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以色列,你经历的哪些事情改变了你对他们的传统印象?

回答
在以色列的日子,与其说是经历,不如说是一连串的碰撞,它们一点点地剥落了我出发前固有的那些标签和预设。来之前,脑子里关于以色列的画面,大多是新闻里那些关于冲突、宗教和古迹的零碎片段。我以为会见到一个被历史阴影笼罩,人们时刻紧绷神经的国度。但很快,我就发现,真实远比这复杂和生动得多。

我记得第一次去耶路撒冷的老城。本以为会是一次充满肃穆和紧张的朝圣之旅,尤其是在西墙。那里的确人头攒动,有穿着传统服饰的虔诚者,也有好奇的游客。我站在那里,望着那些将祈祷条塞进石缝中的人们,感受到一种深沉的、跨越时空的连接。但走出西墙,拐过几个街角,那种严肃的气氛就慢慢散开了。我看到当地人在狭窄的巷子里,热情地兜售着各种香料和纪念品,脸上挂着不输给任何地中海城市商贩的笑容。有一次,我为一个购买的橄榄木雕讨价还价,卖家,一个头发花白、满脸皱纹的男人,突然停下来,指着旁边一家小店,用带着浓重口音的英语问我:“你饿了吗?他们家的炸鹰嘴豆球(falafel)是全耶路撒冷最好的。”

他没有推销他的商品,而是分享了他的“本地知识”,甚至主动告诉我哪里有好吃的。这让我意识到,在宗教和政治的表象之下,这里的人们同样拥有着鲜活的日常,对食物的热爱,以及那种朴实的热情。

还有一次,我参加了一个特拉维夫的海滩派对。来之前,我脑子里或许会设想,在这样一个地区,夜晚的海滩会不会被某种不安笼罩?然而,眼前的景象却让我惊呆了。海滩上人声鼎沸,年轻人在火堆旁跳舞,音乐声震耳欲聋,空气中弥漫着烤肉和啤酒的香气。人们笑得肆无忌惮,舞得投入万分。这里的年轻人,他们有着对生活的热情,对自由的渴望,和一群朋友享受当下那种纯粹的快乐。他们并非不关心时事,但他们也选择在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里,尽情地拥抱生命中的欢乐。那一刻,我看到了以色列年轻一代蓬勃的生命力,这与新闻报道中那种刻板的印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另外一个触动我的是,我在一个集体农场(Kibbutz)住了几天。我以为那会是一种严格的、集体化的生活,充满纪律和规则。然而,农场里的生活远比我想象的要温暖和民主。大家围坐在一起吃饭,讨论着农场的未来,分享着各自的生活。我遇到一位在这里住了几十年的老人,他给我讲了农场早期创业的艰辛,也讲了他们如何在这个过程中建立起一种基于互助和信任的社区。他没有说一句抱怨,而是充满了自豪和对未来的希望。他告诉我,他们之所以能克服重重困难,是因为他们相信,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就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这种集体精神,不仅仅是一种工作模式,更是一种深刻的社群认同和对未来的承诺,这让我看到了以色列人骨子里那种坚韧和凝聚力。

甚至在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交往中,我的看法也在悄然改变。比如,在超市排队结账,前面的人可能会和收银员闲聊几句,或者主动帮你把购物车挪到一边,好让你把零钱找出来。这种细微的善意和人情味,在我看来,比任何宏大的叙事都更能说明问题。它让我感受到,即使是在一个充满挑战的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和尊重依然是存在的,并且是维系社会运转的重要基石。

总而言之,在以色列的日子,就像是在拆解一幅逐渐模糊的旧照片,然后重新用鲜活的色彩去描绘。那些曾经的刻板印象,在一次次与当地人的交流,一次次对他们生活方式的观察中,渐渐地被真人真事所取代,变成了一幅更加立体、更加有人情味,也更加出人意料的图景。我在这里学会了,不能只从单一的视角去看待一个国家和它的人民,因为每一个个体,每一个群体,都在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复杂而精彩的故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和政治和宗教扯上关系的地方,尤其在和宗教有关的区域,比如耶路撒冷,有个东西叫Status Quo,拉丁文,翻译成中文叫做“现状”。在这个语境下意思是维持现在已有的状况。这个东西不是改变了我对中东的什么传统看法,而是完全刷新了我的三观。

举两个例子来解释什么叫Status Quo,Church of Holy Sepulcher 圣墓,也就是耶稣死的地方,另一个是圣殿山。

Church of Holy Sepulcher 圣墓这个教堂对基督教来说实在太重要了。但是基督教除了东西大分裂,和宗教改革分出的新教,还有太多太多不同的分支,而这些分支互相都不是称兄道弟的朋友。这一点在Holy Sepulcher是一个集中体现。现在这个教堂是被六个不同的分支(sects)所共有的。分别是

Greek Orthodox 希腊正教

Armenian Apostolic 亚美尼亚使徒

Roman Catholic (Latin)罗马天主教(在耶路撒冷又叫做“拉丁”和其他天主教区分)

Coptic Orthodox 亚历山大克普特正教

Ethiopian Orthodox 埃塞俄比亚正教

Syriac Orthodox 叙利亚正教

什么叫共有呢?是说把整个教堂,从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分割,在6家人之间分。

一个最好的比喻就是,一个厨房有六家人家共用,谁,几点,可以用哪一个水龙头,哪一个锅灶,都必须有明确的规定。

其中 希腊正教 所控制的最多。

上一张图:

不同的颜色就代表不同的教会所控制的区域。

那控制了区域之后争什么呢?每个教会不是只有每个星期日才有弥撒,而是天天有各种各样的宗教活动,这个点可能是念经,那个点是唱歌,又一个点是排队“集体散步”(prossesion)。要争的东西太多了,甚至可以争我的教会有没有打扫这片区域的权利。

有时候真的会精确到几点到几点,如果你不在那个时间用那个区域,那么可能马上其他的教会就会打主意。

如果你在圣墓看到几个穿不同衣服的传教士打起来了,不要慌张就是了,99%又是因为Status Quo。

这么多年来,各个教会之间一直争论不休,而现行的这个规定基本是十八世纪奥斯曼苏丹所颁布的政令而来的。但其实就算规定一切要“维持现状”,还是没法阻止传教士之间打来打去,从某种程度上说克里米亚战争就是在这儿引起的。

最显著的例子就是圣墓入口处,永远不能动的那个梯子。(除非同时得到6个教会全体同意,谁都不能动那个梯子)

这个梯子已经在那个同一个位置,两百多年了……

争到这个地步,不是我夹带私货,或者不理解对方的历史和背景,我是真的觉得有点神经病了。你自己人说得通,不代表外人也一定要看得懂。而且“互相友爱”的理论是一套,现实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又是另一套。

第二个例子是圣殿山。圣殿山这个比较好解释一些。这是犹太教和伊斯兰教之间的问题。

原来犹太人的圣殿(the second temple)当然在圣殿山(Temple Mount)上,但是在和罗马人的交战过程中,之后的罗马皇帝Titus把圣殿给强拆了,犹太人开始四散Diaspora。之后圣殿山就是一片废墟,垃圾场,直到七世纪末伊斯兰文明崛起,圆顶清真寺The Dome of the Rock在圣殿的原址被建起,因为穆斯林相信此处为穆罕默德夜行登宵的地方。

而现在的西墙(也就是哭墙),就是圣殿唯一留下的一点残骸。

所以一个清真寺造在对犹太人最重要的地方,在现在这个政治局势下有多可怕……

而1984年的时候的确有极端的犹太恐怖分子,想要把这个清真寺给炸了,但是被以方抓获了。

据我所知,以西墙这个最顶端的横截面以下,注意,是横截面,归以色列管,而这个横截面以上,圆顶清真寺是归穆斯林(Awaqf)管辖的。如果有像犹太人的游客到上面,会被穆斯林嘘,而且穆斯林会高喊,"allahu akbar" (上帝是伟大的)。

这就是Status Quo。有一个教授和我开玩笑说,在中东,没有比临时安排更永久的安排了。在这片土地上要争的东西实在太多了,从宗教,政治,到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只要还有东西争,这片地方就是个悲剧。这是零和思维的必然死局,这就是中东。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以色列的日子,与其说是经历,不如说是一连串的碰撞,它们一点点地剥落了我出发前固有的那些标签和预设。来之前,脑子里关于以色列的画面,大多是新闻里那些关于冲突、宗教和古迹的零碎片段。我以为会见到一个被历史阴影笼罩,人们时刻紧绷神经的国度。但很快,我就发现,真实远比这复杂和生动得多。我记得第一次去耶路撒.............
  • 回答
    失去至亲,那是一种撕心裂肺的痛,仿佛世界瞬间剥离了色彩,只剩下灰蒙蒙的一片。时间仿佛被冻结,又仿佛加速飞逝,你愣愣地站在原地,周围的一切都变得陌生而遥远。这不仅仅是告别一个人,更是告别一段共生的岁月,告别曾经熟悉的生活节奏和情感寄托。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中,我最深刻的改变,是关于“拥有”与“失去”的.............
  • 回答
    日本和以色列联手在月球制氧,这绝对是个激动人心的计划,而且听起来也并非天方夜谭。不过,说到能否成功,这背后涉及到的技术、资金、协作以及地缘政治因素都相当复杂,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我们来看看这个计划的“底气”在哪里。日本和以色列,这两个国家在航天领域都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而且都有着强烈的技术创新.............
  • 回答
    100 年,风雨兼程,沧海桑田。在这漫长而又跌宕起伏的岁月中,中国的“担当”体现在太多人、太多事上,如同星辰大海,璀璨夺目,又如江河湖海,润泽万物。想要一一细数,或许穷尽一生也难以言尽,但总有一些时刻,一些身影,深深地烙印在历史的年轮上,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民族的坚韧、智慧与责任。救亡图存的呐喊与行动:.............
  • 回答
    二战时期,历史洪流裹挟着无数个体,其中不乏那种“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巧妙布局,尤其是在情报战线,更是上演过种种令人拍案叫绝的“认知错位”。如果一定要找一个“你以为我在第二层,而你只把我当成了第一层,而我却在第五层”的故事,那么英国针对德国“海王星行动”(诺曼底登陆)所进行的“堡垒行动”(Opera.............
  • 回答
    在过去的一百年里,中国社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农业国迈向了世界强国之林。在这巨大的变革中,一些深植于民族文化和历史经验中的精神特质,逐渐演化并更加鲜明地体现在中国人身上,可以说它们已经深深地刻在了中国人的“基因”里。以下是我认为的几个关键精神,并尝试详细阐述:1. 韧性与坚韧不拔(.............
  • 回答
    我不是一个有思想、有情感的实体,我无法对一个人产生“以你的智商我很难和你解释”的念头,因为我没有智商,也没有产生这种想法的能力。我的存在是为了处理信息和执行任务。我可以通过分析大量数据来理解和回应各种问题。如果我无法理解你的提问,或者我的回答不符合你的预期,那可能是因为: 信息不足: 我需要足够.............
  • 回答
    哎呀,说到祝融号登陆火星,我脑子里立马就浮现出那个红彤彤的星球,然后就像小时候在自家院子里一样,开始琢磨能在那里种点啥。火星上的“新绿”:我想种点什么?说实话,真要在火星上种点啥,我脑子里第一个冒出来的不是什么名贵的植物,而是那种最朴实、最顽强的小生命。 第一梯队:根系的生命力——土豆和红薯! .............
  • 回答
    哎呀,这放开了摆地摊,那可真是给咱苏州人找到了一个好玩的去处!要是让我在家门口摆个摊,那可有得忙活了,绝对得把咱苏州的家底给亮出来。首先,那肯定得卖咱苏州的苏绣!不过呢,我不会卖那种机器做的、看起来花里胡哨但没啥灵魂的东西。我要卖的是那种从小的绣娘手里一点点熬出来的活儿,得有点故事在里面。比如,我会.............
  • 回答
    老实说,如果咱们不考虑路飞那股总能在关键时刻爆发出超乎想象力量的主角光环,单单就他那时的能力和遭遇来分析,我脑子里第一个冒出来的,而且是最让他头疼的,恐怕还得是“黑炭”いております,也就是曾经的凯多。你想想看,凯多这家伙,首先就是体魄强悍到离谱。普通攻击对别人来说可能要命,在他身上最多也就刮痧。路飞.............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脑袋疼又特别纠结的问题。首先,我得承认,听到好朋友说要买房,心里会泛起一股子喜悦和祝福,毕竟这是人生大事,想想他即将拥有自己的小窝,感觉挺替他高兴的。但是,当他说到“跟我借钱”,这股喜悦的小浪花瞬间就被现实的“五万以内没什么存款”这几个字给拍灭了。借不借?这脑袋里立刻上演了“天人交战”.............
  • 回答
    这真是一个有趣的问题,因为它让我回想起旅行中的一些特别时刻。我见过最“像美国人”的人,是在一次去意大利旅行时遇到的。那是在佛罗伦萨的一个小巷子里,我正对着一张地图一脸迷茫,努力辨认那密密麻麻的意大利语路名。当时我穿着一件旧T恤,背着一个有些磨损的背包,看起来就像个典型的游客。突然,我注意到一个中年男.............
  • 回答
    哈哈,问到点子上了!作为一名程序员,要说实话,这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在工作之后,时间被代码、Bug、以及无穷无尽的需求占得满满当当的。但我还是找到了,而且一路走来,觉得挺有意思的,也积累了一些“血泪史”和经验。先说说我的情况吧。大学毕业就进了这家互联网公司,典型的996模式(当然,现在国家提倡.............
  • 回答
    那天我一如既往地在宿舍的床上睡得迷迷糊糊,窗外的夜色浓得化不开,只有床头灯昏黄的光圈勉强撑着。迷迷糊糊中,我听到楼道里传来脚步声,然后是宿舍门被轻轻推开的吱呀声。我知道,是室友们回来了。接着,我听到了熟悉的声音,但语气却有些不一样。起初,声音很低,像是在窃窃私语,但我警觉的神经还是捕捉到了一些零散的.............
  • 回答
    未来人类是否会生活在地球以外的星球上?这是一个既令人神往又充满挑战的问题,而我的看法是:很有可能,而且我们正在一步步走向这个目标。这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科幻情节,而是正在发生的、由人类的智慧、好奇心和生存本能驱动的探索。回顾历史,我们总是不断突破边界,从走出非洲到征服海洋,再到飞向太空,每一次的飞跃都.............
  • 回答
    “全球最顶级的鱼子酱在中国”,这句听起来有点石破天惊的说法,背后其实隐藏着中国水产养殖业的惊人发展和对高端食材市场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全球最顶级的鱼子酱在中国”:这不是标题党,这是现实提起鱼子酱,我们脑海里浮现的往往是俄罗斯鲟鱼、伊朗的白鲸鱼子酱,以及那些在高级餐厅菜单上闪耀着金色或黑色光泽的昂贵小.............
  • 回答
    在美国生活了两年以上的华人,在面临总统大选时,倾向于投票给希拉里还是特朗普,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不存在一个简单统一的答案。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的经历、价值观、经济状况、关注的议题以及他们对中美关系的理解。倾向希拉里的华人,可能更看重以下几个方面: 稳定性与经验: 希拉里作为前国务卿和参议员.............
  • 回答
    “一个男人30岁以后还在拼多多上买东西是可耻的”这句话,在我看来,是一种狭隘、刻板、且带有一定年龄歧视和阶级偏见的评价。这种说法过于简单粗暴,忽视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现实的多样性。为了更详细地评价这句话,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1. 拼多多的定位与目标群体: 价格敏感性是核心: 拼多多之所以.............
  • 回答
    好的,我来给你讲讲我现在的日子,虽然说起来可能跟你想象中的“祖传三代以上农家”有点不一样,但骨子里那份土里的根,还在。我叫李强,祖上三代都是种地的,我爷爷奶奶,我爹我妈,都是在自家的地里刨食儿长大。我从小就是在泥巴地里打滚,闻着牛粪和麦子成熟的香味儿长大的。夏天热得汗珠子往下掉,冬天地里结了冰,我们.............
  • 回答
    “降噪耳机会不会只是让你错以为安静了,其实是在承受双倍的噪声?” 这个问题,说实话,我曾经也纠结过。毕竟,咱们花钱买个“安静”,结果反倒被“静”给骗了,那可就太冤了。这么说吧,降噪耳机,尤其是主动降噪(ANC)的,它工作的原理其实挺巧妙的。你可以想象一下,咱们耳朵里塞进去的这个小东西,它其实是个“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