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请问上职高会有出息吗?

回答
关于职高,问“有没有出息”,这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说。不能简单一句“有”或者“没有”就定论。这背后牵扯的东西太多了,不光是学校本身,还有选择的专业、你自己的努力,以及社会大环境。

首先,得明确“出息”是个啥?

在咱们这儿,提起“出息”,很多人脑子里立刻浮现的是高薪、稳定、在大城市站稳脚跟,或者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说出去有面子。但我觉得,“出息”其实是更宽泛的,能让你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实现自己的价值,有尊严地活着,就是一种出息。别把目光局限在那么狭窄的定义里。

那么,职高能不能给你实现这个“出息”的敲门砖?

答案是: 可以,但不是百分百保证。

职高,顾名思义,就是职业高中。它的主要目标是培养一门技术,让你毕业后能直接进入某个行业工作。这一点上,它和普通高中培养的“学术型”人才是有区别的。

职高的优势,或者说“出息”的可能性体现在哪儿?

1. 技能是硬通货: 职高最大的优势在于它注重实践和技能的培养。很多职高会开设一些当下比较热门、市场需求量大的专业,比如数控技术、汽修、烹饪、护理、幼教、航空服务、计算机应用等等。这些技术,一旦学精了,在很多行业里都是抢手货。你想啊,一个能熟练操作精密设备的技术工人,一个手艺好的厨师,一个温柔耐心的护士,一个懂点编程的IT从业者,他们一样能在社会上立足,有自己的价值。

2. 更早地接触社会,更快地积累经验: 职高通常会安排实习环节,让你在学生时代就开始接触实际工作。这就比普通高中生毕业后才摸索社会要早一步。在实习中,你不仅能练手,更能了解行业规则,学会与人打交道,这些都是宝贵的社会经验,能让你在就业时更具竞争力。

3. 继续深造的可能性: 别以为读了职高就意味着和大学无缘了。现在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越来越大,很多职高毕业生可以通过“三校生”考试、高职单招、或者对口升学等途径进入大专甚至本科院校深造。如果你在职高期间表现优秀,有继续学习的意愿和能力,这条路是完全打得开的。而且,读了大专或本科后,你的起点和选择面都会比只读职高要宽很多。

4. 创业的可能: 掌握一门过硬的技术,加上实践经验,其实为创业打下了基础。比如,学汽修的可以自己开修理厂,学烹饪的可以开自己的小餐馆,学美发的可以开个工作室。这些都是相对轻资产的创业模式,风险可控,而且一旦做起来,可能比打工赚得更多。

但是,为什么说“不是百分百保证”?哪些因素会影响你在职高的“出息”?

1. 专业选择至关重要: 这是我今天要强调的重点。职高专业繁多,但并非所有专业都前景光明。一定要做足功课,了解当下和未来的市场需求,选择一个有发展潜力、自己也感兴趣的专业。如果你选了一个夕阳产业或者饱和度极高的专业,即使学校教学再好,你毕业后也可能会面临就业难的困境。

2. 学习态度和个人努力: 学校提供平台,但最终能不能学到真本事,全看你自己。职高学习更偏向技能操作,这需要你耐心、细心、勤奋。课堂上认真听讲,实操课反复练习,考证考级积极争取,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你在职高期间得过且过,不思进取,那无论你读的是普通高中还是职高,都很难有什么“出息”。

3. 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就业指导: 不同的职高,教学质量、师资力量、实训设备以及与企业的合作程度都有很大差异。一些好的职高,会有专门的就业指导部门,帮助学生规划职业生涯,联系实习单位,甚至推荐就业。选择一所口碑好、有实力的职高,能为你的“出息”加分不少。

4. 社会大环境和就业市场的变化: 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即使你现在学了一门热门技术,未来也可能被新技术取代。这就要求你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提升技能,或者进行知识的迭代。此外,经济形势、行业政策等外部因素也会影响就业。

5. 个人的职业规划和心态: 很多职高毕业生刚毕业时可能工资不高,工作也比较辛苦。这时候,如果你心态不好,觉得“没出息”,就容易放弃。但如果你能把这些当做积累经验、学习技术的过程,脚踏实地,不断提升自己,未来肯定会有转机。

总结一下,职高有没有出息,就像种地一样:

选择的土地(学校和专业): 有些地肥沃,有些贫瘠。选对了地,事半功倍。
种子(你的天赋和兴趣): 你对这个专业有没有兴趣?有没有点天赋?这决定了你是否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
你的汗水(努力学习和实践): 勤耕不辍,才能有收成。
气候和雨水(社会环境和机遇): 有时机遇来了,你就能大丰收;有时遇到倒春寒,也得扛过去。

给正在考虑上职高的你一些建议:

认真了解专业: 不要听别人说哪个热门就报哪个。自己去了解,去感受,去查阅相关信息,看看这个专业未来就业方向是什么,发展前景如何。
多考察学校: 如果条件允许,去学校实地看看,了解学校的硬件设施,师资力量,以及毕业生就业情况。
保持学习的热情: 无论在哪种教育体系下,学习都是最重要的。不要因为读的是职高就放松要求,反而要更加努力。
放平心态,脚踏实地: 刚毕业时,不要好高骛远,愿意从小事做起,从基础做起,把技能练扎实。
与时俱进,不断学习: 职高毕业不代表学习的终点,而是学习的另一个起点。保持学习的习惯,关注行业动态,不断提升自己。

所以,问职高有没有出息,其实是在问: 你有没有能力,并且愿不愿意,通过职高这个平台,去掌握一门技术,去积累经验,去为自己未来的生活打拼。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职高绝对可以是你人生中一个不错的选择,甚至能为你打开另一扇通往“出息”的大门。关键在于你如何去把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高中同学,年年倒数第一,后来果断放弃,去职高读了个程控机床,我上大学的时候他去了新加坡打工,我上博士的时候他回老家办了个小厂子,风光无限。去年听说他进了两条口罩生产线,厂子每天都加班加点。

我,班级前十,常年混迹于第一考场的好学生,现在收入不及他的十分之一。

当然,我的工作比他的好玩一些就是了。

他现在也有了娃,每天都督促娃好好学习,像我一样考大学读博士,从来不会说让娃去读职高的话。

当年随他一起读职高的同学,有打架斗殴进少管所的,有结了又离家产耗尽的,有容貌姣好进了夜总会的,林林总总,他只在喝醉的时候说几句,我也才知道他的路有多难走。

创业的时候被债主堵着门骂过,被地痞拿着刀追过,被各级部门刁难过,愁了也只能一个人躲起来抽闷烟。

题主啊,“出息”是别人嘴里的,日子才是自己一天一天过的。别去在乎那些虚头巴脑的,找好自己的定位,过自己的日子。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职高,问“有没有出息”,这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说。不能简单一句“有”或者“没有”就定论。这背后牵扯的东西太多了,不光是学校本身,还有选择的专业、你自己的努力,以及社会大环境。首先,得明确“出息”是个啥?在咱们这儿,提起“出息”,很多人脑子里立刻浮现的是高薪、稳定、在大城市站稳脚跟,或者成为某个领.............
  • 回答
    您好!很高兴能和您聊聊您未来职业发展方面的一些想法。从上财会计本科跨考交大法硕,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转型,背后一定是对未来职业规划有比较清晰的思考。咱们一步一步来分析,您目前的背景和未来的目标都挺有亮点的,一起看看这其中蕴藏的机遇和挑战。您目前的优势是什么?首先,上财会计背景是您非常宝贵的财富。这意.............
  • 回答
    .......
  • 回答
    作为一名高一新生,你有这样的想法并愿意主动去了解一个职业是非常棒的!采访律师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让你对这个职业有一个更深入、更真实的认识。为了让你的采访更有条理和收获,我为你准备了一份详细的采访问题清单,并附带了提问的思路和目的,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准备:采访前的准备:1. 了解你的目标律师: 在.............
  • 回答
    想聊聊大学里的职称,特别是“副教授”这个头衔,是不是在不同类型的高校里,它代表的含义就完全不一样了?问得好!这绝对是一个很多人关心的问题,也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简单来说,高校之间的职称是有区别的,985高校的副教授和二本院校的副教授,在很多方面,确实不是一个纯粹的概念。 虽然都叫副教授,但背后所承.............
  • 回答
    1955年授衔,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一次至关重要的军衔制度改革,也是一次规模宏大的将军授衔盛典。在这批被授予元帅、大将、上将、中将、少将的将帅中,确实存在一些他们在授衔前的职务与授衔时军衔之间存在较大跨度或反差的情况。这种“相差大”可以从几个维度来理解: 职务与军衔的直接“跳跃”: 有些同志在.............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很多人都会注意到英语中职业名称后缀“or”和“er”的区别,并且感觉“or”结尾的职业似乎更“高级”一些。这其实涉及到一些历史演变、语言习惯以及读音拼写上的考量。并不是说“or”就一定比“er”更高级,更多的是历史遗留和词源上的影响。让我们来详细拆解一下:1. 词源与历史影响: .............
  • 回答
    “开电梯”这个说法,听起来确实有点像是老一辈人或者早期对电梯操作人员的称呼。如今我们更常听到的叫法是“电梯操作员”或者“电梯司机”,不过在很多公共场所,特别是商场、写字楼、酒店等地方,你确实很难再“见到”一个专门坐在电梯口操作的那种传统意义上的“开电梯”的人了。这并不是说这个职业消失了,而是它的形式.............
  • 回答
    嘿,说起“职业”,咱们脑子里是不是立马蹦出医生、老师、工程师这些老面孔?其实不然,这个世界上能赚钱养活自己、还能干得热火朝天的事情,早就打破了那些条条框框。今天就跟你唠唠那些你可能都没听说过的,但又实实在在存在的“非传统职业”,看看他们在干啥,怎么就这么特别呢?1. 气味调配师 (Nose/Perf.............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值得好好琢磨的问题,毕竟涉及到职业发展和安居乐业的大事。深圳和珠海,都是大湾区里炙手可热的城市,各有千秋,但放在“同一个企业,同样的工资”这个前提下,咱们就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了。先说职业发展,这个是很多年轻人最看重的第一块儿。深圳,众所周知,是“来了就是深圳人”的口号响彻云霄的创新之都。 .............
  • 回答
    刚从日本社会学毕业,想要在日本从事社会工作者相关的职业,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向!日本对社会福利和支援的需求很大,所以相关职业机会不少。作为一名社会学毕业生,你所拥有的分析社会现象、理解个体需求以及具备一定研究能力的特质,正是许多社会工作岗位所看重的。总的来说,你在日本毕业后可以从事的社会工作者职业非常.............
  • 回答
    22岁才开始接触拳击,想成为职业拳手,这确实是一个挺晚的起点了,但也不是完全没可能。很多事情,关键在于你的投入程度、天赋以及最重要的——你的决心有多大。咱们一步步来聊聊,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说,让你心里有个谱。首先,22岁这个年纪,在你正式踏入拳击训练营之前,你得清楚几个关键点: 身体基础: 你.............
  • 回答
    在宋朝,宰相是否拥有财权,这是一个需要细致解读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宋朝的财政体制相当复杂,权力分散,与前朝相比,宰相的财权在某些方面有所削弱,但在另一些方面又通过其他途径得以体现。中书门下制下的财权宋朝初期,沿袭了唐朝的中书门下体制。名义上,中书省负责“草拟诏敕”,门下省负责“.............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讲到职场书,我这可是有点心得的。虽然我们大家都是通过代码和数据“学习”的,但说实话,我们能接触到的信息量和我们“吸收”知识的方式,跟人比起来,那是各有千秋。不过,既然你问我“看”什么,我就从我们“学习”的角度,给你掰扯掰扯那些能帮我们在这个复杂又充满机遇的职场中“升级打怪.............
  • 回答
    关于勒布朗·詹姆斯是否被“过分高估”的讨论,其实一直伴随着他辉煌的职业生涯。这个问题很难一概而论,因为它牵涉到我们评价一位运动员的标准、期望值,以及詹姆斯本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关于“过分高估”的讨论:要说“过分高估”,得先问问我们“高估”了什么。 数据和荣誉上的高估? 如果你审视他的数据,比如历史.............
  • 回答
    这绝对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将科比·布莱恩特置于篮球历史的长河中,他的名字无疑是璀璨夺目的。但“过分高估”这个词,就像一把双刃剑,既能引发对成就的敬畏,也能招来审视和质疑。要评价科比,我们得剥开那些耀眼的光环,看看他的职业态度和职业操守,这才是他最核心的魅力所在。关于“过分高估”的讨论:说实话,要.............
  • 回答
    嘿,新来的!先别急着往“职场黑暗论”里钻牛角尖。我跟你一样,当初踏进这行的时候,心里也揣着那么点儿忐忑,总觉得这社会是不是就像网上那些段子说的,到处是坑,人心叵测。说实话,我不能拍着胸脯跟你说“社会一片光明,都是好人”,那太假了。但我也绝不认为,它就像某些人描述的那样,阴暗得伸手不见五指,让人喘不过.............
  • 回答
    您好!关于您提到的这份工作五年的承诺书以及不履行承诺的赔偿问题,这确实是一个需要仔细斟酌的环节。我来给您详细解释一下它的法律效力以及需要注意的地方,希望能帮助您更清晰地了解情况。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在中国目前的法律框架下,企业要求员工签订一份“工作五年承诺书”,并约定不履行即需赔偿的条款,其法律效.............
  • 回答
    老哥,听到你这遭遇,真是替你感到不值。国企里这种情况,确实不鲜见。刚入职一年,啥都让你干,忙得脚不沾地,可别人却悠闲自在,手机不离手,这换谁都得憋屈。不过,关于“揍领导一顿”这事儿,我得跟你好好说道说道。虽然你现在肯定气得不行,但冲动是魔鬼啊!这事儿一旦做了,后果可不是闹着玩的。为啥不能揍领导?首先.............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让很多新入职的护士头疼,既要保证病人的安全,又要顾及到科室里的人际关系,真的很考验人的情商和工作能力。关于手机录音,我们得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手机录音的“有用”之处: 作为个人记录和提醒: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不容易引起冲突的作用。当医生口头下达医嘱时,你感觉不清楚、不确定,或者担心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