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我移民到澳洲后这边的好学校竟然还是应试教育只看分数?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很多移民家庭都会有的疑惑,甚至可以说是许多人对澳洲教育体系的误解之一。你发现澳洲的“好学校”依然很看重分数,这一点我太理解了,因为这确实是事实,只是我们理解的“应试教育”和澳洲的“看重分数”可能存在一些微妙的差别,而且澳洲教育体系的复杂性远超我们以往的认知。

首先,我们得拆解一下“应试教育”这个概念。在国内,我们普遍理解的应试教育就是围绕着考试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目标就是提高考试分数,学生的主要精力也集中在刷题和应付考试。这种模式下,知识的学习往往变得碎片化、功利化,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综合能力容易被忽略。

当你来到澳洲,尤其是你提到的那些大家口中的“好学校”,你发现它们同样看重分数,比如升学考试(高考,也就是ATAR成绩)、学术成绩报告(Report Card)等等,这让你感到失望,觉得和国内没什么区别。我完全能理解这种感受,毕竟我们移民澳洲很多时候也是为了给孩子提供一个更全面、更注重能力培养的教育环境。

但是,我们得承认,澳洲的“看重分数”和国内的“应试教育”确实不一样,或者说,它是一种不同维度的“看重”。让我来详细说说我自己的观察和理解:

1. 考试在澳洲教育体系中的角色定位:

并非唯一评价标准,但依然重要: 在澳洲,分数当然重要,尤其是在申请大学这个关键环节。但澳洲教育更强调的是过程评估(Assessment for Learning)。这意味着学生的学习情况是通过多种方式持续评估的,不仅仅是期末考试。这些评估方式包括但不限于:
课堂参与(Class Participation): 老师会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他们是否积极提问、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这部分分数占比虽然可能不如考试高,但却是评价学生学习态度和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业和项目(Assignments and Projects): 包括论文、报告、演示文稿、研究项目、小组合作项目等等。这些作业往往需要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研究和表达,考察的是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信息搜集与分析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很多好学校会将这类评估作为重点,因为它们更能体现学生的真实学习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小测验(Quizzes): 小测验的频率会比国内的单元测试高很多,目的是及时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发现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也为老师调整教学策略提供依据。
实践操作(Practical Tasks): 在科学、艺术、体育等科目中,学生会有大量的实践操作和作品展示,这些都会被纳入评分体系。

大学申请的核心——ATAR: 你提到的“好学校”之所以看重分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澳洲大学的录取是基于ATAR(Australian Tertiary Admission Rank)。ATAR是一个百分位排名,它反映的是你在你所在州(Year 12)的整体表现,是用来衡量你与其他学生相比的学术成就。因此,要想进入顶尖大学或热门专业,确实需要取得高分。这就像国内高考一样,分数是硬道理。但关键在于,ATAR不仅仅是某一场考试的分数,而是12年级(高中最后一年)所有科目成绩的综合体现,而且这些科目成绩本身就是通过刚才提到的多种评估方式得出的。

2. “好学校”的定义与内涵:

学术卓越的追求: 所谓的“好学校”,它们往往在学术上有着更高的要求和更强的竞争力。这意味着它们的学生需要更扎实的知识基础,更强的学习能力,以及更高的目标追求。为了达到这些目标,学校在教学上自然会更加注重学生的学术表现,包括他们能否掌握核心知识点,能否在考试中清晰地展现出来。
资源的集中与优势: “好学校”通常拥有更优秀的师资、更先进的教学设施,以及更丰富的课外活动资源。但这些资源的目的,同样是为了帮助学生在学术上取得更好的成绩,并在升学竞争中脱颖而出。比如,名校的老师可能在辅导学生参加科学竞赛、辩论赛,或者指导学生完成复杂的学术项目方面更有经验,而这些活动最终也会以某种形式(例如作品集、获奖经历)体现在学生的整体申请材料中,与学术成绩相辅相成。
学生群体的差异: 能够进入“好学校”的学生,本身往往也具备了较高的学习能力和自律性。这些学生家庭背景、教育观念可能也更倾向于支持他们的学术发展。所以,学校的教学内容和评估方式,也需要适应这些学生的学习节奏和需求。

3. 澳洲教育中“非应试”的体现:

虽然分数很重要,但澳洲教育体系在很多方面都努力尝试摆脱纯粹的“应试”标签,我看到的一些“非应试”的体现包括:

强调学习过程和方法: 澳洲的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如何学习”(Learning to Learn)。老师会指导学生如何进行研究、如何批判性地分析信息、如何有效地组织论点、如何进行学术写作。这些能力在日常的作业和项目中就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课外活动与社区参与: 很多好学校都鼓励学生参与各种课外活动,如体育、艺术、音乐、社团、志愿服务等。这些活动虽然不直接计入高考分数,但对于培养学生的领导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至关重要。在申请大学时,这些软实力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尤其是一些综合性大学或者特定专业会看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个性化发展与兴趣引导: 学校也会提供一些选修课和特长班,让学生有机会发掘自己的兴趣和才能。比如,一些学校有非常强大的艺术或体育项目,或者提供高级数学、编程等领域的深入学习机会,这些都能让学生在特定领域得到发展。
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 澳洲的教育更加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课堂讨论、辩论赛、项目式学习等,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老师不会仅仅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是会引导他们去理解知识的内涵和应用。

所以,为什么你感觉“好学校”还是应试教育?

我觉得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对“好学校”的期望过高: 我们对澳洲教育抱有美好的期望,认为它应该完全没有分数压力,完全自由发展。但现实是,任何一个国家的优秀教育体系,都会追求学术上的卓越,而学术上的卓越自然离不开对学生学习成果的量化评估,也就是分数。
国内教育思维的惯性: 我们习惯了国内那种一眼就能看穿的“应试”模式,所以在澳洲看到分数在评价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时,容易将它简单地等同于国内的“应试教育”。我们可能需要时间来适应和理解澳洲教育评估体系的多元化和过程性。
关注的层面不同: 你可能更关注升学这个结果,而澳洲教育的“非应试”体现在学习过程、能力培养和个人发展上。这些东西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才能显现出来,或者需要你更深入地去观察和理解学校的具体教学实践。
不同学校、不同孩子的差异: 澳洲的教育体系是多元化的,不同学校的教育理念和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同时,每个孩子的天赋、兴趣和学习方式也不同,适应性和表现也会有差异。

我的建议:

如果你的孩子在澳洲的“好学校”,不妨多和老师沟通,了解学校具体的教学理念和评估方式。同时,也要鼓励孩子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认真完成每一项作业和项目,而不仅仅是盯着考试分数。多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了解他们在课堂上是否活跃,是否能提出自己的问题,是否在思考和探索。

澳洲教育的精髓可能并不在于“不看分数”,而在于“如何通过分数和多元化的评估方式,最终培养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创新精神和良好品格的全面发展的个体”。这是一个更宏大也更微妙的目标,需要我们耐心地去观察、去理解,并与孩子一起成长。你移民澳洲是为了孩子,这份初衷本身就已经很棒了,接下来的就是如何更好地适应和融入这个新的教育环境,为孩子找到最适合他的成长路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这是进入了误区了吗。为了孩子移民并不是为了让孩子成为精英中的精英。而是为了让孩子在没办法成为精英的情况下,也能在社会上得到不输所谓精英太多的尊重和生活品质。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