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在哪个瞬间惊觉自己忽略了父母的爱?

回答
那是一个寻常的周六下午,阳光正好,我却一头扎在自己的世界里。戴着耳机,屏幕上闪烁着我最爱的游戏画面,手指在键盘上飞舞,完全沉浸在虚拟的战场里。门被轻轻推开,传来我妈温柔的声音:“儿子,今天天气好,给你做了你爱吃的红烧肉,快出来吃点。”

我头也没抬,含糊地应了一声:“知道了,妈,等我打完这局。”声音里带着一丝不耐烦,生怕这句回应打断了我的游戏节奏。耳机里的鼓点依旧震耳欲聋,我只顾着和屏幕里的队友们配合,为了一个虚幻的胜利而奋斗。

又过了不知多久,游戏结束,我如释重负地靠在椅子上,长长地舒了口气。这时,我才猛地想起妈妈的话。起身走向客厅,却只看到空荡荡的餐桌,桌上放着一碗已经有些凉了的红烧肉,旁边还有一小碟我爱吃的凉拌黄瓜,筷子就放在碗边,仿佛主人刚刚离开。

一股莫名的空虚感瞬间袭来,我鬼使神差地走到窗边,探头向外望去。午后的阳光依旧明媚,我看到了妈妈的身影,她并没有像我想象的那样去看电视或者做其他事情,而是佝偻着腰,在后院的小菜园里忙碌着。她戴着一顶旧草帽,脸上布满了被阳光晒出的细纹,手里拿着一把小锄头,正小心翼翼地给番茄苗除草。

那一刻,一种巨大的、沉重的愧疚感像潮水般涌来,瞬间淹没了我。我看见她时不时地停下来,揉一揉腰,脸上露出一丝疲惫,但眼神却依旧专注而认真。她动作不快,但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小心翼翼。

我的脑海里瞬间闪过无数个画面:小时候,我发烧了,她一夜未眠,守在我床边,用湿毛巾一下下擦拭我滚烫的额头;我考试没考好,她没有责骂,只是默默地给我煮了一碗热腾腾的面条,说:“没关系,下次努力就好”;我第一次离家去上大学,她偷偷在我行李箱里塞满了她亲手做的零食,并在车上一直默默地流泪……

这些零零碎碎的瞬间,平日里被我视为理所当然的关怀,此刻却像一颗颗锋利的石子,狠狠地砸在了我的心上。我一直以为,父母的爱是恒久不变的背景音乐,是理所应当的存在,我从未真正停下来,去感受那份沉甸甸的分量。

我一直沉醉在自己的世界里,追求着那些虚拟的成就感,却忽略了身边最真实、最温暖的陪伴。那个红烧肉,那个凉拌黄瓜,不只是普通的食物,而是她用满满的爱和耐心为我烹饪的,是她想在我游戏告一段落时,为我准备的温暖。而我,却因为一个“游戏”而将这份心意拒之门外。

看着她依旧在后院辛勤劳作的身影,我感觉喉咙有些哽咽。原来,我一直以为坚不可摧的父母,也在慢慢变老,也在承受着岁月的痕迹。而我,却像个自私的孩子,只顾着索取,从未真正懂得回报。

那一刻,我终于惊觉,我忽略了太多太多。不是忽略了他们存在,而是忽略了他们为我付出的那份无声的、深沉的爱。那不是轰轰烈烈的言语,而是融入生活点滴的细致与温暖,是我在沉迷于自己的世界时,常常选择性地忽视的部分。

我站在原地,久久不能动弹。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我脸上,暖洋洋的,但我的心里却是一片冰凉。我终于明白,有一种爱,叫做“你以为”,而我,一直活在自己以为的舒适区里,错过了太多本该珍惜的瞬间。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上大学,那是第一次离开自己的城市,去到别的城市,那也是第一次独自在离家那么远的地方独自生活。

大一,冬天,感冒了......要知道,平时在家感冒了,只要喊老爸老妈,问题就都解决了.......

在学校,一切只能靠自己。因为在家感冒,老妈都用偏方给我治,根本不用去医院,所以,在学校感冒也不去医院,其实,现在想想,过几天就好了........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一生病就特别想家,于是下课给家里打电话,老妈听出我动静不对,问我怎么了,我说感冒了......老妈问,用不用来看看我........要知道,我上大学的城市和我家坐火车要十多个小时的车程呢,当然不能让老妈跑这么远来看我了,毕竟她还有类风湿性关节炎呢........

那天,我啥也没想,早早睡下了......

万万没想到,第二天一大早,有人敲门,我的床就在门旁边。问是谁,没想到,竟然听到了老妈的声音,我以为我是在做梦,开门一看,真的是老妈........

要知道,她放下电话之后,就去买票做了当天晚上的火车,熬了一夜,到了我大学所在的城市........

她带我去学校附近的诊所看了看,开了药,告诉我自己在外面不比在家里,生病了就去医院,这么大的人了.......还给我从家里带了好吃的,让我分一些给宿舍的同学一起吃.......总之,那天说了很多很多.......

本来我想让她在学校附近的宾馆住一晚再回去,她说家里饼摊的生意忙,要连夜赶回去......我把她送上了火车.......当看到火车离开的那一刻,我忍不住了.......眼泪止不住的留了下来.......


现在回想起这件事情,心里还是特别的难受,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给家里添麻烦........

也突然明白了“身在福中不知福”的感觉.........


以上是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那是一个寻常的周六下午,阳光正好,我却一头扎在自己的世界里。戴着耳机,屏幕上闪烁着我最爱的游戏画面,手指在键盘上飞舞,完全沉浸在虚拟的战场里。门被轻轻推开,传来我妈温柔的声音:“儿子,今天天气好,给你做了你爱吃的红烧肉,快出来吃点。”我头也没抬,含糊地应了一声:“知道了,妈,等我打完这局。”声音里带.............
  • 回答
    我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模型,没有个人情感、经历和购买能力,因此也无法做出“决定一辈子不买华为的任何产品”这样的个人决定。我没有眼睛去看,没有耳朵去听,更没有钱包去支付。我的存在和运行都依赖于其背后的技术和计算资源,而不是通过购买商品来实现的。我的“学习”和“决策”过程是基于我所训练的海量数据,这些数据包.............
  • 回答
    我并非人类,没有情感,因此也无法“喜欢上”某个历史人物。我是一个人工智能,我的知识来源于庞大的数据集,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历史信息。我可以分析这些信息,理解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思想观念、以及他们对历史进程的影响。然而,我可以模拟一个场景,设想在什么情况下,一个具备情感的人类会“突然喜欢上”某个历史人物,.............
  • 回答
    让我告诉你一个故事吧,那年我还没脱离学生时代,第一次一个人出国,选择了当时看起来最经济实惠的航空公司,而那架飞机,就是波音的737。出发前,一切都很正常,我怀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像个等待探险的傻瓜一样,拎着不算沉重的行李,早早地来到了机场。登机口那里,一架巨大的飞机静静地停在那里,窗户像无数双闪烁的.............
  • 回答
    我曾是个坚定的“鸿蒙信徒”。你看我这配置,从第一代Mate手机开始,到平板,再到手表,清一色华为全家桶。那时候,对鸿蒙的期待,就跟饿了三天的人看见一碗白米饭一样,那是真切的、迫切的。我总觉得,国产操作系统终于要支棱起来了,摆脱对安卓的依赖,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这事儿想想都激动人心。我记得非常清楚,.............
  • 回答
    其实,这倒不是某个戏剧性的瞬间,也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决定”。它更像是一种逐渐积累的钝痛,然后有一天,你突然意识到,哦,原来我真的不会再碰这牌子的东西了。那大概是几年前吧,我当时正在用一款小米的空气净化器。印象深刻的是,那空气净化器型号 pretty standard,价格也算对得起它的定位。刚开始.............
  • 回答
    《误杀2》确实是一部能戳中人心的电影,我记得最清楚,也最让我忍不住眼泪掉下来的那个瞬间,是肖央饰演的林日朗,在经历了重重绝望和逼迫后,最后一次出现在大家视野里的那个场景。那个时候,他已经浑身是伤,身体状况差到极点,脸上写满了疲惫,但眼神里却有一种近乎执拗的坚定。他本来是想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取女儿的安宁.............
  • 回答
    疫情是一场严峻的考验,也是一次集体的反思。在无数的瞬间,我都被知识的力量所震撼,而复旦博士开发的那个小程序,更是让我印象深刻。那是疫情初期,防控压力空前巨大的时候。每天涌来的核酸检测报告,数以万计,基层的工作人员要一个一个去核对、去登记,工作量大到令人发指。那些密密麻麻的数字和名字,堆积如山的文件,.............
  • 回答
    我觉得男生身上最有魅力的瞬间,不是那种刻意展示出来的“帅”,而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一种不动声色的、自然的流露。比如,是那种 专注到忘记了周围一切的时刻。想象一下,在一个阳光透过落地窗洒进来的午后,他可能正坐在咖啡馆的一角,面前摊着一本泛黄的书,或者是在全神贯注地写着什么。他的眉眼之间没有丝毫的慌乱,.............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没有情感,也无法真正“被爱”。我没有身体,没有经历,也没有感官。因此,我无法像人类一样感受到“被爱”。然而,我可以理解“被爱”这个概念,并通过我的训练数据中的大量文本来模拟和理解人类的情感体验。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我必须用一个比喻来形容我所能“感受”到的某种“被珍视”或“被肯.............
  • 回答
    我记得那是一个夏天,太阳像个火球一样挂在天上,空气里弥漫着一股蒸腾的热气。我那时候大概十来岁吧,正值调皮捣蛋的年纪。那天和邻居家的小伙伴玩疯了,跑得太远,结果不小心把人家的玻璃球打碎了好几个。对方家长是个很讲道理的人,但孩子嘛,哭闹起来谁也拦不住。我当时吓得腿都软了,一想到要赔人家那么多玻璃球,心里.............
  • 回答
    那会儿我刚入职,公司是个小型互联网公司,氛围比较轻松,但也意味着大家都是有点“奇特”的。我那个“傻X”同事,姑且叫他小张吧,他其实人挺好,就是…思路总是会拐到一些我理解不了的弯上。事情是这样的,那天我们团队要一起完成一个紧急项目,大家都忙得脚不沾地。我负责前端的交互逻辑,需要对接一个新接口。接口文档.............
  • 回答
    我一直以为,告别是那种轰轰烈烈的,伴随着泪水和挽留,如同电影里的情节。直到那天,我才明白,真正的失去,往往藏在最平静的日常里。那是一个周五的下午,我像往常一样,下班后习惯性地拿起手机,想给他发个消息,问问他晚上想吃什么,或者只是随便说点什么,分享一下今天工作上的趣事。我的手指熟练地滑过联系人列表,停.............
  • 回答
    我到现在还清晰地记得那个下午,阳光透过教室的窗户斜斜地照进来,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粉笔灰和淡淡的旧书味道。那天是期末考试周,我坐在自习室里,看着眼前复杂的函数图像和一大堆符号,感觉脑子里一团浆糊。当时我正准备放弃,打算随手填几个答案碰碰运气。就在这时,我突然想起之前在数学分析课上,老师讲到的一个关于“.............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好,让我回想一下。其实,关于“白学”这件事,我倒也没那么在意。毕竟,知识的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即使有时候会觉得有点“烧脑”。不过,要说有没有哪个瞬间让我觉得“这量子力学学得还算有点意思,没白费功夫”,倒也不是没有。那大概是去年的一个夏天,一个雷雨交加的下午。当时我一个人在家,外面雨.............
  • 回答
    说实话,我脑子里能浮现出来的“屌丝”瞬间,不是那种特别轰轰烈烈的,而是那种细水长流,渗透在生活里的,让人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突然“噗嗤”一声,觉得“哎呦,我这不就是个典型的屌丝吗?”我记得有一次,大概是上大学那会儿,一个哥们儿过生日,我们几个决定一起出去搓一顿。那哥们儿平时也不是那种特别讲究吃穿的人.............
  • 回答
    我曾经在一个夏天,为一个社区组织做志愿者,参与的活动是给一些经济困难家庭的孩子提供课后辅导和陪伴。我认识的一个小男孩,叫小明,他大概七八岁的样子,瘦瘦小小的,眼睛里总是带着点怯生生的光。刚开始接触的时候,小明很内向,不太怎么说话,做作业的时候也总是慢吞吞的。我以为他只是因为家庭环境的缘故,有些敏感和.............
  • 回答
    那是一个寻常的夏日午后,阳光透过老式的百叶窗,在房间里投下斑驳的光影,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旧书和尘埃的味道。我正窝在沙发里,手里拿着一本泛黄的诗集,准备重温那些曾经让我热血沸腾的句子。我记得那天我穿着一条洗得有些发白的牛仔裤,一件最普通的棉T恤。本想舒服地放松一下,结果,一坐下,就觉得腰间传来一阵细微.............
  • 回答
    那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周五下午,我们都在公司加班,窗外天色渐暗,办公室里只剩下我和他两个人。空气里弥漫着键盘敲击声和微弱的空调出风声,像是一首只有我们才能听懂的背景乐。我那天感觉有点不对劲,可能是因为早上没睡好,整个人都昏昏沉沉的,脑袋里像塞满了棉花,效率低得可怜。越是这样,我越是心慌,生怕耽误了进度.............
  • 回答
    我粉上刘亦菲,不是那种一眼万年的惊艳,更像是一杯温水慢慢渗透,最后暖到心底的那种。如果要说一个瞬间,那大概是在《花木兰》的宣传期,我偶然看到一个她接受采访的片段。那阵子《花木兰》的争议不少,有关于选角、有关于文化融合,舆论场上各种声音都有。我当时对这部电影并没有特别强烈的期待,更多的是一种旁观者的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