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不错的问题,与其说是从材料学受益,倒不如说是从工程系统管理上美国的总体单位更有优势。中国航天遇到很多问题其实都不是技术问题,更多的是管理和市场问题。
美国的总体单位能够更好的调动市场资源。讲个故事,比方总体要求分系统单位做个A,分系统单位之前没做过A,新任务新挑战,觉得自己做不到,技术条件给的很保守。总体于是偷偷联系民企b,要求做一个。民企b看到给这么多钱,心情很愉快,但看到测试眉头紧皱,原来要做那么多实验和联机验证,而且价格都很贵,有些实验还要在特定的场所做,许多实验还要专人去盯和记录。再一翻设计,一看和现有生产线兼容不了,要单独停产给他做或者用手工做。关键是保证,要一直专人负责到外场,到基地,到最后发射一直有人调试。最后还要留数据包等随时复查。
结果这家头部民企就把停产人工费用也算上,报了一个比体制内还高的价格,气的总体立刻找到原来的分系统单位,立刻发了输入性文件让马上开工。
我说这个例子不是说我们的这个任务体制有多好,事实上每个所或者民企都有自己的技术特长,spacex显然不是风险厌恶型,他的风险管理和工程管理能力一定是比我们强的,他也许能把系统内单位和系统外单位的力量整合起来。
如果是在中国,总体让两家一起搞,一旦出了问题很可能变成互相推卸责任,民企说我们东西没问题,是他们鉴定级测试做坏了,体制内院所肯定说就是东西本来不行,没考虑1234,拿出一大堆禁限用工艺来说他工艺设计不满足要求。本质上来说确实是因为钱还不是太多,做的都是新东西。美国人空间站30年前上了天,很多实验都做了,对他们来说不是未知领域。可惜的是,我们面前都是比较新的领域,很多鉴定验证实验跳不过。
我们厌恶风险很大原因是舆论环境不同,他们失败是人类探索过程中付出的必要代价,我们如果重大型号失败就是连篇累牍体制问题流汗黄豆早该图图了,不是这都是名校硕士博士,每个月加一百小时班拿9000块,不为了理想主义,这活谁干啊,差不多得了。
干这行的傻子居多,普遍带着责任心,自豪感和荣誉感加班,图了没人干了,真的
另一方面,我觉得是成本管理优势,不过但许多人说中国航天成本高,我觉得不要担心。
我们的整体发射成本依然低于美国,而且我们要做的事情比那一家公司多太多了,星箭蛋船器都要做,美国是完全分开的。他们有这个设计冗余,我们哪有这么多人干这行。
毕竟大家不要看航天系统报价高,很多钱都做么别的事情比如买设备。买设备很难,要评审要开会,许多新设备以及场所自动化改造都挂靠在关机型号重大项目上,设备买来可以用很久。中国航天走的依然是计划经济,一个螺丝钉几块钱不是说螺丝钉真的值那么多钱,而是为了养那个特种螺丝丁厂商,一但螺丝钉厂倒闭了,要找替代的螺丝钉厂做一样的螺丝钉中间的时间成本是不是又要估算?实验是不是要重做?
所以我们的采购价格高,养着不让他们倒闭,相比美国军工复合体的体量,中国军工吃的太不饱了。美国不用担心,美国有一大堆军工任务帮spacex分担养这些特种厂商的成本。我们军费和航天预算都很少,比如电连接器,养两家就很困难了,下图是其中一家,大家都很熟悉了,设计师人手一本,大家都用过,不多讲了。
综上所述,美国强大的军工复合体,成熟的工程项目管理经验和全世界盟友的商业订单才能养活spacex,而中国商业航天目前还基本上以中国航天单位出走的领导和技术人员为主,我们的盟友都是小国,穷国,没有欧洲日本这样的财力雄厚盟友。欧洲作为商业航天先行者,市场已经被spacex摧毁了。自由世界养一家公司肯定可以,但毕竟自由世界是美国的,不是我们的
题主所说的材料科学和化工等技术细节,有差距,但不太关键。核心还是在软实力上。不过我们也有优势,中国航天人虽然大部分有一些抱怨,但基本辛勤工作,不拒绝加班,能吃苦能通宵,用全世界最低的设计成本和技术人员成本,用一般的食材,一般的炉灶,做了一些成果。看到空间站打上去,心里非常开心。
兄弟们记住一句话:“他厉害他是外国人,我垃圾但我是你们的同胞。” 中国人再努力,不换国籍进不了国际空间站的,很悲哀,你在那搞国际主义,他们在搞帝国主义,没办法的。
这就是我一个外人的看法,请各位参考,但我看知乎看晕了,zhihu航天话题巨v在聊空间站导热硅胶在用什么材料,而他聊的总体框架设计啥的我基本看不懂,隔行如隔山,节后搬好砖,这就是我深夜的想法了,底层民工搬好自己的砖就行,想太多没用。
如果因为美国有多好的基础合金材料就能很容易的搞火箭和发动机,那么请问为啥更有钱的贝索斯的蓝源公司20年了还没有入轨,他搞的BE-4液氧甲烷发动机到现在还没搞成。 为什么美国航宇产业原先的大拿波音搞SLS火箭10多年了还没发射,当年麦道公司搞的三角快帆火箭已经实现了原地起飞,静止和横移,但依旧没能搞出来真正的垂直回收火箭。
而且,凡事要讲证据,你倒是说说马斯克用了什么只有他独家可以享用的超级合金,才让其他竞争者无力复制的。
真实薛定谔的美国基础工业,问这个问题的哥们要不先和唱衰美国制造业的人商量一下统一下口径?
这唱衰美国的时候搞的好像美国基础工业荒废,整个国家已经成了除了金融啥都不会干了,这到SpaceX上美国基础工业又摇身一变成了无所不能无所不有的产业,马斯克一个网红花花公子投点钱就能“重新发明轮胎”搞出这种工业桂冠级的科技,然后把商业发射带回美国。
且你这个问题问下来,倒不是SpaceX不高兴,这波音为首的一票美国其他航天公司可是挂不住了。说好的“依赖基础工业”呢?
波音一次发射拿的钱比SpaceX整个项目都多,工程师部门比SpaceX雇员都多,但我估计是不是私人载人航天的新闻太多,大家都忘了这玩意儿2019年发射出了次故障后到现在可都还没飞呢。。。
还有前些天上新闻的布兰森自己飞自己的维珍银河,的确很有太空旅游的开创意义,但我估计很多人是不是都忘了,这是个2004年就创立的公司,只比SpaceX晚2年。
到现在为止也只是办到了一个空天飞机的短暂太空飞行,亚轨道都不算。
至于另外一家比SpaceX还早两年创立的,同样由千万富翁投资的太空公司。。。额,我就不说了,自己看图吧。
当初和猛禽引擎同时宣称开始研发的BE-4,结构上甚至还是要比猛禽简单的富氧分级循环甲烷引擎,现在都成了个“杰夫,我引擎去哪里了”的Meme了。
什么叫幸存者偏差,这便是标准的幸存者偏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