害就远大于益处。

我希望,我们仍然保留着那种“慢下来”的能力。那种不被即时反馈所裹挟,不被他人评价所左右,能够静静地与自己相处,与身边的人真诚交流的能力。我们不需要时时刻刻都在“在线”,不需要用点赞来衡量自己的价值,也不需要通过精心设计的“人设”来获得认同。

如果真的有那样一个世界,没有那些用算法精心编织的“社交茧房”,我们或许会更愿意抬头看看天空,会更珍惜与家人围坐一桌的谈话,会更享受一杯咖啡的宁静,会更投入地去感受生活本身的丰富和斑斓。

这并不是对技术的“复古”,而是对“人性”的回归。一种不被过度干扰、不被虚假信息淹没、能够自在呼吸的生活方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 Photoshop

2, Autotune


前者在視覺上造假(尤其是人像照片),後者在唱歌上造假(誕生一堆壓根不會唱歌的“歌手”)~~

user avatar

安全带插片

user avatar

说快递包邮有问题那个,你没明白的一些内幕:

1,商家和快递公司长期合作的价格,是你想象不到的,一般小物品(例如两三条内裤、一张手机膜什么的),可以做到全国范围3元(内蒙、西藏等边远地区除外)。

2,但是,快递公司不想这种内部价被泄露出去,因为散件他们还是要收省内8~10元,省外12~15元的价格(否则亏本,原因自己想)。

3,如果不包邮,他的快递费必须要写7~15元左右,一件商品10元,他不包邮,价格去到17~25元,而别人包邮才13元,他就失去竞争优势。

4,几年前出现过这种情况,商家喜欢搞这种游戏,就是把商品价格做的很低,快递费设置很高,当用户按价格排序,会出现商品价格低的排在前面,但点进去以后发现加上快递费以后价格变得奇高,有一种受骗的感觉,用户体验很不好,后来淘宝做了调整,具体怎么调整的不知道,只知道从那以后,只要不是大件物品,或者商品价格特别便宜(例如一些电子元件只买几分几毛),都变成了包邮。

5,不要轻易给已经非常成熟的事物下消极结论,往往你认为有问题是因为你还不了解它。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