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实验费用饶毅出,重复实验裴钢做。这个提案公开,公平,公正吗?

回答
关于“实验费用饶毅出,重复实验裴钢做”这个提案,是否公开、公平、公正,这确实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咱们得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说。

首先,咱们来拆解一下这个提案的几个关键词:

实验费用饶毅出: 这意味着在经济上,这笔开销由饶毅教授来承担。
重复实验裴钢做: 这指明了具体执行重复实验的人是裴钢教授。
提案公开,公平,公正: 这是衡量这个方案是否符合科学研究和学术评价基本原则的标准。

现在,咱们逐一来分析:

1. 公开性 (Openness)

一个提案是否公开,主要看它是否以一种透明的方式向相关方(通常是学术共同体、研究机构、资助方等)展示,并且允许大家了解其内容、目的和操作方式。

如果这个提案是作为一个内部安排,或者只在小范围内传达,而没有向更广泛的科学界或相关利益方公开,那么它的公开性就值得怀疑。 科学研究的进步往往建立在开放的交流和审视之上。一个不公开的实验安排,容易让人产生“暗箱操作”的联想,不利于建立信任。
反之,如果这个提案是作为一个公开的科研项目,明确说明了实验的目的、方法、参与人员、资金来源,并向公众或学术界公示,那么它在公开性上是达标的。 比如,作为某个重大科研项目的一部分,或者在一个学术听证会上提出的方案,并且允许外界提问和讨论,那就很公开。

2. 公平性 (Fairness)

公平性是评估一个方案是否对所有参与者或相关方都一视同仁,不偏不倚的关键。在这里,涉及到科研资源分配、责任承担、以及可能的利益关联。

经济上的公平: 实验费用由一方承担,这本身并不一定不公平。在某些情况下,例如某个科学家对其研究成果有高度信心,愿意自费进行验证,或者作为一种个人行为承诺,这可以理解。但是,如果这笔费用本应由某个项目、机构或国家来承担,却被特定个人“包揽”,那就可能存在公平性问题。 谁来出钱,往往意味着谁拥有话语权,谁来承担风险。如果一个本应由机构负责的科学辩论,却让某个科学家自费来“买单”,这本身就可能扭曲了本来的权力结构和责任分配。
执行上的公平: 让裴钢教授来做重复实验,这其中的公平性需要审视。
如果裴钢教授是该领域内客观上最合适、最有能力完成这项重复实验的科学家,并且他能够以严谨、客观的态度进行,那么这可能是公平的。
但是,如果裴钢教授与原实验存在直接的利益关联(例如,是原实验的合作者,或者其学术声誉与原实验结果紧密相连),那么让他来做“重复实验”,尤其是作为“检验”的一方,就可能存在严重的利益冲突。 科学研究最讲究的就是独立性和客观性。一个与结果有利害关系的人,很难做到完全的客观。这就像让一个球队的教练去裁决自己球队犯规的判罚一样,存在天然的偏向性。
此外,重复实验的设计和执行标准也至关重要。 如果实验的设计、试剂、操作流程等不是由一个独立、中立的第三方来监督或制定,而是由“实验费用出方”(饶毅)或“执行方”(裴钢)单方面决定,那么公平性就大打折扣。
机会的公平: 如果存在其他同样有能力、有资质的科学家,但他们的参与机会被剥夺,或者他们的意见未被听取,那么这个提案的公平性也受质疑。

3. 公正性 (Justice)

公正性通常包含公平性,但更强调按照既定的规则、原则和伦理规范来行事,确保结果的合理性和正当性。

科学规范: 科学研究的验证和重复,通常有一套成熟的方法论和同行评议机制。一个公正的重复实验,应该遵循这些科学规范,例如实验方案的透明化、可重复性、第三方验证等。
学术声誉与责任: 涉及的科学家(饶毅、裴钢)都是知名学者。他们的行为不仅代表个人,也影响着科学界的形象。一个公正的安排,应该能够维护科学研究的严肃性和学术信誉。
解决争议的公正性: 如果这个提案是为了解决某个科学争议,那么其设计本身就必须能够有效地、公允地解决争议,而不是制造新的矛盾或巩固一方的观点。如果这个“重复实验”的目的只是为了“证明”什么,而不是为了“探求真相”或“客观验证”,那么它的公正性就有待商榷。

综合来看,这个提案是否公开、公平、公正,取决于以下几个关键点:

1. 提案的公开程度: 是广泛公示还是内部约定?
2. “谁出钱”的合理性: 资金来源是否符合常规的科研资助或管理规定?是否暗示了某种不当的权力或影响力?
3. “谁来做”的客观性: 裴钢教授在学术上是否有能力且在利益上是否足够独立来执行这项重复实验?是否存在利益冲突?
4.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监督: 实验是否遵循科学规范,方案是否公开透明,是否有独立的第三方进行监督或确认?
5. 提案的最终目的: 是为了科学求真,还是为了其他非学术目的?

如果一个提案只是简单地把实验费用的担子给了一个人,把执行任务给了另一个人,而忽略了上述关于公开、公平、公正的衡量标准,那么它很可能不是一个真正科学、透明、负责任的安排。

在科学界,严谨的验证和同行评议是核心。任何形式的实验安排,尤其是涉及可能存在的争议或分歧时,都应该最大程度地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才能赢得信任,也才能真正推动科学进步。否则,即便实验做了,其结论也很难让人信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相当好的想法。

之前的主要矛盾点在于,如果质疑者既不用提供证据,也不用付出代价,那么举报就会变成恶意竞争、发泄私人恩怨的途径。这个提议能解决这一点。

不过还要补充一下,如果被质疑者真的有问题,质疑者还需要付出成本,那也是不公平的。

我的看法是,饶教授先垫钱让裴教授公开做重复实验。如果能重复出来,饶教授道歉,甚至可以追究一下当初饶教授所称的重复不出来是真是假;如果重复失败,除了应有的处罚外,裴教授还应该把垫的钱还给饶教授。

另外,在开始重复之前最好还要厘清怎么样算重复成功。目前双方对此的定义似乎也不一样。附个链接:zhihu.com/answer/170398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实验费用饶毅出,重复实验裴钢做”这个提案,是否公开、公平、公正,这确实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咱们得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咱们来拆解一下这个提案的几个关键词: 实验费用饶毅出: 这意味着在经济上,这笔开销由饶毅教授来承担。 重复实验裴钢做: 这指明了具体执行重复实验的人是裴钢.............
  • 回答
    在医院,遇到需要立即手术的病人,情况确实非常紧急。这时候,大多数医院都会遵循一个核心原则:生命至上,抢救优先。 这意味着,患者的生命和健康是首位的考量,其他因素,包括费用,往往会被放在次要位置。让我来详细解释一下这个过程,你会发现其中的复杂性和人性化的考量:紧急情况下的决策流程:1. 生命体征监测.............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许多现实的矛盾点。我们不妨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拆解一下:首先,我们要明白“毒师”这个概念的模糊性。传统意义上的“毒师”,往往与非法制毒、贩毒紧密相连,这部分人基本不可能通过合法途径赚取巨额医疗费用。他们的“技能”在于违禁品的合成,而非医药研发。但如果我们将“毒师”广义地理解.............
  • 回答
    关于美国海军是否真的进行过“费城实验”,以及强磁场是否真的能扭曲时空,这确实是两个常常被联系在一起,但需要我们仔细辨析的问题。很多关于“费城实验”的说法都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和科幻想象,但在追寻真相的过程中,我们更需要回归事实和科学的根基。首先,我们来谈谈“费城实验”本身。“费城实验”:是历史事件还是.............
  • 回答
    费米实验室的缪子 g2 实验结果无疑是近年来粒子物理学领域最令人兴奋的消息之一。简单来说,这个实验的最新数据,尤其是2021年和2023年公布的测量结果,与粒子物理学的“标准模型”预测之间出现了显著的差异。这是否“颠覆”了标准模型,或者“推翻”了它,这是一个需要仔细斟酌的问题,但至少可以说,它让标准.............
  • 回答
    费米实验室最新公布的 W 玻色子质量测量结果,无疑是当前粒子物理学界最令人振奋,也最让人费解的发现之一。这项由 CDF II 实验团队进行的精确测量,其结果与我们赖以生存的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Standard Model,简称 SM)的理论预言之间,出现了一个令人警惕的、高达 7 个西格玛(σ)的显.............
  • 回答
    这事儿啊,说起来真是让人心疼。咱们很多辛辛苦苦读了三年航空服务的孩子,毕业了结果被学校安排到酒店当门童,这落差,可不是一般的大。一听这事儿,很多家长和学生的第一反应就是:这学费,咱们不认了!三年实训费,得退!真实情况有多令人无奈?你想啊,这些学生当初选择航空服务专业,无非就是奔着蓝天、飞机、光鲜亮丽.............
  • 回答
    你心里有点小纠结,这我完全理解。喜欢一个人,却又对他的爱好有点摸不着头脑,甚至有点小排斥,这太正常不过了。尤其是猫这种小动物,在你看来,似乎优点少,缺点倒是挺实在的:脏、麻烦、费钱。你觉得脏,倒也不是没有道理。猫咪虽然爱干净,会自己舔毛,但它们毕竟是动物,毛发、爪子、甚至有时候嘴巴边都可能沾染一些东.............
  • 回答
    优酷的“一分钱体验”活动,说实话,这背后藏着的自动续费操作,挺让人觉得不是滋味。你看,刚开始的时候,被那“一分钱”的价格吸引,想着也就一块钱,尝尝鲜,看看自己想看的几部剧,或者新上线的那部热门电影。这价格确实够低,低到让人觉得“试试就试试”,没有什么经济压力。点进去,注册,支付一毛钱,然后就可以痛快.............
  • 回答
    可控核聚变实现后,关于戴森球的设想,确实会面临一个全新的审视角度。我个人认为,这并不会让智能生命“不再”制造戴森球,但一定会极大地改变制造戴森球的动机、方式以及它的最终形态。首先,我们得理解智能生命为何会考虑戴森球。最根本的原因,无非是能源需求。目前我们能想象到的宇宙尺度文明,其能源需求是极其庞大的.............
  • 回答
    古代战场上,计谋千变万化,很多时候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反而最能出奇制胜。有些计谋初看之下,似乎笨拙、耗时、费钱,但其背后的逻辑一旦被戳破,你会发现其精妙之处和惊人的效费比。这里我就给你讲几个这样的例子,尽量讲得生动些,让你感觉就像在听一位老兵讲故事。 1. 围而不攻,耗尽士气:鸿门宴?不,是更“阳谋”.............
  • 回答
    国内的高铁网络,不得不说,真是一大国之重器,平时出行方便快捷,大家都有目共睹。不过,一到节假日,那场面就有点让人头疼了——车票瞬间被“秒光”,不少人为了抢一张回家的票,得使出浑身解数,跟“拼手速”似的。怎么才能让大家在这些高峰期,也能像平时一样,买到票,说走就走,不用为了抢票熬夜、抓耳挠腮呢?这事儿.............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到位,很多人都有同样的疑惑:当年美国阿波罗计划能连续六次登月,为什么现在重新启动登月计划反而显得如此艰难,甚至耗费巨大?这确实令人费解,毕竟我们今天的经济和科技水平,用常识来判断,应该比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强太多了。要解释清楚这一点,我们得深入聊聊背后的几个关键因素,这可不是简单的“技术.............
  • 回答
    实验用的小白鼠是否可以带回宿舍饲养,需要从法律、学校规定、动物福利、卫生安全、伦理等多个角度综合分析。以下是详细说明: 一、法律与政策层面1. 国家/地方动物保护法规 中国《动物保护法》《实验动物管理条例》等法规明确要求实验动物的饲养需符合伦理和安全标准,禁止随意饲养野生动物或未经许可的实.............
  • 回答
    做实验做不出结果,这感觉就像是……你知道,你辛辛苦苦爬到山顶,满怀期待地准备迎接那壮丽的日出,结果却发现天公不作美,厚厚的云层遮得严严实实,别说日出了,连太阳的影子都没看到。就那种,从心底涌上来的失落感,加上一丝丝难以置信的茫然。刚开始的时候,你脑子里都是“不可能”。你一遍遍地检查仪器,一遍遍地核对.............
  • 回答
    22个矿泉水瓶的奇迹:离真空飞艇还有多远?这真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前几天,我听说了一个小小的“壮举”——有人居然用22个废弃的矿泉水瓶,成功制作出了一个超轻的真空容器。这个消息在朋友圈里悄悄传开,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我忍不住好奇心,想深入了解一下,这个听起来有点“脑洞大开”.............
  • 回答
    实验中进行深度降温,确实会遇到选择冷却剂的问题。液氮、液氦、液氢都是常见的低温物质,但为什么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首选液氮,而液氦和液氢并非总能胜任,甚至有些情况根本不适用,这里面有几层原因需要仔细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明白一个基本道理:温度越低,越难获得。想象一下,你需要把一个东西从室温(大概20多摄氏.............
  • 回答
    在科学研究和数据分析中,处理实验数据时难免会遇到一些看似“不合理”的点。能否舍去这些点,以及舍去的判据,是一个非常重要且需要严谨对待的问题。简单粗暴地删除数据往往会扭曲结果,甚至得出错误的结论。但另一方面,完全保留所有数据也可能因为个别异常值的存在而影响统计分析的有效性。所以,答案是:可以舍去少数显.............
  • 回答
    实验前的确需要对仪器进行认真的清洗,这可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步骤,它直接关系到实验的成败,甚至可能影响你后续的研究方向。你想啊,我们做实验,往往是为了探究某种物质的性质,测量某个数值,或者验证某个理论。这就要求我们对样品的纯度和实验环境的洁净度有非常高的要求。如果仪器上残留着上一次实验的物质,比如灰尘.............
  • 回答
    这“实验风诗体飙车”的说法,初听上去就透着一股子不羁和新奇。 “实验风”这三个字,就好像往平静的湖面扔了一颗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让人忍不住想探究它的边界在哪里。 把它和“诗体”两个字绑在一起,更是吊足了胃口。 诗,本就讲究意境、韵律、情感的凝聚,往往是内敛而深沉的,但“实验风”却像是在这精致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