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和岁差关系不大。
岁差,字面意思就是每一岁的差异。相对于太阳系内的天体,远方的恒星可以近似的认为是静止的(由于恒星的自行等因素,恒星其实并不是完全不动,但恒星位置变化的速度要比太阳系内行星慢得多,可以近似认为是不动的)。古代天文学家通过日积月累的观察,发现在春分、冬至等特殊日期,太阳升起下降背景处的恒星位置会发生缓慢变化。就把这种变化称为岁差。
岁差来自太阳、月亮以及其他星体的引力作用,如果把地球看作是一个陀螺,那么这个陀螺并不是垂直于黄道面(可以想象成地面)旋转的,而是与此呈一夹角(黄赤交角)。大约每25771.5年,地球的自转轴就会发生一轮旋转,造成太阳起落背景恒星的周期变化。
大家知道,太阳每天东升西落,这是因为地球自转而产生的。地球每天自西向东旋转,因此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严格地说,太阳并不是每天都从正东正西落下的,只有在春分、秋分,太阳直射赤道的时候,太阳才会在正东正西处起落(南北极圈内会有极昼极夜,情况有所不同)。
由于地球自转轴和黄道面的倾角(前面讲的黄赤交角),每年随着地球的公转,太阳的直射点总是会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因此在每年夏至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在东北方向升起,冬至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在东南方向升起,具体的位置和建造地点的纬度有关。
了解了这一点,就可以在地面建造建筑,记录太阳起落位置的变化,只要在特定日期记录下太阳起落的方位就行,倒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只要地球黄赤交角保持不变,位置就不会发生什么变化。
其实地球的黄赤交角也不是恒久不变的。由于其他星体(主要是月球)的引力,以及地球本身的地质运动,地球自转轴这跟大陀螺轴在沿着图1方向旋转的同时,还会发生章动。不过章动的变化幅度比较小,影响不大,所以直到近代才被人发现。这点误差,对于神庙的光照效果可能没有那么大影响。
回头看了下问题,发现一开始看成了直射位置十分精准,不知道题主具体想要解答什么疑问,如果是直射日期的话, @佚文 的答案已经有回答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