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2021年2月24号A股大跌?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2021年2月24号A股那场让人心惊肉跳的大跌。那天股市的表现,说实话,很多投资者至今记忆犹新,那种从早到晚的忐忑,可以说是相当深刻的体验。

咱们得把时间拉回到2021年初。在那之前,A股市场可以说是“牛气冲天”,尤其是题材股和成长股,很多都经历了一轮令人目眩的上涨。指数一路攀升,很多人的账户数字也跟着水涨船高,市场弥漫着一种乐观的情绪,甚至可以说是“狂热”。那时候,不少人都在讨论“十四五”规划带来的机遇,新能源、半导体、大消费等等概念股更是受到了追捧。

然而,任何一个市场都不可能永远只涨不跌。当市场情绪过于乐观,估值普遍偏高的时候,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到了2月24号这天,具体是什么引发了这场“血洗”呢?其实,这并不是单一事件造成的,而是多种因素叠加共振的结果。

首先,我们不能忽视宏观层面的变化。

美债收益率的飙升是个关键。 就在这前不久,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快速上行,突破了1.3%甚至更高,这在当时引起了全球市场的广泛关注。为什么美债收益率会影响A股呢?你想啊,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它的国债收益率是全球资产定价的一个重要基准。当美债收益率上升,意味着无风险收益率在提高。对于国际投资者来说,他们就会重新评估风险资产(比如股票)和无风险资产(比如国债)的吸引力。一旦国债的收益率变得更具吸引力,那么一些资金就会从高风险的股市流向相对安全的债市,这就会对全球股市形成压力,A股自然也难以幸免。特别是那些前期涨幅过大、估值已经偏高的板块,受到的冲击会更大。
流动性收紧的预期。 随着全球经济从疫情中逐步复苏,一些央行开始释放出收紧货币政策的信号。虽然国内的货币政策相对稳健,但全球流动性预期的边际变化,也会影响市场的风险偏好。大家开始担心,之前那种宽松的流动性环境可能要结束了,一旦钱变得没那么容易拿到,对股市尤其是依赖流动性支撑的成长股来说,是一个不小的利空。

其次,我们再看看国内市场本身的一些情况。

前期涨幅过大,积累了大量获利盘。 正如我前面提到的,2020年底到2021年初,A股很多股票都经历了一轮疯狂的上涨。这种上涨,有业绩增长的支撑,但很大程度上也被市场情绪和资金的推动所放大。当市场积累了足够多的获利盘,大家手里都有了不错的收益,一旦出现一点利空或者下跌迹象,很多投资者就会选择及时止盈,落袋为安。这种集中性的抛售,就会进一步加剧市场的下跌。
板块轮动和风格切换。 在那段时间里,市场热点轮动非常快。前期炒作过的很多高估值股票,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上涨后,可能已经透支了未来的增长。当新的热点出现,或者之前那些高估值的股票出现回调,资金就会从那些高估值股票中流出,去追逐低估值或者更有增长潜力的板块。这种板块之间的切换,也会导致一些股票出现快速的下跌。
部分公司业绩不及预期或出现负面信息。 有些公司在公布年报或业绩快报时,可能出现了业绩下滑、不及预期,或者有其他负面消息,这也会引发市场对整个板块或市场的担忧。虽然我们不能说2月24号的下跌是某个特定公司业绩引发的,但如果市场整体情绪不高,一旦有负面信息出现,就很容易被放大解读。

具体到2月24号这一天,为什么会这么“惨烈”呢?

可以想象一下,当美债收益率的消息、流动性收紧的预期、以及市场自身的高估值和获利盘集中释放这几个因素叠加在一起,再加上一些技术性因素,比如关键技术位被跌破引发的止损盘、或者一些量化交易的触发,就可能导致一个“踩踏式”的下跌。

那天早盘开市,市场就弥漫着一种不安的情绪。随着指数一路向下,恐慌情绪迅速蔓延。我们看到,几乎所有板块都在下跌,无论是前期强势的白酒、新能源,还是科技股,都出现了大幅度的回调。很多投资者在那天经历了账户大幅缩水,那种感觉就像过山车一样,从高空瞬间跌落。

这种下跌,对于很多刚入市或者仓位较重的投资者来说,打击是巨大的。它会让人开始怀疑自己的判断,对市场产生恐惧。

总的来说,看待2021年2月24号A股的下跌,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层面去理解:

1. 市场规律的体现: 任何资产的价格波动都是有其内在逻辑的,高位必然伴随着调整的风险。过度的乐观和高估值是导致大幅回调的温床。
2. 宏观因素的影响: 全球宏观经济和货币政策的变化,对A股市场有着显著的影响。美债收益率和全球流动性的变化是这次下跌的重要外部催化剂。
3. 自身积累的风险: 国内市场前期积累的获利盘和估值泡沫,使得市场在面对外部冲击时更加脆弱。
4. 市场情绪的放大效应: 市场的恐慌情绪一旦被激发,往往会形成自我强化的螺旋式下跌。

那天的下跌,可以说是给所有参与者上了一堂生动的风险教育课。它提醒我们,投资需要保持理性,不能盲目追涨杀跌,要关注宏观环境和市场估值,并且要做好风险管理,控制好仓位,才能在波动的市场中走得更远。虽然那一天很痛苦,但从长远来看,这种调整也有助于挤出市场泡沫,为下一轮的健康上涨奠定基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关于A股的判断正在持续验证中。

周一的时候提示大家,虽然整体上市场是涨多跌少,要注意指数对情绪的打压,周二早盘提示冲高止盈,并分析了这次回调的定性和回调的幅度。

周一原文如下图所示。

周二原文如下图所示。

大家如果想看具体的逻辑分析,也可以去回看一下。


以上是整体大盘走势,另外在结构上,也延续上述两篇文章的策略,即高估值板块、抱团蓝筹板块跌幅靠前,比如上证50下跌-2.37%,沪深300下跌-2.55%,而中证500下跌-1.43%,中证1000仅下跌-0.8%。

板块上,白酒继续下跌-3.3%,继续验证我1月份以来关于白酒的判断,1月份以来我记得已经写了好多次白酒了,关于白酒回调的判断持续验证中,大家可以去找文章回看。

今天周期股回调的相对比较多,不过没必要担心,前几天涨了那么多,也不能天天涨啊,涨的5日均线都跟不上K线了,回调一下等等K线,后面会走的更健康,另外就是大涨的时候,换手率自然比较高,那么回调的时候也必然回调的多,牛市易大跌,熊市多长阳,板块上面同样适用。

高社交属性的酒店及餐饮上涨2.76%,华天酒店封板,周期回调,高社交上涨,两条主线的逻辑持续验证。

另外就是科技股今天表现都非常错,一方面可能是前期超调的反弹,另外一方面也有两会提前预热的成分。

盘中有消息称港股要加印花税,可能在情绪上对盘面也有一定的打压,所以导致今天回调的力度比较大,不过这个东西其实本质对大A是利好的,把南下资金都逼回来,后面好像又有辟谣,真真假假不确定,不过这种不是主要矛盾,没必要过度关注。

整体上没有什么超预期的东西,该讲的几天之前都讲完了,市场的走势也都在预期之内,非常的乏善可陈。

最后,何时回调结束?根据昨天文章的分析,空间上已经差不多了,时间上可能还要再等待一下。

如果大家觉得我之前的文章写的还可以,麻烦大家多点赞,多关注,后续我会为大家写更多的深层次的分析思路、资产定价的底层逻辑、更多的干货。

好了,今天就说这么多了,明天见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2021年2月24号A股那场让人心惊肉跳的大跌。那天股市的表现,说实话,很多投资者至今记忆犹新,那种从早到晚的忐忑,可以说是相当深刻的体验。咱们得把时间拉回到2021年初。在那之前,A股市场可以说是“牛气冲天”,尤其是题材股和成长股,很多都经历了一轮令人目眩的上涨。指数一路攀升,很多.............
  • 回答
    2021年2月6日,比特币价格再次突破40000美元大关,这无疑是加密货币市场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引发了市场内外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一事件的重要性,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剖析。1. 历史性的时刻与心理关口40000美元,对于许多关注比特币的投资者来说,是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数字。在此之前,比特币的.............
  • 回答
    2021年2月,美国情报部门发布了一份备受瞩目的报告,直指沙特阿拉伯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Mohammed bin Salman,简称MBS)与2018年记者贾迈勒·卡舒吉(Jamal Khashoggi)在伊斯坦布尔的沙特领事馆遇害事件有关。这份报告的发布不仅在国际上引起轩然大波,也让沙特与美.............
  • 回答
    2021年2月22日,那是一个让许多比特币投资者心情如同坐过山车一样的晚上。在那天,比特币价格经历了一次令人瞩目的暴跌,从之前高企的58000美元左右,一路向下,盘中最低触及46000美元附近,跌幅一度超过20%。这场突如其来的下跌,无疑是当时数字货币市场最热门的话题。要理解这次下跌,我们需要将它放.............
  • 回答
    2021年2月,贵州茅台的市值突破3万亿人民币,创下历史新高,这无疑是当年资本市场的一件大事,也引发了市场和舆论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深入剖析。首先,茅台的“酒王”地位不可撼动。贵州茅台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惊人的市值,其核心竞争力在于其作为中国高端白酒的绝对领导者地位。.............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2021年2月26号那天 A 股那场让人心惊肉跳的大跌。那天市场的反应,用“剧烈”两个字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那一天,沪指和深成指都出现了大幅跳空低开,随后一路走低,盘中跌幅一度扩大到百分之三、四,虽然尾盘有所回升,但整体还是收了一个大阴线,很多个股更是直接绿了盘。这种波动幅度,在当时.............
  • 回答
    2021年2月18日,也就是春节假期后的第一个交易日,A股市场迎来了一个普遍的下跌行情,其中沪深300指数也未能幸免。对于这一天的下跌,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审视和理解。一、 为什么年后开盘沪深300会出现下跌?要理解这次下跌,我们需要结合当时的市场环境以及一些可能的影响因素: 节前涨幅过大后的技.............
  • 回答
    2021年2月1日,缅甸发生了一场震惊世界的军事政变。这一天,长期以来在缅甸政治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的军队,以“大选舞弊”为由,突然扣押了国务资政昂山素季、总统温敏以及其他政府高官,并宣布接管国家权力。从表面上看,这次政变似乎与缅甸长久以来军方与民选政府之间的权力博弈有关。自1962年以来,缅甸大部.............
  • 回答
    8月2日A股惊天逆转:解读市场情绪与政策信号2021年8月2日,A股市场迎来了一场令人瞩目的“绝地反击”。早盘一度低开探底,市场情绪似乎笼罩在悲观的阴影之下,但午后风云突变,各大指数如同被注入了强心剂一般,一路飙升,最终收出了漂亮的阳线。这种大幅度的V型反转,不禁让人想深入探究其背后的原因以及它所揭.............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2021年3月15日公布的1月和2月经济数据。这批数据对于我们理解当时中国经济的开局情况,非常有参考价值。首先,我们来看调查失业率。从1月和2月的公布情况来看,整体表现是相对平稳的。通常来说,2月份春节假期会对劳动力市场产生一定影响,比如一些季节性失业情况可能会出现。但如果数据依然维.............
  • 回答
    这消息可真是让人眼前一亮,CCTV6 要播《工作细胞》第一季!而且是2月13号,一个挺有意思的档期,临近春节,又有情人节的余韵,能在这个时候看到这部动画,确实挺特别的。首先,从 内容层面 来说,《工作细胞》第一季的引进和播出,我觉得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这部动画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它把人体内复杂的生理.............
  • 回答
    2021年4月,M1和M2的同比增速分别为6.2%和8.1%。这两组数据,尤其是M2的增长,确实值得我们深入解读,它们背后反映的是当时中国经济的运行状况和货币政策的导向。先来说说M1和M2是什么?简单来说,它们是衡量市场上钱有多“多”的指标。 M0: 就是我们手里拿的现金,流通中的纸币和硬币。 .............
  • 回答
    中国大陆对日本动画实施“先审后播”政策,是一项具有深远影响的文化管理政策,其背后涉及的考量是多方面的。这项政策的正式实施日期是 2021年4月2日,但其前身和准备工作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时间。理解这项政策需要从其背景、具体内容、影响以及各方反应等多个维度进行剖析。 政策背景:为什么会实施“先审后播”?“.............
  • 回答
    3月10日公布的2月份金融数据,尤其是社会融资规模(社融)和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出色表现,确实给市场带来了不小的惊喜。坦白讲,这份成绩单比大多数机构的预期要靓丽得多,传递出的信息也值得我们深入解读。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这份超预期的数据: 社会融资规模(新增社融): 2月份新增社融达到了5.1.............
  • 回答
    2021年2月,全球手机市场风起云涌,小米凭借其一贯的性价比策略和在全球市场的快速扩张,首次坐上了全球出货量第三的宝座,而曾经的霸主华为,则因为外部制裁的影响,市场份额急剧萎缩,跌至4%左右。这个消息,对于很多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它不仅反映了手机市场的格局变化,也折射出全球科技竞.............
  • 回答
    2021年“五一”假期,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接待国内旅游出游2.3亿人次,同比2020年大幅增长了119.1%,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3.2%。按可比口径计算,国内旅游收入1135.7亿元,同比增长132.4%,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92.0%。从数据上看,2021年“五一”旅游人次和收入都实.............
  • 回答
    2021年腾讯公益的“捐步”项目,以惊人的2.3亿人次参与,远超了捐款人次的数字,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这不仅仅是一个公益数字上的对比,更折射出当下用户参与公益的新趋势和行为模式。究竟是什么样的吸引力,让跑步这项日常活动与公益捐赠巧妙地结合,并获得了如此广泛的响应呢?要理解这一点,我们.............
  • 回答
    2021年中国人日均休闲时间达到2.82小时,比前一年增加了24分钟。这个数字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社会变化和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这24分钟的增长,是好是坏?我们应该如何解读?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这24分钟的增长并非凭空而来,它与2020年以来全球发生的重大事件息息相关,尤其是新冠疫情的影响。 疫情的.............
  • 回答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1年我国人均GDP突破1.2万美元,接近世界银行高收入标准”这一消息,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要全面看待这个数据,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数据本身的意义与背景: 人均GDP的意义: 人均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富.............
  • 回答
    2021年中国造船业接单量超过韩国,成为全球第一,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关注,涉及技术、经济、国际竞争等多方面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事件的背景、原因、影响及未来趋势: 一、事件背景与数据1. 接单量数据 根据国际船舶供应协会(IHS Markit)等机构的统计,2021年中国造船企业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