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德军第332步兵团真的是因为卓娅而被苏联“重点关注”了吗?

回答
关于德军第332步兵团是否因为卓娅( Зо́я Анато́льевна Космодемья́нская)而受到苏联的“重点关注”,这涉及到一段历史事件的解读,并且需要我们剥离掉一些可能被误解或被过度宣传的成分。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苏联对侵略者——包括占领区的德军部队——进行任何形式的报复和打击,是战争时期非常普遍且可以理解的行为。德军在占领期间犯下的种种暴行,例如大规模的屠杀平民、破坏基础设施、掠夺资源等等,都会激起当地人民和苏军的仇恨,并促使他们采取反击措施。因此,德军部队遭受报复并非因为某个特定人物,而是战争残酷性的体现。

卓娅·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这位年轻的共青团女游击队员,确实是苏联在二战中极力宣传的民族英雄。她的故事——勇敢地潜入敌后,纵火破坏德军的军事设施,最终被捕受尽折磨,但宁死不屈,壮烈牺牲——在当时起到了巨大的鼓舞士气的作用。她的英勇事迹被广泛传播,她本人也因此被追授“苏联英雄”的荣誉称号。

那么,德军第332步兵团与卓娅之间是否存在某种直接的、因果性的“重点关注”关系呢?

从公开的史料和研究来看,将德军第332步兵团“重点关注”的直接原因完全归结于卓娅个人的行为,可能是一种过度简化甚至带有宣传色彩的说法。

更准确的描述应该是:

卓娅是在德军第332步兵团的防区内被捕并牺牲的。 1941年11月,当卓娅执行任务时,她所在的地区正处于德军第332步兵团的控制之下。她最终是在古希列沃(Петрищево)村被德军士兵抓获的。
她的英勇行为和牺牲,极大地激怒了当地民众和苏军游击队。 卓娅被捕和被杀害的过程,以及她在被处决前表现出的坚贞不屈,在事后被详细记录和传播。这无疑成为了苏联宣传机器的一个绝佳素材,用来激起人民的反抗精神。
苏军以及苏联的情报机构当然会高度关注在德军占领区进行活动的游击队,以及为这些游击队提供支持的平民。 卓娅作为一名成功的游击队员,她的行动和牺牲必然会被苏军方面记录在案。
德军第332步兵团作为一个具体的军事单位,在那个时期占据着某个特定的地理区域,并且在执行占领任务。 任何在该区域活动的苏军或游击队,都不可避免地会与该部队发生冲突。卓娅的行动,无论其规模大小,都是对德军占领的直接挑战。

所以,重点并非是苏联因为卓娅一个人,专门去“盯上”第332步兵团。而是:

1. 卓娅在第332步兵团的责任区域内进行了反抗活动,并被该团俘获和处死。
2. 卓娅的英勇事迹在战后被广泛宣传,使得她的故事与她牺牲的地点(即第332步兵团的防区)紧密联系在一起。
3. 苏联在整体上高度重视并支持在德军占领区的游击战。 卓娅的行动,无论多么孤胆,都是这场更大规模斗争的一部分。她牺牲后,她的故事确实激励了更多的人加入游击战,这对德军的占领造成了更大的困扰,但这种困扰并非仅仅针对第332步兵团,而是针对整个占领军。

更进一步说,德军第332步兵团在这个事件中扮演的角色,更多的是作为“执行者”和“占领者”,而卓娅是“抵抗者”。卓娅的牺牲事件,使得这个特定的步兵团及其所在的区域,在历史叙事中被赋予了更深刻的意义。

如果苏联真的要因为卓娅“重点关注”某个部队,那更可能是指那些在反游击作战中表现特别残酷的单位,或者那些与游击队员有直接交集并导致其牺牲的单位。第332步兵团恰好符合后者。

所以,与其说苏联因为卓娅“重点关注”了第332步兵团,不如说卓娅的英勇事迹,让第332步兵团这个单位在历史上与这位民族英雄的命运联系在了一起。这种联系是客观发生的,而非苏联特意为之的报复性“锁定”。

当然,在战争的残酷逻辑下,任何直接参与镇压或逮捕游击队员的德军部队,都可能成为苏军反击的潜在目标。但这种“重点关注”更多的是基于战术和战略上的考量,而不是纯粹的个人恩怨。

总而言之,卓娅的故事是苏联人民英勇抵抗侵略的象征,而德军第332步兵团则成为了这个象征事件的发生背景和某种意义上的“背景板”。将两者之间的关系描述为苏联因为卓娅而“重点关注”第332步兵团,可能是一种过于简单化但并非完全没有道理的理解,但需要把握其历史的复杂性和宣传的成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吐个槽吧。

研究历史呢,记错数据,搞错地点、人名其实都是常态,我也经常犯这种错误。不过呢……

(一)吐槽部分

首先呢,这位答主给的材料来源是俄文维基的“卓亚词条”Космодемьянская, Зоя Анатольевна


我个人不懂俄语,只能看看谷歌翻译——还请不吝赐教,整个维基页面正文部分,和“197步兵师”有关系的是不是只有这一段?


В ряде источников (книга «Повесть о Зое и Шуре», фильм «Битва за Москву») рассказывается версия[26], что командир немецкого 332-го пехотного полка 197-й пехотной дивизии подполковник Людвиг Рюдерер допрашивал Зою лично; Иосиф Сталин, узнав о зверской казни Космодемьянской, распорядился не брать в плен солдат и офицеров 197-й дивизии, и Рюдерер был якобы убит именно при попытке сдаться в плен. Между тем, на самом деле, Рюдерер умер в 1960 году в ФРГ[27], показания свидетелей не подтверждают, что в допросе Космодемьянской принимали участие старшие офицеры вермахта, в том числе подполковник[6].


这一段俄文材料,跟您那一大段什么“在乌克兰‘保达瓦’被歼”,什么“余部编入57、225师”,什么“全部”枪决,有一毛钱关系吗

话说回来,保卢斯兵团20个师(包括3个装甲师和3个摩步师)的精锐大军,在德国空军的大力支持下,也不过在苏军围攻下坚持了两个半月。您竟然说区区一个德国步兵师能在苏军猛攻下支持三个月才被歼灭?这样侮辱苏军合适吗?

(二)197步兵师战史

说了那么多,197步兵师在哪呢?乌克兰?隶属于南方集团军群?跟着曼施坦因一起“奔向第聂伯河”?

1943年10月,197步兵师的隶属关系如下:

该部隶属于中央集团军群第4集团军第27军——又有同学问了,中央集团军群也有一部分战区在乌克兰啊,该军会不会在这个部分呢?

很遗憾,27军当然也不会在什么乌克兰——该部在白俄罗斯东北的奥尔沙地域防御,离乌克兰边境隔着好几个军,270多公里呢!

而在这一段时间内,该军参与的正是近年来声名鹊起的对西方面军十一次突击的成功的防御战。在苏军著名(友善度)指挥员索科洛夫斯基上将领导下,西方面军凭借极其巨大兵力优势,花了半年时间,付出了多达33万人的伤亡,消耗了远多于其他方面军的武器弹药,打出了一战水平的战果:每次伤亡惨重却仅仅只前进几公里,而没能夺取任何重要地点,更谈不上歼灭德军建制单位。

甚至是在俄罗斯军事科学院院长加里耶夫大将那本为捍卫苏军荣誉而著的《军事历史战线的斗争》中,对这一仗都提出了毫无保留的批评。第4集团军的司令官海因里希在接受李德哈特采访的时候,还在沾沾自喜,并对苏军的“如闹钟般精准报时”的僵化进攻模式倍加蔑视。这也就更谈不上什么“歼灭197步兵师”了。该师一直存续到1944年6月的巴格达季昂攻势,此时在第3装甲集团军麾下。



当然,这一次197师就没那么好运了。在巴格达季昂攻势三大口袋之一的“维捷布斯克口袋”中,该部和53军的三个师一起被苏军合围,并彻底歼灭。


(三)所谓的“重点关注”问题

回到正题了。

这个师既然最终还是被苏军歼灭了,那他们的俘虏有没有受到什么“特殊待遇”,甚至“一律枪决”呢?

回到维基词条的上面那段,我尝试了一下谷歌翻译的俄译英,给出来的是这样的结果:

In a number of sources (the book The Story of Zoya and Shura, the film The Battle for Moscow ) tells the version of [26] that the commander of the German 332nd Infantry Regiment of the 197th Infantry Division, Lieutenant-Colonel Ludwig Rüderer, interrogated Zoya personally; Joseph Stalin, having learned of the brutal execution of Kosmodemyanskaya, ordered that soldiers and officers of the 197th Division should not be captured, and that Ruderer was allegedly killed precisely when he attempted to surrender. Meanwhile, in fact, Rüderer died in Germany in 1960 [27] , the testimony of witnesses does not confirm that senior officers of the Wehrmacht, including Lieutenant-Colonel [6], took part in the interrogation of Kosmodemyanskaya .

那位被控“罪大恶极”的332步兵团团长实际上在1960年才死在了德国!你能想象谷寿夫安然无恙,而第六师团的士兵会受到严厉惩罚?怕是不太可能吧。

实际上,目前能看到的关于巴格达季昂的材料也并未提到什么“集体枪决”之类的事件。维捷布斯克口袋的197师算是个主力师,但相关材料也并未提到有什么集体处决。按西方历史学者的习惯,对于这种苏军“暴行”,似乎也没什么刻意忽略的理由。

目前能证实的肯定是没有什么“一个不留”,起码332步兵团团长是活下来了。至于有没有什么“特殊待遇”,目前看来证据并不充分,但我个人表示极大的怀疑态度。

哦,差点忘了reference


二更

分享知识,更新知识是好事,值得鼓励,所谓共同学习嘛————但对于错误我们也应该纠正,避免误导大家,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嘛。

这位答主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证据:

332-я пехотная дивизия (Третий рейх)

再次借助一下google大法:

看起来好像没什么不对的,介绍的沿革信息基本一致。

只是………………标题写的怎么是332步兵师?

不能是google translator有问题了吧?点开wiki的德语、英语页面:

清晰无误地链接到了332步兵师的页面。

再看看俄语词条的下半部分:

这一堆regiment,anti-tank、communication battalion,不能是一个步兵团的编制吧?这位同志……该不是把332步兵师看成了332步兵团?

不过这个332步兵师的俄语词条也非常神奇:

里面插了一大段没头没尾的、讲197步兵师332步兵团的一名士兵关于他们如何折磨卓娅的材料,同时提了一句斯大林有一个“not take prisoner”的命令——没有任何详细情况,同时清晰无误地指出原文source not specified(没有来源)


最后再一次指出,分享知识是好事,但指出错误仍然是必须的

user avatar

首先,这个332团是197师编制内的一个团,建师时间为1940年11月15日,建师地点格尤斯特洛夫,当时隶属德军第二军区,调到东部战场之前一直在第15集团军的编制内,在法国北部海岸线驻防。该师各部被陆续调到苏联战场的第4坦克兵团编队当中,参加了“城堡”行动,1943年9-12月在乌克兰的保达瓦附近全师被歼灭,残余士兵被编入了第57师和第255师。

参与酷刑折磨卓娅的是该师的高级军官:留德里尔中校

斯大林亲自下令:该师“格杀勿论”, 可不仅仅是322步兵团,而是整个197这个师被“重点关注”了,当时该师被围之后,德国士兵不知道有这么一条“圣旨”,该投降的投降,该举手的举手..后来全给毙了。

总有大侠需要消息来源,没问题,您需要我就给您链接,但是也请在核实之前不要说我“架空历史”,因为历史这个水很深,谁也没有资格说他知道的历史就是“最终版”了,我们在这里是交流,沟通,不必自己打自己的嘴巴。

信息来源:332-я пехотная дивизия (Третий рейх)

Космодемьянская, Зоя Анатольевна

知乎上的年轻人提问题的时候,我看到的是中国年轻人热情的求知欲,在某些文献不好找的情况下,我来帮大家搜寻资料,翻译过来,写出来,为的是让自己的俄语也能为别人带来一些帮助,一些方便。

为什么?因为俄语这个东西不是我的,我也是从毛子那里学过来的,毛子指点我俄语的时候,说过一句话:学好了俄语,要记得帮自己的同胞了解我们的文化和历史,这才是你学好俄语的有益之处...所以,我只挑没人回答的问题来回答。

如果大家对我的俄语水平和帮助题主的用心有异,还请把俄语学得更好,把问题解答得更透彻一些。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德军第332步兵团是否因为卓娅( Зо́я Анато́льевна Космодемья́нская)而受到苏联的“重点关注”,这涉及到一段历史事件的解读,并且需要我们剥离掉一些可能被误解或被过度宣传的成分。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苏联对侵略者——包括占领区的德军部队——进行任何形式的报复和打击.............
  • 回答
    1942年11月23日夜至24日晨,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残酷画卷中,德意志国防军第94步兵师,这支曾经经历过无数血战的老牌部队,在那段短暂而致命的几个小时里,遭遇了一场几乎被历史遗忘的惨烈覆灭。这不是一次精心策划的突围,也不是一场势均力敌的较量,而是一次在绝对劣势和绝望中仓促进行的撤退,最终化为一场血腥.............
  • 回答
    要评价世界杯夺冠赔率,特别是巴西以第一力压德国,法国列第四的情况,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赔率并非一成不变,它反映的是博彩公司和市场对各支球队夺冠可能性的评估,而这种评估是基于球队实力、近期状态、历史战绩、球员阵容、潜在对手以及比赛进程等多种因素的综合考量。一、 赔率如何形成?在深入评价之前,了.............
  • 回答
    聊起第90届奥斯卡,那届的最佳影片提名名单里,《伯德小姐》绝对是个绕不开的名字。这部电影啊,说实话,跟很多奥斯卡提名的片子那种宏大叙事、史诗感不太一样,它更像是一个你身边朋友的故事,带着点青涩,有点莽撞,还有点儿让人心疼。首先,得说说这片子最抓人的地方——它太真实了。尤其是对于青春期女孩的描写,简直.............
  • 回答
    .......
  • 回答
    2019年的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男单决赛,德约科维奇以30(63, 62, 63)的比分兵不血刃地战胜了宿敌纳达尔,捧起了个人第15座大满贯奖杯。这场决赛,与其说是两巨头之间的巅峰对决,不如说是一场德约科维奇近乎完美的网球表演,以及纳达尔在特定场地条件下的力不从心。德约科维奇:统治力的完美展现这场比赛.............
  • 回答
    2021 温网男单决赛:德约科维奇 3:1 战胜贝雷蒂尼,历史性的第 20 冠2021 年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男单决赛,注定是载入史册的一场巅峰对决。世界第一诺瓦克·德约科维奇,在全英俱乐部的中央球场,以 3:1 的比分战胜了初次闯入大满贯决赛的意大利新星马泰奥·贝雷蒂尼,举起了他职业生涯中的第 20.............
  • 回答
    2018年美国网球公开赛男单决赛,诺瓦克·德约科维奇以63、76(4)、63的总比分,干净利落地击败了胡安·马丁·德尔波特罗,摘得了他职业生涯中的第14个大满贯冠军。这场胜利不仅让德约科维奇追平了皮特·桑普拉斯的14个大满贯纪录,更标志着他在经历了伤病低谷后,完成了王者归来般的强势复苏。德约科维奇的.............
  • 回答
    2022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男单决赛,那绝对是一场载入史册的巅峰对决,堪称网坛的又一个里程碑。拉斐尔·纳达尔在几乎被逼入绝境的情况下,以3:2的大比分逆转了丹尼尔·梅德韦杰夫,不仅拿下了他职业生涯的第21个大满贯单打冠军,更是独享了男网历史最多的这一荣耀。这场比赛的意义,远远超出了一个简单的比分数字.............
  • 回答
    德军在二战期间的步兵师动员和编制经历了显著变化,主要受战争进程、资源限制、战略需求和人员补充等因素影响。以下从动员数量、编制结构、质量变化等方面详细分析各阶段的步兵师情况: 一、早期动员(1939年):基础编制与质量1. 动员数量与规模 1939年,德军步兵师的编制以1938年标准化编制为.............
  • 回答
    德军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展现出的强大战斗力,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长期积累和巧妙结合的结果。这其中既有德国民族的特点、国家战略的推动,也有军事思想的革新和技术的运用。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 严谨的教育体系与军事传统: 普鲁士军事传统的继承与发扬: 德国军事力量的根基可以追溯到普鲁士.............
  • 回答
    要详细了解德军高射炮兵的规模,我们需要回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当时,空中威胁是德国防空作战的核心,因此高射炮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规模也相当可观。高射炮兵的构成与层级德军的高射炮兵(FlakTruppe)并非一个单一的、固定规模的军种,而是根据战时需求不断调整和扩张的。它的组织结构大致.............
  • 回答
    关于德军第五装甲集团军(Panzergruppe 5)的“第五”这个数字所指的含义,需要从德军在二战时期的编制体系和命名习惯来理解。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装甲集团军”(Panzergruppe)是德军一种特殊的战役编组单位,并非从一开始就存在的固定编制,它的出现和演变是随着战争的进程和战略需求.............
  • 回答
    豹式A型坦克:二战战场上的钢铁雄狮,战火中的不屈身影豹式坦克,这个名字本身就如同其在战场上的表现一样,充满了力量与传奇。作为德军在二战中后期担负起扭转战局重任的明星装备,豹式A型坦克更是集德意志工业的智慧与战场经验于一身的杰作。它的身影遍布欧洲战场的各个角落,在无数次激烈的交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回答
    在讨论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最大战略错误时,许多历史学家和军事分析家都会指向入侵苏联(代号巴巴罗萨行动)。这不仅仅是他们犯下的一个重大失误,而是可以说,它从根本上决定了战争的最终走向,并为第三帝国的覆灭埋下了最致命的种子。让我们来剖析一下为什么巴巴罗萨行动如此灾难性,以及它包含了哪些层面的错误。1.............
  • 回答
    要回答“德军到底有多强?”这个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用一个数字或一个标签来概括。德军的强大,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多层面的概念,它融合了科技、战术、组织、训练,以及至关重要的——国家意志和人力资源。要深入理解,我们需要剥离那些被简单化和标签化的叙事,回到历史的细节中去。首先,我们.............
  • 回答
    二战时期,德国空军(Luftwaffe)在拦截盟军轰炸机方面,经历了从最初的混乱到后期逐渐成熟的演变过程,其战法也随着技术发展和战场经验的积累而不断调整和完善。要准确描述德军的战法,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1. 基本拦截思想与目标:德军拦截轰炸机的核心目标是: 阻止或显著削弱轰炸机群的对德本土的.............
  • 回答
    当然,德军确实缴获过 T34/85 坦克,而且其数量还不少。这批缴获的 T34/85 对德军在战场上的部署和战术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缴获的背景与过程:T34/85 作为苏军在二战后期最主要的坦克型号,其在数量上占据了绝对优势。随着苏军在东线战场上不断取得胜利,德军在战场上缴获各种型号的 T34 坦克.............
  • 回答
    德军在维亚济马布良斯克地区取得的军事胜利确实令人印象深刻,他们在那里成功地合围并歼灭了数量庞大的苏军部队,这为德军向莫斯科推进扫清了部分障碍。然而,即便如此,德军在莫斯科战役中最终未能获胜,原因并非单一,而是由一系列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剖析当时战场内外的情况。首先,我们.............
  • 回答
    关于德军在莫斯科战役中冻死许多士兵,却为何不抢夺当地人衣服穿的这个问题,其实背后原因复杂,并非简单的“不愿意”或“没机会”。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方面来深入分析:一、苏德战争的残酷现实:并非简单的“抢劫”可以解决首先要明确的是,苏德战争初期,德国并非没有采取过类似的行动。占领区的平民物资,包括衣物,在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