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隆回县(贫困县)校方在对「学生把免费牛奶倒排水沟」做出「天冷喝不完」的回应?

回答
隆回县(贫困县)校方对“学生把免费牛奶倒排水沟”事件给出“天冷喝不完”的回应,这个回应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其背后反映出的是多方面的问题。要理解这个回应的含义和影响,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分析:

1. 事件本身:免费牛奶的去向和浪费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事件的核心——学生将免费发放的牛奶倒掉。这本身就触及了几个关键点:

资源浪费: 这是最直接的感受。免费牛奶是国家或社会提供的扶贫助学资源,本意是希望改善贫困地区学生的营养状况。将这些本应被喝掉的牛奶倒掉,无疑是对宝贵资源的极大浪费,也违背了捐赠者的初衷。
教育意义的缺失: 孩子们如此行为,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都暴露出学校在教育学生珍惜食物、感恩捐赠方面的不足。
贫困县的特殊背景: 隆回县作为一个贫困县,这样的资源本应更加珍贵,其浪费行为的负面影响也就更加突出。

2. 校方的回应:“天冷喝不完”

校方给出的解释——“天冷喝不完”——可以说是一种技术性解释,但并非一个令人信服的理由。

直白分析: “天冷喝不完”字面意思是说,因为天气寒冷,学生们不愿在寒冷的天气喝冰冷的牛奶,所以没有喝完。这似乎在为学生的行为寻找一个合理的、非主观故意的开脱。
潜在含义与解读:
缺乏饮用习惯或接受度: 这可能暗示学生们并非真正需要或喜欢这种免费牛奶,或者不习惯在特定时间(比如早上)饮用。这背后可能涉及到牛奶的口味、品质、饮用时机的安排是否符合学生的习惯和偏好。
学校管理或教育失职: “天冷喝不完”可以被看作是学校未能有效组织学生饮用牛奶的表现。例如,牛奶是否可以加热?是否有合理的饮用时间安排?是否有老师引导学生饮用?这些管理层面的问题,学校的回应并没有触及。
推卸责任的倾向: 这种解释可能被解读为学校在试图将责任从学生或学校自身,转移到“天气”这个客观因素上,以避免承担更深层次的管理和教育责任。
对资源的漠视: 即便天气冷,但如果真正有需求,学生们总会想办法饮用,或者学校会提供替代方案。将“天冷喝不完”作为理由,本身就暴露了对这些免费资源缺乏应有的重视。

3. 对校方回应的几种看法:

合理性争议: 大部分人会认为这个回应是站不住脚的。在贫困县,学生们可能面临营养不良的问题,牛奶作为一种营养补充,即使天气冷,也应该想办法饮用。如果真的“喝不完”,学校应该积极寻求解决办法,而不是让其被浪费。
暴露的深层问题: 这个回应更像是冰山一角,背后可能隐藏着:
项目设计缺陷: 免费牛奶项目在推广和实施过程中,是否充分考虑了当地学生的饮食习惯、文化背景和实际需求?例如,牛奶的温度、饮用时间、包装形式等是否都经过了合理设计?
教育引导不足: 学校在接受和分发免费牛奶的过程中,是否对学生进行了关于食物珍惜、营养知识、感恩教育等方面的引导?孩子们是否理解这笔馈赠的意义?
管理不到位: 学校在牛奶的储存、分发、监督学生饮用等方面,是否存在管理漏洞?例如,是否提供加热设备?是否有老师在现场引导?
“面子工程”嫌疑: 有时,扶贫助学项目可能存在“完成任务”的心态,而忽略了实际的教育和帮扶效果。牛奶发下去了,任务完成了,但如何真正让学生受益,则被抛诸脑后。
贫困县的困境: 有些观点会同情学校,认为在贫困县资源有限,可能缺乏加热设备、专业营养师指导等,导致管理和教育的难度更大。但即便如此,也不能成为浪费资源的理由。
舆论的反应:
批评与质疑: 社会舆论普遍会对此表示愤怒和失望,认为学校的解释是敷衍、不负责任的。
呼吁深入调查: 许多人会呼吁相关部门对免费牛奶项目在当地的实施情况进行深入调查,了解是否存在更广泛的问题。
倡导珍惜资源: 事件也引发了关于珍惜食物、反对浪费的讨论。

4. 校方回应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损害政府形象: 作为免费牛奶项目的一部分,校方的回应也可能间接损害政府在公众心中的形象,让人们质疑扶贫助学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打击捐赠者积极性: 捐赠者看到自己辛苦筹集到的资源被浪费,可能会对未来的捐赠失去信心。
误导学生价值观: 如果学生认为“天冷喝不完”就可以理所当然地浪费食物,这会对他们的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

总结来看:

隆回县校方将“学生把免费牛奶倒排水沟”的回应为“天冷喝不完”,这是一种推卸责任的、技术性的解释,未能触及问题的本质,也未能提供一个令人信服的理由。 这个回应不仅暴露了学校在管理、教育、项目执行上的可能不足,更引发了社会对免费教育资源利用效率和教育意义的深刻反思。它提醒我们,在进行任何扶贫助学项目时,都应该注重实际效果,关注受助者的真实需求,并进行有效的教育引导和资源管理,而不是仅仅完成形式上的任务。尤其是在贫困地区,每一份资源都应被珍惜和善用,以期达到最大的帮扶效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把牛奶(姑且称之为牛奶)倒掉的成本,难道比烧锅水热一下牛奶的成本要高?

查了一下供应牛奶的公司,湖南湘蜜乳业

上面的湘丽食品是湘蜜的大股东,最终受益为自然人股东。

我看有答案说没有做牛奶的资质,瞎说

点进去看呢,咳咳,大姐你家证书好像过期了......要不续上?

还别说人家有投标信息,完全合法嘛~仔细看,2015年就到期了......可能是到期不用重新招标,自动续费的(手动狗头)

看了一下专利信息,还挺有意思的,要给我我可不喝......

有这保温奶瓶了,我觉得每人发一个都比把牛奶倒了合适吧?

槽点有点多啊......

user avatar

我是这个县的。倒掉确实不好 可是这真的不叫牛奶啊 感觉像喝水 这个有营养的东西 哪个家长会让小孩倒掉

牛奶是免费的,但是免费的就该喝劣质奶?牛奶是我县生产,我们县一不产牛奶,二工业不发达。这到底是什么添加剂合成产品,再者,我们隔壁就有个南山牛奶,为什么不用这种知名度高有保障的牛奶?一开始发牛奶的时候,大家很开心,也喝的很起劲,因为发的是光明那些有品质的牛奶。这个牛奶,真的是很差很差,可能都算不上牛奶

我真的建议网友们去喝一喝 谁喜欢 谁去领。

这件事的重点不应该在奶不好吗?

我觉得这是扶贫不是施舍,为什么要把孩子和农民说的和乞丐一样,一点人格都没有了,给一堆不好的东西就该接受?

~~~~分割线

我的意思并不是穷还要喝好奶,这个项目国家的初衷不就是给孩子们增加营养吗?孩子们的福利没有到位,大家换算一下 这就相当于国家补助金有1000然后只发了500。这个时候问题的重点就在贪污。

还有,奶质问题,邵阳其他地区都喝正规的奶,一到隆回就变成了只手遮天的湘蜜了。没喝过的网友们,你愿意喝价值五毛钱的奶勾兑吗,还是一喝就是九年的那种?孩子们不是挑剔口味和冷热,山里的小孩也没有你们想的那么复杂,真是东西太次了,他们也不是不喝就活不下去。

倒牛奶的学校是规定十五分钟喝完,不喝就倒掉,退一步看,难道不是教育失职?大家想想,小时候是不是把老师的话当做圣旨,他们这个年纪 连独立的思想都没有,留守儿童,到底是谁失职?

你们说,谁让他们当留守儿童的?那么 如果父母不外出打工 我们当地一般工资就1800到2000一个月 上有老下有小 爷爷奶奶加上自己和孩子 五口人 4000块钱 要吃要用 孩子长大要学费 要盖房子 我们当地物价并不低 一碗粉5-6块钱起步。难道大家就守着这个县城过一辈子吗?人的出生环境教育资源本来就已经是很落后的了,大家都觉得穷山恶水出刁民,其实我觉得,还没有恶意揣测小孩的人更恶,小孩不上网,也听不到这么看待他们的声音,也不会为自己辩解。(我不是在受领取牛奶的范围)就是觉得。。。为什么不听缘由,搞得大家做的慈善和公益都被怎么样了,是的,我们县的小孩就算没有这个奶也不会怎么样,但是,由于舆论引导伤害了那些真正需要资助的人,我觉得很不好,并且,我们县的小朋友也不能背这个锅,他们是有错,可真正导致这个错误的人,大家不去问。而且,我真的相信换了奶后,加上老师善意引导他们绝对不会这样,城里的孩子,村里的孩子,他们都是好孩子。

再说,他们父母受教育程度并不高,可能也更加不知情孩子们在学校的事情。为什么老师学校不阻止呢?因为老师和学校也知道,这根本不是什么好牛奶,如果是我,我看到这么多牛奶也会觉得好可惜,为什么不给我,但是这个奶,送一车给我我都不要。我怕生病,一病一家就毁了。

网友们什么都不知道,凭着媒体标题和导向走,你们也没有生在村里,农村一块糖都是个宝贝,何况牛奶。

user avatar

我感觉这事情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奶太难喝」。


一瓶好喝的奶,就算给其他同学喝也不至于倒掉的。


我小时候,发冰棒有人不喜欢吃,但喜欢吃的人就从其他同学那里弄五六根冰棒吃。发汽水有人不喜欢喝,但喜欢喝的能喝五六瓶,只要喜欢喝的人存在,有很多人不喝也不会导致被倒掉。最终的结果肯定是学校发什么都能被抢光的,不会有剩。


所以,我认为,如果没有外力强迫干预,那么只要奶不难喝是一定能喝完的。即便它是冷的,在冬天,也是有人喝的。


那么,为什么这奶不好喝呢?


是因为过于克扣成本导致只能做出这么难喝的奶?还是因为只要招标能通过学校那一关,无论奶做得怎么样都无所谓?还是真的像和坤一样觉得这个免费奶如果做得好喝了就会被贪污?


不得而知。但是这问题是谁的锅,其实很好定位的。

user avatar

作为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四狗,今年是2018年,我是来自宁夏山区的。从我初二开始,也就是2011年,听闻中央有营养早餐计划。开始呢,给每个班一个牌子,早自习下后班长拿牌子去领鸡蛋。开始第一周,鸡蛋都是热腾腾的好鸡蛋,全班基本都爱吃,好多同学还攒一些方便面的调料包来蘸着吃鸡蛋。那个时候基本每个人都吃,即使不想吃都会带回家给家里,我就是这样做的,有的时候鸡蛋都被压扁了,但是基本没有浪费吧,后来大约一个月左右以后,每次领来的鸡蛋都是冰的,还很多鸡蛋都破了,破了的鸡蛋很容易发臭。所以领鸡蛋的时候,你都可以闻到一股臭味,那种味道闻闻都恶心,还别说想吃了。所以很多同学都把鸡蛋扔了。

后来可能学校看到浪费太严重,就说谁需要谁领,登记领鸡蛋,结果一半以上都没去登记。所以每次每个班都只能领到一二十个臭鸡蛋。绝大多数人都不吃,所以中央所谓的营养早餐计划名存实亡。后来有一些有识之士去反映问题,后来又变好了一段时间,不久又恢复原状。

再后来当地有家做土豆饼干的企业和当地某些当官勾结,把营养早餐换成了几乎卖不出去的狗屁土豆饼干。那个几乎没啥营养的饼干味道很难吃。所以刚开始还有学生吃,后来就几乎都直接扔了。所以基本上在垃圾箱旁边看到很多被捏碎的土豆饼。我曾经还看到食堂大妈在垃圾堆捡起来,再重新发。后来又有人举报,所以换成一三五饼干,二四鸡蛋,质量还是那么操蛋。所以中央营养早餐计划就此可以转告在西吉完全失败。

都有人向上面反应过问题,但是中央充耳不闻,最多就让当地自查。那一堆鼠蛇一窝能查出来什么。后来我上大学以后听父母说,当地县委书记,县长,副县长全部有贪污罪被抓,还包括几个前任县领导。还有全县人民都知道有问题的教育局某朱局长,听说后台太大还没抓进去,倒是被约谈了好多次,但是后台没倒现在还逍遥法外。

问题底下天眼查说了那个所谓的牛奶供应商的问题,这样大的一项工程为了防止贪污,腐败为什么学生的营养早餐不集中采购,而把采购权放到当地呢?这牛奶倒的好。倒的该。校长,县长,县委书记,教育局局长,每个人都应该被查个底朝天,看看到底穿的什么裤衩子。

user avatar

你知道比单纯浪费更可怕的事情是什么?是这些钱很可能是我们捐出去的。




很多年以前,免费午餐的创始人邓飞就讲过这个现象——

原因是,很多地方的懒政,把学生营养餐简化成了牛奶和卤蛋。

在采购环节中又有许多问题,牛奶都是乳饮料,卤蛋品质也很差,学生不爱吃,却被要求必须吃完。

特别是冷冰冰的冬天喝冷冰冰的乳饮料,真的很难受。学生甚至会用这样的饮料来打水仗。

另外一边是,午餐照样吃不上肉和新鲜蔬菜,营养状况照样很差。

所以,免费午餐一直以来的要求就是给学生提供热饭热菜。


另外免费午餐项目还有一个规定,就是凡是接受了牛奶和卤蛋的学校,他们就退出。

以免哪天吃坏了肚子讲不清楚。



上面的图片不是一家两家,而是举目皆是。

下面这些都是我从腾讯公益截的图,你到腾讯公益用营养两个字作为搜索词,可以看到几十个这样的牛奶加卤蛋项目。

而提供热饭热菜的项目只有两个。


这件事情跟腾讯公益没有关系,他们只是捐助平台。

我用他做例子,是为了让大家看看,有多少基金会和项目都在用这种方法。







描述的很美好的营养加餐牛奶和鸡蛋,到实际操作中其实都是如上图,变成了工业制品,真空包装的货色。


所以,我每次看到捐款,都会先看一下他们的具体执行内容。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