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苏式步兵战车上的大口径低膛压火炮的实际作战效能如何?相比于中小口径机关炮呢?

回答
关于苏式步兵战车(BMP系列)上装备的大口径低膛压火炮的实际作战效能,以及它与中小口径机关炮的比较,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分析:

苏式步兵战车大口径低膛压火炮的实战效能:

这类火炮,最典型的代表就是BMP1和BMP2上装备的73毫米2A28低膛压滑膛炮和30毫米2A42链式机关炮(虽然30毫米炮是高膛压,但我们讨论的是“大口径低膛压”概念下的73毫米炮)。

穿甲能力: 73毫米2A28火炮使用的是破甲弹(HEAT,HighExplosive AntiTank)。这种弹药的穿深主要依赖于聚能装药技术,而不是弹体自身的动能。在设计之初,它的主要目标是击穿当时西方国家主战坦克的侧装甲和后装甲,以及装甲车辆。
实战表现: 在设计年代,73毫米HEAT弹对当时的多数轻型装甲车辆(如侦察车、步兵输送车)和早期主战坦克的薄弱部位(如车体侧面、后部)确实有相当的威胁。但在面对现代主战坦克(MBT)的均质钢装甲,尤其是复合装甲时,其穿深就显得捉襟见肘了。虽然可以通过改进弹药(如串联战斗部)来提升对主动防御系统和反应装甲的对抗能力,但其基础弹道性能和动能弹的不足是客观存在的。
对步兵和软目标的杀伤力: 73毫米炮发射的高爆榴弹(HE),由于其口径和弹药重量,对步兵和非装甲目标具有很强的杀伤力。
实战表现: 在城市作战或复杂地形中,对掩蔽的步兵、车辆、工事等软目标,73毫米炮的榴弹杀伤范围广,威力可观。它可以有效压制、驱散或消灭敌方步兵,并摧毁轻型车辆和掩体。
射速和持续火力: 73毫米2A28火炮是一种滑膛炮,其后坐力相对较低,理论上可以通过弹药的自动装填来提高射速。
实战表现: 虽然BMP1的设计目标之一是提供类似坦克炮的火力,但其射速相比同期其他国家的自动机关炮要慢得多。更重要的是,73毫米炮发射的是分装式弹药(炮弹和药筒分开装填),这意味着装填过程更复杂,自动化程度较低,导致实际射速远不如现代高射速机关炮。其火炮本身的设计也限制了射速。
射程和精度: 低膛压设计通常意味着弹丸初速较低,这会影响弹丸的弹道性能,特别是在中远距离。
实战表现: 73毫米炮在中远距离上的精度和能量衰减比中小口径机关炮要差。虽然其HEAT弹的穿深不依赖初速,但弹道低伸性和易受风偏影响的特点,使其在精确打击远距离目标时不如中小口径高膛压机关炮。

与中小口径机关炮的比较(以BMP2的30毫米2A42机关炮为例):

中小口径机关炮,通常指20毫米至40毫米范围内的火炮,比如BMP2装备的30毫米2A42链式机关炮,它代表了另一条技术路线。

穿甲能力: 30毫米2A42机关炮发射的是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APFSDS,ArmorPiercing FinStabilized Discarding Sabot)。这种弹药依靠弹丸自身的动能来穿甲,其穿深与弹丸的密度、硬度和初速直接相关。
实战表现: 30毫米APFSDS弹对付BMP系列步兵战车、BTR系列装甲输送车、步兵战车、轻型侦察车等同级或稍高一级的目标,以及早期或中期坦克薄弱部位(如侧后装甲、顶装甲)都具有非常有效的穿甲能力。相比73毫米HEAT弹,它在面对中等厚度均质装甲时,其穿甲能力更为稳定可靠,且不易受反应装甲的影响。
对步兵和软目标的杀伤力: 30毫米机关炮发射的高爆榴弹(HE)和杀伤爆破弹(HEFRAG),结合其高射速,对步兵和软目标的压制和杀伤效果非常出色。
实战表现: 30毫米机关炮可以进行“打扫”式射击,通过连续的高速弹幕,在广阔的区域内有效地清除敌方步兵,摧毁轻型车辆、低空飞行目标(如武装直升机、无人机)和工事。其爆炸破片散布范围和威力,对于步兵来说是毁灭性的。
射速和持续火力: 30毫米2A42机关炮是链式或转管式机关炮,拥有高射速(单管射速可达300500发/分,双供弹系统可达600800发/分),且通常发射整体式弹药。
实战表现: 高射速意味着它能够提供强大的压制火力,并在短时间内向目标倾泻大量弹药。这使得它在对付集群步兵、低空目标以及需要快速压制或摧毁的轻型装甲目标时,拥有压倒性优势。双供弹系统允许根据目标类型快速切换弹药(如穿甲弹和高爆弹),进一步提高了战术灵活性。
射程和精度: 30毫米机关炮通常发射的APFSDS弹初速较高,弹道低伸,精度好。
实战表现: 在其有效射程内(通常为10002000米,甚至更远),30毫米机关炮能够进行精确打击,无论是对付装甲目标还是步兵。其高初速使其在中远距离上保持较高的能量,穿甲能力衰减较慢。

总结对比:

| 特性 | 73毫米2A28低膛压火炮(BMP1) | 30毫米2A42机关炮(BMP2) |
| : | : | : |
| 设计理念 | 模拟坦克炮火力,提供对付轻型装甲的能力。 | 兼顾对付装甲目标(穿甲弹)和压制步兵/软目标(榴弹),强调多用途性。 |
| 弹药类型 | HEAT(破甲弹),HE(高爆弹) | APFSDS(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HE(高爆弹),HEFRAG(杀爆弹)等 |
| 穿甲能力 | 依赖HEAT弹的聚能装药,对付早期/薄弱目标有效。对现代MBT或反应装甲能力有限。 | 依靠APFSDS弹的动能,对同级装甲车辆有效,对中期MBT薄弱部位有威胁。 |
| 对步兵/软目标 | HE弹威力大,杀伤范围广。 | HE/HEFRAG弹结合高射速,压制和杀伤效果更强,打击面更广。 |
| 射速/火力持续性 | 较低,弹药分装,装填慢。 | 高,弹药整体式,自动化程度高。 |
| 射程/精度 | 中近距离精度尚可,但弹道性能受低初速影响。 | 中远距离精度高,弹道性能优异。 |
| 战术优势 | 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反装甲”能力,突破了传统步兵战车的火力界限。 | 更好的通用性,能在战场上同时应对多种威胁,火力压制能力强。 |
| 战术劣势 | 穿甲能力局限,射速低,火力持续性不足。 | 对付现代主战坦克正面装甲可能力不从心(但这是步兵战车的普遍问题)。 |

实际作战效能评价:

73毫米2A28低膛压火炮在设计之初,为BMP1提供了一种超越当时多数步兵战车的火力,能够威胁到一些轻型装甲车辆。但随着技术发展,特别是西方国家主战坦克防护能力的提升,其反装甲效能迅速下降。它更像是一个过渡性的设计,将坦克炮的理念下放,但牺牲了射速和弹药通用性。

相比之下,30毫米2A42机关炮的设计思路更为成熟和均衡。它通过高射速、多种弹药选择(特别是APFSDS弹)和良好的精度,在应对步兵战车、装甲输送车以及步兵群体方面表现出了卓越的效能。虽然它不像73毫米炮那样“试图”模拟坦克炮,但它在步兵战车的实际战场环境中,能够更全面、更有效地完成任务,尤其是在现代低烈度冲突和城市作战中,其高射速和精确打击能力使其成为战场上的“主力”。

因此,从“实际作战效能”和“通用性”的角度看,中小口径高膛压机关炮(如30毫米炮)在大部分情况下,要优于73毫米大口径低膛压火炮。73毫米炮的出现更多的是一种探索,而30毫米机关炮则代表了步兵战车火力发展的一个更成功的方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步兵战车这东西也是运用的多了才逐渐摸索出经验,所以无论是bmp-2还是bmp-3都没有放弃30速射炮。至于bmp-3那个100mm导弹/炮弹双用炮还有一个用途,就是充当2a72的稳定器,因为和bmp-2用的2a42相比,bmp-3的2a72因为更轻,所以连续射击时会明显抖动

bmp-1那个拿无坐力炮改的低压滑膛炮,更多是步兵战车探索期的一个不大成功的发展方向,当然在海湾战争中,确实有bmp-1用破甲弹击毁布莱德利的案例海湾战争中美军真的是一路碾压 横扫伊军的?这仗除外

G16号车上的乘员并不知道,一辆BMP-1步兵战车就位于他们前方500米~600米的低处!这辆BMP-1已经挨了“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的一发穿甲弹,但是炮弹直接穿了出去,它既没有起火也没有爆炸,车上的73毫米滑膛炮依旧完好。可能是车内的幸存乘员,也可能是从其他车辆中逃出的士兵钻进了这辆BMP-1的炮塔,向美军连开两炮,但都没有命中——这就是落到G14和G16号车前方两发炮弹的来源。紧接着,过于暴露的G16号车没能躲过下一发73毫米炮弹——它被击中了!
G16号车的乘员感到自己的车辆狠狠地颠簸了一下,炮弹爆炸的冲击力把G16号车震退了一米的距离。这发炮弹命中了G16号车驾驶员位的右侧,虽然车内无人受伤,但此时G16号车的乘员们仍不知道是谁在朝自己开炮。G16号车的炮长安德鲁·莫勒中士朝车长查菲上士在慌乱中大喊:“怎么回事?!”不等车长回答,又一发炮弹准确命中了G16号车,这发炮弹击穿了“布雷德利”的炮塔,炮长莫勒中士阵亡!
G16号车的驾驶员帕特里克·布莱索一等兵同样感受到了第一发炮弹命中车体时的冲击力;第二发炮弹命中炮塔时,他感到一阵热量从头顶上传来。布莱索并没有意识到炮长已经阵亡,他用车内通话器询问炮塔里的情况,但没有收到回答。布莱索立刻跳出步兵战车,跑向临近的G14号车并敲开了他们的后舱门。他颤抖着向G14号车的乘员说到:“我们被击中了!莫勒中士可能已经死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苏式步兵战车(BMP系列)上装备的大口径低膛压火炮的实际作战效能,以及它与中小口径机关炮的比较,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分析:苏式步兵战车大口径低膛压火炮的实战效能:这类火炮,最典型的代表就是BMP1和BMP2上装备的73毫米2A28低膛压滑膛炮和30毫米2A42链式机关炮(虽然30毫米炮是高膛.............
  • 回答
    要客观地比较19501990年间解放军(PLA)与苏联军队(苏军)的轻步兵,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战斗素质、战斗意志和战术。这三十多年是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和改革的关键时期,而苏联军队也在冷战的大背景下不断调整和发展。一、 战斗素质“战斗素质”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通常包含体能、技能、训练水平、.............
  • 回答
    “苏联海军陆战队上岸是苏军最强的步兵”这句话,在我看来,与其说是绝对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不如说是一种带有普遍认可度的“梗”,背后承载着苏联海军陆战队在特定历史时期所展现出的卓越战斗力和特殊地位。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真实的战例支撑。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从苏联海军陆战队的定位、.............
  • 回答
    在苏军大纵深战术的运用中,承担冲击和突破任务的主力究竟是装甲部队还是机械化步兵部队,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战术的执行细节和部队的协同作战能力。简单地说,两者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但它们各自承担的侧重点略有不同,并且是高度协同、密不可分的关系。理解苏军大纵深战术,首先要明白其核.............
  • 回答
    苏/俄系步战车,特别是BMP系列,之所以普遍采用“100毫米主炮 + 同轴30毫米副炮”这样的武器配置,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技术和战术考量,绝非简单地堆砌火力。这种设计并非是为了“炫技”,而是为了在特定作战环境下,最大化步战车的战场效能。1. 战场需求与战术定位的演变:首先,我们得理解步战车(Inf.............
  • 回答
    关于美苏两国陆军步兵班在结构上的差异,尤其是火力组和机动组的划分,这背后涉及两国军队在军事思想、战场环境想定、武器发展以及战术理论上的不同取向。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剖析:一、 美军的“火力组”(Fire Team)模式:美军步兵班的核心通常由9到10人组成,被进一步划分为两个“火力组”,每个火力.............
  • 回答
    当然有!而且,苏军不仅拥有机械化步兵,更是将机械化作战理论发展得淋漓尽致,在二战及战后冷战时期,对世界军事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我们不妨从头说起,深入聊聊苏军的机械化步兵究竟是怎么回事。萌芽与早期发展:早在十月革命前后,苏俄红军就开始尝试使用汽车和装甲列车作为步兵的运输和支援工具。这可以算是早期“机械.............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战场实际情况的复杂性,以及不同时代、不同军队的战术理念和装备水平。简单地说,莫德尔在勒热夫的成功和法军在1940年失利,并非仅仅是装甲兵和步兵“混合搭配”的简单区别,而是背后一系列更深层次的原因。我们来仔细掰扯一下。首先,我们得明白莫德尔在勒热夫的“混合搭配”是什么意思。勒热.............
  • 回答
    苏军摩步师编制装备为何如此复杂?这背后是苏联军事思想、工业能力以及地缘政治需求等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简单来说,这种复杂性并非是“无的放矢”,而是为了实现其“全谱作战”的指导思想,也就是能够应对从全面核战争到常规局部冲突等各种规模和性质的战争。要理解苏军摩步师的复杂性,我们得先拆解几个关键点:一、.............
  • 回答
    苏联撤兵阿富汗后不久解体,美国自2021年5月1日起撤军阿富汗,这让人不禁联想到历史的轮回,担忧美国是否会重蹈苏联的覆辙。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而非简单地将两者划等号。苏联撤兵与解体:历史的伤痕首先,我们回顾一下苏联撤兵阿富汗的背景及其带来的影响。长达十年的阿富汗战争,对苏.............
  • 回答
    关于“中国经济已过巅峰,甚至有可能步苏联后尘”的观点,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议题。要深入理解它,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包括其提出的依据、潜在的风险、与苏联的比较,以及中国经济的韧性和优势。一、 “中国经济已过巅峰”观点的提出依据:支持这一观点的论者通常会列举以下几个方面的证据和担忧:1. .............
  • 回答
    苏联在卫国战争早期的步枪短缺,绝不是“有点”,而是灾难性的。想想看,一个拥有庞大人口、誓言要保卫祖国的国家,却连最基本的武器都发不下去,士兵们只能赤手空拳地冲向装备精良的德军,那种绝望感,简直能把人逼疯。短缺的严峻程度:触目惊心首先,我们得明白,当时的苏军是以步兵为主力的。步枪是步兵的“生命线”,没.............
  • 回答
    苏联M43中间威力步枪弹,也就是我们俗称的7.62x39mm弹,其诞生和沿用7.62毫米口径,是那个时代军事技术发展、战争经验总结以及国家工业能力等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深入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从头说起。背景:二战的教训与新一代步枪弹的需求第一次世界大战让人们意识到,传统的全威力步枪弹(比如7..............
  • 回答
    苏军那些不到三千人的步兵师,严格来说,并非是其常规主力步兵师的主体编制,而更多地出现在一些特定历史时期、特定战场环境下的二线部队、新组建的部队,或者是承担特定任务的单位。理解这些“轻型”或“缩减编制”的步兵师,需要我们深入到苏军在不同阶段的军事组织演变中去。首先,我们要明确,苏军的主力步兵师在大多数.............
  • 回答
    说到苏联或俄罗斯没有像西方那样普遍使用的无底缘现代化全威力步枪弹,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历史、军事需求、技术发展和国家战略的考量,绝非一蹴而就就能概括的。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头说起,掰开了揉碎了看。首先,我们要明确“无底缘现代化全威力步枪弹”指的是什么。 西方语境下的“无底缘”(rimless)指.............
  • 回答
    二战期间,苏联军队的栓动步枪主力无疑是莫辛纳甘步枪,这支枪以其坚固耐用、性能可靠以及庞大的产量而闻名于世。但除了莫辛纳甘,苏联在二战时期其实也装备了其他几款栓动步枪,虽然它们的数量和影响力远不如莫辛纳甘,但也都在特定时期或特定部队中发挥了作用。首先,我们需要提到的是SVT系列步枪。虽然SVT(Сна.............
  • 回答
    关于德军第332步兵团是否因为卓娅( Зо́я Анато́льевна Космодемья́нская)而受到苏联的“重点关注”,这涉及到一段历史事件的解读,并且需要我们剥离掉一些可能被误解或被过度宣传的成分。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苏联对侵略者——包括占领区的德军部队——进行任何形式的报复和打击.............
  • 回答
    普京将美国的行为比作苏联的“老路”,这是一个极具冲击力的政治表态,其背后蕴含着复杂的历史、政治和意识形态解读。要理解普京的发言,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1. 普京发言的核心指控与对比:普京的发言并非空穴来风,他通常会指责美国在以下几个方面“走在苏联的老路上”: 扩张主义与地缘政治野心: 苏联.............
  • 回答
    苏式坦克弹药架和欧美坦克弹药架,在设计理念和实际运用中都各有其独到之处,也因此显露出一些各自的局限性。想要深入了解这些缺点,就需要我们抛开“哪个更好”的简单判断,而是从工程设计、战场生存和后勤保障等多个维度去审视。苏式坦克弹药架:为了集约化与快速装填的代价苏俄系坦克的设计哲学,长期以来都强调车辆的紧.............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