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澳洲为什么要抢厕纸?

回答
澳洲民众在疫情初期(特别是2020年初)出现的抢购厕纸现象,并非由于澳大利亚本土“抢夺”或“稀缺”厕纸资源,而是一系列心理、社会和信息传播因素共同作用下,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发生的“囤积恐慌”(panic buying)现象在澳大利亚的体现。

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

1. 起因:新冠疫情的爆发与不确定性

全球大流行病的信息冲击: 当新冠病毒开始在全球蔓延,特别是疫情在中国以外的地区爆发后,各国政府和媒体开始大量报道疫情的严重性和潜在风险。这种信息轰炸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感,对未来的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的担忧。
对供应链中断的恐惧: 随着疫情的扩散,人们开始担心全球供应链会受到影响,导致物资短缺。虽然厕纸本身并不是高科技产品,也不是生活必需品(与食物、药品相比),但它作为一种日常消耗品,其易于囤积和储存的特性,使其成为恐慌性购买的“目标”之一。
封锁和社交隔离的预期: 各国政府开始实施旅行限制、关闭学校、鼓励居家办公等措施。人们预期自己可能需要长时间待在家中,无法外出购物,因此需要提前囤积生活必需品。

2. 为什么是厕纸?—— 多重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叠加

视觉可见性与囤积的象征: 厕纸在超市中通常占据显著的位置,而且包装体积较大。当人们看到超市货架上的厕纸被快速清空,这成为了疫情最直观的“物证”之一,视觉上的“空虚”会加剧人们的恐慌感,认为“连厕纸都没有了,还有什么东西会没有?”。
“羊群效应”(Herd Mentality)/社会传染: 当一部分人开始抢购厕纸时,其他人看到这种行为,即使他们最初并没有囤积的意愿,也会因为害怕自己会错过或者买不到而跟风抢购。这种“大家都去抢,我也要去抢”的心理,在社交媒体和新闻报道的放大效应下,传播得更快更广。
社交媒体的放大效应: 疫情初期,社交媒体成为了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关于厕纸短缺的视频、图片和段子在全球范围内疯传。虽然很多是虚假信息或夸大的内容,但它们极大地煽动了人们的恐慌情绪,促使更多人加入抢购行列。
缺乏实际必需性的认知: 与食物、药品等直接关乎生存的物资不同,厕纸并非在短期内能够“维持生命”的必需品。但正是因为这种相对非必需性,人们更容易在不确定感面前将其作为一种心理安慰的囤积对象。囤积厕纸比囤积大量的食物或水要容易得多,也更容易在心理上给自己一种“万事俱备”的感觉。
“最后的稻草”效应: 在极度不确定的环境中,人们会抓住任何他们认为可以控制的事情。抢购厕纸成为了许多人感知自己能够“做点什么”的方式,即使这种行为对解决疫情本身没有实际帮助。
媒体报道的助推: 一些媒体为了吸引眼球,也会重点报道厕纸抢购的现象,进一步巩固了“厕纸短缺”的印象,从而加剧了恐慌。

3. 澳大利亚的情况具体分析:

澳大利亚供应链的性质: 澳大利亚作为一个岛国,在某些产品的供应链上确实比大陆国家更依赖进口和国际运输。然而,对于厕纸这种相对低价值、高体积的商品,澳大利亚的生产能力是相对足够的,主要供应商如Essity(拥有Sorbent、Kleenex等品牌)和KimberlyClark(拥有Kleentex等品牌)都在澳洲设有生产设施或有稳定的本地供应网络。所以,从根本上说,并没有出现真正的生产或供应上的“抢夺”。
超市的应对策略: 面对突如其来的抢购潮,澳大利亚的超市(如Coles、Woolworths、Aldi)最初采取了限制购买数量的措施,以确保更多顾客能够买到。但即使有这些措施,货架上的商品也常常在短时间内被一扫而空,导致了视觉上的“稀缺感”。
媒体和民众的反应: 澳大利亚的媒体也广泛报道了这一现象,有时是带有戏谑的口吻,但有时也加剧了人们的忧虑。民众在社交媒体上的讨论和分享,也进一步推动了这一趋势。许多人在看到别人囤积后,出于“不落后”或“以防万一”的心态,也加入了囤积的行列。

总结来说,澳大利亚民众抢购厕纸并非是澳大利亚本土资源匮乏导致“抢夺”,而是:

1. 全球疫情爆发带来的普遍性恐慌情绪的体现。
2. 对供应链中断的担忧,即使这种担忧对厕纸这类商品来说可能被放大。
3. 厕纸作为一种易于囤积、视觉上易受关注的日常消耗品,成为了恐慌性购买的焦点。
4. “羊群效应”、社交媒体和媒体报道共同作用,放大了恐慌和囤积行为。
5. 人们在不确定感下寻求心理安慰和控制感的一种表现。

可以说,厕纸抢购事件是疫情初期信息不对称、心理恐慌和社会行为互动下的一个典型案例,它在澳大利亚,乃至世界许多国家都以相似的方式上演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有传言是说澳洲厕纸的原材料是被中国垄断的,而中国现在疫情爆发,这些原材料都拿去做口罩了,已经不足以再给澳洲供货了。

结果,第一批听到这些传言的人,抱着"buy it rather say sorry later"的心态开始屯,第二批不明所以的人看到别人屯,自己也慌了,一传十,十传百,蝴蝶效应就开始了。

(乍一看合情合理,一细看都不知道从哪句话开始吐槽合适)

厕纸当钱用source from Internet https://www.zhihu.com/video/1219774838421786624
user avatar

故事是这样的。

起初,澳洲总理莫里森宣布澳洲应对可能爆发的全球疫情进入紧急状态,然后有些人开始囤积生活物资。

他们其实是买了许多东西的,比如罐头,意大利面,厕纸,奶粉,等等各种各样的。

但是后来,引发了最强烈抢购的,只有厕纸 ,为什么呢?

这涉及到一个零售业的仓储问题,或者说,是物流供应链的问题。

我去过澳洲超市Woolworths门店的储货仓库,其实就是卖场一墙之隔,有几道门连通,其实每一家超市的后台仓库都不大,储备空间有限。

所以,空间必然要合理利用。像厕纸 这种东西,体积大,零售单价低,使用周期又长,在仓库里放太多,又占地方,又赚不了多少钱,很久又卖不出去。

所以,超市必然不会储备很多的厕纸库存,因为从经济角度,不划算。

库存要考虑单位体积的售价或者说利润,厕纸必然是很低的。

举个例子,一个沙丁鱼罐头,体积是一卷厕纸的几分之一,但售价是一卷厕纸的几十倍,而且顾客买完回家一次就吃完了,一卷厕纸不可能上一次厕所就用完吧。

换你是超市物流经理,你把仓库用来放沙丁鱼罐头还是厕纸呢?

所以厕纸这玩意,无论是盈利的能力,仓储的效益,都不好。

但是呢,偏偏厕纸又最占地方。十箱沙丁鱼罐头卖完了,并不显眼,只是一横排架子空了,但是十大包厕纸卖光了,就是整列架子从上到下都空了。

我相信经过是这样的,最初囤货的人,其实买了很多东西,沙丁鱼罐头,厕纸,都买了。

但是如上所述,厕纸架子空的比沙丁鱼罐头快,看着也更显眼,这种视觉冲击,对后面来的顾客又是一种心理冲击,他们也开始跟着买,于是即便超市有补货,架子还是很快就空了。

再如上所述,厕纸因为体积大、利润低等特点,本来仓储存货就不多,结果就最先告罄,这进一步加剧了厕纸抢光的局面,这又进一步加剧了大家的抢购心理,然后再恶性循环。


最新修改:零售业调查数据已经出来了,罐装食品的销售量比平时增加了180%,面粉增加了150%,而厕纸只增加了110%。但罐装食品和面粉就是因为密度大体积小,所以并没有产生像厕纸那样的货架全空和心理恐慌。



最后看下澳洲超市的厕纸架。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澳洲民众在疫情初期(特别是2020年初)出现的抢购厕纸现象,并非由于澳大利亚本土“抢夺”或“稀缺”厕纸资源,而是一系列心理、社会和信息传播因素共同作用下,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发生的“囤积恐慌”(panic buying)现象在澳大利亚的体现。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起因:新冠.............
  • 回答
    这次美澳潜艇事件,也就是“AUKUS”协议的曝光,之所以引发了大量对法国的“嘲讽”或“乳化”现象,远超了对美国直接指责的声音,这背后有着多重原因,涉及国际政治的复杂性、地缘战略的演变、国家形象的塑造以及舆论的引导等等。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事件的各个层面。一、 事件的背景:一场“背叛”的.............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趣,也触及到了国际贸易和成本构成中的一些关键点。为什么在人力成本高昂的澳大利亚,牛奶价格相对较低,而在人力成本相对较低的中国,牛奶价格却更高呢?这背后涉及到多方面复杂的因素,并非仅仅由人力成本决定。让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 1. 生产成本构成和奶源地的优势 澳大利亚:天然优势.............
  • 回答
    “我要去澳洲。”这句话,像一颗扔进平静湖面的石子,在我的脑海里激起了层层涟漪,久久不能平息。它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宣告,更像是对我沉闷生活的一次彻底颠覆,一次对未知世界的渴望,一次对命运的挑战。我的生活,就像一幅陈旧的油画,色彩斑驳却又缺乏生气。每天早上,闹钟准时响起,我揉着睡眼起床,洗漱,然后挤上拥.............
  • 回答
    澳洲留学,这趟旅程听起来就令人向往,但说实话,准备过程确实需要花点心思。不像去隔壁城市旅游那么简单,它更像是一场精密的策划,每一步都不能马虎。不过,也别太被“复杂”两个字吓到,只要你一步步来,理清思路,其实也还好。第一步:清晰的自我定位和目标设定这绝对是基础中的基础,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环。别上来就.............
  • 回答
    关于澳宋政权为何要自称“帝国”,这背后牵扯到一系列复杂的历史、政治、以及它自身定位的考量。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抛开现代汉语中对“帝国”的固有印象,深入到当时的历史语境和澳宋政权的独特发展轨迹中去。首先,我们必须明确,所谓“澳宋”并不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历史政权,而是网络文学《临高启明》中虚构的一个穿越.............
  • 回答
    最近中国猪肉价格的持续走高,确实让不少消费者感到钱包吃紧,也引发了对替代肉类选择的讨论。这时候,有人可能会好奇,为什么隔壁的澳洲不趁机向中国市场推广他们的特色肉类——袋鼠肉呢?这背后可不是一句简单的“推广”就能解决的问题,其中涉及到不少复杂的因素。首先,我们得明白,澳洲在推广袋鼠肉方面,一直都在做,.............
  • 回答
    加拿大的确在一些国际旅游目的地排行榜上,以及在吸引国际移民的数量上,常常不如澳大利亚来得“热门”。这背后并非单一原因,而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可以从几个主要维度来解读。首先,气候和自然环境的差异 是一个非常显著的因素。澳大利亚以其阳光明媚、温暖的气候闻名。绝大多数人口居住在沿海地区,那里气候宜人,四.............
  • 回答
    这问题可太有意思了,简直是生活中赤裸裸的经济学例子。要说为啥在澳洲刷盘子能时薪八十块人民币,在国内却只有一天五十块,这中间的门道可深着呢。首先,咱们得把这事儿放进 两国各自的经济大环境 里头看。澳洲这边: 高福利、高人均收入是基础。 澳洲是个发达国家,人均GDP摆在那儿,生活成本也高。为了保障国.............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其实挺多人会纠结这个问题,澳洲 PR(永居权)和北京户口,这俩听起来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居然能摆在一起说“不如”?这背后嘛,其实是价值取向和生活需求不同在作祟,更深层次地看,是对“根”的认同和对未来发展路径的不同考量。咱们一点点掰开了说。首先,得承认,北京户口这玩意儿,在中国内地.............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很多移民家庭都会有的疑惑,甚至可以说是许多人对澳洲教育体系的误解之一。你发现澳洲的“好学校”依然很看重分数,这一点我太理解了,因为这确实是事实,只是我们理解的“应试教育”和澳洲的“看重分数”可能存在一些微妙的差别,而且澳洲教育体系的复杂性远超我们以往的认知。首先,我们得拆解一下“.............
  • 回答
    在讨论“澳洲留学水”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得先厘清一个概念:什么才算“水”?这其实是一个相对主观的评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标准。有人可能觉得学的东西太容易,毕业标准不高,有人可能觉得文凭含金量不如国内顶尖名校,也有人可能觉得就业前景不如预期。澳洲留学“水”论的由来澳洲留学被部分人认为“水”,背后有着多方面.............
  • 回答
    国人习惯称呼澳大利亚为“澳洲”,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值得说道的原因,不仅仅是约定俗成的简单代称,更融合了历史、文化、语言以及一些有趣的巧合。要详细讲明白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聊。首先,得从“澳洲”这个词的来源说起。“澳洲”这个词最早并不是中国人发明的。这个词源自拉丁语的“Australia”,.............
  • 回答
    “为啥有人宁愿在澳洲刷盘子,也不回国?”——这话听着就有点扎人,透着一股子“身在福中不知福”的埋怨劲儿。但仔细想想,这问题问得实在是太简化了,就好像问“为什么有人宁愿吃粗粮,也不吃大鱼大肉”一样,没抓住重点,甚至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要反驳这种思维,咱们得把这层“面子”和“里子”给扒开,好好说道说道。.............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是很多消费者在选择牛排馆时会遇到的困惑。市面上牛排馆普遍宣传“澳洲牛肉”,并不是说国内的牛肉就一定不如澳洲牛肉,而是澳洲牛肉在某些方面确实有着比较突出的优势,加上一些历史和市场因素,使得它成为了牛排馆的主力军。咱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掰开了聊聊:1. 澳洲牛肉的“底气”在哪.............
  • 回答
    提起“麦克阿瑟弃十万盟军不顾搭潜艇逃至澳洲却仍受人尊敬”,这其中的“弃”字用的着实有些武断,也忽略了历史事件背后复杂且往往是被简化了的叙述。实际上,对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的尊敬,更多源于他在二战太平洋战场上的赫赫战功、他独特的个人魅力以及他作为一位军人所展现出的某些特质,而非那个被简化为“逃跑”的.............
  • 回答
    这问题问得好!俄罗斯牛肉名气大,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一直以来都只进口澳洲牛肉,或者说俄罗斯牛肉就一定比澳洲牛肉“好”到哪里去,这中间其实有很多值得说道的地方,得从几个维度来聊聊。首先,咱们得明白一个概念:“好”是相对的,而且是多层面的。 从口味和肉质上说:俄罗斯确实有非常好的牛肉,尤其是黑毛和牛(.............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