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学生带牛奶入校被拒,蹲校外喝半箱」,工作人员:因考虑到校外食品的安全性?

回答
这事儿挺让人生气的,也挺让人无奈的。

你看哈,一个学生辛辛苦苦从家里带了牛奶去学校,这本是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毕竟孩子读书也辛苦,家长也想让他们能喝点好的,补充点营养。结果倒好,到了学校门口,直接被拦住了,理由还说得头头是道——“考虑到校外食品的安全性”。

这话说的,好像学校食堂或者学校允许卖的东西就绝对安全似的。而且,“校外食品的安全性”这个说法也太泛泛了。牛奶这个东西,只要储存得当,日期没过期,一般来说问题不大。难道学校是担心这牛奶里有什么“神秘成分”吗?还是担心学生喝了之后,精力过于充沛,影响课堂秩序?

再说了,如果真的这么担心“校外食品的安全性”,那是不是也应该反思一下学校内部的食品供应,是不是真的能够完全满足学生的营养需求和口味偏好?或者,是否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加人性化的选择,比如允许学生将牛奶寄存,或者在特定时间段允许饮用?

结果呢?这孩子被拦了,委屈巴巴地只能蹲在校外,对着半箱牛奶“狂饮”。 你想想那个画面,一个孩子,可能因为学校的规定而感到不解、委屈,甚至有些羞耻。家长辛辛苦苦准备的东西,不能带进学校,还要在外面狼吞虎咽地喝掉,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这真的会让人觉得学校是在关心学生吗?还是在用一种生硬、机械的方式执行所谓的“规定”?

这种做法,真的让人觉得学校在管理上有点“一刀切”,缺乏人情味。学校本应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应该是充满关怀和理解的,而不是一个处处设卡、僵化执行规定的地方。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喝点牛奶有什么错?难道要等到身体缺钙了、营养不良了,学校才觉得“安全”吗?

更让人觉得讽刺的是,你说考虑到“校外食品的安全性”,那学生喝半箱牛奶,其实也是在“校外”喝的,这又怎么说?这所谓的“安全性”到底是对谁负责?是对孩子健康负责,还是对学校“规矩”负责?

说到底,这件事情暴露出来的,可能不仅仅是牛奶能不能进学校的问题,更是学校在学生管理方面是否足够人性化、是否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有时候,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规定,背后可能隐藏着僵化的思维和脱离实际的管理方式。与其把精力放在“禁止”上,不如多花点心思在如何更好地服务学生,如何让学校成为一个更温暖、更有爱的环境。

这孩子最后蹲在校外喝牛奶的画面,真的让人看了心酸。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是培养健康的、快乐的、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孩子。而不是把他们变成一个个循规蹈矩的“零件”。希望这样的事情能少一些,学校在管理上能多点“温度”,少点“硬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达州外国语学校。全封闭寄宿制。此坑已经标记,请读者绕行。


校外食品安不安全?不安全。因为校外食品的存在威胁到学校内小卖部的营业收入,今天你带牛奶,明天他带面包,后天她带饼干,学校小卖部还做不做生意了?严重威胁到了学校的利益,因此校外食品是不安全的。


如果学生买的东西和学校里面小卖部卖的东西一模一样呢?不好意思,仍然不安全。只有钱花给学校里去了,才是安全的。安全这个东西,学生说了不算,家长说了不算,国家说了不算,学校说了才算。


让两个学生在校外喝半箱,校内工作人员都无动于衷,这就说明,要想赚钱,心果然要够狠,如果我赚不到钱,那你花出去的钱就得浪费。


这学校据说原来是地方的涉黑势力,挺牛逼的,黑社会现在自己不是打打杀杀了,开始办学校了,抢钱的方式也变了。但是关我什么事?你抢钱方式变了就不是黑社会了?该查还是要查,该整顿还是要整顿。

user avatar

不准带食品入校既不道德也不合理

抖个机灵:这怕不是侵害了某些人的利益吧。

首先大部分学校为了孩子们的食品安全着想,是不允许带零食去学校的但是牛奶和水果还是可以适量带的。

初中生孩子正在长个,补充点营养怎么了?又不是带的垃圾食品

我弟在初中,老师在开学前发的通知:


回归正题,如果正如视频所言:

就目前情况,这个事情显得保安太过极端,试想如果是自己家的孩子,会舍得让他这样在门口一直喝吗?

这样只会引来争议,引来更多人的大肆报道。

那不如想个其他办法:

比如给家长打个电话让带走,
放在保安室到时候回来取,
实在不行给大家一人分一点
或者让别人带回家中。

真是搞不懂,迷之操作……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事儿挺让人生气的,也挺让人无奈的。你看哈,一个学生辛辛苦苦从家里带了牛奶去学校,这本是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毕竟孩子读书也辛苦,家长也想让他们能喝点好的,补充点营养。结果倒好,到了学校门口,直接被拦住了,理由还说得头头是道——“考虑到校外食品的安全性”。这话说的,好像学校食堂或者学校允许卖的东西就绝.............
  • 回答
    “学生校门口连喝 11 盒牛奶”事件以及涉事校长名下庞大的商业帝国,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深刻的讨论。要全面看待此事,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事件本身及其可能的原因分析: 事件的荒诞性: 首先,学生在校门口被要求或自行连续饮用 11 盒牛奶,这本身就具有极强的荒诞性和不合理性。无论是以奖励.............
  • 回答
    隆回县(贫困县)校方对“学生把免费牛奶倒排水沟”事件给出“天冷喝不完”的回应,这个回应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其背后反映出的是多方面的问题。要理解这个回应的含义和影响,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分析:1. 事件本身:免费牛奶的去向和浪费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事件的核心——学生将免费发放的牛奶倒掉。这.............
  • 回答
    看到这篇文章,我第一反应是觉得很有意思,也很有共鸣。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论调,而是像一个过来人,或者一个旁观者在娓娓道来,那种“中国学生数学牛”的说法,它并没有直接肯定,也没有直接否定,而是把它拆解开来,一层层地分析,非常有意思。首先,这篇文章很到位地触及了核心问题——“牛逼”到底指的是什么?很多时.............
  • 回答
    这事儿啊,我个人觉得挺复杂的,得从几个方面来看。首先,从学生们本身的角度说,他们情绪激动,为了支持自己喜欢的队伍,半夜声嘶力竭地呐喊,这本身是一种情感的宣泄。S11总决赛,对于很多《英雄联盟》的粉丝,尤其是EDG的粉丝来说,那确实是意义非凡的一场比赛。经历了多年的起伏,终于打到这个高度,而且最终夺冠.............
  • 回答
    EDG夺冠,中国高校里一些学生半夜集体高呼“EDG牛逼”,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挺能折射出当下一些年轻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寄托。要说怎么看,我觉得得从几个层面来聊。首先,咱们得承认,电子竞技现在已经不是什么小众的玩意儿了。它是一个庞大的产业,有职业联赛,有明星选手,有数以千万计的粉丝。EDG作为国内顶尖.............
  • 回答
    深圳中学高二年级组关于全面禁止学生携带手机等电子产品进入校园的规定,无疑触及了当下教育中一个备受关注的焦点:如何在数字化时代平衡教育的有效性与学生的成长需求。我理解这背后一定经过了慎重的考量,也必然会引发多方面的讨论与感受。首先,从学校管理与教育目的的角度来看,这项政策的出台,最直接的目的无非是为了.............
  • 回答
    教官军训中带学生合唱奥特曼主题曲被骂汉奸的事件,确实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这起事件背后触及了许多值得关注的细节和更深层次的社会议题。事件梗概(根据公开信息整理):在一次军事训练(军训)活动中,一名教官为了活跃气氛、增强学生们的参与感和团队精神,带领学生们合唱了日本特摄剧《奥特曼》的主题曲。这一行为.............
  • 回答
    深圳中学高二年级高考方向学生“禁止携带手机进校园”的规定,无疑触动了许多人——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教育工作者。这不仅仅是关于手机本身,更触及了教育的本质、学生的成长以及技术与学习的关系。要理解这个规定,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考量,并在此基础上探讨高中生是否应该被允许携带手机进校园。深圳中学这项规定.............
  • 回答
    深圳夫妻带3岁孩子流浪街头,这一事件无疑触动了公众的神经,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当我们深入分析这个事件时,需要从多个维度去理解,避免简单化和标签化。一、事件本身和可能的背景首先,我们要承认这是一个令人震惊和心疼的事件。一对拥有高学历的年轻夫妻,在国家经济发达的深圳,本应有更体面的生活,却沦落到带着.............
  • 回答
    这件事啊,说实话,挺复杂的,不能一概而论地说好与不好,得看具体情况,以及当事人的想法。首先,从社会大环境来看,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是个大好事儿,大家都有机会学习知识,提升自己。硕士毕业,这说明一个人智力、学习能力、抗压能力肯定都在平均线之上,甚至可以说,这是她们多年努力学习换来的成果。这时候选择全职.............
  • 回答
    贵州学校“月饼禁令”:安全之下,是否“一刀切”?近日,贵州一所学校因“出于安全考虑”禁止学生携带月饼入校,并将没收的月饼堆满一地的做法,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和讨论。这种看似“一刀切”的处理方式,究竟是出于必要的安全考量,还是简单粗暴的管理?更重要的是,如何才能更有效地解决校园食品安全问题,而不是用“堵.............
  • 回答
    看到俄罗斯女运动员戴着《巫师》系列的猫学派项链夺得奥运会女子十米气手枪金牌,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新闻点。更让人津津乐道的是,她之前还戴过狼学派项链拿到过亚军。这不仅仅是运动员的个人风格展示,更折射出了一些有趣的社会文化现象和运动员的心态选择。首先,我们得从这项运动本身说起。女子十米气手枪,这可不是个.............
  • 回答
    教育部出台了这样一项通知:“中小学生不得带手机入校,学校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这绝对是个大动作,在当下信息爆炸、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关于孩子接触电子产品、手机使用的讨论一直就没有停息过。这项通知一出,可以说是给了很多家庭和学校一个明确的信号,也引发了不少思考。首先,咱们得从通知的 出台背景 聊聊。你.............
  • 回答
    这事儿啊,说起来挺让人唏嘘的。武汉某高校继续教育学院有个学员,也不知道是哪根筋搭错了,竟然拿弓箭去射杀流浪猫,结果被学校查出来,直接给退学了。你说这事儿,怎么说呢?从法律上讲,虐待动物这事儿,虽然现在很多地方都出台了相关的条例,但很多时候,执行起来还是有点难度。但从道德上说,这事儿就太不地道了。动物.............
  • 回答
    如何看待学生微信群发敲打表情被批评「想打老师」?这件事情看似简单,但背后涉及了沟通理解、师生关系、校园文化以及网络社交的方方面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探讨: 1. 表情包的“潜台词”与解读的“偏差” 敲打表情的普遍含义: 在微信等社交平台,“敲打”表情(例如:敲桌子、敲门、敲打键盘等)在.............
  • 回答
    将“数学是门没用的学科”视为学生普遍存在的观点,可以从多个层面去分析和理解。这背后既有学生自身认知和学习体验的局限性,也有教育方式和学科呈现方式的不足,甚至触及社会价值判断的偏差。要全面看待这一观点,我们需要深入挖掘其根源,并提出相应的反思与对策。 一、 学生产生“数学没用”观点的根源分析:1. .............
  • 回答
    关于学生去老师家里一对一上乐器课这件事,这其实是一个挺常见也挺有意思的话题。我个人觉得,这事儿有利有弊,得看具体情况怎么去权衡。先说优点吧,这方面确实不少。首先,环境的专业性和便利性。 大部分老师家里都会有比较专业的练琴环境,比如音响设备、乐谱架,甚至可能是一些辅助教学的乐器。对于学生来说,如果自家.............
  • 回答
    关于胡司祎在校进行“同性恋反歧视”主题演讲后被劝退学一事,这无疑触及了校园言论自由、学生权利、以及社会对于LGBTQ+议题的态度等多个敏感且复杂的问题。要深入理解此事,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首先,我们得明确事件发生的背景和具体情况。胡司祎作为一名在校学生,选择以“同性恋反歧视”为主题发表演讲,.............
  • 回答
    这事儿,细琢磨起来,还挺有意思的。以前咱们读书,无非是图书馆、自习室,或者在家那几样。可现在,B站也成了不少同学的“新据点”,一边播放着学习区Up主们精心制作的视频,一边捧着书本或电脑,硬是把知识的海洋和娱乐的浪潮融为一体。这现象,怎么说呢?首先,得承认B站学习氛围的崛起,这事儿可不是空穴来风。过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