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韩国腌 20 棵泡菜成本超千元,如何看待食材价格上涨趋势?会带来哪些影响?

回答
一筐泡菜,缘何成了“奢侈品”?食材价格上涨,我们该何去何从?

最近,一则关于“韩国腌制20棵泡菜花费超千元”的新闻着实让人咂舌。在很多人眼中,泡菜曾是寻常百姓家的日常美食,如今却成了不折不扣的“奢侈品”。这背后折射出的,正是当下全球范围内日趋明显的食材价格上涨趋势。这不仅仅是餐桌上的小插曲,更是触及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深刻变革。

为什么会涨?深层原因剖析

“物价飞涨”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尤其是在民生必需品上。这次泡菜价格的飙升,背后隐藏着多重复杂因素的叠加:

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 近几年,无论是新冠疫情的反复,还是地缘政治的冲突,都像一把把剪刀,狠狠地 काट了全球供应链的“血管”。海运成本的飙升、港口拥堵、劳动力短缺,都让原本顺畅的食材流通变得举步维艰。无论是远道而来的大白菜,还是运输过程中需要的包装材料,价格自然水涨船高。
气候变化与极端天气: 这是最不容忽视的“幕后黑手”。干旱、洪涝、霜冻,这些极端天气频发,直接摧毁了农作物,导致产量锐减。 우리나라(韩国)虽然是泡菜大国,但其核心原料——大白菜的产量,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适宜的气候条件。当歉收成为常态,价格自然飙升。
能源价格的推波助澜: 农业生产本身就是能源密集型的。化肥的生产需要天然气,农机的耕作需要燃油,温室的维持需要能源,冷链运输更是离不开电力。当全球能源价格居高不下时,农资成本的增加是必然的,这笔账最终都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国内生产与进口依赖的博弈: 虽然韩国是泡菜的故乡,但在某些关键时期,对进口农产品的依赖也并非为零。一旦国际市场上的农产品出现供应紧张,国内的“泡菜自由”也会受到影响。更何况,很多加工泡菜的辅料,如辣椒粉、大蒜等,也同样受到全球价格波动的影响。
国内生产成本的上升: 即使是韩国本土种植的白菜,近年来也面临着人工成本、土地租金、农药化肥等投入的上涨。农村劳动力的老龄化和流失,也使得农业生产的“用工荒”问题愈发突出,这都会推高最终的 उत्पादन成本。

食材价格上涨,影响有多远?

当泡菜这样的“小民生”价格都触碰到天花板时,我们不能不思考它背后所折射出的更广泛的影响:

最直接的:餐桌上的压力山大。
普通家庭的负担加重: 对于那些习惯了餐餐有泡菜的家庭来说,这无疑是一笔额外的开销。尤其是低收入家庭,原本就捉襟见肘的家庭预算,将面临更大的压力。为了维持原有的生活水平,他们可能不得不削减其他方面的开支,或者选择更便宜但可能不如原先受欢迎的替代品。
餐饮业的困境: 韩国的餐饮业,尤其是那些以泡菜为主打的餐厅,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原材料成本的剧增,让他们不得不选择涨价,但这又可能导致客源流失;如果不涨价,利润空间则会被极大压缩,甚至面临亏损的风险。
饮食习惯的改变: 长期的高价可能会迫使人们改变饮食习惯。那些曾经唾手可得的美味,可能会变成偶尔为之的“奢侈品”。人们可能会转向更便宜的蔬菜,或者减少泡菜的食用频率,转而寻找其他替代的开胃菜或配菜。

更深层次的:对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影响。
通货膨胀的“催化剂”: 食材作为最基本的消费品,其价格上涨会直接推高整体的通货膨胀水平。当食物价格普遍上涨时,人们的购买力会下降,消费意愿也会减弱,从而影响整体经济的活力。
加剧社会不平等: 富裕阶层可能仍然能够负担得起高昂的食材,但对于中低收入群体来说,食物的获取可能会变得更加困难。这无疑会加剧社会贫富差距,潜在地引发一些社会不满情绪。
农业结构的调整压力: 长期的高成本可能会迫使农民重新评估生产模式。一些小农户可能会因为无力承担高昂的投入而选择退出,而大型农业企业可能会进一步整合资源,寻求规模化和科技化的解决方案。这可能导致农业生产结构的改变,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国际贸易的考量: 对于高度依赖农产品进口的国家而言,食材价格的上涨会直接影响其贸易平衡和国家粮食安全。政府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压力,需要积极寻找更稳定、更可靠的供应渠道,甚至考虑调整农业政策,增加国内产量。

我们该如何应对?

面对食材价格上涨的趋势,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抱怨和担忧:

从个人层面:
理性消费,减少浪费: 意识到食材的来之不易,我们应该更加珍惜食物,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合理规划购物清单,精打细算,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学习新的烹饪技巧: 尝试用更经济实惠的食材,搭配出同样美味的菜肴。学会腌制一些简单的家常小菜,不仅能节省开支,也能带来DIY的乐趣。
关注季节性食材: 顺应自然规律,选择当季的食材,它们通常价格更低,也更新鲜。

从政府和产业层面:
稳定供应链,保障供给: 政府需要积极采取措施,稳定国内外供应链,通过多边合作,降低国际贸易成本,确保关键农产品的稳定供应。
支持农业科技发展: 鼓励和支持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作物产量和抗病虫害能力,降低生产成本。例如,推广智慧农业、精准农业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关注农村发展,保障农民权益: 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通过政策扶持、技术培训等方式,提升农村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并保障他们的合理收益。
建立风险储备机制: 对于重要的农产品,建立国家或区域性的储备机制,以应对突发的自然灾害或市场波动。

泡菜价格的飙升,只是冰山一角。它像一个警钟,提醒我们正置身于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食材价格的上涨,不仅关乎我们的味蕾,更关乎我们的生活质量、经济稳定乃至社会公平。唯有认清其深层原因,并积极寻求解决方案,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这个正在发生改变的世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韩国农民目前过的日子就是温铁军教授理想的中国农民应该过的日子。

相比工业品,中国国产农产品价格还是太低了,我不是开玩笑,我真觉得猪肉三十块钱一斤对农民是好事。

要是搁在日韩,日韩政府可能采取通过大量进口外国猪肉的方式把国内猪肉价格打压下去吗?

国内互联网上天天嘲笑日本人吃不起西瓜,韩国人吃不起牛肉,也不想想这后面意味着日本农民、韩国农民收入有多高。

这么说吧,日本农民平均年薪高于互联网码农的平均年薪。

user avatar

媒体曝韩国一斤牛肉 652 元人民币,日本肯德基已无薯条可卖zhihu.com/question/4934

美国肯德基无鸡可炸,麦当劳、星巴克等店原材料供应短缺zhihu.com/question/4890

《韩国腌20颗泡菜成本接近2000元人民币》zhihu.com/question/4974


建议

中国买入西瓜,出口到日本;日本买入牛肉,出口到韩国;韩国买入茶叶蛋,出口到中国。

三角贸易,循环达成

user avatar

恳请官媒明年放过美国人的蟹柳,韩国的白菜吧,

有点新闻操守的同时,不要年年东德,遭不住啊。

据推测,以韩国四口之家腌制20棵泡菜为基准,今年食材方面的花销可能要超过35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890元。

目前韩国境内劳动者每人的平均年薪是3.29万美元左右,收入中位数是2.45万美元。
在2021年7月,韩国对外表示:2022年会将最低的时薪调整为9160韩元,最低月薪会达到191.444万韩元。

20颗大白菜什么概念?你以为上海青呢?剁碎了连汤带水的有一缸,东北腌酸菜一缸也就是二三十颗,当主菜吃也能吃到开春。

韩国月中位数2000美金的收入,买2000块钱人民币的辣白菜,四口人吃,天天吃,吃到明年夏天。

这什么东德新闻?

——

自己看吧,不想多说,






以上都是泡菜主力原料,嫌贵现成的也有,

10kg一箱,

亲眼见一主妇打开冰柜从里面搬出来一箱,结账拿到停车场,把纸箱子划开,只把里面的透明泡菜袋子放后备箱了,箱子丢了。

结合价格,再看她行为,

真不是吃不起,进口辣白菜便宜的那真是白菜价,从哪进口的这还用说吗?

只能说韩国人在这方面确实有某种"气节"的成份。

反思一下,感觉在国内都买不到这么便宜的,就奇怪了。

还有,评论区也不要和我讨论酸菜。

这是我大姨刚发的快手,

https://www.zhihu.com/video/1441885584835293184

桌子上,白切肝,小鸡炖粉条,炸鱼,炖鱼,炒蒜苔,还有个凉拌菜,六个菜一桌人喝挺好,就是没酸菜。

二十年前,一家人秋菜最少七八百斤,孩子多的要买一千斤白菜,不然真没吃的,

现在腌一缸还得到处送人,吃不完开春都臭了,大中城市更不腌酸菜,超市到处都有卖的,

只有我这种几年都不回东北的,回去了才点名要酸菜吃,

去搜一篇课文《榆钱饭》就知道了。

我妈一边吐槽我就认酸菜,一边找人去农村要几颗新鲜的放冰箱里等我回家吃。

东北人并不是一到冬天顿顿酸菜大白菜,那是解放前。

综上,思考了挺久要不要把真实情况摊开了聊,还是忍不住觉得有义务讲。并不是要大家的脸,长久以来,老百姓都是很朴素的,官媒说什么,大家就无脑信什么。

只是我发现这两年,媒体越来越放肆,滥用大家的信任到了一种肆无忌惮的境地,什么阿猫阿狗都可以抓角度写新闻,那么多分社在世界各地都是摆设?记者不活着不逛超市的?

单纯是希望官媒不要摆烂,扬清激浊发正声,

不要雇些没脑的应届大学生年年盯着邻国的白菜炒作,

一方面韩国进口的中国产辣白菜那真是白菜价,韩国人拿着高工资,吃着山东便宜菜,还骨子里瞧不起卖这么便宜的辣白菜,

一方面国内居民工资涨幅有限,菜价倒是一飞冲天,本国人都吃不到本国产的实惠蔬菜,官媒还盯着别国的菜篮子,真是许仕林找了胡媚娘——不要碧莲了

——

本是闲散客,写些清欢文,常见褊宕事,竟成莽撞人。

user avatar

这不赶紧往韩国出口点白菜啊,三十一斤赚麻了。这种事和“大陆吃不起茶叶蛋”差不多,首先要核查真实性,毕竟这种比烂吃血馒头的事情最能引发民族自豪感,有不少人吃这碗饭。上网查个韩国电商也不难,这个新闻是拿着同类目最贵的产品出来混淆类目均价以制造轰动效应,比如韩国还有海鲜泡菜的,那当然贵了,就像你要拿着XO酱鲍鱼干贝馅的月饼来看一样得出月饼价格涨上天的新闻。这其实是愿者上钩,就是原本就打算通过比烂来获取优越感的人会出于感情愿意相信这个故事,还会自愿为其圆谎。已经有其它答案做过这个事实核查了,我就发个链接。

虽然各位觉得这类新闻愚蠢,但他们有自己的受众,这些人本身就希望被麻醉,这类媒体的谎言对他们而言就是救命稻草。他们生活在底层,现实中是受尽失败的,因此需要这样的新闻提供精神鸦片来自我麻醉,实现赢的刚需。他们只讲立场不论是非,乐于自欺欺人,你只要拍他们的马屁,就能轻易赚钱。无论多愚蠢的谎言,只要合他们的口味他们都不会戳穿,还会脑补圆谎。他们也分不清自己的利益,他们所谓的立场就是其臆想中的主子(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的利益,没有这个虚拟的主子他们是断然活不下去的。其实他们连怎么效忠也不知道,他们认为一味的赞美和支持才是忠诚的表现。这类新闻为他们的理解能力量身定制了一种最简单的永赢逻辑:在精神上假装自己是食肉者,说服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一切压迫来自外部,只有维持食肉者的绝对权力才能强大民族,打败外部威胁就会有好日子过,而且这个威胁快完蛋了,自己现在的苦难是为了给出最后一击。但凡有人说自己遇到了困难或者指出社会存在问题的,就说他是收了外部势力的钱,在恶意造谣。这样,他们就可以不必清醒,不必面对身边现实生活的痛苦。

user avatar

韩国下月6日正式启动抗疫补助发放工作 | 韩联社

2021年 08月 30日 11:32
韩联社首尔8月30日电 据韩国政府30日公布的抗疫补助发放计划,面向约88%国民每人发放25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388元)抗疫补助的相关工作将于下月6日正式启动。


韩政府明起发放第三期抗疫补助 | 韩联社

2021年 01月 10日 10:46
因政府和地方政府去年11月24日起加强防疫措施而被禁止集合或暂停营业的个体工商户可分别领取300万和200万韩元。去年销售额低于4亿韩元且同比减少的个体工商户可领取100万韩元。政府计划最早从11日下午起开始发放,争取月内发完。
另外,政府从于11日起向因疫情长期化导致收入减少的特殊形式劳工、自由职业者等70万人发放第三期抗疫补贴。主要对象是去年领取第一、第二期补助的65万人,每人补助50万韩元,计划在本月11日至15日发放完毕。


韩国会通过二期补充预算案 国民11日起可网申抗疫补助

2020-04-30 15:19
全民灾害补助发放工作将进一步提速,5月11日起国民可在网上申请,最早5月13日可拿得补助。
据相关部门表示,疫情灾害补助将通过现金、借记卡和信用卡、传统市场商品券、代金券等多种方式发放。四口之家可领100万韩元、三口之家可领80万韩元、两人家庭可领60万韩元、一人家庭可领40万韩元。政府还计划安排270万户基本生活保护对象家庭从5月4日起优先领取现金补助。



user avatar

中间那个是全罗道的泡菜,下面那个是庆尚道的。

而且,腌泡菜占地方贼鸡儿大,只怕是除了老头老奶奶没几个人自己腌制。

真要是自己腌制也都是买现成的酱,制酱者少之又少。

user avatar

韩国菜价这么贵,底层老百姓还他妈不造反,什么叫低人权优势啊(流汗黄豆)

——曹丰泽

user avatar

你要聊这个我可就不困了啊。

前阵子有个网友提问菜价上涨,我的回答被人指责“没命去菜市场”、“不知道物价”。

结果闹了半天,人在西班牙。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真儒士也。

在西班牙,天天看国内新闻,觉得别人说菜价贵不合理。

我想了想,他看平时看的应该是这种新闻:

十块钱买食材能做四个菜,谁还敢说菜价高?

顺带,当时的菜价

一九年的猪肉很贵,你们还有印象吗?

然后我在微博上发现了一条“买六块钱猪肉回家做丸子一顿吃不完”的新闻。

因为旧账号回答找不到了,所以当时肉价照片也找不回来。但我找到了这条新闻的原出处,看到了下面的评论:

言归正传。

从这个问题就能看出来宣传的进步。

你以前说六块钱买猪肉吃不完,可人们就生活在这而不是西班牙,他知道猪肉多少钱一斤,也知道菠菜多少钱一斤,这种新闻蒙不了他。

但你一说日本人吃不起西瓜、韩国五百多人民币一斤牛肉、20棵泡菜成本上千,那就随便你怎么说了。

毕竟,人们都生活在这,由不得他们不信。




对了,西班牙人提了个问题

可以去看一下,我也很好奇你们是怎么看我的。


12.1 你们觉得这价格如何?


user avatar

评论区有点看不明白

1、韩国本土资源少

2、韩国人痴迷本土产品

3、每年需要从中国大量进口白菜。

依赖中国白菜,和他们觉得本土白菜是最好的不矛盾。有钱选本土,其他人选进口。牛肉猪肉也是一样,本土的贵,从美国、澳洲、德国、墨西哥进口的就便宜多了。

但他们就是认为自己的是最好的,这和进口多少肉、白菜不冲突。


对于在韩国生活了十余年,又参加过김장的人,这条新闻没有什么特别离奇的地方。

韩国是一个以山地为主的国家,从仁川机场到大田,一路上几乎都是山,比较牛的是,山上都是一片片绿树。

耕地很少,而白菜、萝卜又是韩国餐桌上的主菜,需求量极大,每年11月份白菜的价格都会上涨。

都从中国进口的?不会的,韩国人讲究“身土不二”,认为从自己国家的食物最适合自己,现在衍生认为自己国家的食物是世界最好的,尤其是牛肉、大米和白菜。

김장是韩国腌制泡菜的专属名称,在每年11月份。

2011年,我在一餐大型的餐厅打工,正好赶上了腌制泡菜,热火朝天的干了两天,放入了专门的泡菜冷藏库,只放泡菜一个大约10平米的室外冷藏室,餐厅要保证今年腌制的泡菜可以顺利吃到明年夏天。

很多上档次的餐厅,比如韩牛店,是否提供韩国本土辣白菜泡菜,味道如何等等,都是衡量这个餐厅的是否再次光临的标准之一。

至于一些连锁快餐店,一般都是直接购买以中国白菜为原料的整箱辣白菜,如果使用的蒜或是辣椒粉是韩国自己的,一定要格外强调一下。

比如这样写,蒜30%是国产,大字加黑。韩国自己的辣椒粉贵的离谱,一般也不会用的。

国产白菜过度痴迷和崇拜,是导致韩国白菜价格离谱的根本原因,不会给邻国带来多大的影响。

user avatar

请问答主是在说韩国吗?

真的是在问韩国菜价高吗?



第一个高赞回答,不胜荣幸,承蒙各位厚爱

衷心祝福大家生活能够越来越好

user avatar

我就这件事问了一下我在柬埔寨金边的朋友,他的意思是韩国压根就不配称为发达国家,这个地方的人蔬菜都吃不起,连吃饭都有问题的地方,也配称为发达国家?我这个朋友还说,你别看柬埔寨人均gdp和最低工资远低于韩国,但是实际上生活水平比韩国好得多,他还给我举了他自己的例子,说他在他们自己的食堂吃饭,有荤有素十几个菜的自助餐才要600多瑞尔,折合人民币也就是一块钱,这个饭至少也比韩国中产阶级吃得好的多吧?他说,一切都是比较而言,这么一比,他认为韩国人的生活水平远远不如柬埔寨

user avatar

先操心下自己吧

user avatar

傻子媒体,你也不瞅瞅人家工资多少。

隔这搞大陆人吃不起茶叶蛋那套呢,也不怕别人笑话

user avatar

自己国家物价和收入对比怎样不报,却对其他国家非常用心,真是辛苦你们了!

user avatar

引用陈述中一句话:

今年食材方面的花销,可能要超过35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890元。

简单计算,摊到每个月,157.5元。

对于今年这光景,算贵么?

如果韩国人全家每天有一顿正餐需要吃泡菜,那中国人全家每天有一顿正餐需要吃叶子菜。这么认为不过分吧?

随便打开某社区团购App,查找叶子菜价格。

这是今天实时的,2021年11月8日价格。

注意观察克数,500克是一斤,按斤算,价格普遍已超过10元。

这季节最便宜的应该有青菜,价格却并不便宜。

三口之家,只买6两叶子菜,吃完一顿,凑合;管中午和晚上两顿,显然少了。

得加菜,这就不是一个月157.5元能收得住的。

像我这样网上买菜,熟练用券,一个双休日,收着买,不算荤,起码90元。

也只能管2天,吃4顿,且还要相当得精打细算!

与其关心韩国人吃不起泡菜,不如关心中国人的菜价,什么时候,能下来些?

user avatar

此类问题其实有个统一的答案。

1.农资农产品这种大宗这是全球统一定价的。加上东亚地区农业生产率水平较低(分工水平低,机械化程度低,土地集中度低没有规模效益,大量土地因地形差难以机械化等等),和美洲农产品刚正面毫无优势。

2.基于原因一,东亚三国农产品只能靠着保护而活着,日韩尤甚(日韩农会很强势)。因此韩国人吃不起肉这种搞笑新闻,不用看,肯定是用他们本国农产品在说事。进口的米国牛肉山东白菜便宜得很,压根没有吃不起的问题。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