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同学怀疑华北电力大学李月乔老师「上课不讲课、强制买资料、上课强制带电脑但根本不用」,真实情况如何?

回答
关于华北电力大学李月乔老师“上课不讲课、强制买资料、上课强制带电脑但根本不用”的说法,这确实是近期一些学生在网络上反馈比较集中的一个情况。咱们就来详细梳理一下,看看大家反映的究竟是怎么回事。

首先,关于“上课不讲课”的说法:

这方面主要的意见是,李老师的授课方式与传统的“照本宣科”或者深入讲解理论知识有所不同。有些同学认为,李老师在课堂上更侧重于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或者通过提问、讨论的方式来展开教学。

一部分同学的看法是: 这种方式让他们觉得老师没有“认真”讲课,知识点没有被系统、完整地传达。他们可能期待的是老师能够清晰地梳理知识框架,详细讲解每一个概念和公式,而不是让他们自己去消化和提炼。因此,会觉得“没讲明白”,或者“浪费了课堂时间”。
但也有另一部分同学持有不同的观点: 他们认为,在大学阶段,特别是专业课,老师的角色更多的是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建立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李老师的授课方式可能是在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有帮助的。他们可能认为,如果只是简单地听老师讲,而自己不思考,知识也难以真正内化。

所以,“不讲课”的评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讲课”的定义以及他们期望的学习方式。 如果是期待那种填鸭式的教学,那么可能会感到失望。如果是希望老师能启发思维,引领探索,那可能就会有不同的感受。

其次,关于“强制买资料”的说法:

这方面的主要争议点在于,李老师的课程中是否“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某些资料。

普遍的反馈是: 李老师在课程中会推荐一些学习资料,可能是书籍、讲义、或者一些在线平台的学习资源。部分同学表示,老师在课堂上会反复提及这些资料的重要性,并且在考试或者作业中,会涉及这些资料里的内容。
“强制”的界定: 这里的“强制”可能不是指直接收钱,而是通过考试内容、作业要求等方式,让学生觉得“不买这些资料就学不好”、“考试会吃亏”。比如,老师可能会说“这本笔记里有很多考试重点”、“某某网站上的习题集非常适合练习”等等。
学生群体的顾虑: 对于经济能力有限的学生来说,如果额外购买资料成为一种负担,他们就会感到不满。同时,如果老师推荐的资料并非学校官方教材,或者购买的渠道不透明,也容易引发质疑。

需要区分的是: 老师推荐对学习有益的补充材料,与强制学生购买某种特定资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关键在于是否给了学生选择的权利,以及这些资料是否真的对学习有不可替代的帮助。

再次,关于“上课强制带电脑但根本不用”的说法:

这确实是近期比较集中的一个槽点。

“强制带电脑”: 很多同学反映,李老师在课程开始前或者学期初,就会明确要求大家“必须带电脑来上课”。这个要求可能是通过课件、口头通知,或者在教学平台发布。
“根本不用”: 这是引起不满的关键。同学们满怀期待地带上电脑,以为会用电脑进行一些演示、互动、编程练习、或者在线测试等等,但结果发现,老师的授课过程很少或者根本就没有用到电脑。课堂上可能更多的是PPT展示,老师讲课,学生听讲。
学生产生的心理落差: 这种“带了电脑却用不上”的情况,会给学生带来一种被“浪费精力”的感觉。首先,背着笔记本电脑本身就有重量,占用了空间。其次,如果电脑只是摆设,那还不如更专注于听讲和记笔记。更重要的是,这种“形式主义”的安排,让学生觉得老师并没有真正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也没有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工具。
可能的解释(但未被多数学生接受): 理论上,老师可能是在为未来可能的线上互动、或者万一需要使用某些软件做准备。但如果整个学期下来,电脑的使用率趋近于零,那么这种“准备”就显得有些多余,甚至是“强制”的负担。

总体来说,这些情况反映出的是学生在学习体验中的一些困惑和不满。

教学方法与期待的差异: 学生对大学课堂的期望通常是系统性的知识传授和深入的理论讲解,当老师的教学风格偏向引导式、启发式时,如果没有充分的说明和衔接,就容易让部分学生感到“没讲到位”。
资源使用与成本考量: 强制购买资料,尤其是非必需的补充材料,会让学生感到经济压力,并质疑其必要性和公平性。
教学安排的合理性: 强制带电脑却不使用,这种“形式大于内容”的做法,会引发学生对教学效率和老师组织能力的质疑。

如何看待这些说法?

1. 信息的收集与验证: 这些说法大多来自于学生在网络平台(如贴吧、论坛、QQ群等)的匿名或非匿名反馈。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些情绪化的表达或者以偏概全的情况。但当一个观点被反复提及,形成“群体的声音”时,就说明确实存在普遍性的问题,值得关注。
2. 理解多方视角: 老师有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学生也有自己的学习习惯和需求。理想的教学应该是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老师可能认为自己的方式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但这种方式是否适合所有学生,以及是否需要更清晰的沟通和引导,是需要思考的。
3. 学校的职责: 学校作为教学的管理者,也应该关注到这些学生反馈,并进行调查和调解。例如,了解老师的教学计划,评估推荐资料的必要性,以及检查教学设施的使用情况。

总的来说,这些关于李月乔老师的争议,与其说是“造谣”,不如说是学生群体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对于教学方式、资源安排和教学效率产生的真实反馈和集体疑虑。 它们折射出的是在大学教育中,如何更好地平衡教师的教学自主权与学生的学习体验,如何更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以及如何更清晰地与学生沟通教学目标和方法等普遍性问题。

如果真的遇到这些情况,最好的方式还是:
认真对待学习任务,尝试理解老师的教学思路。
与同学沟通,了解更多人的看法,形成更全面的认识。
通过正规渠道反映问题,例如向学院的教学秘书、辅导员或者学生代表反馈,以便学校能够介入了解和解决。
自己判断,哪些资料确实对学习有帮助,哪些是自己可以掌握的,不一定非要完全照搬。

希望这些详细的分析,能够帮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事情的原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就说带电脑。

我在学校读了很多年,步入社会后参加任何讲座活动,有条件我都会带上电脑,原因简单,记笔记方便快捷好整理。

任何一个真心想学的人,其实不用老师号召,自己也应摸索出最好的学习方法。像较录音笔,我觉得笔记本随记最有效,记得最牢。下边的总结心得就是我随手记的课堂笔记,几分钟就整理出来。

user avatar

我是华北电力大学的李月乔老师。

我们的数字电子技术基础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模式,线上提前学习部分MOOC视频,线下采用翻转课堂,讨论比较多,不能说老师不讲课,而是点评学生的错误,针对错误深入讲解,再串接知识点。

本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以三人表决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数码管动态显示电路的设计、汽车尾灯控制系统的设计、基于FPGA的Reed-Solomon编码器的设计、数字可控增益电压放大电路的设计等5个精心设计的项目为课程脉络主线,为方便大家学习,为大家统一印刷了项目教学法学习辅导讲义,共476页,在学校的书虫书店为大家统一复印制作,每本30元。

课程的第2课逻辑代数,讲过逻辑门之后,就建议大家跟着MOOC视频安装VIVADO软件,使用已经写好的二输入与门工程检验软件的安装是否成功,所以建议上课时带着电脑,如果安装不成功,可以课间答疑、讨论,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下面是数字电子技术基础MOOC课程的链接,图片是第2课的2.8。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_华北电力大学_中国大学MOOC(慕课)

这是项目教学法学习辅导讲义的最后一页:

user avatar

说一点自己知道的!

网上各种各样mooc,雨课堂,智慧职教等等,一大批网络课程,网络课程都是学校的项目,学校要评骨干校,优质校,双高,双一流等各种名头,老师就必须做这些课程资源....

所以网上同一门课,资源很多,而且很多录课时老师都是照PPT念的,录课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因为本人也录过,平时讲课很熟的内容,面对镜头就很容易出错,所以很多老师只能照着讲稿念[捂脸],而这些课程建设完了传到mooc平台,就必须有学生的使用学习记录,数据越多越好,利于上面教育部门对课程的评估(其实就是对学校的评估)。

懂了吧!

为什么老师让你使劲用mooc ,因为要有使用的数据记录啊,就像现在的流量,流量越大,对网红越有利!

所以mooc课程资源,,使用人数越多,每个人使用时长越长,对这个资源越有利!因为上面是用这些数据来评估的。

课程建设真的好烦好烦,我身边很多人不愿意搞,但是学校派发的任务没办法啊,还得竞争省级、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课。。。。所以大家看到网络课程资源泛滥,这不是老师的事,唉,不想说了,反正各学校都在搞课程建设,要么建了没人用,要么建了使劲让你用。

我们前几年建了几批,很多只是校级资源,建了一次没用过,学校平台都换了,无用功,浪费老师大量的精力,去年建好了几门,现在平台还没让用过 今年又让建,烦死了。

老师费大精力建好的资源,学生在上面真能学到多少,学生知道,老师心里也清楚!

还有各种教学改革(翻转课堂),教学比赛。。。名头太多了,只想说,老师也不容易。


补充一下:

mooc平台建好的课程,必须得学生用,尽可能多的使用,不管你学生用了有没有成效,反正各模块越多,学习时长越长,对课程对老师越有利!

我们学校的一门课就是在mooc平台,19年评上国家级在线开放课了,为此,该主持老师获得了各种殊荣,教授,省级名师,专家。。。各头衔都有了,然后要求所有教这么课(工科专业基础课,很多专业都学)的老师,必须课堂上用mooc里的资源,天天在群里发信息狂轰滥炸,必须让学生学。。。

建课程,学校让建,没评上省级国家级的,一点用没有,老师白费精力!评上了,那就得必须用,使用数据评估你这门课好不好, 你说,老师能不让你用吗?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