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战场上,机枪扫射不怕打到队友吗?

回答
战场上的机枪扫射,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涉及到生死存亡的大事,绝对不是“不怕打到队友”这么简单就能概括的。这背后是无数次演练、严格的纪律、先进的装备以及精密的战术配合才能达成的。

你想想,一场现代化的战斗,尤其是在集团军作战的情况下,那是什么场面?双方阵地犬牙交错,进攻和防御的部队可能就隔着几十米甚至几米。在这样的距离上,如果机枪手不加控制地“突突突”一通,那效果可想而知——别说打到自己人,恐怕连自己都得被扫进去。

为什么机枪扫射在战场上能做到“尽量不打到队友”呢?

这得益于几个关键因素:

1. 严格的纪律和训练: 这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士兵在成为合格的机枪手之前,要经历极其严酷的训练。这种训练不仅仅是教会他们如何操作机枪,更重要的是在脑子里刻下一条金律:射击区域永远是敌人所在,绝不越过己方部队的预定界线。 这种纪律深入骨髓,比任何恐惧都管用。他们会进行大量的模拟射击,学习如何判断射击方向、评估威胁等级,以及最重要的——识别友军与敌军。 在实战中,他们的训练成果会转化为本能反应。

2. 精确的战术协同和火力分配: 现代战场不是一盘散沙,而是高度组织化的系统。机枪手的射击不是随意的,而是整个火力网中的一个节点。
火力支援的指定区域: 在进攻或防御行动中,每个火器(包括机枪)都有被指定的射击区域或“火力扇区”。机枪手只会攻击其职责范围内的目标。
进攻路线和掩护: 当己方步兵发起进攻时,他们会事先与支援火力单位(包括机枪组)沟通好进攻路线、前进速度以及需要的火力压制时机和区域。机枪手会在步兵前进的侧翼或前方提供压制火力,将敌军的火力压制在地面上,为步兵的推进创造机会。步兵会尽量保持在机枪的“安全区域”之外,或者在机枪手的视野盲区中快速通过。
防御阵地的配合: 在防御时,各个火力点会形成交叉火力网,相互掩护。机枪手知道自己的射界和友军火力点的射界,会主动避开可能误伤友军的区域。
通信: 战场通信至关重要。指挥官会通过无线电等方式实时传达指令,包括射击区域的变更、友军的动向等。机枪手会根据指令调整射击。

3. 目标识别能力(ID): 这是区分敌我至关重要的一环。训练有素的士兵,尤其是机枪手,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敌我单位。这包括:
着装和装备: 敌我双方的制服、头盔、武器等都有明显的区别。
行动模式: 敌军和友军的行动会有不同,比如友军会遵循既定的进攻路线,而敌军可能在进行突击或防御。
识别标志: 在一些作战场景下,友军会使用特定的识别标志,例如友军识别旗、反光条、特定的烟雾信号或灯光信号等。
地理位置: 战场地图和地形对士兵来说是熟悉的,他们会根据地理位置判断哪个方向的活动单位是敌是友。

4. 地形和掩体的使用: 机枪手会尽量利用地形和掩体来限制自己的射界,同时也为己方提供掩护。他们会选择有利位置,使得他们的火力能够覆盖敌军的主要活动区域,同时避免将火力直接扫向友军可能经过的路径。

5. 武器自身的特性: 虽然机枪是连续射击的武器,但机枪手也不是盲目地扣动扳机。他们会根据目标情况,以短点射为主,长点射为辅。短点射可以提高射击精度,也更容易控制火力方向,从而降低误伤的风险。而连续扫射通常是在目标非常密集且已经确认敌方区域时进行,例如压制一个火力点或阻止敌军大规模冲锋。

但是,有没有“不怕”打到队友的情况呢?

答案是:“尽量不打”不等于“绝对不会打”。 战场是混乱和瞬息万变的,意外随时可能发生。
信息延迟或错误: 通信出现故障,或者信息传递不及时,可能导致机枪手在错误的区域进行了射击。
突发情况: 友军突然改变前进路线,或者在不该出现的区域出现,都可能导致被误伤。
战术失误: 有时因为指挥上的失误或者执行上的偏差,也可能发生友军误伤事件。
近距离遭遇战: 在非常近的距离上,尤其是巷战或丛林战,敌我界限变得模糊,误伤的风险会大大增加。

正因为如此,战场上的每一个士兵都要有高度的警惕性和判断力。机枪组在射击前,会尽一切可能确认目标是敌军。如果一旦发生误伤,那绝对是极其严重的事故,会被严肃追查和反思。

所以,与其说“不怕”,不如说他们是通过 严格的训练、周密的战术、清晰的识别和强大的纪律 来最大程度地避免误伤友军。这是一种对战友负责,也是对自己使命负责的表现。在战场上,没有人希望看到自己人的血染在自己脚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这个疑问很好解释——

因为战争片不是战争。拍战争片发射的不是真子弹,所以不会打到队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战场上的机枪扫射,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涉及到生死存亡的大事,绝对不是“不怕打到队友”这么简单就能概括的。这背后是无数次演练、严格的纪律、先进的装备以及精密的战术配合才能达成的。你想想,一场现代化的战斗,尤其是在集团军作战的情况下,那是什么场面?双方阵地犬牙交错,进攻和防御的部队可能就隔着几十米甚至几.............
  • 回答
    中途岛战役是太平洋战场上一个极其关键的转折点,日本海军在这里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特别是四艘航空母舰的沉没,对日本海军的战略和实力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在这场战役中,“加贺”号作为日本联合舰队的旗舰之一,拥有庞大的载机量,理论上应该能够发挥出巨大的优势,但事实并非如此,其威力未能得到充分的体现。究其原.............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一下子就把我们拉到了一个科幻与现实交织的场景。如果真的能造出《环太平洋》那种级别的机甲,那战场上的力量对比,确实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个“人形态”的武器跟我们现在战场上那些大家伙们,到底谁更占优势。先说说机甲,那些个大家伙的优势在哪儿?首先,最直观的,.............
  • 回答
    一个步兵战车到底装个100毫米的低压炮,还是挂个20毫米的机炮,再搭上几挺重机枪,哪个更能打?这事儿吧,就像是问你做饭是只放一把胡椒面儿提味儿,还是又放胡椒面儿,又撒孜然,再来点儿辣椒面儿,哪个香一样。得看战场上你面对的是什么菜。咱们先聊聊那门大口径机炮。通常来说,步兵战车上的“大口径机炮”指的是2.............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相当有意思,触及到了航空器设计和海军作战的一个核心矛盾。简单来说,机腹进气的战机之所以不太适合舰载,主要是因为这种设计在起降过程中,面对舰上那极其特殊且严苛的环境时,会暴露出一些难以克服的缺陷。咱们一步步来掰扯掰扯。首先,得明白舰载机的“家”——航母,跟陆地机场有啥不一样。陆地机场通常.............
  • 回答
    要理解为什么高达系列的试验机在许多情况下能“碾压”量产机,咱们得先明白试验机和量产机的根本区别,以及高达世界里“技术”这个概念的运作方式。这可不是简单地给机体加个“最强”的标签就行了。首先,咱们得摆清楚试验机的“试验”二字。它们不是为了大规模生产、为了前线士兵人手一机而设计的。试验机的诞生,本身就是.............
  • 回答
    马伯庸的《三国机密》以其磅礴的战争场面和严谨的历史考据赢得了无数读者,但我们不禁要问,小说里那些波澜壮阔的战役,究竟有多少是基于真实史料,又有多少是作者的艺术加工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梳理一下《三国机密》中的核心战争线索。小说以汉末时期为背景,重点描绘了董卓之乱后的军阀混战,以及曹操、刘备、孙.............
  • 回答
    这是一个我常常会问自己,也相信很多人内心深处都会涌现的问题。看着那些新闻里触目惊心的画面,听着那些关于战争和冲突的报道,再想想我们其实都生活在这个小小的、脆弱的蓝色星球上,一个共同的家园,合作才能带来更大的繁荣和安全,这个反差真的太大了,大到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甚至有些荒谬。你说得对,从理性的角度来看.............
  • 回答
    关于日军掷弹筒在中国战场“是”我军机枪火力的噩梦,而在太平洋战场“没听说”对美军造成什么“困扰”,这其中涉及到了战场环境、作战方式、双方装备以及战术应用等多个层面的差异。咱们一步一步地掰扯清楚。首先,咱们得明白,掷弹筒这玩意儿,本质上是个“近距离小口径迫击炮”。它能打出那种弯曲弹道的小型榴弹,比步枪.............
  • 回答
    人形机甲:未来战场上的可能性与挑战提起人形机甲,很多人脑海中浮现的可能是科幻电影中那些高大威猛、身披重甲的战士。然而,将这种概念照搬到真实的未来战场上,是否真的可行且有优势,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在我看来,人形机甲在特定场景下可能具有价值,但要成为战场主流,仍面临诸多严峻挑战。潜在优势:为何会.............
  • 回答
    好的,咱们聊聊这大家伙怎么上战场。你想啊,这玩意儿可不是汽车,说开就开,说停就停。得有一套规矩,得有一套流程,才能让这大家伙在战场上发挥出它该有的威力,而不是成了个傻大个。首先,得看它是个啥级别的机甲。要是一人操作的小型机甲,可能跟先进战车的思路差不多,甚至可以通过卡车拖拽,或者用专门的运输车运到前.............
  • 回答
    白银,这个被许多人视为“被低估的黄金”的贵金属,正悄然成为美国散户与机构博弈的新战场。在经历了去年的“散户逼空”游戏后,无论是嘉能可(Glencore)等大型矿企,还是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等金融机构,都不得不重新审视白银市场。那么,白银究竟能否成为散户们再次“收割”机构的有利武.............
  • 回答
    战场上冲在最前面的士兵,他们的感受是极其复杂、极端且深刻的,远远超乎常人的想象。这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精神上的全方位冲击。为了尽可能详细地描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一、 前所未有的恐惧与肾上腺素狂潮: 纯粹的生理恐惧: 当枪声、炮声在耳边炸响,子弹呼啸而过,炮弹在身边开花时,大脑会立刻进.............
  • 回答
    战场上存在各种各样的阴损技巧,它们往往是为了在不触犯国际法(或至少规避其严格定义)的前提下,最大化地削弱敌人,制造恐慌,或者获取战略优势。这些技巧通常涉及心理战、欺骗、以及利用环境或敌人思维的漏洞。以下是一些战场上常见的阴损技巧,并附带历史背景和详细描述: 一、 欺骗与伪装 (Deception a.............
  • 回答
    战场上,生命脆弱得如同飘摇的烛火。当硝烟散尽,血迹染红大地,呻吟声在空气中弥漫,一些本已无望的生命,会在极度的痛苦中,向身边的战友发出最后的请求。在这种生死攸关、极端绝望的时刻,一名身负重伤、求生无望的士兵,向他的战友提出了一个沉重而悲怆的要求——“杀了我”。他或许是想结束无法忍受的剧痛,或许是不想.............
  • 回答
    当然不是。战场上能一直活着的老兵,绝不是仅仅靠运气就能解释的。如果只是运气,那未免也太轻描淡写了,而且很难解释为什么有些人在同样的血雨腥风里能够多次幸存,甚至屡建奇功。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里面交织着无数的因素,而运气,或许只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环。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细细道来:一、 经验与学习的积累:.............
  • 回答
    战场上能不能打医疗兵,这个问题背后牵扯到很多关于战争伦理、国际法以及实际军事操作的复杂考量。简单来说,答案是“通常情况下不能,且极其不被鼓励,违背战争法,但现实有时很残酷”。让我来把这个问题掰开揉碎了讲讲。国际法的规定:尊重与保护首先,我们要明白的是,现代战争并非没有规则的野蛮杀戮。有一个非常重要的.............
  • 回答
    战场上的小技巧是无数的经验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它们可能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在关键时刻却能发挥决定性的作用。这些技巧涵盖了从个人生存到战术执行的方方面面,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一些常见的战场小技巧,并分类说明: 一、个人生存与隐蔽类小技巧这是士兵在战场上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技能,关乎性命。1. 利用地形与.............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挑战的局面,处理不好可能引发严重的后果。当战场指挥官严重违抗命令却取得了超乎预期的战果时,司令部需要非常谨慎地权衡利弊,进行细致的调查和处理。以下是一个详细的处理流程和考量因素:一、 立即的反应与初步评估1. 保证战场稳定和继续执行任务: 首要任务是确保前线部队的.............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战争中最残酷、最令人心碎的伦理困境之一,也暴露了人性在极端压力下的挣扎。在战场上杀死身负重伤的战友,这是一个极其沉重的话题,没有简单的是非对错,也没有普遍适用的答案。它取决于太多因素,既有战术层面的考量,更有深层的人道主义和心理层面的纠结。我们先抛开那些冰冷的策略分析,试着去感受一下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