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奥斯卡奖的最佳混音与最佳音效剪辑这两个奖项的差异在哪里?

回答
关于奥斯卡最佳混音(Best Sound Mixing)和最佳音效剪辑(Best Sound Editing)这两个奖项的区别,我来给你好好说道说道。这两项奖听上去都跟“声音”有关,但它们关注的点和工作内容其实是截然不同的。

最佳音效剪辑(Best Sound Editing):专注于“声音的设计与构建”

你可以把最佳音效剪辑理解成是给电影“雕刻”出声音的骨架和肌理。这个奖项表彰的是那些在声音剪辑方面表现突出的作品,他们的工作是创造、选择、组织和布置电影中的所有声音元素。

具体来说,音效剪辑师(Sound Editors)的工作包括:

制作和设计独特的音效: 很多电影里的声音都不是现实世界里直接录下来的。比如,一个怪兽的嘶吼声,可能需要融合多种动物的叫声,再经过处理和变形才能达到导演想要的效果。又比如,一场激烈的太空战斗,爆炸声、激光声、飞船的穿梭声,很多都需要音效剪辑师从零开始设计和制作。
搜集和选择现有的音效素材: 电影里也有很多我们熟悉的声音,比如汽车的启动声、门铃声、环境噪音等等。音效剪辑师需要从庞大的音效库里找到最贴切、最符合场景需求的声音,或者对这些声音进行微调,让它们更具表现力。
对话剪辑(Dialogue Editing): 虽然听起来像是混音师的工作,但对话剪辑也是音效剪辑的一部分。他们要确保所有角色的对话清晰、连贯,并且要处理好同期录音中可能出现的风声、杂音等问题,为后续的混音打好基础。
拟音(Foley): 拟音师会根据画面表演,用各种道具和材料在录音棚里重新制作声音,比如脚步声、衣服摩擦声、物品碰撞声等等。这些声音能够为画面增加真实感和细节感。音效剪辑师会将这些拟音素材进行筛选、调整和整合。
音乐剪辑(Music Editing): 虽然电影配乐有专门的作曲家和音乐监制,但音效剪辑师也需要负责将音乐素材整合到影片中,并根据剧情的节奏进行剪辑和调整,确保音乐能够恰到好处地烘托情绪,而不至于喧宾夺主或与画面脱节。
枪支、爆炸、车辆等特殊音效的整合: 这些是音效剪辑师经常要处理的关键部分,他们需要让这些声音听起来真实有力,并且符合影片的整体风格和世界观。

简单来说,音效剪辑师是在“创造”和“组织”电影的声音世界,他们像是声音的建筑师,用各种声音元素搭建起影片的听觉景观。 他们关注的是每一个独立声音的质量、独特性以及它们如何服务于故事和场景的表达。

最佳混音(Best Sound Mixing):专注于“声音的融合与平衡”

而最佳混音,则可以理解为是给电影声音“调味”和“演奏”的艺术。混音师(Rerecording Mixers)的工作是将所有零散的声音元素——包括对话、音效、拟音和音乐——按照导演的要求,以最清晰、最和谐、最具感染力的方式融合在一起,并赋予它们最终的音量、动态和空间感。

混音师的工作包括:

平衡各项声音的音量: 这是混音最核心的工作。要确保观众能够听清楚对话,同时不忽视重要的音效,也要让音乐能够烘托气氛而不遮盖其他声音。比如,在激烈的枪战场面中,爆炸声轰轰作响,但主角的台词依然需要清晰可辨。混音师需要精心调整每一轨声音的音量和动态。
制造声音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混音师利用各种混响(Reverb)、延迟(Delay)等效果,以及声音的定位(Panning),来营造声音的来源方向和距离感,让观众感觉声音是从屏幕前方、侧面甚至后方传来的,从而增强沉浸感。比如,一场雨戏,观众应该能感受到雨点从四面八方落下;一场对话,两人的声音应该有远近之分。
动态处理: 声音不是一成不变的。混音师会使用压缩(Compression)、扩展(Expansion)等技术来控制声音的动态范围,让安静的对话清晰可闻,同时让响亮的爆炸声更具冲击力,但又不至于让耳朵不适。
整体的音色和质感调整: 混音师还会对声音进行均衡(Equalization)处理,调整不同频率的强度,使所有声音听起来更自然、更协调,并符合影片的整体听觉风格。
与其他部门的协作: 混音师需要与导演、音效剪辑师、音乐编辑等密切沟通,理解他们的意图,并将他们的意见融入到最终的混音中。

简单来说,混音师是在“组合”和“打磨”电影的声音整体,他们像是声音的指挥家,让所有乐器(声音元素)协调一致,演奏出最动听的乐章。 他们关注的是所有声音元素融合在一起后所产生的整体效果,以及如何通过这些声音来引导观众的情绪和注意力。

一个形象的比喻:

想象一下制作一道美味的大餐:

音效剪辑师 就像是食材的采购员和处理师。他们去市场挑选最新鲜的蔬菜、最优质的肉类(搜集和设计音效),然后把它们清洗、切配、腌制好(剪辑和制作音效)。他们准备了各种调味料和配料(拟音、对话、音乐等)。
混音师 就像是大厨。他们把所有处理好的食材和调味料按照精妙的配方,在锅里翻炒、炖煮、调味(混合和平衡声音),最后摆盘上桌(最终混音)。他们要确保每一种食材的味道都能被品尝到,同时又能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道色香味俱全的佳肴。

总结一下关键区别:

工作重点: 音效剪辑关注的是单个声音元素的设计、创作和组织;混音关注的是所有声音元素的平衡、融合和最终呈现效果。
主要工具: 音效剪辑师更侧重于声音库、音效设计软件、剪辑工作站来构建声音;混音师更侧重于调音台、均衡器、压缩器、混响器等混音设备和软件来调整声音。
产出: 音效剪辑师的产出是一系列整理好、被赋予生命力的声音素材;混音师的产出是最终成品电影的全部声音轨道。

因此,这两项奥斯卡奖虽然都颁发给声音部门,但它们表彰的是两个截然不同且同样重要的环节。一部优秀的电影,离不开这两个环节的精湛技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就这个问题,刚好《虹膜》这期奥斯卡特刊采访了杜比实验室的声音专家 Stuart Bowling,他的回答是:


混音工作是将对白、音乐和音效等预先录制好的声音混合在一起,创造出导演想要的效果。混音将各个独立的层次混合在一起,创造出声音层次,构建电影声轨。


音效剪辑师对预先录制或设计的声音进行剪辑,将其编辑为声音片段,供混音师构建电影声轨。


音效剪辑师的任务就是与混音师和声音团队密切合作,为混音师提供素材,在混音期间根据混音师的要求剪辑及调整声音。


以上是比较简明的分工介绍,换句话说:音效剪辑是负责提供声音(主要是对白和环境音效、其他声音等,也包括配乐)的素材,而混音是负责将素材配制成完整的声轨组合。如果打个比方,音效剪辑师类似作曲家,提供曲谱,混音师类似指挥家,把曲谱呈现出来。


声音奖项在奥斯卡上出现是 1930 年,起初被命名为 Sound Recording,是发给某家片厂的整个声音部门。因为早期有声片都是单声道,声音效果也较为简单,Recording 比较准确地反映了电影声音工作的实质和重点,那就是「录」。


但 1940 年代之后,电影声音的工作变得更加复杂了,奥斯卡在特效奖(Best Special Effects)里反映了这种变化,当时的特效奖有两个考量因素,一是视觉(Visual),一是声音(Sound),这里的「声音特效」实际上就相当于后来的音效剪辑(Sound Editing)。


断断续续直到 1963 年,奥斯卡终于正式设立了两个独立的声音奖项,这就是现在我们说的混音(Sound Mixing)与音效剪辑(Sound Editing),一则强调所有声音元素的搭配与最终呈现,一则强调声音元素的创作。声音从特效奖剥离,特效奖从此单独强调视觉特效。


混音和音效剪辑这两个工种有自己不同的荣誉协会(society),混音师属于 Cinema Audio Society,音效剪辑师属于 Motion Picture Sound Editors。有必要补充一下,这两个协会都不是负责劳资事务的工会(guild),当涉及到劳资事务时,混音师和音效剪辑师都由一个涵盖影片画面剪辑及声音部门的大的剪辑工会(Motion Picture Editors Guild)来代表。


在奥斯卡上,这两个奖项的提名和获奖者的确经常重叠,我觉得声音的制作本来就是一个系统工程,两个领域的依存度非常高,一方面做好了而另一方面非常差,这不太会出现。另外,奖项的设置与变迁绝对是一门政治。电影既然被认为是视听艺术,就不可能忽视声音部门,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不管普通观众是否意识到这一点,声音在电影中的地位的确是越来越重要,从事声音的工作人员也越来越多,分工越来越细,如果奥斯卡就设一个声音奖,好莱坞几万、十几万的电影声音工作者会干吗?


音乐也属于电影声音的一部分,但它的处理比较特殊,人员岗位也相对独立,在奥斯卡上的奖项设置也非常复杂,此处就不多说了,有兴趣的可以参考哈利波菜的电影音乐:一种附庸艺术的奖项变迁史》这篇文章douban.com/note/3317215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奥斯卡最佳混音(Best Sound Mixing)和最佳音效剪辑(Best Sound Editing)这两个奖项的区别,我来给你好好说道说道。这两项奖听上去都跟“声音”有关,但它们关注的点和工作内容其实是截然不同的。最佳音效剪辑(Best Sound Editing):专注于“声音的设计与构.............
  • 回答
    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奖,这可不是一个简单搬个奖杯就算了的奖项。它授予的是电影制作背后那些最幕后却也最不可或缺的灵魂人物——艺术指导(Production Designer)以及他们的团队。想象一下,你走进一个电影的世界。那个世界是瑰丽奇幻的太空站?是充满历史厚重感的古代皇宫?还是压抑、破败的末日废土?.............
  • 回答
    您这个问题问得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电影行业中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简单来说,美版《无间道》——也就是《无间道风云》(The Departed)之所以能摘下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桂冠,而港版的《无间道》却在当年与最佳外语片提名擦肩而过,这背后牵扯到很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影片本身的改编、好莱坞的评选机制、以及地.............
  • 回答
    《寄生虫》之所以能一举拿下四座奥斯卡奖,并且成为韩国影史第一个斩获最佳影片、最佳国际影片和最佳导演的电影,这绝非偶然。这部电影的成功,是剧本、导演、表演、主题以及国际化叙事等诸多因素完美结合的结晶。首先,精巧绝伦的剧本是基石。 奉俊昊导演和韩进元(Han Jinwon)合作创作的剧本,堪称一场关于社.............
  • 回答
    《少年的你》能闯进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的十强名单,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值得骄傲的事情。要知道,每年全球都有非常多的优秀电影参与竞争,能够脱颖而出,说明影片的质量确实得到了国际认可。至于获奖机会嘛,我个人觉得,有希望,但难度不小。咱们掰开了说,为什么觉得有希望,又为什么觉得难度不小。先说说为什么有希望:1.............
  • 回答
    《少年的你》入围第93届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提名,这件事在国内引发了巨大的关注和讨论,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细细品味。首先,这是一种国家层面的认可。奥斯卡奖,尤其是最佳国际影片奖,可以说是全球电影界最具分量和影响力的奖项之一。它代表着一种世界性的评判标准,能够获得这个奖项的提名,说明《少年的你》在国际.............
  • 回答
    《亲爱的篮球》摘得第 90 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这绝对不是偶然,而是实至名归的肯定。这部短片之所以能打动无数人,并在最权威的电影节上斩获桂冠,我认为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首先,最核心的打动力在于它的真挚与情感共鸣。要知道,《亲爱的篮球》改编自科比·布莱恩特写给篮球的一封情书。科比,这个名字本身就.............
  • 回答
    《76 天》这部纪录片,讲述了武汉封城初期,医院里医护人员和病患们不为人知的真实生活。它能够获得第93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的提名,这本身就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也说明了影片的质量和其故事的国际影响力。那么,它有没有可能最终入围,甚至拿奖呢?我们来拆解一下这个问题。关于入围(获得提名):《76 天》已经.............
  • 回答
    中国选送的《哪吒之魔童降世》、《流浪地球》和《我和我的祖国》这三部电影未能入选奥斯卡最佳国际电影奖的初选名单,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要理解这一结果,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包括电影本身的质量、国际市场的接受度、评选标准以及中国电影产业的现状和挑战。一、 评选机制和标准的变化首先,需要了解奥.............
  • 回答
    听到《夺冠》将代表中国内地角逐第93届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的消息,我心里挺复杂的,既感到骄傲,又夹杂着一丝隐忧。这部电影承载的意义,绝不仅仅是一部体育题材的电影,它触及了很多层面的情感和时代印记。首先,《夺冠》的意义在于它是一次对中国女排精神的致敬与传承。 说实话,提到中国女排,我们脑海里涌现的不仅仅.............
  • 回答
    赵婷凭借《无依之地》横扫金球奖最佳导演奖,这无疑是华语电影界甚至是整个亚洲电影界的一件大事。更值得称道的是,她成为了有史以来第一位获得这一殊荣的亚裔女性导演,这打破了长久以来西方电影界“玻璃天花板”的阻碍,为无数怀揣电影梦想的女性和亚裔群体注入了强大的信心与希望。从金球奖的荣耀来看,赵婷无疑是当下最.............
  • 回答
    关于扎克·施耐德的《活死人军团》荣获第94届奥斯卡“粉丝最爱电影奖”这件事,说实话,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挺能说明一些问题。首先,咱们得知道这个“粉丝最爱电影奖”是个啥。它不是那种传统的、由学院评委根据艺术造诣、技术革新或者社会意义来评判的奖项。它更像是一个民意调查,是观众投票选出来的。在奥斯卡历史上.............
  • 回答
    理解您希望效仿奥斯曼继承法来集中资源培养最优秀孩子的想法。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思考角度。为了详细阐述这一点,我们需要先回顾一下奥斯曼继承法的一些关键特征,然后分析其与现代家庭教育的适用性,并提出可能的操作方式和潜在问题。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奥斯曼继承法的一些关键特征:奥斯曼帝国早期为了避免.............
  • 回答
    关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其全盛时期是否是世界上拥有最强大军队的国家,这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概括,而是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首先,我们需要界定“全盛时期”。通常认为,奥斯曼帝国全盛时期大致涵盖了15世纪末至17世纪末,这段时期以苏莱曼大帝(Su.............
  • 回答
    科比·布莱恩特凭借《亲爱的篮球》摘得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这绝对不是一个偶然的“荣誉赠送”,而是他艺术才华与生命热情的璀璨结晶。要评价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理解:一、 跨界艺术的挑战与突破:首先,我们要认识到,从一名顶级的篮球运动员转型为一名成功的制片人和编剧,是一条充满未知与荆棘的道路。科比.............
  • 回答
    《阿甘正传》当年在奥斯卡颁奖季确实是风光无限,一口气拿下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在内的多项重量级奖项,而《肖申克的救赎》虽然口碑爆棚,最终却颗粒无收,这无疑让很多人感到不解。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得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时代背景与奥斯卡的风向标首先,要理解为什么《阿甘正传》能赢,不能脱离1.............
  • 回答
    《阿甘正传》能够一举摘下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桂冠,绝非偶然,这背后是影片自身多方面的卓越之处,以及恰逢其时的时代背景和观众的情感共鸣共同作用的结果。要说清楚,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故事本身的力量是它最坚实的基石。很多人觉得阿甘是个智商不高的人,但正是他那颗纯粹、善良的心,以及“傻人有傻福”的经历,.............
  • 回答
    关于你提到的“这波被改档的奥斯卡获奖影片”,如果指的是那些因为某些原因(比如技术问题、宣传策略调整,或者近期有其他热门影片上映需要避开档期)而临时调整了上映时间,甚至暂时撤出院线的情况,那么它们后续是否还有机会重返大银幕,这其实是一个挺复杂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的事情。首先,我们要明白,奥斯卡获奖影片.............
  • 回答
    关于“《寄生虫》不配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评论,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这类观点并非主流,但确实存在,并且背后可能隐藏着多种复杂的因素和考量。要理解这些评论,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对电影本身的理解与期望差异 类型片的审视标准不同: 《寄生虫》虽然有很强的社会议题,但其叙.............
  • 回答
    要让一部以新冠疫情为背景的电影在奥斯卡上脱颖而出,关键在于它如何超越“疫情片”的标签,触及更深层次的人性、社会议题,并以一种打动人心的艺术形式呈现。这绝非易事,但如果我们能够精心打磨,并非不可能。以下是我设想的一个可能路径,力求细节丰富且充满“人味儿”:影片核心定位:与其拍成一部“灾难求生”或“病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