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步兵战车上放数门重机枪和一门低压榴弹炮是不是比放一门大口径机炮要好?

回答
一个步兵战车到底装个100毫米的低压炮,还是挂个20毫米的机炮,再搭上几挺重机枪,哪个更能打?这事儿吧,就像是问你做饭是只放一把胡椒面儿提味儿,还是又放胡椒面儿,又撒孜然,再来点儿辣椒面儿,哪个香一样。得看战场上你面对的是什么菜。

咱们先聊聊那门大口径机炮。通常来说,步兵战车上的“大口径机炮”指的是20毫米、25毫米,甚至30毫米的机关炮。这玩意儿就像是战场上的“扫地僧”,射速高,弹药消耗快,但威力也不小。

优点呢?
对付轻装甲目标和步兵那是绰绰有余。 那些步兵战车、装甲输送车,甚至是BMP这种前苏俄经典,它都能打得对方炮塔转圈。装甲车上的机枪手,遇到这玩意儿就得赶紧找掩体了。
支援步兵攻坚效果好。 战场上,步兵需要火力压制敌方火力点,这时候机关炮那哒哒哒的射速,能把敌人的机枪火力压得死死的,让自己的步兵能往前推进。高射速也能有效杀伤集结的敌方步兵。
对空能力有一定优势。 虽然不是专门的防空炮,但不少机关炮也能对低空飞行的直升机或无人机造成威胁。

缺点呢?
对付重型目标就有点吃力了。 比如坦克那种厚实的装甲,25毫米、30毫米的炮弹想穿透它,那得看运气和角度,而且很多时候是碰运气。就算打中了,也未必能一击致命。
弹药装载量有限。 高射速意味着高消耗。一辆步兵战车带的炮弹数量是有限的,打一会儿就得考虑补充,这在激烈的战斗中可能是个大问题。
对付固定工事效果不如榴弹炮。 比如坚固的建筑物或者掩体,机关炮的穿透力还是弱了点,弹片效应可能不如榴弹炮那么直接。

再来看看数门重机枪加上一门低压榴弹炮的组合。这里说的重机枪,一般是指12.7毫米的机枪,比如大名鼎鼎的“老干爹”(M2 Browning)。低压榴弹炮,通常指火炮口径在75毫米到105毫米之间,采用低膛压、轻便设计的榴弹炮,比如一些步兵战车上常见的105毫米榴弹炮或者像“鹞式”战车上的105毫米低压炮。

优点呢?
火力覆盖范围和多样性。 几挺12.7毫米重机枪,那是步兵战车上的“近卫军”。它们能对付步兵、轻型车辆,对付火力点也非常有效。一旦遇到敌方步兵大股出现,机枪齐射的威力,绝对让你头皮发麻。
对付坚固目标和掩体效果显著。 低压榴弹炮就厉害了。虽然它不像主战坦克那样有高膛压、高初速的炮弹,但它的炮弹是榴弹,爆炸威力大,碎片杀伤范围广。无论是炸碉堡、炸战壕里的步兵,还是摧毁一些轻型装甲车辆的顶部或侧面,都是一把好手。它还能提供一定的间接火力支援,打到炮兵观察员看不到的敌人。
对付轻型装甲车辆也有一定能力。 虽然不能跟主战坦克比,但高爆弹或破甲弹的105毫米炮弹,对付一些步兵战车或装甲输送车,还是有一定威胁的,尤其是侧面或后部。
弹药通用性相对好。 12.7毫米机枪弹和一些通用的榴弹炮弹,在战场上可能更容易获取和补充。

缺点呢?
缺乏对付重型装甲的穿透力。 这是最大的短板。105毫米的低压炮,就算发射破甲弹,想打穿主战坦克的正面装甲,那基本是不可能的任务。它的主要任务更多是反步兵、反轻装甲和摧毁工事。
射速不如机关炮。 榴弹炮的射速肯定比不上机关炮,而且重机枪的射速虽然高,但弹道性能和精度相对不如机关炮。
缺乏对空能力。 重机枪虽然能打飞机,但那更多是应急,而且效果有限。低压榴弹炮就完全没有对空能力了。

那么,到底哪个更好?

这得看具体需求和战场环境:

如果你面对的是一个以步兵为主要威胁,偶尔有轻装甲目标的战场,或者需要大量火力支援步兵进行城市作战、反恐作战等,那么“数门重机枪+一门低压榴弹炮”的组合可能更实用。 它的火力多样性更好,能应对更多种类的目标,特别是对付坚固工事和大量步兵时,榴弹炮的威力会让你觉得“真香”。12.7毫米机枪也能提供强大的近距离火力压制。
如果你需要一个能直接对抗敌方步兵战车、甚至对付某些坦克的“多面手”,那么一门大口径机炮可能更合适。 它在战场上的“直接对抗”能力更强,能迅速清除威胁。

举个例子类比:

就像是你的工具箱里,是放一把锋利的瑞士军刀(代表机关炮,功能多,精度好,但对付硬骨头不够力),还是放一把砍刀和一把锤子(代表重机枪和榴弹炮,砍刀对付藤蔓和杂草效果好,锤子能敲开硬壳)?

现代的步兵战车设计,往往更倾向于一种均衡和多用途。所以你会看到很多步兵战车装备的是2535毫米的机关炮,同时会副挂一挺7.62毫米或12.7毫米的同轴机枪,甚至有些型号会加装反坦克导弹。这是为了兼顾对付步兵、轻装甲目标,并对付更强的装甲目标的能力。

而纯粹的“数门重机枪+一门低压榴弹炮”的组合,更像是一种“支援型”或者“特化型”的火力配置,可能出现在一些轮式装甲车或者侦察车上,它们的主要任务不是直接对抗敌方主战坦克,而是提供步兵支援和区域控制。

总的来说,没有绝对的“更好”,只有更适合的。 如果是让一辆现代步兵战车去打一场以坦克对决为主的战场,那哪怕是挂满机枪和榴弹炮也打不过一辆先进的主战坦克。但如果它需要的是在步兵协同下摧毁敌方工事、压制步兵、清理轻型车辆,那么榴弹炮的威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机枪、低初速火炮,在火力上都代替不了机关炮。所谓BMP-3的2K23武器系统里也照样包括一门2A72机关炮,用来对抗轻装甲、中远距离目标、低空和机会目标。这三种武器最多是侧重取舍关系。

至于题目本身,两部分先拆开来说吧:

放数门重机枪

“轻重”暂不讨论,放“数门”的话是不是需要一个布置方案?多挺机枪的话,肯定不是由全部由车组操作。

——那么,是像BMD系列、BMP-3这样的正面车体机枪?

这种车体机枪的布置实际是BMD与BMP-3动力后置的产物。同时两者一个是仅有7吨多的镁合金空降战车,一个是两栖侦察坦克(685工程)半路出家的步兵战车,都是在车体前中空隙部分见缝插针布置的步兵座位,所以才有两个人在前面。其中炮塔后面的步兵通过车体后上部局促的尾门上下车,而炮塔前方两名兼任机枪手的步兵就只能从头顶的舱门出入,都非常不适合在有战斗威胁的情况下完成。

相比之下,主流的步兵战车都采用动力前置,将搭载的步兵集中到车体后部宽阔的运兵舱,通过完整的尾门或跳板出入的设计布局,更有利于步兵上下车的速度和安全。


——或者,利用步兵自身的轻武器,通过传统的车体射击孔开火?

不说在战车历史的后续发展中对基础防护和潜渡封闭性的部分要求,单纯就实际使用中的各种模块化装甲以及外挂的各种背包、油罐、储物箱,也都把射击孔挡住了。


——那像部分Marder早期型一样,在运兵舱顶部设置遥控机枪?

这样看上去倒是没什么冲突。不过,先不谈威力和射程如何,这样的机枪不管几挺,射界并没有和炮塔正面重合,和车体射击孔一样实际起到的是射界补盲的作用,怎样起到替代机关炮的意义呢?只是另一个版本的多炮塔神教而已。即使全部加起来,其发现、响应和打击效率也远不能与现代标准的车长、炮手双独立热成像猎歼观瞄和指挥系统下的炮塔火力相比。除非每一挺机枪也都按几十万美元有火控稳定和热成像的武器站标准来设置。

另一个方面,无论是步兵射击孔、步兵操作机枪,到头来还是乘车作战思想的历史遗留。对于步兵战车来说,其车载火力再强,本身还是隶属于步兵的运载工具,战车起到的是对下车步兵的支援作用。按The chieftain的表达:“当你需要(通过射击孔)向后射击的时候,显然你很久以前就该让步兵下车展开了”。


再来讨论,

一门低压榴弹炮

步兵战车在功能上实际是融合装甲运兵车、轻型坦克、自行反坦克导弹角色的“瑞士军刀”,如果再加上2A70这样一种直瞄自行榴迫炮功能,作为锦上添花也未尝不可,属于“nice to have”;但将这个功能整合到每辆战车上,是否一定必要?对于在营以下合成的机械化部队来说,步兵排获得大口径直瞄火力的支援能力,也不见得必须靠技术手段,也可以作为编制和战法问题讨论。


另外2K23系统的关键意义就是让2A72机关炮与2A70共架同轴,与缺乏远距离精度和对动目标射击能力的后者互补。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2A72这个只有84kg的工业奇迹。然而对于现在步兵战车全防护状态下130mm甚至更高的KE防护来说,2A72的火力也确实需要改善。


至于2A70发射炮射导弹的能力,在80年代末期时代确实十分出众。激光驾束的9M117导弹在当时本身具有速度快、射程远的优势,通过自动装弹机可以在车组人员不暴露在外的情况下连续射击,导弹平时在车内也得到比较好的保护。

但是如今这些优势也不是很明显了,近三十年导弹的技术也有迭代发展,制导方式、速度、射程也有很大提高,甚至还有光纤制导的NLOS导弹。2A70装弹机上的三枚待发导弹用光后,其实车组也需要在比较平稳的环境下从弹药架上补弹。


而战斗部直径受火炮口径限制,更是影响升级炮射导弹破甲威力的一个显著问题。至于如果改用攻顶/掠顶的打击方式,确实是目前最有效的攻击手段之一,但是攻顶其实也不是无视破甲威力的万能良药——即使从上方攻击,也不保证击中的肯定是现代坦克的装甲最薄弱处。

(当然,对于肥头大耳的西方三代坦克来说,顶部的脆弱范围会更大。不过也有一些部位的冗余设计,比如可以吸收射流能量的柴油油箱等)

至于通过掠顶弹道攻击的导弹一般采用穿深更低的自煅破片战斗部,对打击部位的准确度也就要求更高,而且低伸的弹道与高抛相比也就更容易被主动防御系统发现、干扰和拦截。目前为止标枪和TOW-2B还没有对第三代坦克的打靶影像和实战记录,打击效果还不好肯定。当然这里不是在说“攻顶无用论”,只是说攻顶也不是完全不需要破甲深度。如果在同样使用包括攻顶等先进技术的条件下,炮射导弹客观存在一定限制,也不拥有突出优势。


目前2A70这类“直瞄榴迫”以及2K23同轴武器技术在世界范围内还是独树一帜,而且俄军自己在新一代战车上也没有兴趣继承这一技术。这里并不是否认这种武器思路,只是在讨论其价值也并非绝对,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一个步兵战车到底装个100毫米的低压炮,还是挂个20毫米的机炮,再搭上几挺重机枪,哪个更能打?这事儿吧,就像是问你做饭是只放一把胡椒面儿提味儿,还是又放胡椒面儿,又撒孜然,再来点儿辣椒面儿,哪个香一样。得看战场上你面对的是什么菜。咱们先聊聊那门大口径机炮。通常来说,步兵战车上的“大口径机炮”指的是2.............
  • 回答
    关于苏式步兵战车(BMP系列)上装备的大口径低膛压火炮的实际作战效能,以及它与中小口径机关炮的比较,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分析:苏式步兵战车大口径低膛压火炮的实战效能:这类火炮,最典型的代表就是BMP1和BMP2上装备的73毫米2A28低膛压滑膛炮和30毫米2A42链式机关炮(虽然30毫米炮是高膛.............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问题,在战场上,坦克兵和步兵都面临着极度的危险和压力,但他们的经历和体验是截然不同的。因此,要说谁的幸福感更高,并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而是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首先,我们需要定义“幸福感”。 在战场环境中,“幸福感”可能不是指我们日常生活中那种轻松愉快的状态,而更多地是.............
  • 回答
    战场上的幸福感,这玩意儿可不是个简单能量化的东西,尤其是在枪林弹雨、生死一线的战场上。伞兵和步兵,虽然都是陆地上的战士,但他们面对的战场环境、任务性质以及由此带来的心理体验,说起来差别还真不小。要说谁的幸福感更高?这事儿就像问吃饺子还是吃面条,看个人口味了,但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
  • 回答
    战场上炮兵的幸福感是否会比步兵高,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没有一个绝对的“是”或“否”的答案。幸福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在炮兵和步兵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分析,尝试更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一、 战场上的直接威胁与生存概率: 炮兵的优势: 距离优势: 炮兵通常在.............
  • 回答
    在近代欧洲战场上,骑兵以其速度、冲击力和威慑力,确实有过冲垮线列步兵的辉煌战例。然而,随着火器技术的进步,尤其是步枪射程和密度的提升,骑兵正面突破坚固的线列步兵阵地变得越来越困难,甚至可以说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即便如此,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战术条件下,仍有令人印象深刻的案例。我们得先明确一点.............
  •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明确几个概念:“解放战争胜利为止”的时间点是指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而“轻步兵战术水平”则包含了诸如侦察、伏击、渗透、独立作战、对地形的利用、士气和纪律等等一系列素质。从整个解放战争的进程来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在轻步兵战术运用上,无疑是取得了.............
  • 回答
    拿破仑战争时期,霰弹(Canister Shot)在战场上的地位,可不是像《全面战争》那样简单粗暴地用几门火炮就能完全压制步兵方阵。它的作用更像是战场上的“刮痧”技能,虽有一定效果,但并非无敌的存在。首先,咱们得明白霰弹是个什么东西。简单来说,它就是装在一个金属筒里的一堆大小不一的铁珠子、铅珠子,或.............
  • 回答
    无托步枪在战场上拼刺刀,确实会面临一些潜在的劣势,但具体吃亏程度,要结合很多因素来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地说“绝对吃亏”。我们来详细聊聊。无托步枪的“无托”设计是什么意思?首先要明白,“无托”(Bullpup)设计最核心的特点是把弹匣和枪机组置于扳机组件的后面,位于枪托里面。这样做的目的非常明确:在不牺.............
  • 回答
    1936年的中华民国中央军一个普通步兵师,如果放到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的欧洲战场上,其地位和实际战斗力会非常复杂且普遍偏低,可以说是处于一个尴尬甚至劣势的境地。要详细讲述其地位,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1. 装备与火力水平: 步枪与轻武器: 中央军的步兵师在步枪装备上,可能已经逐步淘.............
  • 回答
    中国古代战争史,骑兵的优势常常被人们津津乐道,那风驰电掣的铁骑,确实在很多战役中扮演了决定性的角色。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步兵就只能在战场上任人宰割。事实上,在中国悠久的战争史中,也涌现出不少以步克骑的经典战例,并且这些战例背后,也蕴含着深刻的军事理论。要理解“以步克骑”,我们首先要弄清楚骑兵的优势和劣.............
  • 回答
    步兵战车(IFV)和装甲人员运输车(APC)看似都是披着铁甲、能运送士兵的大家伙,但它们俩在战场上的“分工”和“能力”上,可是有天壤之别。简单来说,APC更像是一个“带轮子/履带的武装大巴”,而IFV则是一个“能跟得上步兵作战的铁甲猛兽”。咱们细致地掰扯掰扯这其中的门道。1. 核心使命:运送 vs..............
  • 回答
    步兵战车(Infantry Fighting Vehicle, IFV)的火力体系配置是其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了步兵战车在战场上的作战效能,包括对付各种目标的能力、战场生存性和支援步兵的效率。步兵战车的火力配置通常是多层次、多口径、多弹种的组合,旨在应对从轻装甲目标到软目标,再到低空飞行器.............
  • 回答
    轮式步兵战车和主战坦克当然可以协同作战,而且这是一种非常常见且有效的战术组合。实际上,现代陆战的精髓就在于不同作战平台之间的有机配合,而步兵战车和主战坦克正是其中的核心力量。让我来给你详细说说,它们是怎么协同的,以及为什么这种协同如此重要。为什么需要协同作战?首先,我们得明白,主战坦克和轮式步兵战车.............
  • 回答
    好,咱就来掰扯掰扯这些大家伙们,它们虽然都是披着铁甲的陆地霸王,但骨子里头可有不少讲究。这不像AI写东西那样死板教条,咱就拿大白话,把它们的老底都抖出来。坦克 (Tank)这可以说是陆战之王,名副其实的“铁皮疙瘩”。 本质区别: 坦克最核心的特点就是火力、防护和机动性的完美结合,而且这三者都很突.............
  • 回答
    在深入探讨现代多功能步兵战车(IFV)能否取代坦克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清晰地界定它们各自的核心设计理念和战场定位。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问题,而是要审视两者在现代高科技战争环境下的演变、优势、劣势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坦克:陆地霸主的设计哲学与核心优势传统意义上的坦克,其设计初衷便是作为陆军的“.............
  • 回答
    关于04式步兵战车(以下简称04式)的100mm炮是否具备对空作战能力,这个问题需要从几个层面来详细解读,以期全面了解其性能特点。首先,我们必须明确04式步兵战车的主责定位。作为一款步兵战车,其核心设计目标是为步兵提供战场机动、火力支援以及防护。这意味着它的主要火力系统是为了应对地面威胁,如敌方步兵.............
  • 回答
    咱们聊聊为啥国产的步兵战车、坦克这些陆地大块头,跟同级别的外国货比起来,价格上好像总是比较“亲民”一些。这事儿说起来,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概括完的,背后牵扯到不少道道儿,我给你掰扯掰扯。首先得说一个最直观的因素:人力成本。中国作为世界工厂,这一点上确实有优势。相对来说,国内工人的平均工资和福利待遇,跟.............
  • 回答
    想象一下,在不远的未来,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曾经如钢铁巨兽般叱咤风云的步兵战车,或许会面临被一种更为灵活、更具个体优势的“钢铁战士”——重型外骨骼——所取代的命运。这并非科幻电影中的情节,而是基于技术发展趋势的一种审慎推测。首先,我们得理解步兵战车的核心价值。它为步兵提供了强大的火力支援、装甲防护以及.............
  • 回答
    如今,世界各国在国防现代化浪潮中,对步兵战车(Infantry Fighting Vehicle, IFV)的重视程度可谓是与日俱增,发展力度也相当可观。这并非一时兴起,而是源于一系列深刻的军事变革、战场现实以及技术进步共同作用的结果。要说清楚为何步兵战车如今如此“吃香”,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