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布会的描述是真实的,红米33w充电总时长确实略短于华为66w,考虑到误差,也可能会略长,但总归是相差无几,再加上红米电池容量较大,所以充满到100%的效率确实是红米33w≈华为66w,没有作假。
二、卢伟冰玩了一手“米氏对比法”,事实上,华为66w的短时间充电量一定是大于红米33w的,实测前10分钟的充入电量约为1.4:1(领先不少),前30分钟约为1.17:1(已经很接近了),直到40分钟之后,红米的充电量才反超华为。但发布会将短时间充电量故意隐去不提了。
三、红米“逆袭”的具体过程如下:(有更正)
(一)华为66w峰值维持的时间很短,刚插上充电,互相识别协议要30秒,紧接着1分30秒的鸡血时间,然后就迅速降速了(换句话说前戏时间30秒,真男人时间1分30秒),在这1分30秒里,华为差不多是真能达到红米两倍的。即使降速后,10分钟之内仍然比红米33w要快。
(二)华为在10分钟-25分钟这段时间,充电功率趋于稳定,降至与红米几乎完全相同的水平。而在约25分钟时进入恒压状态,再次大幅降速,充电功率被红米迅速反超。
(三)红米在前35分钟全部处于大电流恒流状态,稳的很,所以在25分钟华为降速后迅速追赶,然而自己也要在35分钟进入恒压状态,也要降速,快追变成慢追。最后大约在40分钟的时间点,总充电量超过华为。
数据来自:
但要考虑到,一般用户不会等手机电量用光才开始充电,如果要模拟真实的日常使用,比如30%开始充,那么华为的降速会来的更早,前期领先幅度会更小,被红米反超的时间也更早。进一步的,如果你喜欢随时尽量保持电量充足,经常在70%以上就开始充,那么华为几乎就全程比红米慢了。
相反,如果你的习惯是随手充随手拔,每次也就充个几分钟,从来不充满电,那么肯定是华为的66w效率更高。其实这样细碎的充电对电池是更有利的(不考虑麻烦),但据我日常观察,绝大部分用户的习惯都是前一种模式,也就是充到满。
四、发布会使用的词是“媲美”,并不是超越或者吊打,一般语境下“媲美”这个词的使用场境,就是我本来应该不如你,但努一努能达到跟你差不多,是一种“以下追上”的态势。
结合实际,红米33w数值不如华为66w,短时间充电速度也不如,但能达到比较接近的程度,然后总时长甚至能够略快于华为,所以我认为用“媲美”这个词,没有问题。
五、实测华为的66w,无论前期充电速度,还是总充满时长,都不如小米的55w,连引以为豪的前10分钟充电量也比不过,可谓是全程被小米55w压制。
红米敢直接碰瓷华为,一方面是有老大哥罩着:如果你反驳我的33w,我直接掏出55w来再将一军,你依然很没面子,毕竟这次就是真•完胜了。
另一方面,即使不考虑这点,66w比33w只有微弱的领先,要争起来也是个挺尴尬的事。
比如这个问题下面有些花粉把华为快了两三分钟(还少了120mah)的测试结果拍在桌上嘲讽红米,看,华为66还是比红米33快的……这……我怎么看都觉得是华为更尴尬一些。
(多写几句吧,早就对“涓流充电”这个说法不爽了,完全是被媒体扭曲了的概念)
六、所谓“涓流充电保护电池”毫无依据,完全是出于营销目的的挽尊话术。
事实上,涓流充电压根就不是这个意思,而是指电池过度放电后,在充电初期为了保护电池进行的小电流恒流充电,起到“唤醒”电池的作用,我们日常使用时根本遇不到这个阶段,因为正常使用电池不会过度放电,手机早就自动关机了,除非你是自动关机之后一直不去充它,故意再放个把月,它才会自放电到需要涓流唤醒的地步。
而充电后期的小电流阶段是恒压充电,充电电压恒定,但电池本身的电压会越来越高,压差越来越小,所以电流也会越来越小,由于末尾阶段的小电流充电效率很低,所以一般厂家会提前截止,至于这个截止电流是多少,那就看各厂家的充电策略了。截止过早,会导致电量实际充入量离标准容量差距更大,但对电池寿命的影响更小。
换句话说,早早截止末期电流(用他们的话说是“砍掉涓流”),实际上不仅没有伤害电池,反而更加保护电池。
例如:充到真实电量的98%就直接截掉(系统显示100%并停止充电),相比充到99.5%才截掉,只少充了1.5%的电量,对续航的影响微乎其微,但对电池寿命的保护要有利很多,越是硬要充满最后这一点点,越是伤电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