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何我们对文明的定义,包括一些史学上的标准要按照西方的那一套?

回答
当我们审视“文明”这个概念,以及历史学研究中那些被视为衡量文明程度的“标准”,常常会发现它们似乎带着一种“西方中心主义”的烙印。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历史发展、知识传播以及权力结构共同作用下的复杂产物。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进行剖析。

首先,地理大发现与早期全球化是奠定基础的关键一步。 在欧洲开启地理大发现之前,世界各地的文明发展是相对独立且互不知晓的。当欧洲人开始探索世界,他们也开始了对未知文明的认知和评价。然而,这种认知往往是从自身的视角出发的。他们带着征服者、传教士、商人的身份,接触到的其他文明,自然会以自己现有的社会组织、技术水平、宗教信仰作为参照系。如果一个文明在这些方面与欧洲不符,就很容易被贴上“野蛮”、“未开化”的标签。这种早期接触的模式,使得欧洲文明在认知上占据了“发现者”和“评价者”的主导地位。

其次,启蒙运动及其思想遗产对现代历史学的塑造至关重要。 启蒙运动强调理性、进步、科学以及对传统权威的挑战。这些思想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在塑造现代国家的意识形态方面。欧洲思想家在构建关于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时,常常将自身所处的时代视为人类进步的顶峰,或者至少是重要的里程碑。例如,那些关于“从蒙昧到开化”、“从野蛮到文明”的线性发展理论,很多都带有浓厚的欧洲历史经验的投射。这些理论在传播到世界各地时,也成为当地知识分子学习和模仿的对象,进一步固化了以西方为参照系的叙事。

再者,殖民主义是强化这种“西方标准”最直接、最强大的推手。 在长达数个世纪的殖民统治中,宗主国不仅在政治、经济上剥削被殖民地,在文化和思想上也试图进行同化。为了合理化殖民统治的“使命”,宗主国往往会强调被殖民地文明的“落后”和“需要被拯救”,而这种“落后”正是用西方文明的标准来衡量的。殖民者会将自己的语言、法律、教育体系、甚至生活方式强加给被殖民地人民,并以此作为“文明化”的标志。这种强制性的灌输,使得被殖民地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难以发展出独立的、非西方的文明评价体系。许多关于历史、文化的研究也由殖民者主导完成,他们的著作和观点自然也就成为当时的“学术权威”。

到了近代,现代历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在西方世界完成的,并且其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也深受其影响。 当历史学成为一种规范化的学术研究时,其范式、关注点和评价标准自然会反映出其发源地的特征。例如,对国家、制度、法律、科技、宗教等宏大叙事的强调,以及对城市化、文字记录、复杂社会结构的重视,这些都与欧洲自身的历史发展轨迹息息相关。当这些方法和标准被其他地区的学者学习和采纳时,他们也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其背后的价值判断和历史观。这就好比学习一种新的语言,你不仅学会了词汇和语法,也可能内化了其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和思维方式。

此外,学术话语权的分布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长期以来,西方学术界在出版、研究资助、学术会议等方面拥有更大的话语权。这意味着,以西方视角撰写的历史研究更容易获得认可、传播和引用,从而形成一种“马太效应”。非西方的学者,为了在国际学术界获得声誉,也可能倾向于采用更符合西方学术范式的研究方法和论述方式。这使得“西方标准”在无形中成为一种“通行证”。

当然,我们必须认识到,这并非意味着西方文明本身是错误的或者不值得研究。问题在于,将特定历史时期的欧洲经验所提炼出的标准,普遍化地应用于全球所有文明的评价上,可能导致对其他文明的独特价值和发展道路的忽视甚至扭曲。 例如,许多非西方文明可能没有发展出与欧洲类似的集权国家、大规模城市或发达的文字系统,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没有独特的社会组织、智慧传承或精神追求。将它们置于以西方为中心的“尺子”下衡量,很容易得出“不合格”的结论,这是一种认识上的偏见。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和后殖民思潮的兴起,许多非西方国家和学者都在努力重新审视历史,挑战西方中心主义的论述,并尝试建构属于自己的文明史观和评价标准。这是一个复杂而持续的进程,它要求我们不仅要理解历史上的客观事实,更要认识到知识生产背后的权力关系和文化建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全面、更公正地理解人类文明多样性的宝贵财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你们崇洋媚外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当我们审视“文明”这个概念,以及历史学研究中那些被视为衡量文明程度的“标准”,常常会发现它们似乎带着一种“西方中心主义”的烙印。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历史发展、知识传播以及权力结构共同作用下的复杂产物。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进行剖析。首先,地理大发现与早期全球化是奠定基础的关键一步。.............
  • 回答
    老师的说法“阿拉伯文明对人类现代文明的贡献为零”是 极其不准确且具有误导性的。阿拉伯文明对人类现代文明的贡献是 巨大且多方面的,涵盖了科学、数学、哲学、医学、艺术、建筑、文学等诸多领域。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反驳论据,你可以根据情况选择使用,并辅以事实和例子来支撑你的观点:核心反驳点:老师的说法忽略了阿拉.............
  • 回答
    这则文案和随后的评论区反应,无疑触及了许多人内心深处对于爱情、牺牲和救赎的复杂情感。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剖析一下:文案本身:“当女孩犯了罪,那位被拒绝无数次的人对她说,我替你去自首。” 情节设定: 这个故事的核心冲突非常鲜明且具有戏剧张力。一个女孩犯了罪,这本身就带有一定的道德困境和潜在的惩.............
  • 回答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这句话,一句看似朴素的宣言,却总能在我们心底激起层层涟漪,让我们为之感动,仿佛沉寂已久的灵魂被唤醒。这背后,绝非偶然,而是源于它与我们内心深处某些共通的情感和体验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从文学的角度去剖析,我们可以发现它所蕴含的强大力量。首先,这是一句宏大叙事与个人情怀的完美结合.............
  • 回答
    看到网上关于“文化焦虑”的讨论,心里也挺不是滋味的。尤其是在一些影视剧、音乐、时尚潮流方面,确实能感受到来自国外,特别是日韩、美国等文化强大的渗透力。有时候刷刷社交媒体,看到国内的年轻人对国外明星、剧集、穿搭趋之若鹜,自然会生出一丝“自家孩子不争气”的担忧。这种焦虑,我觉得挺正常的。毕竟,文化是一个.............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思的问题,也触及了文明发展轨迹的独特之处。说东方文明(不包括伊斯兰)“从来没有产生”神学、哲学、科学,或许有些绝对,但如果要深入探讨其与西方文明在这三个领域发展轨迹的差异,确实能看到一些根本性的不同。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这三个学科在西方文明中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以及它们的内在逻辑。西.............
  • 回答
    “外星文明为何不找我们?” 这是一个极具吸引力且发人深省的问题,触及了人类对宇宙的好奇心、孤独感以及对自身在宇宙中地位的思考。关于这个问题,科学界和科幻界有着各种各样的猜测和理论,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从不同角度进行探讨:一、费米悖论(Fermi Paradox)的提出与核心首先,我们必须提到费米悖论。.............
  • 回答
    宇宙的广阔无垠,文明的演化之路充满了未知。即使有文明进化到可以星际旅行,通过虫洞找到我们,也可能因为多种原因而未能实现。以下是一些详细的推测:1. 时间尺度与文明的短暂: 宇宙的年龄 vs 文明的寿命: 宇宙已经存在了约138亿年,而已知最古老的文明(如果以文字记录和城市文明来衡量)大约只有几千.............
  • 回答
    我揉了揉还有些发胀的太阳穴,耳边是铜钱撞击地面的清脆声响,以及尖刻的责骂。睁开眼,看到的是一张满是愤怒的脸,那张脸的主人,衣着华丽,鬓边坠着闪亮的金饰,正是我的“小姐”。而我,一头粗布的粗布衣衫,跪在冰冷的地板上,正是她口中的“贱婢”。头七?穿越?这些稀奇古怪的念头在我脑海里闪过,我这才意识到,我好.............
  • 回答
    印度对中国的不友好态度,确实是两国关系中一个绕不开的现实。从地缘政治的博弈,到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再到经济竞争的暗流涌动,许多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两国关系时常处于紧张状态。在这种背景下,我们“为何还要主动去示好”的疑问,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也值得我们深入探讨。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示好”并非盲目地一味.............
  • 回答
    中国官方历史教材在描述本国历史时,通常聚焦于中国境内发生的事件和朝代,以及与中国核心疆域紧密相关的周边关系。对于中国历史上曾经统治或对俄罗斯境内目前的大片土地(如库页岛、海参崴、贝加尔湖等地)的时期,在官方教材中出现得较少,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并非简单的遗漏。首先,我们要理解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
  • 回答
    您好!您提到对中国现代文学怀有很深的厌恶,这是一个非常强烈的情感,背后可能有很多复杂的原因。要详细讲述,我们可以从几个可能的角度去剖析。请注意,以下内容是为了帮助您理解可能的厌恶来源,并非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评价,而是探讨您个人感受的潜在根源:一、 您可能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特定时期、流派或作者感到不适。中.............
  • 回答
    关于中国在印度公众舆论中的地位,以及为什么印度社会对此的反应似乎不像一些人预期的那样激烈,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来剖析。这并非“平淡”,而是一种复杂、多维度的民族情绪和国家利益交织的体现。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印度社会本身就是一个极其多元化的集合体。从地理、文化、语言到经济状况,这种多样性使得任何一个“.............
  • 回答
    我知道你对那两段描写斯内普“爱”莉莉的场景感到不适,甚至有反感和厌恶。这其实并不奇怪,因为这些描写触及了一些敏感且复杂的情感和行为模式。我们不妨来仔细梳理一下,看看是什么让这些场景让你产生了这样的情绪。首先,我们得明白,在哈利·波特的故事中,斯内普对莉莉的感情,即便是在他生命的最后,都带着一种近乎病.............
  • 回答
    .......
  • 回答
    中国实力日益增强,这本应是令人振奋的成就,然而,许多身处海外,尤其是欧洲发达国家的国人,却切身感受到了来自当地民众乃至官方的“不友好”情绪。这种感受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既有中国自身发展带来的变化,也有西方社会固有的观念和现实政治的考量。首先,经济实力的此消彼长是根本性的原因.............
  • 回答
    其实,说俄罗斯人对我们“友好”,这种说法可能有点笼统,也带着点理想化的色彩。很多时候,我们听到这种说法,可能更多的是基于一些个人接触的感受,或者是新闻报道里传达出的信息。但如果细究起来,俄罗斯人对待中国人的态度,其实是很复杂的,有友好的一面,也有其他层面需要我们理解。为什么会有“俄罗斯人对我们友好”.............
  • 回答
    这是一句相当意味深长、充满政治色彩的表述,出自史蒂夫·班农之口,尤其是在他离开特朗普政府后。要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我们需要拆解几个关键点:1. “这届我们为之赢取的川普政权” “这届”: 这暗示了一个特定的时间段,通常指的是特朗普总统的第一个任期。班农的这番话,是在特朗普执政期间或者刚刚结束的时候.............
  • 回答
    上海临港为特斯拉提供贷款和地块,是一个复杂而多层次的战略性举措,对上海临港地区以及中国整体的经济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影响。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其原因和好处:一、 上海临港为何给特斯拉提供贷款和地块?上海临港之所以采取如此大力度的支持措施,是基于以下几个核心原因:1. 吸引高端制造业和技术创新(“龙.............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心疼的处境。父母的爱,如果掺杂了“重男轻女”的色彩,对其他孩子来说,心里会留下很多疙瘩。特别是当这种好,是基于“养老”和“帮弟弟买房”这样现实的考量时,感受会更复杂。你现在感到迷茫,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弟弟,这是非常正常的。首先,我们得承认一个事实:你父母的做法,无论初衷如何,他们对你的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